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藍色的多瑙河管弦樂曲教學教案
教學內容:音樂欣賞:管弦樂曲《藍色的多瑙河》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本曲,使學生初步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圓舞曲等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本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欣賞樂曲的同時展開一定的聯(lián)想。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 教師先彈奏一首圓舞曲類型的小樂曲,結束后提問:a剛才老師彈奏的歌曲每小節(jié)有幾拍?b如果將這樣的樂曲拿來伴舞也就是說將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話,那它應該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還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總結:其實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專用的名詞:圓舞曲也叫華樂茲(waltz)板書:圓舞曲是起源于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曲。17、18世紀流行于維也納宮廷,19世紀起風行于歐洲各國,她的特點一般為節(jié)奏明快,旋律流暢速度為小快板。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也是欣賞一首世界聞名的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在欣賞樂曲的同時,我將同大家一起領略多瑙河上美妙的異域風情。板書:標題,作者
2. 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樂欣賞課上,我和同學們講過,如果要較好的欣賞了解一部音樂作品,如果條件的話,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樣為了能讓我們更好的欣賞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關于這首圓舞曲的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資料,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他們。首先是這首圓舞曲的作者生平。板書:作者生平。約翰.施特勞期[johannstrauss]奧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揮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維也納一個音樂家的家庭里。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是維也納舞蹈音樂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組織樂隊,在國內外宮廷舞會、公園演奏,頗負盛名。老約翰原想培養(yǎng)自己的兒子當銀行職員,但小約翰卻覺得自己非常喜歡音樂,所以他就跟他父親樂隊的隊長學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學習作曲。在他十九歲的時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個十五人的樂隊當眾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親的樂隊分庭抗禮了。1849年,他的父親去世后,他便負責領導他父親的樂隊,從此,他不斷地創(chuàng)作樂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揮自己的樂隊,接受國內外無數(shù)次的定期邀請到處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動的活動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國的訪問,據(jù)說他在波士頓指揮十四場音樂會演出,音樂會在特地建造的`大廈舉行,可以容納十萬個聽眾,而演奏者竟有二萬人之多,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揮給他當助手,盛況確實可謂空前。約翰。施特勞斯于1899年6月3日在維也納逝世,時年七十四歲。他的作品一共有五百首左右,其中圓舞曲就有一百七十首,可以說圓舞曲是他創(chuàng)作的核心,他成功的創(chuàng)造了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介紹維也納圓舞曲:這是一種音樂的結構形式,它的結構是:前有序曲,中間有四五首小圓舞曲連成的主體,后頁有尾聲。我們今天欣賞的作品就是一首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風格的作品。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板書:創(chuàng)作背景
3.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與1866年爆發(fā)的普奧戰(zhàn)爭有關系,在1866年七月的一場戰(zhàn)役中,奧地利戰(zhàn)敗,當時悲哀,沉悶的氣氛籠罩著維也納,1867處維也納男聲合唱團的指揮要求小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一首充滿生命活力的合唱曲,據(jù)說作者受了當時一位詩人的一首詩的最后一句的啟示作成,可惜詞作者的詞填的很不好,因此初演時反映很冷漠。但在第二年的法國萬國博覽會上,改成管弦樂曲的《藍色的多瑙河》取得巨大成功,從那時起一直到今天,這首樂曲依然是世界音樂舞臺,特別是每年元月一日,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新年音樂會上的常演曲目,不過,一般來說,這首作品的器樂曲比它的合唱曲更為常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樂曲。
【音樂藍色的多瑙河管弦樂曲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藍色多瑙河鋼琴譜07-14
中班藍色的日子教案04-25
《藍色的樹葉》教學設計02-20
樂曲的基本形式08-12
小班美術《藍色巴士》教案08-19
藍色小花中班教案10-30
音樂教案《卷炮仗》及教學09-09
樂曲《夢中的婚禮》鋼琴譜08-21
復調樂曲練習中的困難有哪些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