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22篇)
在社會發(fā)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
一、教材分析:
《用連除解決問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六冊《解決問題》中的例2和練習十三中的部分內容,前面的例1是用連乘解決問題,兩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學生在二年級已經(jīng)認識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義,這為本課分析數(shù)量關系做好了孕伏,而學生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和連除兩步計算試題的掌握程度,則為本課的計算作好了鋪墊。教材通過情境圖60人表演團體操,平均分成兩組,每組5個小圈,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來引導學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解決一個中間問題,從而學會用連除來解決問題,同時建立起解決這類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的模型,并能解釋應用,也為后續(xù)學習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因為有了前面從不同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經(jīng)驗,所以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其它方法來解決。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難點:在解決問題中說清算理。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境激趣:
多媒體播放運動會場景,聽到了熟悉的音樂,你知道這是在干什么嗎?(開運動會),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解決運動會中求隊列人數(shù)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解決團體操中的數(shù)學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繼續(xù)創(chuàng)設運動會的場景,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突出了例1與例2的連續(xù)性,讓學生感受知識間的聯(lián)系。
2、自主探究:
(1).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只出示下面的圖片)
(站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有5個小圈)教師根據(jù)學生所敘述的貼信息。
(2).你能依據(jù)這兩條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á僖还灿卸嗌賯小圈?)
(3).現(xiàn)在老師再給你一條信息。(多媒體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F(xiàn)在你又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4).(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②③:多媒體課件上出示①②③,)
、诿總大圈有多少人?③每個小圈有多少人?
(5).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小圈?
你會列式計算嗎?為什么用乘法計算?(表示2個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那也就是說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圈,必須要用到哪些信息?
(6).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②每個大圈有多少人?
要求每個大圈有多少人?必須要用到的信息有哪些?
你會列式嗎?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ū硎景60人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
[設計意圖]把舊知的復習糅合到新課中,既省時,又讓學生清晰感受到新舊知識間的區(qū)別。
(7).解決第三個問題,將每個小圈有多少人?板書到黑板上。
(8).那這個問題又該怎么解決呢?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試著做一做嗎?
學生做完后,讓最快完成的學生上臺板書。
教師板書算理。
方法二:
⑴先求出共有多少個小圈:
25=10個
、圃偾蟪雒總小圈的人數(shù):
6010=6人
綜合算式:
60(25)=6人
方法一:
⑴先求出每個大圈的人數(shù):
602=30人
、圃偾蟪雒總小圈的人數(shù):
305=6人
綜合算式:
。ń虒W方法如下:)
方法一教學:
、僮屩v臺上寫完的學生講一講你是怎么做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哪些同學與他的列式是一樣的呢?誰再來說一說?
③教師板書算理。
方法二教學:
、僮尠鍟膶W生先講一講每一步求的什么?
②你們聽懂了沒有。空l能像他這樣再說說?
、劢處煱鍟憷。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學生地自主性,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列算式,自己說算理,并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
提醒說明:
、6010=6(人)60里面有6個10。所以6010=6(人)
、谌绻麑W生出現(xiàn)了6052=6人的算式,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學生說不出來。教師指出:這種算式雖然答案一樣,但是我們不能說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所以一般不列這種算式。
(9).教師小結:
同學們,請看打屏幕:剛才這位同學是這樣解答的:60人站成了2個大圈,所以每個大圈就站602=30人,每個大圈里又有5個小圈,要求一個小圈有多少人,就用305=6人。
這個同學呢,是根據(jù)有2個大圈,每個大圈里又有5個小圈,一共就有52=10個小圈,再依據(jù)這10個小圈總共有60人,求出每個小圈就站6010=6人,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方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回顧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內化,使學生明白解題思路的不同,才會出現(xiàn)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靈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10).學生自主解決教科書第99頁的做一做(我會做)
①學生獨立看圖獲取信息,教師指名說出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谥该麑W生板演,其余學生打開書本獨立解決。
、蹍R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1至2名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鞏固強化新知,教師半扶半放,讓優(yōu)生找出信息,再讓所有學生自主的解答,并讓學生說出解題的思路,在這里解決講不出道理的算式,不予采納,使學生明白必須要根據(jù)算理來列式。
3、交互反饋:
(1).我會說:(解決練習二十三的第10題。)
分析:平均每輛車每次運多少千克又是什么意思?有幾輛車?現(xiàn)在要求1輛車1次運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呢?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指明回答:
方法一:960042=1200(千克);
方法二:960024=1200(千克)。
老師這里有一種方法,你們認為這樣列式合理嗎?
方法三:9600(24)=1200(千克)
讓學生分步說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2).我會連(解決練習二十三的第14題。)
學生直接連線,注重說明連除算式的算理。除以2的2是什么意思,除以3的3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個問題是兩步計算呢?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降低了部分題目的難度,練習體現(xiàn)多樣化,注重學生講清算理。
4、全課總結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2).回顧這幾題,你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僮屑毧磮D,完整地收集信息。特別注意隱藏的信息。
、谝鞔_問題,確定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③根據(jù)每一步要求什么,選擇相關的信息列式計算。
、茏詈髮懮蠁挝幻Q和答。
(3).課堂作業(yè):(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15題。)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概況出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們明確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五、教學反思:
解讀教材,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不是放在解題方法的多樣化,也不是由分步算式到綜合算式的過渡教學,而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明白解決問題的思路。
新課標對于解決問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知道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方法。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從問題入手的分析法,一種是從信息入手的綜合法。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思路,關注了學生解題過程中的所思所想,關注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以提高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很多學生往往只停留于會做不會說,或只是少數(shù)個別學生會說。所以,教師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讓學生上臺板書后,自己說出算理。讓下面的學生仔細的傾聽算理,教師通過一系列的追問:誰和他的方法是一樣的?、誰聽懂了他的方法?讓多名學生敘述算理。這里教師并沒有在第一個學生說出算理后就急切地板書出算理,而是多讓幾個人說后,才板書出來。這種教學的策略,促進學生的傾聽和自我知識地完善。達到讓其他學生逐步內化地目的。從而學生才能從一種解題方法發(fā)展到兩種,三種。
不足之處:
1、教師在引導、幫助學生梳理兩種算法的過程中,圖文沒有結合好,教師要充分讓學生經(jīng)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2、教師的教學過程是用的綜合法解答的,梳理時可以用分析法來梳理,不僅讓學生在今后的解決問題過程中,能更好地找到中間量提供基礎。還讓學生學會了用分析法或綜合法來解決問題。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理解有兩個連續(xù)性問題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2. 學會先解決一個稍簡單的問題后,運用所得的數(shù)據(jù)解決另一個稍難的問題。
【學情分析】
以前學生接觸到的都是一個問題的應用題,這節(jié)課學生主要探索并理解有兩個連續(xù)性問題的應用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有兩個連續(xù)性問題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 課件出示情境問題;小明寫了12個字,小紅比小明多寫了8個字,小紅寫了多少個字?
2. 圖書角有故事書35本,科普書比故事書小11本,科普書有多少本?
二、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看,美術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寫生,從圖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屬性問題?
1. 展示問題。
男生有多少人?
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2. 知道了什么?
美術興趣小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 怎樣解答?
我們有兩個問題,應當先解答哪一個問題呢?
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為什么呢?
因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樣求男生人數(shù)呢?說說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
9+14=23(人)。
4. 解答正確嗎?
5. 小結解答方法。
先解答比較簡單的問題,再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1. 完成第32頁做一做。全班交流解決方法。
2. 完成第33頁練習六第1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然后學生匯報,并說明是怎樣思考的。
3. 完成第33頁練習六第3題看圖理解題意,思考解題方法。學生匯報,并說明解答方法。
四、總結評價,匯報提升
我們今天學的內容與以往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常見的數(shù)量之間關系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地運用數(shù)量關系解答一些實際的問題。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4、向學生滲透節(jié)約的好習慣,以及明確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靈活地運用數(shù)學關系解答應用題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春天到了,同學們是不是都想出去春游?老師準備帶我們班的同學來西遞玩,準備帶一些食品。為了便于方便,每人購買其中一種食品幾件,你能為我們同學算一算購物的帳嗎?(媒體出示一些常見食品的價格。)
二、展開活動,探究新知
(一)、組織活動,初步領悟
1、每個小組的每位同學購買一種食品,預算各需多少錢。
2、展示部分小組的學習成果,并讓學生用學過的數(shù)量關系說一說自己的如何計算出來的。
3、齊老師出外最怕渴,因此我想多買幾瓶水,請同學的幫老師算一算行不行?(媒體出示)
⑴每瓶礦泉水2元,買5瓶礦泉水要用多少元?
、瀑I5瓶礦泉水用了10元錢,每瓶礦泉水多少元?
、敲科康V泉水2元,10元錢可以買多少瓶礦泉水?
4、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思考并展開討論:
、琶恳活}中告訴我們什么數(shù)量?要求的又是什么數(shù)量?
、泼康李}你能否運用數(shù)量關系表示出來?
5、交流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單價×數(shù)量=總價
總價÷數(shù)量=單價
總價÷單價=數(shù)量
6、引導學生進一步比較以上各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中引出:只要知道總價、單價、數(shù)量中的任意兩個數(shù)量,都可以求出第三個數(shù)量。
(二)、類推延伸,形成認知
1、老師準備進行的春游活動,在路線安排上還有些問題,因為老師處在黃山區(qū),離同學們很遠,如何安排好行程,請大家?guī)屠蠋熕阋凰,行不?
、牌嚸啃r行40千米,從黃山區(qū)到達黟縣需要2小時,兩地之間有多少千米?
、茝狞S山區(qū)到黟縣有80千米,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幾小時到達?
、菑狞S山區(qū)到黟縣有80千米,2小時到達,汽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過程,及時組織評議。
3、議一議:同學們能不能仿照總價、單價、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寫出每一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小組內可以互相交流、討論。
4、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及時組織評議。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三)、歸納小結,深化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不論是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還是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數(shù)量,都可以求出第三個數(shù)量。
三、層次練習,拓展運用
1、反饋練習:
填寫教材P103的第4題,并及時展示評議學習成果。
2、拓展練習:
、乓环N收音機每臺售價80元,現(xiàn)在有480元錢, ?
、埔涣谢疖嚸啃r行90千米, ,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延伸練習:
你能把以上第1題改編成求總價或求單價的應用題嗎?第2題能改編成求時間或求速度的應用題嗎?
四、總結質疑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4
學習目標:
1、能從情境圖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
1、能從情境圖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黑板出示師指一名學生讀)師:要達到學習目標離不開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學同學們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嗎?(有)
三、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師:把書翻到4頁例1看情境圖和下面的計算方法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應怎樣列式計算?重點看下面的三種計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計算方法 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計算方法 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綠衣服小男孩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
四、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書自學
2、"做一做"(第6頁第1題)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同學們看誰做題最認真①指2名學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在書上②師巡視發(fā)現(xiàn)其他學生的錯誤
五、后教(議一議)
1、學生更正師:發(fā)現(xiàn)錯誤的來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錯誤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紅粉筆圈起來在旁邊改正)
2、討論(議一議)(1)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列正確的舉手?認為22+21=43(人)43-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2)認為22+21=43(人) 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 求出的是什么?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與第一種方法有什么不同?(3)認為得數(shù)正確的舉手?認為單位名稱正確的舉手?
3、評議板書、正確率
4、同桌對改生更正錯誤
六、練習師: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都很正確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男女生比賽看誰能快速、正確地列式計算比誰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臺微波爐賣出18臺又運來28臺現(xiàn)在有多少臺?(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參加歌唱比賽有多少人沒有參加歌唱比賽?(3)同學們做黃花35朵紅花20朵送給二(2)班28朵還剩多少朵?
1、師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賽、開火車比賽2、形式分必答、搶答······
七、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住你們!2、評比本節(jié)課比賽情況獲勝的表揚失敗的鼓勵八、當堂作業(yè)(練一練)師:下面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yè)吧!比誰字體端正并能做全對作業(yè):1、小紅家有公雞25只母雞17只賣了20只還剩幾只雞?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隊員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隊員?
練習:教科書第6頁1、2題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5
教學內容:
解決問題(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53、54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中的內容。本單元學生將系統(tǒng)學習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主要是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用相關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好本單元的相關知識,將是學生在第二學段學習兩步以上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本節(jié)課教學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問題,其掌握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后續(xù)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現(xiàn)實素材。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同時結合已知條件分析問題,為列式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由于信息的復雜性,學生在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四能”,體會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
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1、《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fā)展!彼栽诒竟(jié)課的教學中將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進行啟發(fā)性的講授、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痹诶斫忸}意和分析解答環(huán)節(jié)將采用直觀演示的教學方法,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3、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會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會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和變化,將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進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導入新課
1、根據(jù)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明有20元錢,買鋼筆用去10元。
2、要解決下面的問題需要哪些信息?
每個面包多少錢?
3、師:同學們的數(shù)學感覺真好!能從日常生活中準確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數(shù)學問題。下面老師要帶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鋪墊孕伏的過程就是喚醒舊知的過程,為探究新知做好知識和思維上的準備。)
二、探究新知
。ㄒ唬┏鍪厩榫硤D,理解題意
師: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師:今天的信息有點復雜,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題意,請出我們的小助手“色條圖”來幫忙吧!
師:怎樣在“色條圖”上表示出這些信息和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色條圖”上表示出信息和問題。
展示交流:為什么這樣表示?
。ㄔO計意圖:借助“色條圖”這一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比較復雜的信息,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學生在表示和交流的過程中也就理解了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為解決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解決問題
師:想一想,要解決“剩下的還要烤幾次”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哪個信息已知,哪個信息未知?怎么辦呢?
師:想一想,該怎么解答呢?
學生嘗試解答。
展示交流:為什么要先求出剩下的面包個數(shù)?讀了哪些信息,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面包個數(shù)?
如果學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導學生思考:剛才我們是用分步來做的,你們能用綜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過程嗎?
對比不同的綜合算式,引導學生辨析:你同意那個算式?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號,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師: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呢?
(設計意圖:好的教學活動,應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tǒng)一。實行啟發(fā)式教學有助于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不僅引導學生解決出問題,還滲透了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ㄈ⿲Ρ扰c小結
師:比較一下我們以前解決過的問題和今天解決的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我們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才解決出了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這類問題的結構,學會找出中間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
2、完成教科書第54頁“做一做”。
。ㄔO計意圖:力圖體現(xiàn)練習的層次性,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樣解決的?你有什么感受?
。ㄔO計意圖:及時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及學習過程,初步建立數(shù)學模型。同時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和體會。)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知道了什么?
怎樣解答?
(1) 剩下的面包有多少個?(90-36)÷9
90-36=54(個) =54÷9
。2) 還要烤幾次? =6(次)
54÷9=6(次)
解答正確嗎?
答:剩下的還要烤6次。
教學反思:
1、重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進行啟發(fā)性的講授、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滲透了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借助幾何直觀描述和分析問題。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評價不僅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和變化。體現(xiàn)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3~75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兩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分析解決這類問題的多種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根據(jù)已知信息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jù)相關的信息提出相應的問題,合理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師:我們班的彭遠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他今天來到書店,準備買一本字典和一套書。(出示例1圖)
提問:一本字典和一套書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你能根據(jù)這兩個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
、儋I1套書比1本字典貴多少元?
、谫I1套書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問: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學生口頭列式解決問題,從而復習加減法的一步計算問題。
。2)彭遠手里拿出100元遞給售貨員。
教師:看到彭遠買書的情況,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揭示課題:說得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彭遠解決這樣的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小組探究:小朋友幫彭遠算一算,要買1套書和1本字典,售貨員應找給他多少元呢?試著把你們討論的每一步算式寫出來。學生匯報交流,并在投影儀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種: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確方法。
提問:能解釋一下你為什么這樣算嗎?
指名讓學生解說每一種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結。
要求應該找回多少元,我們可以從100元里依次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用連減法計算;也可以從100元里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之和,先算加后算減。無論用哪種方法,這道題都需要計算兩步。
2、教學例2
。1)教師:彭遠不僅愛學習,而且還是家里的賬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媽媽的收入、支出都記在賬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記載。
4月1日 爸爸工資收入920元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媽媽工資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結余
提問:從表中你知道了彭遠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怎樣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遠家結余了多少元呢?
獨立嘗試解決,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
。2)在表中補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記載。
提問:現(xiàn)在又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呢?
當學生提出“到30日還有多少元”時,教師說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錢就叫做結余!
(3)小組探究:現(xiàn)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幫彭遠算出4月份的最后結余嗎?
小組代表匯報,展示各種方法:
小結:剛才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幫彭遠同學解決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結余問題,真能干!
提問:你們看,彭遠家4月份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嗎?為什么?
教師:彭遠家一個月的工資除了安排生活開支外,還有一部分結余,說明他們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許這也有彭遠這個小賬房先生的功勞喲。我們學好了數(shù)學,也可以當好家里的小助手呢!
三、課堂活動
。1)第74頁第1題。先讓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小明從家鄉(xiāng)到重慶,坐汽車行了120千米,坐火車行了270千米。學生提出問題,再獨立解決后交流。
。2)第75頁第2題。學生先觀察圖,明確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再獨立解決。
。3)第77頁練習十一第4、5題。
四、獨立練習
第76~77頁練習十一的第1~3題。
五、全課總結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解決了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你覺得解決加減法的兩三步計算的問題,要注意些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7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通過在具體情境中探究,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ǘ┻^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jīng)歷多角度觀察的過程,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積累解決此類問題的經(jīng)驗,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二、目標分析
學生在掌握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同時鼓勵學生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jīng)歷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揭示課題
1.圖文并茂,復習舊知
。1)看圖列式計算:(課件演示)
①一支鋼筆9元
、谝还灿卸嗌俣浠ǎ
。2)匯報交流:
、95=45(元)
、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
2.以舊引新,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運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復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道題,第1題復習求總價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回顧用乘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第2題的設計稍微靈活一些,可以引導學生從橫行和豎列兩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從而發(fā)現(xiàn)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的同時,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小組合作,構建方法
。1)理解題意,收集信息。
、賹W生讀題:(課件呈現(xiàn)例5題目)
二(1)班準備租車參觀科技館。有2名教師和30名學生,租下面的客車,坐得下嗎?
、谛〗M交流:從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教師和學生共有32人要乘車)
。2)明確問題,分析過程。
、倮斫庾孟聠岬暮x。
引導學生明確:有32人要乘車,一共需要多少個座位呢?(32個座位)如果車子的座位比32個少就怎樣?(坐不下)什么情況下就坐得下呢?
、谡f說解決過程。
學生交流:先求車子的座位數(shù),再比較看看能不能坐得下。
。3)看懂圖意,嘗試解決
、俨煌嵌扔^察座位示意圖:可以引導學生從橫、豎兩個角度說一說;還可以從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②學生根據(jù)不同觀察,嘗試列式解決。
、蹍R報交流: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算式。
預設:
解法一:74=28(個) 解法二: 84=32(個) 解法三:58=40(個)
28+5=33(個) 32+1=33(個) 407=33(個)
、鼙容^作答:根據(jù)計算結果比較回答能不能坐得下。
(二)反思過程,小結方法
學生說說像這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應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看懂圖意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尋求不同的解決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他們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ㄈ┒喾N形式,綜合應用
1.基礎練習
。1)完成教材第84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決,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即怎樣求雞蛋的個數(shù),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英準備了25元,想買6本日記本和1個鉛筆盒,如圖:
她準備的錢夠嗎?
2.提升訓練
。1)找規(guī)律,填一填。
1+2+3=23
1+2+3+4+5=35
1+2+3+4+5+6+7=( )( )
。2)根據(jù)上面的規(guī)律算一算,我們一共學習了多少句乘法口訣呢?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的目的之一是鞏固新知,因此,在基礎練習中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空間,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在提升訓練中,設計找規(guī)律的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同時系統(tǒng)回顧乘法口訣,一舉兩得。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談談這節(jié)課學了哪些知識?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8
設計說明
“逆向”思維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而突破這一難點的有效手段就是畫圖。本節(jié)課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透徹地理解題意,不僅對關鍵詞進行了解釋,還采用課件演示的手段,重點突出用畫圖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親手畫、親身體驗畫圖的直觀效果,從而讓學生喜歡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打下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形卡片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引入新課
1.師生談話。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硕Y物,你們想要嗎?(想要)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回答老師的問題,答對了,你們就能得到這些禮物。
2.師生活動。(準備7塊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師:誰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塊橡皮?
教師請學生在這個魔盒里抓橡皮。根據(jù)學生抓出的橡皮數(shù),教師告訴學生魔盒里還剩多少塊橡皮。
師:現(xiàn)在你知道魔盒里原來有多少塊橡皮嗎?能說出理由嗎?
3.師邊小結邊演示:要求魔盒里原來有多少塊橡皮,就要把抓出來的和剩下的兩部分合起來。(師將抓出來的橡皮放回魔盒里,再將所有的都拿出來,數(shù)橡皮的塊數(shù))
4.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實際問題。[板書:解決問題(二)]
⊙探究新知
1.教學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98頁例6情境圖)
師:你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能把已知信息和所求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嗎?
(1)請學生把整理好的信息在課本上填一填。
師:要求原來有多少個哨子,“原來”是什么意思?(原來:以前固有的、本來的,沒有經(jīng)過改變的,在這里指哨子被取走前有多少個)
(2)請學生把了解到的信息用圓片擺一擺,或在紙上畫一畫。
取走的:○○○○○○○
剩下的:○○○○○
師:觀察圓片圖,你想到解題的方法了嗎?
①師用課件進行動態(tài)演示:求原來的,就應該把取走的再放回來,和剩下的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谡垖W生說算式,師板書:7+5=12(個)。
、壅f一說算式中的數(shù)各表示什么。(教材板書畫圖)
2.師引導學生回顧解題過程。
(1)為了弄清題意,我們是怎樣做的?
(2)看看題中的文字和我們畫的圖,你更喜歡哪種方式?
(3)以后再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設計意圖:這樣的安排,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畫圖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意義,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會主動使用畫圖這個手段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鞏固應用
1.課件出示教材98頁“做一做”。
(1)你從圖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列式解答。
2.教材100頁5題。(學生獨立分析解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深刻理解畫圖策略,并愿意應用畫圖策略。
⊙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又學會了什么新本領?能和大家說一說嗎?(學生暢談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100頁6、8題。解決問題(二)
7+5=12(個)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9
教學內容:
相應的補充題,練習十五的10---1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和復合應用題第類型及解題步驟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經(jīng)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發(fā)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3、發(fā)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2、我們學過的解決問題有哪些類型?(出示課題)
二、解決問題類型
1、簡單應用題的類型
簡單應用題:指一步計算解答的應用題
2、復合應用題的類型
復合應用題:是用兩步或兩步以上計算來解答的應用題。
。1)歸一問題
此類應用題中暗含著單一量不變,文字敘述中多帶有類似照這樣計算的字樣,其解題的關鍵是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準,根據(jù)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臺拖拉機2.5小時耕地2公頃,照這樣,這臺拖拉機耕完4.8公頃的地需多少小時?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歸總問題
此類題中暗含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其解題的關鍵是先求出總數(shù)(即歸總),再根據(jù)總數(shù)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貨物,每箱裝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裝9件,可以節(jié)省幾只箱子?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問題
根據(jù)速度、時間和路之間的關系,計算相向、相背或同向運動的問題,稱為行程問題。其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為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①相遇問題,即同時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時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谧芳皢栴},即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時間=路程差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2~9題。
教學目標:
1、讓生進一步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學會觀察找出題目中數(shù)學信息并獨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聯(lián)系
1.聽算
2.p1025題生獨立解決指名訂正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3.p1026題生獨立解決指名訂正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二、指導練習
1.p1038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說,指名評價,鼓勵。
2.p1012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強調:一個圓桌可坐3人。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通過這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集中練習
1.p1027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2.p1038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3.p1039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四、發(fā)展練習
讓生自編一道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
同桌說,全班說。
課后反思:
略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1
教學內容:
第100頁例2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10-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運動會廣播操表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6人圍成一圈,__________?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補充后,讓其列式,師:為什么除法計算?
二、新課研究
1.創(chuàng)造情景,引出問題
師出示團體操圖片
師:觀察圖片,你從中知道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
指名說。
師:誰能提出問題?
生:每個小圈多少人?
2.探討解決方法
師:人數(shù)的總量是多少?能夠怎樣求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來嗎?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小組討論
指名匯報,評價
鼓勵正確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3.列式解決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師:還有不同的列式嗎?
60/2/5=6(人)60/(2*5)=6人
這兩種都正確,師強調列綜合算式。
4.反饋練習
P100做一做
先讓生認真審題,同桌說先算什么?
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三、鞏固練習練習二十三10-11
1.10題先讓生認真審題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師:總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決?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2、11題生獨立審題,獨立解決。
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四、課堂總結(略)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解決問題(二)鞏固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科書練習二十三第12~1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學會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過程:
一、基本聯(lián)系
1.聽算
2.p10413題生獨立解決指名訂正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2*7/7=2元
二、指導練習
1.p10412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較嗎?為什么?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正、反比例的量。
2、能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shù)學重點:
能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經(jīng)常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有時不僅能用一種方法解決,而且常常一個問題有很多方法。這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我們不斷地學習和研究獲得的,今天我們繼續(xù)探索研究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同學們有信心嗎?
二、情境,教學新課
1、用正比例意義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例5
師: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回答的問題有,關于計算水費的問題他們在生活中也遇到過,用小明的方法計算水費他們也會算;還有什么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等等。
師:那就先請同學們用你會的方法計算出10噸水要交多少水費。
學生計算:12.8÷8=1.6元1.6 x 10=16元
師:下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還能用什么方法來解決10噸水的水費問題?
學情預設:在討論中學生肯定能發(fā)現(xiàn)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分析一下,有的辦法是我們以前就會的。同學們討論到,因為每噸水的價錢是一定的,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李奶奶和張大媽兩家的水費和用水噸數(shù)的比值相等,都是每噸水的價錢,這樣一來就可以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決水費的問題。
師:請同學們交流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情預設:當學生談到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這種方法時,要抓住時機,多問為什么?為什么水費和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用正比例意義去解決問題時要先設出什么量?數(shù)學格式是什么?怎樣驗證是否正確?
師:同學們不僅用我們過去學習的方法解決了李奶奶的問題,還發(fā)現(xiàn)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決李奶奶的問題,真能干。接下來請你們幫助解決一下王大爺?shù)膯栴}吧!
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2.用反比例意義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例6:印刷廠工人忙忙碌碌在搬運印好的書,—位工人師傅說,這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另一位師傅說: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一定會解決?凑l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情預設:一般的方法是20×18+30=12包等。也可能有同學能用反比例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如30x=20×18,x=12。
師:(教師手指30x=20×18,x=12。)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jù)是什么?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說出列式根據(jù),因為書的總數(shù)一定,所以包數(shù)和每包的本數(shù)成反比例。也就是說,每包的本數(shù)和包數(shù)的乘積相等。
在這段交流中,強調反比例的意義,反比例式子的寫法、格式、演算等。這些都是在交流中解決的問題。
師: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義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練習鞏固。
師:課本第59頁的做一做,是生活中的另外兩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幫助解決?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做—做中的問題。
師:請說一說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很好地說出兩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如果是用一般的方法解決的,只要求說一說數(shù)量關系,如果是用比例的方法解決的,還要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第1題,小明買的是同一種圓珠筆,所以圓珠筆的單價不變。那么買的支數(shù)和所用的錢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所以用正比例關系能解決這個問題。第2題,小明前后買的不是同一種圓珠筆,買圓珠筆的單價不同,但買筆的總錢數(shù)是不變的.。這時買筆的數(shù)量和每支筆的錢數(shù)成反比例關系,所以用反比例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三、全課小結。
師:你覺得用比例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過程可以歸納為哪幾個步驟?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總結出主要步驟,如有困難,老師要及時引導、點撥。
。1)分析題意,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據(jù)比例意義列出方程。
(3)解方程,驗算,寫答。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3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jù)“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用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獑挝弧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shù)量。
②解題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jù)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shù)(百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粋數(shù)和另一個數(shù),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shù)”是比較量,“另一個數(shù)”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
、诮忸}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shù)。
(3)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偾蠹资且业膸追种畮(百分之幾):甲÷乙。
、谇蠹妆纫叶(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垡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芤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萸蟀俜致。
發(fā)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chǎn)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耷罄ⅲ豪ⅲ奖窘稹晾省習r間
2.分數(shù)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么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shù)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shù),然后根據(jù)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2-23頁練習五1-9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會解答簡單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重點:
能夠根據(jù)條件和問題,排出多余條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教科書P22第2題。
[本題中的多余條件我們已經(jīng)走了15分鐘了寫在旁邊,便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能很快選擇出題目中需要的信息,解決問題。]
二、解決實際問題
完成教科書P22第4題,本題中多余條件和有用條件寫在一起,位置隱蔽,需要。
[讓學生觀察畫面,口頭編題,列式計算,全班訂正。]
三、完成教科書P22第1題
讓學生根據(jù)畫面意思,進行編題。(小紅和小麗每人要寫15個大字,小紅已經(jīng)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小麗還要寫6個字,她已經(jīng)寫了幾個字?)
[引導學生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對。]
[引導學生學會多次運用有效信息,體會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正確解決問題。]
讓學生將兩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較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化問題結構,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四、完成教科書P21第3題
[全班同時開始,在指定的時間內檢查學生的計算質量,對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給予表揚。]
五、完成教科書P23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教師任意指一兩題,請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六、完成教科書P23第8題
七、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P23第5、7、9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練習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加法與減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并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了想加算減法的思維過程。學生對這一思維方式逐漸得到了認可。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5
設計說明
1.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方式分析數(shù)量關系。
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為了讓學生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本節(jié)課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從示意圖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讓學生結合示意圖,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將對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與平均分聯(lián)系起來。通過圖形表征和語言表征等多種形式,將具體問題和運算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有理有據(jù)地選擇算法。
2.經(jīng)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決問題主要是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而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的分析則是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問題的過程。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主題圖呈現(xiàn)的用除法解決的兩種不同的現(xiàn)實情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讓學生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同時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自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要解決的問題與除法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經(jīng)驗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23頁例3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各自從圖中看到的信息)
2.組織學生匯報。
⊙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教學例3,探究解題方法。
(1)引導學生從圖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講給同桌聽。
(2)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1:15只蠶寶寶,平均放到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
生2: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個問題。
、賹W生小組合作,先分析問題,然后匯報方法。
預設
方法一:用圓片代替蠶寶寶,動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筆畫一畫。
、诮處煆娬{:我們可以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幫助分析數(shù)量關系。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賹W生列出算式:15÷3=5(只)。
、趨R報想的過程:求每個紙盒放幾只,就是求每份數(shù),這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5)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第二個問題該怎樣解決,并說明理由。
、賹W生列出算式:15÷5=3(個)。
、趨R報解題思路: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5,這也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6)通過解決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與小組里的同學討論。(學生討論,然后交流討論的結果)
不同點:第一個問題是求每份數(shù),第二個問題是求份數(shù)。
相同點:兩個問題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2.學習用乘法檢驗。
(1)引導學生質疑:大家解決的這兩個問題到底對不對呢?你們能想辦法檢驗一下嗎?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檢驗方法,并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3)引導學生總結檢驗方法:可以用乘法檢驗。
3.總結。
我們剛剛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先將學生置身于現(xiàn)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再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讓學生掌握分析數(shù)量關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作鋪墊。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6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含義,經(jīng)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第四冊第8-11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師:冬天快過去了,春天就要來臨了,學校準備組織同學們去春游,你們高興嗎?在去之前,你們會準備些什么呢?
師:在組織你們春游時,你知道老師會考慮些什么嗎?老師必須考慮我們班有多少人,該租什么車,你們愿意幫老師一起解決嗎?
1、利用班級資源統(tǒng)計人數(shù)
師:怎么統(tǒng)計我們班有多少人?
生1:一個一個數(shù)
生2:先數(shù)男生有幾人,再數(shù)女生有幾人,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幾人
生3:分別算出每個小組有幾人,再相加。6+6+6+6+6+7=37(人)
生4:我有一個好辦法,第1小組到第5小組每組都有6人,第6小級有7人,我可以這樣算:6×5=30算出第一小組到第5小組的總人數(shù)再加上第6小組的人數(shù)總共是36人。
老師對第4種算法給予表揚鼓勵。
評析數(shù)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shù)學是沒有魅力的數(shù)學。課始注意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現(xiàn)實生活挖掘素材,為學生熟知的感性材料,并注意挖掘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2、租車
師:我們班共有36人,加上老師是37人,有一輛小巴,每排有6個座位,共有7排,這些座位夠我們班坐嗎?還剩幾個座位?
小組交流,發(fā)表看法
生1:先算出這輛車共有幾個座位,用6×7=42(個)有42個座位,我們班有37人,用42-37=5(個)還剩5個座位。
評析在情境中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學習,在玩中學,學中玩,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學習方式。
。ǘ⿲W習例3
師:同學們那我們就上車吧,車很快到達目的地,大伙兒來到了翹翹板樂園,你瞧明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生1:我用4+4+4+3+2+2=19(人)一堆一堆地相加。算出共有19人
生2:我先算玩蹺蹺板的有幾人,一組有4人,有3組,用4×3求出共有12人,再加上有7人準備玩,共有19人。
生3:我可以列綜合算式是:4×3+7=19(人)
生4:我還可以用7+4+4+4=19(人)
生5:我用7+(4×3)=19(人)
。▽τ诘5種方法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由于去括號不是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暫時不講解去括號。)
評析: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充分利用資源信息,讓學生暢所欲言,了解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現(xiàn)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對于好方法給予肯定和鼓勵。
(三)開放練習,拓展應用
師:小明玩完翹翹板還不盡興,他帶了20元,來到游樂場,價目表上寫著:劃船:7元
碰碰車:5元
海盜船:8元
過山車:2元
1、以小組為單位幫小明設計他該怎么玩,還剩多少錢?
2、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玩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多種的設計鞏固所學的知識,從多角度去考慮的多樣性。
。ㄋ模┤n(略)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而且方法很多,在今后的解決問題中老師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方法。
評析或反思
本節(jié)課以學生喜歡的春游貫穿其中,在春游路線中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經(jīng)驗中學習,在玩中學,學中玩。把學習數(shù)學建立在現(xiàn)實有力的背景之下,通過學生自主活動,合作交流,學習理解數(shù)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玩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多種的設計鞏固所學的知識,從多角度去考慮的多樣性,為學生獲得終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8
教學目標
1、學生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
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在情境中引出課題。
⑴.觀看學校的籃球比賽,提出數(shù)學問題。
、疲稣n題:解決問題。
、牵泉毩⑺伎,然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寫在卡紙上。
、龋〗M匯報。
2、觀察比較幾種方法的聯(lián)系,找出相同與不同。
3、。
4、質疑。
鞏固反饋,深化新知
。、創(chuàng)設練習一第1題接力跑的情境,請小記者現(xiàn)場報道。
⑴獨立完成并說出想法。
、粕吓_展示。
、羌w訂正。
。病⑤p松一下:老師為教這么優(yōu)秀的學生感到特別的幸福。你幸福嗎?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扭扭腰......”
知識應用,體會成功
1、算出籃球比賽四強的總分。
、判〗M比賽,四人小組合作分別算出四個班的總分,而且要列出算式,哪個小組最快又準確的為第一名,評出前三名。
2006年“體育節(jié)”籃球比賽
六年級四強得分統(tǒng)計表
班級
上半場得分
下半場得分
總分
六(3)班
比下半場多5分
。保
六(4)班
。保
比上半場多4分
六(6)班
14
比上半場多8分
六(7)班
比下半場少3分
。保
、普埖谝粋完成的小組長上臺展示,集體訂正。
。、學會合理的用錢,學會樂于助人。
、牛畡偛疟荣惖男∵\動員們來到了麥當勞,每小組50元,請你們小組合作幫他們選擇買什么,再算算,錢夠嗎?
、菩〗M匯報。
3、應用新知,現(xiàn)場編題
、牛(lián)系生活中的情境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疲瑢W現(xiàn)場解決。
課堂
。薄⒆约,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⑴.這節(jié)課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怎么樣?
⑵.你覺得這節(jié)課誰表現(xiàn)最好?
、牵阌X得這節(jié)課袁老師表現(xiàn)怎么樣?
、龋鹤屛覀兝^續(xù)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病⒆鳂I(yè):觀察生活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回來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解決問題
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看比賽?
。玻玻叮剑保叮ㄈ耍玻玻保常剑常担ㄈ耍
。保叮保常剑玻梗ㄈ耍常担叮剑玻梗ㄈ耍
22-6+13=29(人)22+13-6=29(人)
。保常叮剑罚ㄈ耍
7+22=29(人)
。保常叮玻玻剑玻梗ㄈ耍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9
教材分析:
例1學習是二下教材第一單元打頭內容,第一次出現(xiàn)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數(shù)學問題,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兩步式題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戲為主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自己來了解信息,提出問題。綜觀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及方法,也有小括號的學習,另有乘加乘減解決問題,雖然例1和例2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但細細琢磨,從學生的認起起點及教材的編排體系來分析,把例1作為單獨一課時進行劃分比較合適。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先再這樣的方法進行思考,例2的重點筆墨則是讓學生認識小括號,會用小括號。若把例1例2合并在一課時進行教學,會存在顧此失彼現(xiàn)象,學生對兩步計算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及方法有可能不會較深的感悟,在此情況下,用短暫的時間來認識小括號,難點也無法突破。而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小括號學習一直困擾著二年級學生。
解決問題第一次出現(xiàn)是一上年級的求總數(shù)和求剩余,而一下年級的兩數(shù)比較解決問題,二上年級則是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都是依據(jù)新課程的一個顯著特點算用結合來呈現(xiàn)的,也就是說式題教學都是輔以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例1是解決問題在第一學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現(xiàn)。重點是落實在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雖然學生在前幾個星期已經(jīng)能較熟練的計算加減混合兩步計算式題,但他們并不清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認為,例1教學,式題的運算技能培養(yǎng)不是重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難點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及數(shù)學語言的完整表達。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一步計算問題,能較熟練的解決兩步計算式題,如: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學生對小括號的作用是陌生的,本節(jié)課不做教學要求,如課堂能夠動態(tài)生成,提到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教師可適當提示,不耗學習時間。
由于是借班上課,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用一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他們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這節(jié)課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多角度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多問學生:你是怎么想的?這個算式是先算出了什么?他是先算出什么?在說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感悟到解決兩步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教學設想:
1、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基點。
例1把數(shù)量關系隱含在問題情境中,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解決問題都有一個不變的基調:處理信息,理解數(shù)量關系。本課教學將充分利用你是怎么想的?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這樣的提問與追問,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的步驟與方法。
2、 有效挖掘學生潛力,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落點。
把相同模式的問題解決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上車下車,圖書出借、停車場開來開走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把藏于心中的秘密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才能體會到數(shù)學的應用性、生活性。本課教學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獨立鞏固練、選擇練、拓展練),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充分自覺的對兩步計算這種模式的問題解決體會更深刻,同時,不同形式的練習與表達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知道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能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思考方法.
3、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流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1.小朋友們,桃園小學的二( )班小巧虎中隊的圖書角正缺圖書管理員呢,要到實驗小學的二( )班里來招聘圖書管理員,你們想去競聘嗎?如果你能解決圖書角的問題,知道書架上圖書的數(shù)量變化,你就有競聘的資格了!
2.出示書架情境圖:
逐步呈現(xiàn):
先出示:書架上原來有圖書22本。
再出示:歡歡小組要歸還13本,晶晶小組要借走6本。
問:從圖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指名匯報,標出數(shù)據(jù))
問: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說一說,好嗎?(指名說,和同桌說,全體齊說)
追問: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么問題?(現(xiàn)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
引導:請你把這些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連起來說一說,說給同桌聽。(同桌交流)
二、探求新知,建立模式。
1. 同學們說得很完整,你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 停頓,讓學生獨立思考。
3. 把你的辦法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自備本獨立練習)
5. 先寫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6. 反饋: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預設問題:你是先算什么?哦,你們猜他是先算什么?22+13是先算什么?再減6是再算出什么?22-6是先算什么?再加13是再算出什么?
7.歸納:這幾個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點不同,但都能解決現(xiàn)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這個問題。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個小組合作,每人選擇一種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樣子,說一說想的過程。
9.小結:同學們真能干,能做個合格的圖書管理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今天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解釋應用與拓展
1、 鞏固練習:解決水果賣進賣出問題。
2、 獨立練習:解決乘車問題。(同桌互批)
3、 變式練習:繼續(xù)解決乘車問題。(集體講評)
4、 拓展題: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1.這節(jié)課,你學到哪些本領?
2.教師總結:同學們只要用一雙亮眼睛認真觀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0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方程是刻畫客觀世界的有效模型,
2.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知道解的一般步驟和關鍵所在
學習重點:
認識不等式
學習難點:
字語言轉化為數(shù)學不等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圍繞長方形公園的柵欄長280m.已知該公園的面積為4800m2. 求這個公園的長與寬.
二、探究學習:
1.嘗試:
通常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要經(jīng)歷怎樣的過程?
2.概括總結.
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為:找相等關系;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解方程,檢驗,答題。
3.典型例題:
例1、我社組團去龍灣風景區(qū)旅游,收費標準為:如果人數(shù)不超過30人,人均旅游費用為800元,如果人數(shù)多于30人,那么每增加1人,人均旅游費用降低10元,但人均旅游費用不得低于今為500元。
甲公司分批組織員工到龍灣風景區(qū)旅游,現(xiàn)計劃用28000元組織第一批員工去旅游,問這次旅游可以安排多少人參加?
例2、建造一個池底為正方形、深度為2米的長方體無蓋水池,池壁的造價為100元/平方米
池底的造價為200元/平方米,總造價為6400元,求正方形池底的長。
例3、兩個連續(xù)奇數(shù)的積是323,求這兩個數(shù)。
4.鞏固練習:
(1)在三位數(shù)345中,3,4,5是這個三位數(shù)的什么?
。2)如果a ,b ,c 分別表示百位數(shù)字、十位數(shù)字、個位數(shù)字,這個三位數(shù)能不能寫成abc形式?為什么?
。3)有一個兩位數(shù),它的兩個數(shù)字之和是8,把這個兩位數(shù)的數(shù)字交換位置后所得的數(shù)乘以原的數(shù)就得到1855,求原的兩位數(shù)。
。4)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等于12,積等于32,則這兩個是
。5)求 x:(x-1)=(x+2):3 中的x.
。6)三個連續(xù)整數(shù)兩兩相乘后,再求和,得362,求這三個數(shù)。
三、歸納總結: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2、解的取舍情況.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 1)
【課后作業(yè)】
班級 姓名 學號
1、某電視機廠計劃用兩年的時間把某種型號的電視機的成本降低36%, 若每年下降的百分數(shù)相同,則這個百分數(shù)為 ( )
A、10% B、20% C、120% D、180%
2、若兩個連續(xù)整數(shù)的積是56,則它們的和是 ( )
A、±15 B、15 C、-15 D、11
3、一種藥品經(jīng)過兩次降價后,每盒的價格由原的60元降至48.6元,那么平均每次降價的百分率是 。
4、某地區(qū)開展“科技下鄉(xiāng)”活動三年,接受科技培訓的人員累計達95萬人次,其中第一年培訓了20萬人次。設每年接受科技培訓的人次的平均增長率都為x,根據(jù)題意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
5、西瓜經(jīng)營戶以2元/kg的價格購進一批小型西瓜,以3元/kg的價格出售,每天可售出200kg,為了促銷,該經(jīng)營戶決定降價銷售,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這種小型西瓜每降價0、1元/kg,每天可多售出40kg,另外,每天的房租等固定成本共24元,該經(jīng)營戶要想每天盈利潤200元,應將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價降低多少元?
6、如圖,有長為24米的籬笆,一面利用墻(墻的最大可用長度為a為15米),圍成中間隔有一道籬笆的長方形花圃。
(1)如果要圍成面積為45平方米的花圃,AB的長是多少米?
。2)能圍成面積比45平方米更大的花圃嗎?如果能,請求出最大面積,并說明圍法;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初中代數(sh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學生學了實數(shù)與代數(shù)式的運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組,上述內容都是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就可以對上述內容加以鞏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學習(指數(shù)方式,對數(shù)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數(shù),二次曲線等內容)的基礎,此外,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對其他學科也有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及確立目標的依據(jù)
九年義務教育大綱對這部分的要求是:使學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材的內容,針對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識的實際情況,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標:通過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重點,難點及確定重難點的依據(jù)
一元二次方程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因此本節(jié)課做為起始課的重點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別是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材處理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對概念背得很熟,但在準確和熟練應用方面較差,缺乏應變能力,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本節(jié)課突出對教學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采用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學中,我運用啟發(fā)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從一元一次方程入手,類比發(fā)現(xiàn)并歸納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總結規(guī)律,最后達到問題解決。
四、教學手段
采用投影儀
五、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鋪墊)
(2)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并引例打基礎)
課本引例(如圖)由教師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用實際問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一元二次方程是來源于客觀需要的)
設出求知數(shù),列出代數(shù)式,并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第四冊第6-11頁
【教學過程】
。ㄒ唬┱勗捯,滲透環(huán)保
師:昨天我們和同學們一起到游樂場玩了一趟,戲演完了,同學們回家了。(課件演示散場后的情境:一地的飲料瓶。)
師:看了這些你們有什么話要說?
師: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愛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讓我們做保護環(huán)境的小衛(wèi)士!
【評析】:
承上啟下,讓故事有發(fā)展,并能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從小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鞏固舊知
1、出示練習一第2題
師:這群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收集了這么多易拉罐,他們碰到了一些問題,你們愿意幫他們解決嗎?
2、生理解圖意
3、獨立解決
4、匯報交流,鞏固舊知
(三)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出示第9頁的做一做
師:環(huán)境美了,花開了,小鳥飛來了,蜜蜂也來采蜜了。(引導觀察主題畫)
。1)匯報主題畫的信息
。2)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主題畫的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比一比哪組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最多,解決的方法最多。
。3)小組匯報交流,其它小組可以補充。
要求每一種方法都能用綜合算式解決
【評析】:
在數(shù)學學習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比解決問題還重要。在這一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提問題,再自己解決,充分相信學生,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群體中互相啟發(fā),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樂趣,增強了數(shù)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既增長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表達能力。
2、出示練習二第3題
。1)生獲取信息進行合理估算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評析】能夠選擇適當?shù)倪\算方法,用所學知識解釋估算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這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資源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ㄋ模┤n總結(略)
【評析或反思】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并能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能夠選擇適當?shù)倪\算方法,用所學知識解釋估算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這些都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思想,教學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貫穿整節(jié)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讓學生經(jīng)歷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對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有所體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真正落實新課程標準。
【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二》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02-21
數(shù)學教學設計反思02-15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1-18
《解決問題》的教學設計02-11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04-07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2-19
數(shù)學《用方程組解決問題》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6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