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原電池》課堂教學設計
1、分析本節(jié)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為高中化學新課程(人教版)選修4的第四章電化學的重要內容之
一。該內容學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節(jié)是該內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個鹽橋內容。掌握本節(jié)知識,對指導學生了解生活中電池使用原理、金屬腐蝕和防護,研究探索發(fā)明新電池有重要意義。
2、了解學情
已有基礎:對原電池原理有初步認識;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 局限認識:氧化劑和還原劑只有接觸才可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發(fā)展方向:通過實驗活動對原電池原理形成完整認識,提高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3、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深入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有更完整的認識。學會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總反應。能根據(jù)反應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過程與方法:通過Pb-CuSO4電池的設計活動,感悟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進一步體會控制變量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設計原電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國家作出貢獻,感受原電池原理應用于化學電源開發(fā)的關鍵作用。
4、研究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原電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完全分開在兩極(兩池)發(fā)生及鹽橋的'作用。
5、確定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以“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實驗探究,自主分析設計”的學習方式學習。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不斷深入認識原電池原理和形成條件,最終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學設計過程和意圖
。1)情境導課:讓學生舉一些手機、電子表等新型電池例子。聯(lián)系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學習欲望。
。2)回顧原電池:復習基本概念,溫故而知新。
學生回憶原電池的有關內容,調動學生思考,回憶概念為后期探究作準備。 板書(便于學生直觀記憶、理解掌握):
1.概念
2.電極名稱
3.構成條件
4.原電池工作原理(課件展示微觀過程)
(3)設計原電池:(板書)
活動一、依Pb+CuSO4=PbS04+Cu反應,自主設計原電池。紙上談兵重溫原電池原
理。
活動二、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此原電池反應。實踐出真知,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三、成果展示:學生寫出有關電極反應方程式,進行練習。
活動四、學生總結單池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形成整體思維模式。
活動五、學生評價原電池:電流不穩(wěn),引出新發(fā)明。
。4)改良原電池:(板書)啟發(fā)分析電流不穩(wěn)定的原因,引導雙池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學習課本知識,按實驗小組發(fā)放鹽橋,重新實驗。探討鹽橋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5)鹽橋的作用:(板書)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
1.補充電荷。
2.使裝置形成閉合回路。
3.提高了能量轉化率。
(6)結尾的設計:學生談談學習本節(jié)的感受,情感表達及分享。
總體設計思想: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親手實驗,觀察現(xiàn)象,提出疑問,自主解答,自主設計,合作評價。在自主提問的過程中推動課的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問題意識,學會實驗,學會提問、學會探究、學會設計、學會 合作、學會評價。
【高中化學《原電池》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伊索寓言》課堂教學實錄03-14
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總結04-13
高中化學教學工作計劃02-20
《伊索寓言》的課堂教學實錄03-13
《伊索寓言》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03-13
關于大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論文03-27
巧用典故史料激活歷史課堂教學論文11-06
設計自己作文03-07
裝修設計合同02-14
《風箏》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