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案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并向學生滲透函數思想。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從比的概念入手,導入新課。
比的概念是建立比例概念的基礎,因此,學習比例的意義時,應首先復習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讓學生說說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學生舉出一些比的例子,并分別求比值、化簡比。
(3)讓學生找出兩個相等的比,教師板書出來,如:4.5∶2.7=10∶6。由此,使學生看到: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這兩個比就相等;也可以將兩個比都化簡,再判斷它們是否相等。
。4)教學例1。
出示例題后,可讓學生按要求寫出比。
、俜謩e寫出每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80∶2200∶5。
、诜謩e寫出每次的時間比和路程比2∶580∶200。
③學生判斷寫出的每組比是否相等,并說出是怎樣判斷的。(求比值或化簡比)
2.概括比例的意義,介紹比例各部分名稱。
通過上面的教學鋪墊,此時,教師可總結出比例的意義,即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進一步用字母表示出比例式,進行必要的
ac抽象概括,即a∶b=c∶d或──=──(a、b、c、d都不為0)。這時
bd,教師接著介紹,a叫做比例的第一項,b叫做比例的第二項,c叫做比例的第三項,d叫做比例的第四項;兩端的兩項(即第一項和第四項)也叫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即第二項和第三項)也叫比例的內項。如果a∶b=c∶d,我們就說a、b、c、d四個數是成比例的數。
3.關于比例的判斷練習。
概括得出比例的意義后,可進行一些判斷練習,進一步鞏固比例的意義。
。1)判斷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并將組成的比例寫出來。如:課本中的“做一做”。
①6∶10和9∶15②20∶5和1∶4
1131
、郓ぉぉぁ茅ぉぉず6∶4④0.6∶0.2和───∶────
2344
(2)判斷哪四個數是成比例的數。如:
①4、5、12和15
1
、1.6、6.4、2和────
2
115
、3、1──、1──和──
439
4.了解比和比例的聯系和區(qū)別。
這部分內容可啟發(fā)學生進行比較、討論、總結,最終使學生明確:比表示兩數相除,有兩項,也就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比例則是一個等式,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等式,有四項,也就是表示四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通過比較,可使學生分析、綜合和概括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
【數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案】相關文章: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5-16
《比和比例》數學教案08-17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精選13篇)07-27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04-27
小學六年級數學《比例的基本性質》優(yōu)秀教案(通用6篇)02-28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數學教案07-20
比例的意義數學教學設計(通用13篇)08-31
解比例的數學教案10-23
初中數學《矩形的性質》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