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
2.指名上臺畫圖,說說科利亞是怎樣埋下木匣子的?
二、讀中求悟,學習4~12節(jié)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允許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
生A:我讀懂了科利亞回來時已經(jīng)大四歲。
生B:我知道他們回到村里時,發(fā)現(xiàn)屋里的東西被法西斯搶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還在。
生C:媽媽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生D:我明白了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時因為他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當初的十步,現(xiàn)在只要五步。
生E:我覺得科利亞很聰明!
注意點:當出現(xiàn)類似生D的回答時,教師可讓他上臺借助木匣的圖,示意說明。
3.教師小結:大家討論得很熱烈,科利亞經(jīng)過動腦認識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長大了,按原來的'步子找不到木匣。
4.大家來讀一讀課文,說一說該怎么讀。
生A:要體現(xiàn)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時很著急,找到原因時開心的樣子。
生B:要讀出科利亞突然想通時的驚喜。
5.全班齊讀,指導朗讀。
三、借助朗讀,理解第13節(jié)
1.齊讀第13節(jié),引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2.交流匯報:幫科利亞把懂得的道理解釋給全班同學聽。
生A:科利亞懂得了世界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3.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例子: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我們應該怎么去面對這些變化呢?
4.師小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周圍的一切都講發(fā)生變化,遇事要勤動腦、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新事物。可見,科利亞真是一個的孩子。(機智、勇敢、愛動腦……)
5.指導朗讀。
四.作業(yè)
嘗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人教版《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歲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歲 步大 五步
受到啟發(fā):勤動腦,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亞落日教學設計5篇03-07
利幽默小故事04-09
《春》的教學設計12-28
《母雞》的教學設計05-27
《橋》的教學設計04-10
速度的教學設計03-15
林海的教學設計03-06
《鯨》的教學設計03-02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04-28
童年的泥巴教學設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