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音樂《媽媽來抓兔兔》的優(yōu)秀教案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動作示范下,初步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玩“媽媽抓兔兔”的游戲時知道“逗”、“躲”。
2.通過情境和預令學會控制身體,擺出靜止的小樹造型動作,初步學唱歌曲。
3.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創(chuàng)編出不同造型的靜止動作,體驗游戲的緊張和快樂。
活動準備:
一個小兔子手偶。
活動過程:
1.以故事導人,幫助幼兒初步熟悉游戲情節(jié)
兔媽媽和小兔兔在草地上玩游戲,他們是怎么玩的呢?有段音樂也說了這個事情,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2.教師跟著音樂做動作,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音樂的結構和動作
(1)教師隨樂完整做動作。
兔媽媽來抓誰呀?
小兔兔變成了什么,媽媽就逮不著啦?
(2)教師再次隨樂完整做動作,引導幼兒知道兔媽媽來抓小兔兔時,要變成一棵靜止的小樹。
小兔兔變成了一棵什么樣的小樹呀?我們一起來學著做一做。
3.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做動作
(1)教師邊念兒歌邊引導幼兒練習變小樹的動作。
(2)教師帶領幼兒隨樂練習變小樹的動作。
這次我們也要變成一棵一動不動的小樹,讓兔媽媽逮不著。
(3)引導幼兒邊學說“媽媽來呀,媽媽來呀”,邊練習逗媽媽的動作。
兔媽媽逮不著小兔子,小兔子是怎么逗媽媽的呢?
那小兔子們試著來逗一逗媽媽吧!
4.完整聽音樂玩游戲并學唱歌曲
小兔兔們真能干,我們要去草地上玩嘍!
(1)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經(jīng)驗,在“變小樹”時變出其他的動作造型。
兔寶寶除了可以變成小樹一動不動外,還可以變成什么讓兔媽媽逮不著呀?
(2)鼓勵幼兒邊唱歌邊玩游戲。
小兔兔們,快來和兔媽媽一起唱唱歌,玩游戲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兔媽媽來 抓小兔兔的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在循序漸進的游戲過程中逐步熟悉音樂旋律和歌詞,嘗試學唱歌曲。
活動的開始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幼兒邊傾聽音樂,邊觀察教師的動作。在初步熟悉歌曲的同時,喚起幼兒的有意注意,并結合小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提出易于幼兒回答的問題,如“兔媽媽來抓誰呀”,幫助幼兒明確游戲角色及情節(jié)。
由于小班幼兒具有“動作先于語言”的年齡特點,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順應幼兒好模仿的.特點,鼓勵幼兒用動作來表達 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提問時,教師應將這些問題變成方便幼兒“回應”的問題。如:“小兔兔變成了什么,媽媽就逮不著啦?”“小兔兔變成了一棵什么樣的小樹呀?我們一起來學著做一做。”盡管這些問題不需要幼兒用語言來回應,但是這種提問方式是教師 通過幼兒的動作檢驗其認知發(fā)展水平的最好途徑。
《媽媽來抓兔兔》的歌詞比較簡單,歌詞重復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幼兒記憶歌詞的負擔,因此在最后的學唱環(huán)節(jié),多數(shù)幼兒都能夠隨著音樂開口唱歌。但在創(chuàng)編不同造型的靜止動作 對,幼兒出現(xiàn)了不知所措的情況。當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提取幼兒的意愿,如有幼兒提出要“變小花”,教師可將個別幼兒的建議和想法傳達給全體幼兒,并通過相應的動作練習,幫助幼兒明確自己想要擺出的造型。
歌唱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空間的問題?梢栽黾右恍┣榫承哉Z言的引導,比如小兔子去山坡上玩嘍,教師可利用這樣的語言提示,提醒幼兒站散點進行游戲,避免出現(xiàn)擁擠的現(xiàn)象。
【幼兒園小班音樂《媽媽來抓兔兔》的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龜兔賽跑》音樂教案12-14
龜兔賽跑大班音樂教案11-07
小班音樂教案:好媽媽10-03
小班音樂教案:大樹媽媽02-23
小班音樂《我的好媽媽》教案09-13
小鳥媽媽乖乖兔睡前故事12-13
兔媽媽簡筆畫圖片05-01
小班優(yōu)秀音樂教案《蘑菇傘》10-07
長耳朵的兔兔剪紙圖片教程08-24
小班音樂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