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蹺蹺板》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蹺蹺板》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蹺蹺板》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用看、掂、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 使學生體會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 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比較輕重,區(qū)分最輕、最重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想不想認識它?
那讓我們快點把它請出來吧(出示幻燈片),它是誰。
大象有四條粗壯的大腿和一面像小山一樣的身子,它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了,今天大象要和我們一起上課,它還有一份神秘的禮物要送給認真聽講的孩子,你們做好準備沒有?
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蹺蹺板》(板書課題)
二、新課學習:
活動一:看一看、說一說
同學們玩過蹺蹺板沒有?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
小動物也喜歡玩蹺蹺板,我們一起看看吧(出示幻燈片)
1. 你都看到了誰、它們在做什么?
2.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 小結:翹起的一邊輕、沉下的一邊重;同學們真厲害,通過觀察就可以看出誰輕誰重了,那你能在我們的教室里找出來誰最輕誰最重嗎?
活動二:掂一掂、說一說
1.(出示準備好的盒子和數(shù)學書)老師這里有兩樣東西,你們能看出哪個重哪個輕嗎?
2.為什么你們的答案不一樣了?有什么好辦法能判斷出誰說的對嗎?(用手摸)
3.小結:有些東西用眼睛看不能判斷誰輕誰重,得要用手掂一掂才可以判斷出物體的輕重,那同學們用自己的文具或者書掂一掂比比輕重吧
活動三:稱一稱、試一試
1. 除了看和掂,你還能想到用什么辦法可以比出輕重?(用稱稱一下)
2. 同學們見過稱沒有,那老師這里也有一個簡單的稱,想不想看?
3. 出示道具:衣架、繩子、兩個塑料袋、一個雞蛋、一袋牛奶
老師需要兩名小助手協(xié)助,誰愿意?再請一位同學上來當當小小科學家,稱一稱,看看誰輕誰重?
4. 小結:要想知道物體的重量,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稱稱一稱
活動四:想一想、說一說
1. 那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用稱來稱呢?
2. 大象想知道它的重量,誰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它稱一稱?
3. 有一個小孩就想出來了一個好辦法,一起來看看《曹沖稱象的故事》
4. 小結:大象送給我們一句話---遇到問題只要肯東腦筋,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同學們下去可得好好動腦想一想,你還有什么其他辦法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
三、練一練:
完成習題
四、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種比較重量的方法,分別是用眼睛看、用手掂、用稱稱
五、作業(yè):完成練習冊習題
一年級《蹺蹺板》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的經(jīng)驗,認識物體之間存在著輕重的差異。
2.通過“掂一掂”等活動,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間的輕重。
3.在比較物體輕重的過程中,認識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掌握輕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2.難點: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準備
課件、天平、字典、教材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蹺蹺板嗎?你玩蹺蹺板時怎樣才能讓自己蹺起來呢?
學生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明白輕的一端向上,重的一端向下。
師:怎么才能知道物體的輕重呢?
(二)比較物體的輕重
說一說)
出示教材第22頁情境圖的課件。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發(fā)表意見。
師:誰比誰輕?誰比誰重?誰最輕?誰最重?
師生交流。
指導學生憑借生活經(jīng)驗輕重。
(三)掂一掂
1.師:現(xiàn)在老師手里有一本練習本和一本數(shù)學書,請同學們掂一掂,看看它們誰輕誰重?
學生掂一掂。
生:練習本比數(shù)學教材輕,數(shù)學書比練習本重。
2.師:現(xiàn)在老師手里有兩個差不多重的蘋果和梨,先猜一猜哪個比較重,再掂一掂,它們誰輕誰重?
(板書:掂一掂)
引導:看來同學們有不同的意見,現(xiàn)在請同學們積極思考,認真討論,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W生觀察以后難以判斷哪個輕,哪個重。有的認為蘋果重一些,有的認為梨重一些。)
師:直接說蘋果和梨哪個重,太難了,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想辦法,用秤來稱一下。
(四)稱一稱 說一說
1.師:對于兩個差不多重的物體,我們需要借助工具來測量。
介紹天平的構成和原理。
2.出示天平,左邊放梨,右邊放蘋果,讓學生判斷哪邊重哪邊輕,指針指向哪個方向。
追問:現(xiàn)在同學們能判斷出誰輕誰重了嗎?
(板書:稱一稱)
(五)圈一圈
完成教材第22頁“圈一圈”。
指導學生說一說,怎樣根據(jù)天平的變化情況判斷物體的輕重。
(六)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練一練”第一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練一練”第三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全班交流。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作業(yè)布置
完成天天向上。
一年級《蹺蹺板》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和理解。
2、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來比較事物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輕重的方法。
3、通過中介物質(zhì)的等量代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難點:通過等量代換推出兩個物體的輕重。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展臺 、天平等。
教學流程設計:
一、 謎語導入(出示PPT第一頁,猜謎語。)
一匹馬兒兩人騎,
這邊高來那邊低。
雖然馬兒不會跑,
兩人騎著笑嘻嘻。
師:今天,鄒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比比看誰最聰明。 (學生得到謎底:蹺蹺板。)導入課題。
師:我們班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答案。那誰都玩過蹺蹺板呢? (邀請甲、乙兩位學生,這兩位同學體格有差異。)
師:現(xiàn)在他倆去玩蹺蹺板,大家想想會出現(xiàn)什么樣情形呢? 生:甲會沉下去,乙會翹起來。
生: 翹翹板就會傾斜,因為甲重,乙輕,。
。ㄒ龑W生說甲比乙重,乙比甲輕。)
師:那現(xiàn)在鄒老師也想玩蹺蹺板,誰想和我一起去玩呢? (挑選學生甲。)
師:老師和甲去玩蹺蹺板,小朋友們覺得會怎么樣呢?
生:老師那邊低,甲那邊高。
生:老師那邊會沉下去,甲那邊會翹起來,因為老師比甲重,甲比老師輕。
師:那請大家想一想,鄒老師和甲、乙相比,誰最輕?誰最重? 生:鄒老師最重,乙最輕。
師:小朋友們真棒,只是通過觀察就看出了誰輕誰重。為了獎勵你們,瞧,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寶盒)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獲得了第一箱寶藏!接下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更多的驚喜,你們有沒有信心繼續(xù)迎接挑戰(zhàn)呢?
生:有
師: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蹺蹺板出發(fā)一起來學習比較輕重,繼續(xù)闖關,收獲更多的寶藏吧。
(板書課題:蹺蹺板——比輕重)
二、探索新知
1、感受“掂一掂”
師:現(xiàn)在老師手里有一本數(shù)學書和一本字典,請同學們猜猜看哪個輕哪個重呢?
生:數(shù)學書重。
生:字典重,數(shù)學書輕。
師:呀!有的同學覺得數(shù)學書重,有的同學覺得字典重,大家的意見出現(xiàn)了分歧,誰能想出好辦法來幫我們驗證一下到底誰重呢? (學生積極想辦法。)
生:可以用手來驗證,一只手拿一樣東西來比較。
。ㄕ垉傻饺麑W生用手掂一掂,再把發(fā)現(xiàn)的結果告訴大家。) 生:字典比數(shù)學書重,數(shù)學書比字典輕。
師:現(xiàn)在大家都認為:字典比數(shù)學書重,數(shù)學書比字典輕。看來有些東西光用眼睛看并不能準確的判斷出誰輕誰重。
師: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來幫助我們進行比較。
師 : 同桌合作找一找身邊的兩種不同物體,掂一掂比比誰重誰輕. 生:同桌合作
師:大家真棒,通過認真思考、積極動腦解決了我們遇到的問題,又得到了新的寶藏!
(課件展示:寶盒)
師:不過小朋友們可不能驕傲,因為后面還有精細等著你們來發(fā)現(xiàn)哦!、
2、感受稱一稱
師:老師會變魔術,看看我的'手里有什么?
生: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師:趕緊猜猜看哪個重哪個輕。
。▽W生發(fā)言,各抒己見。)
師:既然大家意見不統(tǒng)一,那么我們用剛才掂一掂的辦法來驗證一下到底是蘋果重還是梨重呢。
(學生掂一掂,依然得到不同的結果。)
師:同學們的答案都不同,這可怎么辦呢?誰能想出什么好辦法來幫幫同學驗證一下呢?
生:用秤稱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今天老師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課件出示:天平)
師:介紹天平的構成
師: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天平,看看左右兩個托盤是什么狀態(tài)? (展示:天平)
生:平平的
師:當天平左右兩個托盤一樣平的時候,我們就說左右兩個托盤里的物體一樣中。
師:現(xiàn)在大家在看看天平,看看天平左右兩個托盤還一樣平嗎? (教師操作,把蘋果放在天平的左托盤里。)
生:不一樣平,左邊沉下來了
生:蘋果重
師:我們班的同學太厲害了,太善于觀察了。當天平地把邊托盤沉下去,我們就說哪邊的物體重。
(教師操作,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盤里。)
師:現(xiàn)在哪位小朋友愿意來說說誰輕誰重呢?
。▽W生自由發(fā)言,試著說出理由。)
生:天平動了,梨這一邊低。
生:梨那一邊沉下去了,梨比蘋果重。
師:小朋友們真棒,看哪邊托盤沉下去就知道哪邊重。怎么樣,小朋友們在成功解決問題獲得新的寶藏的同時,還交了天平這個新朋友,以后它也會成為我們學習過程中的好伙伴。
。ǔ鍪荆簩毢校
3、練一練
師:還剩下最后一箱寶藏了,趕緊給自己拍拍手加加油吧! 師:出示一個鉛球、一個皮球
師:小朋友們覺得誰重誰輕呢?
。▽W生自由發(fā)言。)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又不統(tǒng)一了。那趕緊想想辦法驗證一下,看看誰這次猜中了?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
師:誰想來掂一掂感受一下
生:掂,鉛球重
生:可應用天平秤一稱
師:那就請出我們剛剛才認識的好朋友——天平,讓他來告訴我們究竟誰輕誰重吧!
。S機請一位學生來操作,一個托盤放鉛球,另一個托盤放皮球。) (讓學生描述看到的現(xiàn)象。得到結論:鉛球比皮球重,皮球比鉛球輕。) 師:那么通過鉛球和皮球誰輕誰重的比較,小朋友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呢?
生:比較輕重的時候不能只看大小。
師:非常好。我們也謝謝好伙伴——天平幫我們來比較誰輕誰重。 今天小朋友們真棒,通過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努力獲得了這么多的知識寶藏,那現(xiàn)在帶著這些知識寶藏去知識大擂臺上一顯身手吧,看看誰最聰明最能干!
三、 鞏固練習
1、 練一練第1題。
師:誰愿意給大家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題目要求讀一遍
生:指名領讀題目
師:圖上有哪幾種物體?左邊托盤放的什么,右邊托盤放的什么? 生:看圖回答
師:現(xiàn)在天平兩邊是什么狀態(tài)?說明了什么?
生:獨立練習
師:巡視糾錯、教師評價
2、 練一練第2題。
師:誰愿意給大家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題目要求讀一遍
生:指名領讀題目
師:圖上有哪幾種物體?左邊托盤放的什么,右邊托盤放的什么? 生:看圖回答
師:現(xiàn)在天平兩邊是什么狀態(tài)?說明了什么?
生:獨立練習
師:巡視糾錯、教師評價
3、拓展延伸(練一練第4題)
(引導學生比較三個物體中誰最輕誰最重。)
四、 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堂課呢,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獲得了那么多的知識寶藏,帶著這些知識寶藏又去知識擂臺上一顯身手。鄒老師想問問大家,通過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學到了什么?
。ㄓ貌煌姆椒ū容^物體的輕重。)
五、作業(yè)設計
練一練第3題。
六、板書設計
蹺蹺板
——比輕重
。▓D略)
七、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以及學生課堂反饋來看,整體教學設計較為合理,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fā)的同時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孩子的實際生活情境“玩蹺蹺板”出發(fā)引入新課.再新手內(nèi)容時把課堂交給學生,比如“掂一掂”環(huán)節(jié)。試著讓每個孩子都拿起自己身邊的東西來掂一掂,充分體會“掂一掂”的過程,也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 對于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及時的糾正和評價。 “知識大擂臺”環(huán)節(jié)作為鞏固練習,層次感和梯度較好的展現(xiàn)出來?偟膩碚f,我個人認為是一節(jié)比較好的教學設計!
【一年級《蹺蹺板》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憤怒的小鳥坐蹺蹺板作文09-11
刺繡教學設計范文01-10
《母雞》教學設計范文05-27
《背影》教學設計范文04-12
《畫》教學設計范文04-12
《橋》教學設計范文04-12
《荷花》教學設計范文04-12
《貓》教學設計范文04-10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10
《詩經(jīng)》教學設計范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