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鑒賞
導語:《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科學精神和含義,并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認為選擇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鑒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課文原文】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鐳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肅然無聲。她叫瑪麗·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里宣布一項驚人的發(fā)現(xiàn):天然放射性元素鐳。本來這場報告,她想讓丈夫來作,但皮埃爾·居里堅持讓她來講。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女子登上過法國科學院的講臺,旣悺ぞ永锎┲灰u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關于放射性的發(fā)現(xiàn),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fā)現(xiàn)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fā)現(xiàn)了天然放射性。盡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fā)現(xiàn),居里夫人卻對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別人也許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后,她發(fā)現(xiàn)了釙,接著發(fā)現(xiàn)了鐳。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yè)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炇抑皇且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一天,疲勞之極的瑪麗揉著酸痛的后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么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苯涍^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于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發(fā)出略帶藍色的熒光。
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旣惖男愿窭锾焐幸环N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zhí)著的追求。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fā)現(xiàn)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鐳之后的不斷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變化著。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負擔。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fā)現(xiàn)鐳那一刻起就流傳于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yè)和戰(zhàn)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課文理解】
句子理解
、偎膱蟾媸谷珗稣痼@,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她的報告”宣布了一項驚人的發(fā)現(xiàn):天然放射性元素鐳!八敲利、莊重的形象”是指“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微微內陷的大眼睛”,也暗指這一形象背后堅毅執(zhí)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為對科學作出的杰出貢獻,成就了她的歷史地位,使之成為令世人欽佩和仰慕的女性。這精神讓居里夫人成為了“跨越百年的美麗”。
、谶@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淡藍色的熒光”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用三年零九個月的時間,提煉出來的0.1克鐳中發(fā)出的光。這項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終日的煙熏火燎、身體的疲勞為代價獲得的,因而融入了“美麗的生命”。這項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堅持探尋“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結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這句話是對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中表現(xiàn)的堅持不懈的獻身精神的贊頌。
、圻@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讓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fā)現(xiàn)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fā)現(xiàn)。
“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zhí)著的追求;“這項偉大自然發(fā)現(xiàn)”是指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人生意義的發(fā)現(xiàn)”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于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作出貢獻。居里夫人對人生和價值的認識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學研究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
、芩龔囊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個句子采用了“從……變成……”的句式(層層遞進,順序不可顛倒),這種“變成”不是一般的變成,而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莸裁匆膊还埽皇悄毓ぷ。
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了居里夫人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美麗健康的容貌隱退,身心疲憊,加之社會對女性的歧視,盡管壓力重重,但她仍不知疲倦的工作。
、蘧永锓蛉说拿烂瑥乃l(fā)現(xiàn)鐳那一刻起就流傳于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
點題之筆,揭示了居里夫人創(chuàng)造的是“跨越百年的美麗”的神話。
⑦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
“身后”表示居里夫人去世后;“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說明居里夫人工作十分辛苦,她不怕疲倦。在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她那種對于科學不斷探索的精神永垂不朽。
、嗨緛砜梢栽谌魏我豁棿螵劵蛉魏我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金錢如糞土,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yè)和戰(zhàn)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精神,表現(xiàn)了她終身付出于科學的精神,她不是不懂得享受,而是沒有時間享受,她的工作十分繁忙,為了法國她捐贈了獎金,令人十分佩服。
段落大意
第①-②節(jié):交代了寫作目的,重現(xiàn)居里夫人的光輝形象。
第③節(jié):敘述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鐳的艱辛與磨難。
第④-⑤節(jié):寫居里夫人有大志有追求,并為此價值與目標追求堅持不懈。
第⑥節(jié):贊美發(fā)現(xiàn)鐳的深遠意義。
第⑦節(jié):贊美居里夫人是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創(chuàng)作背景
此文寫于1998年,發(fā)表于當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報》的副刊上。
當時正值紀念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鐳100周年的活動,《光明日報》并沒有簡單地編發(fā)一條紀念活動消息,而是刊載了《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從一個柔軟的角度,去揭示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與精神之美,使遙遠的歷史人物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挖掘出了紀念活動的真正意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題思想
此文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的故事盡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筆生花下卻成另一番景致:她蛻去了身上的光環(huán),一改嚴肅的面孔。瑪麗·居里這個沉靜的波蘭女子,優(yōu)雅生動地站在了人們的面前。那么樸素,那么堅強,那么執(zhí)著,隔著歲月厚厚的塵沙,人們看到了她的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觸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文中抓住美麗”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簡單的一點就是能超越天生美麗的容貌,而為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實現(xiàn)自己最高層次的人生價值。
寫作手法
作者梁衡在《文章五訣》中把散文寫作手法歸結為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組合運用,此文完全體現(xiàn)了他的這個寫作原則和技巧。此文以“形”字開頭,“理”字結尾,中間以“事”為主體,全文繪形有神,傳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種綜合之美。
居里夫人的美麗形象就是在“形”的摹寫中躍入人們眼簾的:先簡要介紹“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肅然無聲”,繼而細致描繪“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一個段落中兩次寫到人物的外貌已為少見,它還與后文的“淡泊名利”緊密相連,作者在這里不僅僅是讓人們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還有一層意思是讓人們感受居里夫人面對名利的那份淡定與從容。更重要的是,一個講人生價值的深刻主題,竟能選擇這樣一個柔軟、富有人情的開頭,通過人、情、境之間的反差和融合加以巧妙自然的表達,實屬難得。正是這樣如寫小說一地注重形象塑造,才使這個寫濫的題材頓時生發(fā)了新意境和新感悟;也正是這種倒敘手法的運用,才將居里夫人美麗的形象和偉大的成就一下子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眼前一亮,從而達到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通過典型事例進一步刻畫人物的“美麗”,是文章的主體內容。鐳的成功提煉歷時三年又九個月,其艱辛自不待言,可歌可泣的事也一定不少,可文章花費的筆墨并不很多。盡管如此,卻很感人:“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薄盎炇抑皇且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這是與前文描述形成鮮明反差的兩句話。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美麗女子,本該擁有斑斕的生活、炫目的舞臺、多彩的鮮花、欣賞的目光,可是,她竟能擋住紛繁世界的誘惑,心甘情愿地在“廢棄的破棚子”里,在“一口大鍋”邊,“在煙熏火燎中”,進行著繁重而枯燥的工作。這需要多大的定力啊,只有心懷夢想、永不放棄的人才能這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辈挥谜f一個美的女子,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女人,都是注重自己的外表的,更何況是對皮膚造成嚴重侵蝕的化學物質?梢,為了科學研究,她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勞動,冒著多大的危險。“一天,疲勞之極的瑪麗揉著酸痛的后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么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在兩個敘述性的人物動作和外形的細節(jié)描寫之后,來了個人物的語言描寫,真是神來之筆:既避免了寫法上的單一呆板,增加了內容的豐富性和靈動感,又讓人們看到了居里夫人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從中也透露出了居里夫婦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對提煉鐳的信心,以及對人生的“淡泊”,人物的形象一下子豐富多彩起來。
當然,此文的重頭戲是哲理的探尋,是“理”字訣的高超運用。作者以形象思維捕捉其形,以抽象思維探尋其理。他從居里夫人身上挖掘出了女性的人生價值!艾旣惖男愿窭锾焐幸环N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zhí)著的追求”、“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fā)現(xiàn)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人格之魂、精神之力,超乎外貌之美與才智之強。這些精到的、蘊含人生哲理和生命啟迪的話語,升華了文章的主題,使得文章一下子由居里夫人其人其事上升到對人格力量和人生價值的探討,使讀者在任憑歷史風雨如何洗滌也并不減損的美麗與人們意念中的瞬間之美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中,就這樣,似乎在不經意間,思考的境界由形式之美攀升到人格之美、精神之美,達到了哲學的高度,文章也因此愈見其深,更見其美,文學美感和思想性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
另外,文章巧妙地運用比較手法,把居里夫人和眾多的男科學家比較,突出她鶴立雞群的地位;把居里夫人和倫琴、貝克勒爾比較,給她的科學發(fā)現(xiàn)以準確定位,實事求是地評價了居里夫人對人類的突出貢獻;把居里夫人和眾多漂亮的女人相比較,突出她不愛紅裝愛科學的獨特個性;把居里夫人和斯托夫人以及本人“得”與“失”相比較,突出她科學發(fā)現(xiàn)的不同凡響,突出她為科學獻青春的高尚情懷;把居里夫人同一些功成名就者及一些當代偉人比較,突出她淡泊名利、鞠躬盡瘁以及對人類的獨特的貢獻。尤其是,作者在文中巧用數字對比來凸顯人物品格。在全文中,不難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三組數字,這三組數字大有名堂。先看第一組:1896年1月,1896年5月,1898年12月。這三個日期,分別是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和天然放射性元素鐳被發(fā)現(xiàn)的時間,從這一組時間來看,居里夫婦僅僅在兩年又十月的時間里,就超越了前人,奉獻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是何等的了不起。第二組數字,是1噸和0.1克。人們把1噸化作單位克,那就是100000克,是0.1克的10000000倍。也就是說,這0.1克鐳是從1000000克廢渣中提取出來的,占這些廢渣的千萬分之一。這樣的提煉,和大海撈針有何區(qū)別可見居里夫婦在提煉鐳的過程中吃過怎樣的苦頭。第三組數字: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這四個數字十分直觀地告訴了人們,她生前取得的成就有多么輝煌,她完全不必在實驗室備受侵蝕?墒牵钡饺ナ狼,一如既往呆在實驗室,乃至于她筆記本里的射線釋放了40年。這就非常清楚地讓人明白了,她是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yè)而獻出寶貴生命的。
語言特點
全文筆調清朗,語言流暢,凝煉、深邃、柔和而又深沉,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細細讀之,如清風撲面、朗月當頭,又如良朋在座、燈火照人、情深理重、闊達深遠。不論是山水散文,還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見智慧的哲思與感悟和充滿大氣磅礴的深刻思想。梁衡散文別有的那份厚重與沉實,避免了簡單的抒情與表白,顯示出“大散文”的氣韻。同時,文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平實描寫和議論,既突出了居里夫人研究科學的艱辛歷程又深刻挖掘了居里夫人堅定、執(zhí)著、高尚的人格精神,使文章內容具有了發(fā)人深思的哲理意味。
名家點評
湖南大學播音專業(yè)兼職教授、主持人曾致《朗誦藝術指要》第二版:“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感染力極強。但它與很多同類型的文章有所不同,這篇文章抓住“美麗”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簡單的一點就是能超越天生美麗的容貌,而為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實現(xiàn)自己最高層次的人生價值。這種美麗既來源于她端莊的容顏,也來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換來的“鐳元素的淡藍色熒光”,更來源于她獻身科學,不惜用生命作代價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視名利如糞土,圣潔、偉大、高尚的人格之美。這種美麗,一百多年來一直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劉曉鑫《大學語文新教程》:“《跨越百年的美麗》清新、雋永、凝煉、深邃、柔和而又深沉,字里行間涌動著一絲不經意的柔情,深刻揭示了女性之美、人格之美。作者通過人、情、境之間的反差、對比和融合,生動巧妙自然地表達了一個富有哲理的深刻主題!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熊文華《大學語文基礎訓練篇》:“講到居里夫人,我們關注的總是她的科成就,而忽視了她作為一個女性的特質。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中,就另辟蹊徑!
當代作家甘其勛《甘其勛自選集》下卷:“梁衡散文標題醒目。題好文一半。梁衡散文的題目很抓人,顯然是作者反復打磨出來的。有的簡潔質樸,有的則如神來之筆,如《跨越百年的美麗》!
后世影響
《跨越百年的美麗》被選為2007年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8課課文。
作者介紹
梁衡(1946-),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山西霍縣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歷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現(xiàn)任中國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xié)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散文理論研究。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fā)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lián)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yōu)秀獎。有散文三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鑒賞】相關文章:
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讀后感范文03-01
跨越百年的美麗作文12-27
《跨越百年美麗》教學設計06-23
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03-07
《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11-29
跨越百年的美麗教案模板01-10
跨越百年的美麗語文優(yōu)質教案02-26
《跨越百年的美麗》故事梗概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