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乘加、乘減》教案設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乘加、乘減》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解答方法的過程,初步學會分析這類題目的數(shù)量關系。
2、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分析、結合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數(shù)學應用意識,增加自主解答問題后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導
1.口頭提問練習。
1)商店運來8筐蘋果,每筐20千克, ?
2)盤子里有5塊蛋糕,吃了2塊, ?
先讓學生口頭提問,再列式解答。
2.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如何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積極動腦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二、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掛圖,學生觀察。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幾個已知條件,你能按順序說出來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共42個 吃了3天,每天吃9個
題目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談話: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要知道哪兩個條件?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學生完整的說說解題思路。
學生嘗試列式計算,指名板演,教師巡視。
提問: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樣回答題目中的問題。(教師板書答句)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學生自己讀題。指名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自己思考,獨立完成,發(fā)現(xiàn)不同的算法。
指定不同算法的'學生各一人板演自己的算式和答句。
指名對照各題,說說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怎樣想到第一步算式的。
全班學生對照檢查。
3、小結。
在解答這類問題時,我們可以從問題出發(fā)分析所必須的條件,從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3題。
1)各自讀題。
2)指名說說題意。
3)各自列式計算解答。
4)全班交流,訂正。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各自讀題,填表。
2)指名說出填寫的人數(shù),并說說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的問題都需要幾步計算?使用了哪些計算方法?在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我們可以從問題出發(fā)分析所必須的條件,從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1、2題。
教后記: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乘加、乘減》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空乘簡歷的自我評價02-26
空乘服務求職信02-11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教案設計02-05
第一次乘電梯作文04-19
旅游英語口語:乘長途汽車09-22
2016年旅游英語情景對話:乘地鐵10-30
乘堅驅良的成語故事04-04
「旅游英語」乘出租車必用詞匯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