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10篇[經(jīng)典]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廢舊報紙的用途,豐富生活知識,掌握利用廢舊報紙編織的基本技法,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意編織,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及造型設計把握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和合作精神。
2.過程與方法
展示編織作品,分析其造型特點→老師演示基本編織技法→學生分組實踐練習,老師輔導、鼓勵學生耐心細致地制作→學生作品展示評價。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樹立環(huán)保理念,節(jié)約資源,合理利用資源,熱愛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教學重點】
掌握基本的編織技法
【教學難點】
立體造型的設計與把握,能舉一反三,編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教學準備】
1.多張廢舊報紙;2.剪刀、膠水或雙面膠、膠帶紙、小夾子(3~4個)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廢舊報紙的用途
1.擦玻璃、洗手池、地面等(圖1)
圖1
圖2
2.用報紙包蔬菜,有利于保存(圖2)
3.遮蓋作用,防塵
4.當廢品賣掉
5.用編織的方法制作生活用品或裝飾品
二、編織過程及方法
1.作品展示、欣賞(引起興趣)(圖3-5)
圖3 圖4 圖5
2.編織材料準備――紙棍的制作
。1)老師演示作法:①沿報紙最長的邊將報紙裁成寬為3~4 cm的長條;②沿對角線從一角將紙棍搓實,接口用膠水粘牢(圖6)
圖6
。2)學生分組練習,每組4人,老師輔導,使學生盡快掌握搓紙棍的方法、技巧,要求每組準備紙棍80根。
老師鼓勵學生耐心、細致地將材料準備好,為編制作品做好準備,對做得好的組給予表揚。
第二課時
一、平面造型:杯墊制作(圖7)
圖7 圖8
基本編織方法:“經(jīng)緯交錯”編織法(圖8)老師演示、講解
二、立體造型:筆筒編制
步驟:(1)先編底部:“經(jīng)緯交錯”方法(紙棍要選的長一些);
。2)編好底部后,再把多余的紙棍直立起來做基礎,然后繼續(xù)用經(jīng)緯交錯的方法向上編織,可用小夾子幫忙固定或兩個同學互相合作,直至添加到所需高度(圖9);
圖9
(3)最后收口,將高出的報紙棍折進筆筒內(nèi)部插牢,多余的剪掉即可(老師演示講解后輔導學生制作,選幾個技法掌握好的學生到組內(nèi)指導)。
三、留意生活中可用于編織的物品造型,在這一節(jié)課絕大部分學生能很快領會編織要領能認真去制作
老師根據(jù)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給予及時的糾正和指導,鼓勵他們要耐心、細致地去做,失敗了總結經(jīng)驗重來不要灰心。
第三課時:
一、創(chuàng)作練習: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練習,展示創(chuàng)意作品(圖10-12)
圖10-12
二、引導學生觀察筆筒造型,思考可在哪幾部分進行變化改變其造型結構
總結:(1)改變筆筒的長、寬、高比例,如花瓶;(2)改變筒口、底部形狀,如儲物筐;(3)在筒口及側面加一些造型,如籃子;(4)模仿設計(船、拖鞋、靴子等)。
三、學生實踐創(chuàng)作,老師輔導
四、學生作品展示(圖13-16)
圖13-16
本課題小結:
學生在本次活動中興趣濃厚,態(tài)度積極認真,基本編織技法掌握較快,有成功的喜悅,亦有失敗的收獲。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蓖ㄟ^“廢舊報紙的.巧妙利用”這一課題的開展不但使學生學會了一項編織技法,鍛煉了動手動腦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變廢為寶”的快樂和意義,從而喚醒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在生活中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善于動腦、善于發(fā)現(xiàn)、勇于實踐的優(yōu)秀品質,學會用審美的眼光品味生活,熱愛生活。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了解常見昆蟲不同本領的基礎上理解兒歌并學念兒歌。
2、發(fā)揮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看法。
3、養(yǎng)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準備:
運動進行曲 文字:動物運動會 摔跤、飛機、大刀、長槍 、跳高、舉重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森林里要召開運動會了,可真熱鬧。開運動會有些什么比賽呢?
小結:原來運動會中有摔跤、跑步、游泳、舉重、跳高、擊劍、長槍等等許多的比賽項目。
2、今天的運動會有點特別,不是大人來比賽也不是小朋友,是一些昆蟲來比賽是一場昆蟲運動會,你們猜猜會有哪些昆蟲來比賽呢?
二、討論交流
1、幼兒自由的講述。
2、教師出示蜻蜓:"看看有哪只昆蟲來比賽了呀?"
3、蜻蜓會參加比賽呢?為什么?
小結:原來蜻蜓有一對大大的翅膀可以飛得很快,所以蜻蜓要參加開飛機的比賽呢。(出示飛機圖片)
4、"蛐蛐蛐蛐,誰來了?"(蛐蛐也叫蟋蟀)蟋蟀又有什么本領他會參加什么比賽呢?
小結:原來蟋蟀平時有摔跤的本領,我們有時候看到斗蛐蛐的,它們就要參加摔跤比賽。(出示摔跤的圖片)
5、"嗡嗡嗡,誰來了?小蜜蜂它說,我想?yún)⒓佑斡颈荣惸銈冇X得合適嗎?為什么?"小結:小蜜蜂的尾巴上有一根尖尖的刺,裁判建議它參加長槍比賽。(出示長槍的圖片)
6、"我們也要參加比賽,我們也要參加比賽,看看還有誰來了?"(出示螳螂、螞蟻、蚱蜢)它們會參加什么比賽呢?為什么?
小結:原來,螳螂舞大刀,螞蟻練舉重,蚱蜢學跳高,昆蟲運動會,大火勁頭高。
7、現(xiàn)在有幾只昆蟲來參加運動會了?它們參加什么比賽?(教師念兒歌)
8、好,現(xiàn)在運動會馬上要開始了,運動員入場(放進行曲將昆蟲拉進場)
9、昆蟲進場了,可是它們把自己要參加的比賽項目忘記了,誰來告訴它們?(請幼兒將不同的圖片貼在相應的動物旁邊貼教師邊念)
10、你們來做小裁判,再來告訴這些運動員一次好嗎?我先叫昆蟲的名字你們告訴它們比賽的項目(教師帶領幼兒集體念兒歌)
11、你們來做小裁判,再來告訴這些運動員一次好嗎?這次你們先叫昆蟲的名字我來告訴它們比賽的項目(教師帶領幼兒集體念兒歌)
12、我來問問這些運動員:"你們高清楚了嗎自己比賽什么?它們說高清楚了。"那好,運動員到各自的場地比賽。(放進行曲)
教學反思:
多元整合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活動的內(nèi)容我們也把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于我們的課題研究進行有機整合,把孩子對昆蟲積累的經(jīng)驗和對體育運動有那些等方面經(jīng)驗的收集進行有機整合,使孩子對兩個不同的內(nèi)容出發(fā)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便于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得以體現(xiàn);顒幽繕艘彩怯袡C整合,在活動中,把對昆蟲特征的感知與不同運動的操作的`方式進行有機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過程中不僅學會觀察昆蟲的特征,還要尋求不同運動的玩法,通過觀察比較讓孩子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知道什么樣的運動更能適合這個昆蟲參加比賽。還有組織形式的有機整合,活動中通過集體交流、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的有效運動,使得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產(chǎn)生積極表現(xiàn)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經(jīng)驗在活動中通過老師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懂得自己長大了,應該學著關心和照顧弟弟妹妹。
2、以熱情大方的小主人態(tài)度向弟弟妹妹介紹我們的班級,并會教弟弟妹妹學本領,與弟弟妹妹交流。
活動準備:
與中三班教師約定好時間。
活動過程:
一、討論怎樣做哥哥姐姐。
1、我們長大了,當?shù)艿苊妹脕砦覀兇笕嘧隹蜁r我們應該怎樣做小主人?和他們一起說些什么話?有什么本領要教他們?
二、實踐活動:
1、熱情大方迎接弟弟妹妹。每位幼兒邀請一位弟弟或妹妹到自己身邊,做自我介紹,互相熟悉。
2、我是小向導。引導幼兒帶弟弟妹妹參觀自己的班級,介紹我們的活動區(qū)域。
3、我長大了。與弟弟妹妹交流,告訴弟弟妹妹自己哪些方面長大了,也請弟弟妹妹講講自己的變化。
4、我的本領。引導幼兒教弟弟妹妹學本領(如變魔術、念兒歌、數(shù)數(shù)等)
三、說說感受;顒咏Y束后,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帶領弟弟妹妹的感受。如自己是怎樣教弟弟妹妹變魔術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弟弟妹妹是怎么學的等等。
活動反思:
從上個月開始,幼兒園又開始進行了園領導的隨堂聽課活動,園領導會抽空不定時地對教師進行聽課調(diào)研。園長會很公平在每天的晨間談話時間里通知等一下要聽課的對象。
好象有預感,今天應該會聽到我的課。這不,早上八點零五分,金主任就來通知說等一下來聽我的第一個活動《大手拉小手》。
雖然沒有那樣的措手不及,材料也都已經(jīng)準備齊全,因為每個活動備課時我都會把它當作一次公開活動來對待,而每一個活動的開展我也盡力把它當作是在上展示課,盡力上到最好。只是,對于才入園二個多月的小班幼兒,對于沒有一點美術基礎的小班幼兒來說,會不會出現(xiàn)小狀況呢?這是我所備不到的。
九點零五分活動準時開始,首先,我讓幼兒猜了個謎語,由于活動前我們班的幼兒已經(jīng)有過猜謎語的'經(jīng)驗準備,所以設計教案時,我就把原先教材中的那個謎語保留了下來,并把它用通俗一點的語言向幼兒講述了二遍,可是幼兒并不能猜出來,于是,我試圖用“手”來引導他們,終于算是說上來了?墒俏覅s總覺得太“遷強”了。事后想想,如果把這個謎語替換成短小的兒歌直接引出“手”來也許更好。后面一個部分我讓幼兒討論了小手的'作用,這部分討論的時間好象有點久了,如果把這部分改成讓幼兒簡單說幾樣,然后教師小結或許在時間安排上更合理一些。
第二部分,我先示范怎樣動手描畫小手。這部分我自認為講解示范的還是比較到位的,語言也采用了幼兒易理解的,兒童化的語言,目的是讓幼兒明確作畫時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如何裝飾“小手”。
第三部分,就是幼兒動手在《幼兒活動材料》(美術)上動手描畫了,對于第一次嘗試描畫的小班幼兒來說,能夠把手完整地描畫下來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只是個別幼兒在描畫小手的過程中還是移動了那只固定不動的手,結果出來的效果有的手指有點“粗”。相對較難的反而是裝飾“小手”,就是給“小手”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漂亮的花紋上。有些幼兒不懂得涂色的技巧,把顏色都涂在了“小手”的外面,不過,對于初次嘗試“描畫”與“涂色”同時進行的小班幼兒,結果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通過這個活動幼兒感受到了玩色活動的樂趣。
活動的最后,園長與我進行了簡單地課后反饋,總體上肯定了我的這次活動。只是對我在活動中的語速問題再次提了出來,每次活動前我也總是提醒自己,現(xiàn)在面對的小班幼兒,應該盡量放慢自己說話的速度,可是,活動中也許是由于自己太投入了,而一次又一次把這個問題忘掉,只是太不應該了。還有一點也是我今后應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課堂語言更加簡單明了,有時候在交待幼兒任務時,我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言好象過于啰嗦了,應該盡量精煉。
本次藝術活動《大手拉小手》我把它定位于二個課時,第一個課時是描畫小手,第二個課時是印畫小手。希望自己的第二個課時時,能盡量避免在第一課時時的小錯誤。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和小動物都有自己的家,在自己的家里很快樂。
2.簡單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懂得要保護大自然。
3.有愛家的意識。
活動準備:
1.預先排練好情景表演。
2.故事《小烏龜找家》課件。
3.各小動物圖片(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已粘貼好雙面膠);預先布置好(小河、草地、花園、森林)場景。
3、音樂《我有一個家》、《我愛我的家》
活動重點:
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知道人和小動物都有自己的家,在家里很快樂。
活動難點:
培養(yǎng)幼兒保護大自然、愛家的情感。
活動過程:
1.觀看情境表演,引發(fā)幼兒興趣,引出故事"小烏龜找家"。
·幼兒觀看情境表演:一幼兒扮演小烏龜邊哭邊進入活動室。
·提問:小烏龜為什么哭呀?小朋友有家嗎?你的家在哪里?
·教師小結: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不僅我們小朋友有家,小動物們也有家呢,小烏龜?shù)募以谀睦锬,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好聽的故事《小烏龜找家》。
2.邊欣賞課件邊傾聽故事"小烏龜找家",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些小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
·小烏龜找到自己的家了嗎?它的家在哪呢?它找到家后心情如何?
·小烏龜在去找家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的家各在哪里?小動物們在自己的家里心情怎樣?
·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它的家又在哪里?幼兒相互交流。
3. 游戲"送小動物回家",進一步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
·引導幼兒觀察設置好的場景,介紹送小動物回家的方法。
·幼兒玩"開火車"游戲,一個跟著一個按順序取一張小動物圖片,把小動物送到相應的場景中,粘貼在適當?shù)奈恢谩?/p>
·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是否都找到了家?
·教師對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小結:對,有的小動物的家在森林里,有的小動物的.家在大樹上,有的小動物的家在草地上, 有的小動物的家在花叢中,有的小動物的家小河里,小動物的家都在大自然里,它們在自己的家里很開心、很快樂。
4.討論、體驗、感受有家的快樂,培養(yǎng)保護大自然、愛家的情感。
·小朋友們喜歡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如果小朋友也沒有家,那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教師小結:對,有家的感覺真好。
·播放被污染的河水、踐踏草坪、在樹上蕩秋千、被砍伐的森林圖片,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小動物失去家的感受。
·小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為了不讓它們失去家,我們應該怎么做?
·除了自己的家,我們班的小朋友還有一個共同的家,你知道是哪里嗎?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幼兒園和我們的班級呢?
·教師小結: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會帶給我們幸福溫暖的感覺,在家里很快樂。我們不僅要愛我們自己的家,還要愛幼兒園,愛我們的班級。
5.教師帶幼兒邊聽音樂《我愛我的家》邊自由表演,在歌聲中自然走出活動室。
附故事:《小烏龜找家》
沙灘上一只小烏龜出現(xiàn)了,它東瞧瞧西看看,外面的世界真大,可我的家在哪兒呢?
小烏龜爬呀爬,爬到小河邊,看見許多小魚在河里游來游去,就問:"小魚,小魚,你們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們不知道,我的家是小河我們在河里真快樂。
小烏龜又往前爬去,看見一只小蚯蚓從泥土里鉆出來,就問:"小蚯蚓,小蚯蚓,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不知道,我的家是大地,我在泥土里真快樂。"
小烏龜繼續(xù)往前爬,看見幾只小鳥在樹上玩耍,就問:"小鳥,小鳥,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對不起,小烏龜,我不知道,我們的家是大樹,在樹上休息、唱歌真快樂!"
小烏龜繼續(xù)走著,看見一只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也在爬行,就問:"小蝸牛,小蝸牛,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兒嗎?"小蝸牛說:"小烏龜,你瞧瞧我,再瞧瞧你自己的背上。"小烏龜轉過頭來瞧瞧自己的背,笑了:"謝謝你,我找到自己的家了。"
小烏龜把自己的頭四條腿和尾巴全部都縮進了自己的殼里:"呀!我也有家了,我的家又舒服又暖和,我在家里真快樂!"
中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我班的植物角有一只小烏龜,孩子們非常喜歡它,有時間就跑向植物角去觀看小烏龜。結合動物花花衣的主題,開展一節(jié)畫小烏龜?shù)乃囆g活動一定會符合孩子們的興趣。其中,活動前可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引導幼兒多觀察小烏龜?shù)捏w形特征,如有半圓形的龜殼等;顒又幸龑в變簢L試用橫線與弧線組合表現(xiàn)不同方向,鍛煉畫半圓的能力,并體驗小烏龜?shù)谋绢I。
活動的重點在于表現(xiàn)半圓形,從之前幼兒的作品效果來看幼兒能用弧線表現(xiàn),但是可能會有弧線畫得比較尖,類似橢圓形的形狀而。因此在活動中將用形象的語言引導“小烏龜?shù)?殼就像一個彎彎的月亮”等來解決這一現(xiàn)狀。而活動的難點則在于表現(xiàn)不同的方位,每次畫之前都會讓幼兒把自己當作小烏龜想一想,你是如何翻跟斗的?頭在哪?腳在哪?以確定方位。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橫線與弧線組合表現(xiàn)不同方向半圓形。
2、體會小烏龜?shù)奶厥獗绢I。
【活動準備】實物(小烏龜)、范例、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觀察與討論——了解小烏龜?shù)纳眢w特征
出示小烏龜:看看我是誰?我的背上有什么?(半圓形的烏龜殼)
身體的前面、后面、下面各有什么?(有頭、有四條腿、有小尾巴)
二、示范講解——學翻跟斗,觀察變換方向
1、小烏龜慢慢爬的時候是怎么樣的?
。^在前面,肚子是平平的,重重的殼像彩虹橋一樣鼓起來,
腿在旁邊,不要忘了還有小尾巴。)
2、小烏龜翻了一個大跟斗時是怎么樣的?
。^和小尾巴各在兩側,肚子平平的,肚皮朝上,背在下,四條腿在肚子上面)
三、幼兒作畫——畫出小烏龜翻跟斗的各種姿態(tài)
1、小烏龜翻跟斗,不怕摔跤不怕疼,我們來幫助小烏龜翻跟斗。
2、指導幼兒畫小烏龜翻跟斗時半圓形身體的變化,要有各種姿態(tài)。
3、引導幼兒為小烏龜添畫花紋,穿上新衣服。
4、老師及時地把幼兒畫好的作品展示給幼兒看。
四、分享交流——說說你幫幾只小烏龜翻跟斗
我們一起來看看哪個小朋友畫的小烏龜翻跟斗的動作最好看。
中班教案 篇6
引導幼兒欣賞著名靜物畫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中班觀察向日葵活動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看懂折紙步驟圖,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自主折出向日葵。
2、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看圖折紙的`能力,及剪、貼等手工技能。
3、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折紙材料、背景圖、剪刀、漿糊、、蠟筆
活動重點:
學習折向日葵
活動難點:
幼兒能自主看懂折紙步驟圖,折出向日葵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看看誰最聰明,最先猜出來,先
來認真聽一聽謎面是怎么說的吧。
2、教師說謎語“高高個兒一身青,圓臉金黃喜盈盈,天天向著太陽笑,結的果實數(shù)不清!
3、揭示謎底“向日葵”。
4、夏天來了,向日葵都開放了,一大片的向日葵可漂亮了。
二、教學折向日葵的方法
1、今天我們就來利用折紙的方法,折出漂亮的向日葵。(出示示范品)
2、請小朋友先認真看一看折紙步驟圖,想想說說應該怎么折。
3、請部分幼兒說說折法。
4、教師示范并講解折紙方法:
①剪下材料紙中的正方形紙,然后四角向中心折。
、诜幻,四角再向中心折。
、鄯^來,沿實線剪開四個角。
、馨衙總角向外翻折。
、莘幻,將四個角分別向外折。
、拊俜^來,畫出向日葵的花心,并在背面圖上漿糊,將花朵粘貼在下頁的背景圖上。
⑦粘好后,將葉子剪下來粘貼在背景圖中。
三、介紹材料,提出活動要求
1、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剪刀、漿糊,蠟筆,還有一張折紙材料和一張背景圖紙,小朋友待會要用折紙這張圖將正方形紙剪下,然后看著折紙步驟圖,根據(jù)老師剛才教的折出向日葵花朵。
折好后,將花朵貼在這張背景圖紙上,然后將背景圖紙右側的四片葉子剪下來,粘上去。這樣美麗的向日葵就做好了。
2、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要認真,做好了之后要先把工具和剩下的材料紙收拾好之后再去欣賞作品。
3、幼兒活動,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折紙。引導能力弱的幼兒完成折紙作品。
四、結束部分
1、請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2、評價幼兒活動情況。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幼兒仔細看圖,感受畫面中表現(xiàn)出的“春意盎然”的春天美,了解大白鵝的外形特征。
2、初步學念兒歌。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CD。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頭戴一頂小紅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腳蹬一雙紅靴子,唱起歌來啊啊啊,小朋友猜猜是誰?
二、觀察圖畫。
1、你看到圖上有什么?
2、你從這里看出來這是什么時候的景色?
3、大白鵝長得什么樣?它走起路來是什么樣子的?
4、大白鵝張開嘴巴在干嘛?
三、欣賞兒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大白鵝》。大家聽聽兒歌里說了什么?
2、放CD,欣賞兒歌。
3、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兒歌里聽到了什么
4、兒歌里說了大白鵝是什么樣的?它做了什么?我們再來聽一遍。
四、再次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nèi)容。
1、兒歌里說大白鵝是怎樣的.?它是怎樣下河的?我們來學一學它走路的樣子。
2、大白鵝唱歌時是怎樣的?兒歌是怎樣說的?
3、青了楊柳,綠了河是什么意思?
五,學念兒歌。
這首兒歌真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帶領幼兒念兒歌。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在幼兒園的早晨,常常會看見拿著早餐來園吃的幼兒,也會遇到邊走路邊匆匆喂孩子早餐的家長,早餐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不吃早餐的孩子越來越少,但早餐食用的科學性往往也是保障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小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我班孩子和家長確實被早餐的問題所實困擾著,主要突出在:孩子不愛吃白煮蛋、有些偏食,不滿意早餐的搭配、常常不得不在車上吃早餐等。
本活動從一則故事出發(fā),從食物推測到相應的動物,從單一答案到多種答案,在思維的跳躍中,引發(fā)中班孩子對早餐產(chǎn)生興趣。而之后的情景表演是再現(xiàn)其所經(jīng)歷的真實問題,選擇情境表演比直白的提問或說教更富有感染力,借助同伴互助,提升“變著法兒吃”“干濕搭配吃”等一些科學的早餐方法。
這是一個基于孩子們早餐問題而開展的集體教學活動,家庭是修正問題的主要場所,教師可選擇在家長開放日進行此活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動目標】
1、關注自己的早餐情況,逐漸養(yǎng)成健康的早餐習慣。
2、能夠運用“可能”“或者”等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繪制的各種早餐圖片;
2、自制翻翻書《早餐,你喜歡吃什么?》
3、AB兩塊黑板、磁鐵;
4、表演道具:桌子,椅子、碗、雞蛋、面包、牛奶(可用實物,也可用仿真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了解自己早餐的情況
1、交流:今天,各自早餐吃了些什么。
主要提問:能告訴大家,今天你早餐吃了些什么?
。ㄟ@一環(huán)節(jié),應讓孩子們充分調(diào)動關于“早餐“的原有經(jīng)驗。通過交流,老師第一時間了解到孩子的原有經(jīng)驗與表達水平。)
2、思考:不吃早餐會怎么樣?
師:孩子們,有沒有人早上沒有吃過早餐?
幼:沒有。
師:如果早餐不吃,會怎么樣呢?
幼:餓暈了。
幼:肚子不舒服,肚子會咕嚕嚕叫的。
師:哦,那是很餓時會發(fā)出的聲音。
幼:如果老師帶我們?nèi)ネ娴脑,他就會沒力氣。
幼:十分鐘后會暈倒。
……
師:是的,不吃早餐會沒力氣,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ㄔ诨貞妥穯栂,孩子們的早餐經(jīng)驗逐漸得以梳理,對早餐的重要性認識也清晰起來。)
3、回顧:早餐,我們都吃過些什么?
過渡語:我們每天都吃早餐,吃不同的早餐,來看看我們吃過哪些早餐吧。
(1)出示黑板A上幼兒繪制的不同早餐圖片,請幼兒快速瀏覽。
。2)教師點圖,幼兒依次讀圖。如:面包、雞蛋、包子、粥、牛奶、面條等。
(早餐的圖片是根據(jù)前期調(diào)查、幼兒生活經(jīng)驗而繪制的,可適當突顯當?shù)仫嬍沉晳T。)
二、猜猜講講——了解樣樣東西都要吃的'道理。
1、游戲:翻翻樂
過渡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早餐,你喜歡吃什么》。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翻翻樂的游戲,從盤子里的食物來推測誰來吃早餐。句型感受:“可能是……,也可能是……”
師:如果它早餐喜歡吃魚,那么它可能是?
幼:魚。
師:大魚吃小魚。坑锌赡。
幼:貓。
師:如果早餐它喜歡吃魚,那么它有可能是一只貓。(老師翻開圖片連頁后的答案)
。ㄍ瑯臃绞匠霈F(xiàn)狗、兔子等動物)
師:如果早餐樣樣東西都愛吃,那么他有可能是誰呢?
幼:有可能是大獅子
幼:大灰狼
幼:是好多動物。
師:有可能是許多動物來聚餐
幼:人
幼:也可能是豬吧
師(翻牌,并將圖片貼在黑板B上):如果早餐樣樣東西都愛吃,那么他有可能是一個大怪物,(哈,開玩笑))也有可能是一個健健康康的小朋友。
盤子里許多東西怪物小朋友
。ɡ蠋熞来纬鍪緢D片,形式類似,但需要提問留白,鼓勵孩子用“可能”“或者”等詞表達自己的想法。答案從一種動物到幾種動物,到小朋友,從同種食草動物到海陸空三種動物,從動物到大怪獸到人,思維的跳躍性很大,對幼兒是一種挑戰(zhàn)和啟發(fā),是經(jīng)驗的提升,而翻翻樂的游戲也具有趣味性。)
2、老師取下黑板B上的圖片,用夾子夾成一本書,連貫地講述故事。(見附件)
師:你覺得這個故事怎么樣?故事里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幼:好玩。
幼:恐怖,有怪物的。
師:是真的怪物嗎?
幼:媽媽嚇嚇他的。
師:故事里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幼:樣樣東西都要吃。
師:是的,早餐時,媽媽想讓自己的寶寶樣樣東西都吃,吃了以后你就會變得健健康康,媽媽最大的心愿就是寶寶健健康康的長大。
。ㄍㄟ^游戲翻翻樂的形式講故事分解成六個片斷。幼兒在理解了每一個答案的基礎上,再完整聽故事,于是理解故事的內(nèi)涵和用意就呼之欲出了,我們的早餐應該樣樣東西都要吃,才能吃出健康。)
3、再次強調(diào)樣樣東西都要吃
老師(指著剛才的食物圖片):除了剛才這些,早餐還可以吃些水果、蔬菜、紅薯等。在一些特別的日子,我們還會吃一些特別的早餐,端午節(jié)可以吃……
幼:粽子
師:清明節(jié)呢?
幼:青團。
。▽D片貼在黑板A上,滲透健康早餐理念,如:加入紅薯、玉米等圖片。)
三、尋找問題——逐漸養(yǎng)成健康的早餐習慣
以幼兒早餐的實際問題編成兩個情景表演,鼓勵幼兒共同來解決問題。
1、情景一:不肯吃白煮蛋(略)
2、情景二:天天只吃面包和牛奶,寶寶吃膩了。(略)
總結:原來吃早餐也有許多學問,我們不僅樣樣東西都要吃,還要變著法兒吃,干濕搭配吃,才能吃出美味,吃出健康。
。ㄓ们榫潮硌莸男问皆佻F(xiàn)生活中爸爸媽媽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請幼兒來幫助解決。本活動三大環(huán)節(jié)在邏輯順序上是不可逆的。只有理解了爸爸媽媽為寶寶健康著想的內(nèi)涵之后,才能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解決爸爸媽媽的苦惱。)
附故事《早餐,你喜歡吃什么》
如果早餐它喜歡吃魚,那么它有可能是一只貓。
如果早餐它喜歡吃肉骨頭,那么它有可能是一只狗。
如果早餐它喜歡吃胡蘿卜蛋糕,那么它有可能是一只兔子。
如果早餐它喜歡吃青草面條,那么它有可能是一只羊,可能是一匹馬,或者是一頭牛,還可能是一只駱駝。
如果它早餐喜歡吃蟲子餅干,那么它有可能是天上的鳥,也可能是水里的魚,或者是地上的小雞。
如果早餐他樣樣東西都愛吃,那么它有可能是一個大怪物,也有可能是一個健健康康的小朋友。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jié),能形象地表演故事中的對話。
2、嘗試為故事創(chuàng)編結尾。
3、學習寬容和接納“知錯就改”的同伴。
活動準備:
1、故事《老狼遇險記》
2、木偶道具、老狼、猴子、大象、小兔的手偶。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T: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木偶劇場的主持人,下面請大家欣賞《老狼遇險記》(欣賞第一遍故事)
提問:
1、木偶劇演到這里,你知道這個故事里有誰?
2、故事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4、你覺得故事里的這只老狼是一只什么樣的老狼?
二、分段欣賞故事,能形象地學習角色的對話
欣賞故事第一段:
1、“讓我們來聽聽老狼遇到了猴子,它是怎么向猴子求救的?”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老狼可憐的樣子。
2、猴子有沒有救老狼?他是怎么對它說的?
3、老狼聽到了猴子的話,想起了自己以前做過的.壞事,新里怎么樣?
欣賞故事第二段:
1、正在老狼心里又后悔又難過的時候,又來了誰?
2、聽聽老狼又是怎么求大象爺爺?shù)模?/p>
3、大象爺爺有沒有救老狼?為什么?它是怎么對老狼說的?請你們來學一學年紀很大的大象爺爺?shù)脑挘ɡ蠋熥龃笙鬆敔敚⒆觽冏隼侠,學習對話)
5、老狼聽了大象爺爺?shù)脑捫睦镌趺礃樱?/p>
欣賞故事第三段
1、老狼正在傷心流眼淚的時候,又來了誰?
2、小兔妹妹猶豫了一下,是怎么對老狼說的?
3、老狼想到好辦法了,想到了什么好辦法?
三、創(chuàng)編結尾。學習寬容和接納的品質
1、你覺得小兔聽了老狼的話會救它嗎?為什么?
2、請你幫助小兔想個好辦法來救救井中的老狼。
中班教案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最近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小朋友對給數(shù)字排序很感興趣所以我組織了這次數(shù)學綜合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和幼兒一起復習10以內(nèi)的數(shù)字以及排序,讓幼兒了解數(shù)字和我們息息相關。
2、掌握序數(shù)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學會認真聽清楚各項活動的規(guī)則。
3、通過操作、游戲,讓幼兒熱愛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有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序數(shù)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學會認真聽清楚各項活動的規(guī)則。
數(shù)學樂園情景圖,數(shù)字娃娃卡片10個,動物小火車情境圖,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nèi)ミ^兒童樂園嗎?誰能說說那里有哪些好玩的游戲?今天老師要帶你們?nèi)?shù)學樂園玩玩你們想去嗎?
2、下面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坐上公共汽車,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嘀嘀嘀小汽車開動了請小朋友坐穩(wěn)了不要把頭和手臂伸出窗外,很快我們來到數(shù)學樂園門前,請小朋友慢慢睜開眼睛準備下車)。數(shù)學樂園門口怎們樣漂亮嗎?誰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們想進去嗎?
二、活動過程
1、想進樂園但是數(shù)學樂園的園長提出一個要求:要和老師玩一個對口令的游戲過關的才可以進去。(老師和小朋友伸出的手指數(shù)的和是10)
2、小朋友全部過關,打開大門出現(xiàn)數(shù)字寶寶,小朋友仔細觀察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小朋友讀出上面的數(shù)字。
3、師生共同給數(shù)字寶寶排序。
4、請小朋友用數(shù)字說一句話。(我是一個好孩子……)
5、請小朋友告訴老師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數(shù)字?(例如、電話、手機……)
6、小朋友們觀察的可真仔細,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地方都用過數(shù)字,那么你們說說數(shù)字是不是很了不起。
7、轟隆隆、轟隆隆……是什么聲音,原來是一群小動物也來游數(shù)學樂園,小朋友們快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只小動物。
8、你喜歡他們嗎?從前往后數(shù)誰排第一位?老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喜歡的'小動物是誰?排在第幾位?他的前面和后面都是誰?
三、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說的棒極了,小朋友想和你喜歡的小動物做游戲嗎?那我們邊做律動邊和小動物們一起在數(shù)學樂園里快樂的游戲。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精選)11-07
中班教案【精選】02-19
[經(jīng)典]中班教案12-10
中班教案【經(jīng)典】11-22
(經(jīng)典)中班教案10-12
中班的教案01-22
中班教案(精選)08-05
中班教案[精選]09-3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包紙棕》_中班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