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寬,蝦等12個生字,會寫原,貝等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學習運用語言,表達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
4,鼓勵學生用筆畫出自己的家鄉(xiāng)。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自己的家鄉(xiāng)。
【教學準備】
課件(也可用掛圖代替),學生準備畫筆,生字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ㄏ矚g)
你們喜歡畫些什么
。ㄉf出自己喜歡畫的東西)
太好了,大家都喜歡畫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介紹幾位朋友,他們也喜歡畫畫。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
。ǔ鍪菊n件或掛圖:你們好,我叫濤濤,很高興認識你們,我和同學們一樣也喜歡畫畫,瞧,這就是我畫的家鄉(xiāng),漂亮嗎 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xiāng)來做客。)
我們應該怎么回答
(謝謝濤濤)
你們喜歡畫家鄉(xiāng)嗎 我們今天一起來畫家鄉(xiāng)。
。ǔ鍪菊n題)
二,新授課:
1,看圖學文:
、 你們猜猜,濤濤的家在哪里呢 為什么
、 出示第二自然段:請大家快速地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這段話有幾句 哪一句告訴我們濤濤的家在哪里,濤濤的家鄉(xiāng)是怎樣的 濤濤在干什么
、 考考你:
剛才大家閱讀了第二自然段,現(xiàn)在老師來考考你。
。ǔ鍪旧挚ㄆ
誰會讀又好又準,還會幫它找一個朋友
寬 蝦 腳 撿 貝 殼
雙胞胎兄弟站一塊,我們大家來認一認。
。ㄕf說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記它們的 )
貝見 撿臉 殼亮
、 指導朗讀:
、 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感受課文中的句子。
② 你覺得這段寫得美嗎 請你把這段美美地讀一讀。(注意讀句式那么那么應該重讀,應讀讀出對大海的熱愛。)
、 假如你是濤濤,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的家鄉(xiāng)。請你當導游,咱們一起去濤濤的家鄉(xiāng)去玩一玩。
。ㄕ埳攲в危⒔o予優(yōu)秀導游的稱號)
2,小組探討學習:
⑴ 你們還想認識其它朋友們,你喜歡跟誰交朋友,你就選誰:
。ㄕ埳鷣睃c擊課件或掛圖)
我們來看看他的家鄉(xiāng)是怎樣的
、 根據(jù)老師的問題,請一位同學上臺點擊課件,小組討論,說說這個自然段介紹了誰的家 在哪里 是怎樣的 他(她)在干什么
、 你喜歡他的家鄉(xiāng)嗎 為什么
、 你能當導游向大家介紹介紹嗎
(先在小組里介紹,再在講臺上向大家介紹)
三,自由選擇一個自然段讀:
1,你還喜歡誰的家鄉(xiāng),那你就按著剛才的方法,把那個自然段讀一讀。
2,看看誰最棒:
你能讀出這些詞語嗎
原 奔 密 匹 市 樓
3,同學交老師請你當個小小解說員,請你來介紹給大家。
四,運用語言:
大家看,這是我們這一節(jié)課出現(xiàn)最多的句式,也是最美的句子,我們來讀讀。
他畫的海那么藍,那么寬。
他畫的山那么高,那么清。
她畫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寬廣。
你還能學著它的樣子說幾句話嗎
五,愛家鄉(xiāng),贊家鄉(xiāng)朗誦會:
選一段你喜歡的文字,參加你們小組中舉行的朗誦會,再從你的小組當中選出一名同學來參加比賽,看看代表哪個小組的同學念得好。
六,畫一幅我愛故鄉(xiāng)的畫,然后夸夸自己的故鄉(xiāng):
1,畫家鄉(xiāng):
今天,我們認識的五位朋友來自祖國的大江南北,這些小朋友通過畫家鄉(xiāng),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贊美,你愛家鄉(xiāng)嗎 那就用你的五彩的色筆畫出自己的家鄉(xiāng)吧。
在畫的時候,請你畫出家鄉(xiāng)的特色,比如:家鄉(xiāng)的毛竹,家鄉(xiāng)的小河,家鄉(xiāng)的田野把自己也畫進去。
2,夸家鄉(xiāng):
先說說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 你的家鄉(xiāng)是怎樣的 自己在那兒干什么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波斯貓和燕子、蜜蜂、青蛙對快樂的不同看法。
2.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的道理。
3.達到推廣大閱讀的目的。
教學重點: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說的話。
教學難點:通過波斯貓與燕子、蜜蜂、青蛙的對話去理解波斯貓為什么覺得不快樂,而燕子、蜜蜂、青蛙卻覺得快樂。
教學過程:
一、觀看圖片,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波斯貓,揭示課題: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
二、讀詞。仿說象聲詞、ABB、AABB詞。
三、抓重點字學字、寫字。
四、小組討論展示匯報前置作業(yè)。
1、不知快樂是什么滋味的波斯貓努力去尋找快樂,他去問了誰呢?(貼燕子、蜜蜂、青蛙圖)。
2、歸納出兩大問題:讀課文用“—”畫出燕子、蜜蜂、青蛙說的話,體會她們快樂的原因;用“~”畫出波斯貓說的話,體會它不快樂的原因。
3、分小組學習2-9自然段。(板書銜泥造窩、采花釀蜜、捕捉害蟲保護莊稼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
4、看圖說話練習。
波斯貓問____:“___________”
____說:“_______________”
5、加標點:波斯貓非常失望邊走邊嘆氣:“唉到哪兒才能找到快樂呢”
四、圍繞“我快樂”,課外延伸。
1、你認為快樂是什么?(并讓學生什么是快樂)2、你有什么辦法幫助波斯貓找到快樂?
五、分享快樂的故事。
板書
11、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
燕子銜泥造窩
蜜蜂采花釀蜜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
青蛙捕捉害蟲
保護莊稼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能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聶耳為小毛頭寫曲子的原因,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
教學重點:
能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聶耳為小毛頭寫曲子的原因,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
一、導入課文
你會唱《賣報歌》嗎?(唱唱《賣報歌》 。 )你對《賣報歌》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 去看看。
二、讀通課文
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學生自學課文
1. 學生根據(jù)已掌握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要求做到邊讀、邊畫、邊想。
2. 分組自學討論。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解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3)討論:聶耳為什么要為小毛頭寫曲子?
3. 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段讀,正音。
。2) 匯報交流聶耳為小毛頭寫曲子的原因, 體會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小毛頭的聰明、 可愛; 聶耳的富有同情心、虛心等) 。
四、自己講述這個故事(復述)
五、課外延伸
回家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
2、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對比和反問的作用。
3、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講究形象的語言的含義。
4、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講講看到的環(huán)保廣告
人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壯大。
然而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發(fā)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到自然懲罰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
閱讀本文后,我們會多一些思考。
。ǘ┱w感知
1、讀一讀,寫一寫
蓬篙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
量力
相形
見絀
精巧
絕倫
美味佳肴
2、自讀課文,圈畫每段關鍵語句,理清論述思路
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自然指揮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指揮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yè)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
第二,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以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
第三,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贊嘆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宇宙的一切。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進一步的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tài),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得出結論。
3、思考問題
(1)本文寫了什么內容?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明確]
。1)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作者認為,人類不要再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2)文章最后一段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chuàng)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4、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guī)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chuàng)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tài)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三)研讀賞析
我們感知到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懼,敬畏就是愛護。對于這樣的觀點,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讓讀者明理呢?
1、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什么特點?
2、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3、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
1、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
2、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最后引出結論。
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
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指出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進了一層。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了一層。
3、運用對比、擬人、反問。
。1)對比:
人類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兩大方面構成對比,而且兩個方面的議論又有對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類的智慧,就包含著對比。
。2)擬人: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擬成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為造物主的創(chuàng)造,那么這種創(chuàng)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xiàn),是她最接觸的作品之一,就是擬人的說法。
(用擬人手法,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
。3)反問:
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反問語氣更強烈,更發(fā)人深省。
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xiàn)嗎?反問更能激發(fā)讀者的思考,語氣也更強烈。
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反問句的語氣更強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ㄋ模w驗反思
本文有許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請同學們互相交流,談談看法。可以寫在摘抄本子上。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shù)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chuàng)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創(chuàng)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于自己的認識。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xiàn),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chuàng)造。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兄弟。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ㄎ澹┬〗Y
長期以來,人類就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本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樣。因此,我們應該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六)作業(yè)
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做到會讀、會寫并理解其含義。
。2)領會作品深刻的象征內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品味本文語言激越奔放強烈的特點。
。2)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海燕搏擊風浪的戰(zhàn)斗精神,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無畏而樂觀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課文所描繪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 難點: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在第7課,我們學習了《雷電頌》,誰能說說文中的風、雷、電代表了哪類人物呢?可以說,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在白色恐怖時期,我們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來表達對革命的向往與呼喚,比如,前蘇聯(lián)無產階級文學家高爾基就是借海燕對暴風雨的呼喚來表達對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爾基是怎樣借海燕對暴風雨的呼喚來表達對革命的渴望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高爾基所寫的《海燕》吧!
2、形象感知,領略海燕風采。教師出示“海燕形象圖課件”,讓學生認識、感受海燕的形象,讓學生對海燕有初步的認識。
3、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也是前蘇聯(lián)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歲喪父,十歲就為生活所迫,走向社會,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等,備嘗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勞動人民在沙皇統(tǒng)治下所遭受的壓迫和剝削,這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他第一次投稿時具名為馬克西姆·高爾基(俄文意為“苦難”)。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是高爾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寫于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的革命運動正不斷高漲。高爾基參加了種種反沙皇統(tǒng)治的斗爭,發(fā)表了尖銳抨擊沙皇的演說。他根據(jù)自己的斗爭經(jīng)歷,寫了一篇帶有象征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又譯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發(fā)表具有極大的宣傳性和號召力,受到了列寧的高度重視和稱贊。
二、檢查預習
1、注音或寫字
呻yín吟 白沫( m ) 翡(fěi)翠 困fá乏
深淵(yuān) wān蜿蜒 膽怯(qiè) 號(háo)叫
2、詞語解釋
。1)高傲:原指極為驕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文中貶詞褒用,指自豪,信心十足。
(2)震怒:異常憤怒,大怒。
(3)困乏:疲乏。
(4) 蜿蜒:蛇類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
3、預習收獲(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有一點感受即可鼓勵)
三、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不看書,仔細聆聽),并在班上交流聽后感,談自己在聽讀時的所感所想。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重音、停頓和語速的處理。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并討論:
本文是一首感情強烈的抒情散文詩,也是一幅富有音樂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畫。請同學們思考海燕在幾個不同的場景中活動,在這幾個不同的場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現(xiàn)?
學生討論交流后明確:
全文給我們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畫面,海燕在這三幅典型環(huán)境中活動,其形象逐步完整、鮮明:
第一幅(1,6)風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第二幅(7,11)暴風雨迫近,海燕博風擊浪,迎接暴風雨的到來;
第三幅(12,15)暴風雨將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tài)呼喚暴風雨。
這三幅場景以時間為序,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逐步展開。
四、品味探究,賞析藝術形象。
1、教師問:同學們,你們讀了本文后,你覺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要求:以“這是一只 的海燕,你看 ”
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
2、請同學們劃出文中刻畫海燕形象的句子,并賞析。
(1)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2)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它叫喊著,……
。3)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4)它飛舞著,像個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
。5)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3、師生共同歸納海燕形象
全詩通過對海燕在暴風雨來臨時勇敢、樂觀、大聲疾呼形象的描寫,表現(xiàn)了海燕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有獻身精神。作者其實把“海燕”象征著俄國革命風暴中的“革命者”。那文中其它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五、課堂總結
這堂課我們認識了樂觀自信、英勇無畏的海燕形象,在生活的暴風雨中我們應該怎么辦呢?能像企鵝那樣縮起頭來嗎?不能。而應該像海燕那樣迎難而上,勇敢面對。
六、布置作業(yè)
1、練筆:請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飛翔時會想些什么,它對海鷗、海鴨、企鵝會說些什么,試以“海燕的宣言為題寫一段話,充分表現(xiàn)出海燕的心理活動。(字數(shù)200字左右)
2、熟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中心內容;
2、深入探究,質疑思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3、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人生意義,加強自身修養(yǎng)。
[教學重點]
深入探究,質疑思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深入思考人生意義
[教學方法]
師生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預習:自讀課文,積累下列詞語:佇立挑剔伉儷慰藉暮靄風燭殘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協(xié)調,不相容)風雨不蝕多愁善感(經(jīng)常發(fā)愁和傷感,形容人思想空虛,感情脆弱。)
完成課后第一大題;并劃分全文結構。
(目的意義:整體把握全文,做好名言摘抄)
教學過程
一、學生交流《人生的境界》讀書筆記,由此思考人生的意義。
二、解題:標題“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給“人”下定義,其實是論述人生的意義。
三、解決課后第一大題
愛因斯坦:人的本質是由社會規(guī)定的,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為社會所支配,人是社會的。/人可以通過自我努力,使自己堅強起來。/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異的光彩。
評論:這個回答明確而又質樸,能為我們欣然接受。/這個回答使人自強不息。/愛因斯坦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日月。
雨果:生命是短暫的。評論:非常憂郁,特別暗淡,充滿悲觀主義色彩。
歌德: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評論:詩人的一生實在是富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為人類文化作出了很大貢獻的一生。
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創(chuàng)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
評論: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從事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辛勤耕耘的總結。
孔子:生無所息。
評論:不妨賦予嶄新的含義,寫在我們的旗幟上,為中華民族騰飛于世界而奮力拼搏!聲r代的人應該為中華民族騰飛于世界而奮力拼搏,生無所息。
討論:愛因斯坦、雨果、加繆、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師在談論“人是什么”這一問題時的態(tài)度有什么區(qū)別?
雨果、加繆兩人的觀點是憂郁、悲觀、消極的。而歌德、康德、愛因斯坦、孔子等人的觀點是積極樂觀的。
討論:作者說這些東西方哲學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見解,這個一致性體現(xiàn)在哪里?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人活著就要工作,就要創(chuàng)造,就不能停下來。
四、劃分全文結構
全文共分為兩大部分。
前一部分列舉愛因斯坦、雨果、加繆、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師對“人是什么”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心點是,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工作。
這一部分實質上就是把握現(xiàn)時,后一部分進一步向過去與未來展開,實質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動方面展開,可以更好地理解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為什么在于把握現(xiàn)時,不斷工作。
對前一部分問一個為什么,就可以領會前后的聯(lián)系:為什么歌德、康德、愛因斯坦、孔子都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工作,他們不畏勞苦的動力從何而來?這樣一問,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ㄒ部梢赃@樣理解,前一部分是引用名人格言說明人生的意義;后一部分是闡述自己的觀點,人應該是什么,人生的意義應該是什么。或:第二部分是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用過去、現(xiàn)時、未來的思路闡述“人是什么”,闡述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追求,不斷工作。)
作者將人生劃分為以往、現(xiàn)時和未來三個部分,認為“人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對往事的追憶、對現(xiàn)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作者對三個組成部分一一展開論述。
學生劃分出這三個部分。
思考討論:
對往事的追憶,有好幾層意義。第一,回憶給人慰藉和快樂;第二,回憶增強憧憬未來的信心和勇氣;第三,即使回憶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憂郁,能給人最高的美學享受;第四,回憶又是許多文藝作品創(chuàng)造心理動機之一,是構成文藝作品的一大內容,這樣的作品能夠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第五,追憶往事可以彌補現(xiàn)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實現(xiàn)。
對未來的憧憬,即希望、理想和追求,支配著人類的一切活動,不斷追求,充滿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說的“生無所息”的生活強者。不斷的追求,使人感到真正幸福和滿足。
對現(xiàn)時的把握,就是要珍惜并牢牢地把握現(xiàn)時每一分鐘,努力工作。把握現(xiàn)時是實現(xiàn)希望的前提和保證。
對往事的追憶、對現(xiàn)時的把握、對未來的憧憬,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把握不了現(xiàn)時的人則不成其為人;貞浌倘挥衅湟饬x,畢竟是遠了、暗了的暮靄,對未來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五、重點語句的理解(質疑思辨)
1、“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一段話中,愛因斯坦究竟認為“人是什么”呢?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愛因斯坦認為,人的本質是由社會規(guī)定的,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為社會所支配。
2、雨果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用我們的話來說,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或長或短,都是暫時的。雨果是在悲嘆生命的短暫。
3、“歌德在論及西西弗斯的時候,幾乎是另一種調子”,這“另一種調子”是什么樣的?
加繆論及西西弗斯,情調是悲觀的,無可奈何的;歌德論及西西弗斯,卻是為自己能像西西弗斯那樣勞碌一生而感到滿意、自豪。
4、“在生活中達到了(絕對)滿意——這本身就是一個征候,它表明這是一種無所事事的安謐,一切動機都已停止,感覺以及與此相關的活動也遲鈍了。但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就像心臟在動物機體中停止了工作一樣,是與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边@段話是什么意思?
“心臟在動物機體中停止了工作”,便是死亡。“在生活中達到了(絕對)滿意”這樣一種狀態(tài)就等于死亡!斑_到了(絕對)滿意”,就是自滿,停頓下來不再前進,什么事也不想做了,“一切動機都已停止”了。正面的意思就是,一件事做好了,就要再干一件事,“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
5、“圓明園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
圓明園是廢墟,所以把它的春天,說成“秋天里的春天”,這個“秋天”并非自然的季節(jié),而指廢墟的景觀。
6、為什么說“‘現(xiàn)時’的經(jīng)驗是人所專有的東西”,在物理學中不可能出現(xiàn)?
在物理學中,時間不斷推移,“現(xiàn)時”的任何一個瞬間馬上就成為“過去”了,可以說無所謂“現(xiàn)時”。人們把眼前一段時間稱為“現(xiàn)在”,只是人們的一種觀念,所以說這種“經(jīng)驗是人所專有的東西”。
7、作者把現(xiàn)時看成1,對未來的憧憬看成是0,是為了說明什么?
要說明只有把握現(xiàn)時,努力工作,才能實現(xiàn)理想。理想越是遠大,工作越是努力,數(shù)值越是巨大。這是要說明憧憬未來與把握現(xiàn)時要緊緊結合起來,既要有遠大志向,又要努力工作。
8、為什么說“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
探究學習:對往事的回憶一方面是對歷史的總結和借鑒,有利于讓人看清現(xiàn)時,意識到當前的處境,才能更好地把握現(xiàn)時,展望未來;另一方面,通過回憶過去的美好,可以用來彌補現(xiàn)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從而促使人們更好地認清和把握現(xiàn)時。對未來的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是一個人生命力旺盛的標志之一。有對理想的追求才能激勵人更好地把握現(xiàn)時,努力奮斗。反之,如果失去了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失去了反照現(xiàn)時的鏡子,就難以看清當前的處境;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失去了對理想的追求,就沒有了努力奮斗的動力,當然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了。
9、作者為什么用“往事”“現(xiàn)時”“未來”這樣的思路來闡述“人是什么”?
往事——現(xiàn)時——未來,是生命的進行曲。人是有思維的,追憶往事、憧憬未來,是生命思考的兩個方面,正是這兩個方面的思考,決定著怎樣把握現(xiàn)時。所以用“往事——現(xiàn)時——未來”這樣的思路來闡述“人是什么”,可以從生命的過程上去闡明問題,可以從想和做的結合上闡明問題,可以把前人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闡述得更加深入,可以結合時代的要求闡明我們應該怎樣憧憬未來,把握現(xiàn)時,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補充:
1.本文一開頭就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三段話。這些引語表明了愛因斯坦怎樣的觀點?為什么說這是“有關‘人是什么’的質樸見解”?
探究學習:愛因斯坦的觀點是,人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社會始終支配著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這一見解之所以“質樸”,是因為從最基本的層次上解釋了“人”的哲學意義,即人是社會的,離開了社會就沒有人的意義。
2.文章在引述了歌德同愛克曼交談時的一段話后說:“——讀者,這就是人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探究學習:歌德的那段話的中心意思是,自己的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但是對自己一生所經(jīng)歷的路程并不挑剔,無可抱怨。然后作者說“這就是人哪!”意思是告訴讀者,這就是歌德對于“人是什么”的回答,這就是“人”的人生意義。
3.“東、西方哲學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見解”,這“—致的見解”指什么?
探究學習:西方哲學家康德認為: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歌德說自己的一生只是辛苦地工作,愛因斯坦說:“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從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點奇異的色彩!睎|方哲學家孔子說“生無所息”?梢,無論東方哲學家還是西方哲學家,他們都一致認為人活著就要工作,就要創(chuàng)造,就不能停下來。
4.“在我們……時代,不妨把‘生無所息’這句格言賦予嶄新的含義!边@里所說的“嶄新的含義”應是什么?
探究學習:為我們中華民族騰飛于世界而奮力拼搏;只要還活著,就應該奮斗不已。
5.為什么說“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
探究學習:對往事的回憶一方面是對歷史的總結和借鑒,有利于讓人看清現(xiàn)時,意識到當前的處境,才能更好地把握現(xiàn)時,展望未來;另一方面,通過回憶過去的美好,可以用來彌補現(xiàn)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從而促使人們更好地認清和把握現(xiàn)時。對未來的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是一個人生命力旺盛的標志之一。有對理想的追求才能激勵人更好地把握現(xiàn)時,努力奮斗。反之,如果失去了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失去了反照現(xiàn)時的鏡子,就難以看清當前的處境;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失去了對理想的追求,就沒有了努力奮斗的動力,當然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了。
教后記:
1、劃分層次應該利用好課文前面框題里的提示,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明白前后兩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了。
2、對第一部分的理解可以結合課后第一大題的解決同時進行。板書設計為:
愛因斯坦:人是社會的
雨果:人生是短暫的————共同點:
加謬:人生是辛苦的————憂郁、悲觀
歌德:人生辛苦但無怨
康德:人生是不斷的創(chuàng)造——共同點:人生=不斷的工作、創(chuàng)造
孔子:生無所息
這是第一部分的板書設計。
3、第二部分
抓住文章的關鍵性標志性的句子。如“對往事的追憶,有好幾層意義”,“至于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在本質上也是幻想,也是夢”,“再讓我們來談談構成人的最重要部分——對現(xiàn)實的把握吧”等,就可以很容易的分清楚三部分的層次了。
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三個階段之間是什么關系呢?作者傾向于哪個階段?
作者傾向于“把握現(xiàn)實”。
那么,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與把握現(xiàn)實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個問題,自然而然的引導學生去思考。
對往事的回憶對把握現(xiàn)實的意義:得到快樂,增強信心,瞻望未來,彌補不足。
憧憬未來對把握現(xiàn)實的意義:給人希望、信心、動機。
最后,引導學生齊讀課文最后四段,明確作者的最終觀點:只有珍惜、牢牢的把握現(xiàn)實每一分鐘,,以最有效的方式獻身于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yè),才是未來美景最可靠的保證。呼吁人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晨光。
3、練習設計:
做一個摘抄工作,摘抄人生格言警句。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提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并學會分清內容的主次。
2、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馬鹿借助眼神、動作、聲音向人們求助,并能有感情地讀好有關句子。
3、結合馬鹿的叫聲進行說話訓練,體會母子情深。
4、體會馬鹿母愛精神的偉大,懂得感恩。
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馬鹿借助眼神、動作、聲音向人們求助,并能有感情地讀好有關句子。
2、結合馬鹿的叫聲進行說話訓練,體會母子情深。
教學難點:
體會馬鹿母愛精神的偉大,懂得感恩。
教學過程:
一、 照片導入,激情質疑:
1、(出示2張照片)
在課開始前,老師請大家看兩幀照片,一幀照片是攀枝花6.1級地震那一天,一位正在吃飯的母親,在地震襲來的瞬間,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一旁的女兒。連手中的筷子都沒來得及丟掉,無情的地震奪走了母女倆的生命,但當消防官兵把她們從廢墟中刨出來時,她們僵硬的身體依舊保持著緊緊相擁的姿勢,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親依舊保護著她的女兒。
另一幀照片是學校放學時,我們的爸爸媽媽,年邁的爺爺奶奶頂著寒風瑟縮著身體,等待你們放學的情景。
2、從這兩張照片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情)
3、是呀,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莫過于“情”了,可是,你們知道嗎?不僅人有情,就連大自然中的動物也有著深深的情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馬鹿有情。(補充課題,齊讀課題)
4、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預設:1、馬鹿是一種怎樣的動物?2、課題中的“情”是什么情?
5、關于馬鹿,誰能來介紹一下?(出示馬鹿的圖片)
設計意圖:
1、 “文道合一”是語文學科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不太會把老師講的內容與生活相聯(lián)系,情感上缺少從課文到生活的遷移。在這篇課文中學生僅僅學會理解馬鹿身上的母愛是不夠的,還要適當將課文的主題推向生活,感受自己家長對自己的關愛,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導入中,我選取了兩張照片,一張來自具有震撼力的新聞素材,一張來自自己班級學生的生活。從自己家長的照片導入,孩子們肯定意想不到,這樣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照片內容與課文的情感主線一脈相承,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人與動物情感的對比,又使學生自然地質疑,為后面圍繞問題,抓住主線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2、馬鹿這種動物學生不是很熟悉,因此課前預習時讓學生查查資料,課上由學生簡單介紹來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決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和能力。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同學們對馬鹿的了解還真不少,但課文中的馬鹿卻不僅如此。
2、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馬鹿,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3、學生交流,概括出“勇敢、母愛”(板書:勇敢 母愛)
4、瀏覽課文,分一分,哪幾小節(jié)表現(xiàn)了馬鹿的勇敢,哪幾小節(jié)又描寫了馬鹿的母愛?(1-4小節(jié):勇敢 5-13:母愛)
5、你這兩個內容,哪個是課文的重點?你們想先學哪一部分?
設計意圖:
1、這篇課文很長,共13小節(jié),初讀課文有些散,因此整體感知中,我分兩步走,初讀課文,找出馬鹿身上兩大特點——勇敢和母愛,再瀏覽課文,理清脈絡。有了 “勇敢和母愛”這兩個關鍵詞,課文的脈絡一下子清晰了:前半寫馬鹿遇險,“我”扣動扳機救鹿。后半寫馬鹿引我們救落入陷阱的小鹿。
2、兩部分的內容比較獨立,情感上并不一定要有第一部分的鋪墊,才有后一部分,因此,我讓學生來選擇先學習的內容,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3、分清課文內容的主次,學會抓住課文的重點是本單元的重點,分清脈絡后,學生很容易把握課文的重點內容。
三、 深入品讀,感悟真情
圍繞“勇敢”,學習第一部分
1、讀1-4小節(jié),你從哪里讀出了母鹿的勇敢?
2、隨機學習句子:馬鹿知道自己跑錯了地方,于是就跳得高高地在空中打了個
旋兒,想重新跑回林子里,而狼卻搶險一步橫在了馬鹿的前面。馬鹿使足氣力,準備騰空越過狼的攔截,可狼卻倏地俯下前身,前爪按地,眼睛瞄準了馬鹿的喉嚨。
3、根據(jù)學生回答,找到三個動詞,指導朗讀。
圍繞“母愛”,學習第二部分
1、馬鹿怎樣機智地向人類求助?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5-7節(jié),劃出馬鹿向人類求救的句子,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句子一:馬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眼睛直直地注視著我們。我的伙伴撿起一塊石子扔了過去,馬鹿機警地一閃身,敏捷地躲開了。然后邁著方步,不情愿地朝林中走去了。
、 “傻了似的”真的傻了嗎?結合“我幕鋨榧衿鷚豢槭?尤恿斯?ィ?礪夠??匾簧遼恚?艚蕕囟憧?恕?”再讀一讀,你有什么感悟?(按照動物的常性,聽到槍聲,狼嚇跑了,馬鹿也應該嚇跑才對,可它卻一動不動,傻了似的,其實馬鹿是想用異樣的眼神引起我們的注意。。
、凇耙粍硬粍印保R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你是馬鹿,你會想什么呢?
、邸安磺樵浮毕胂笠幌,不情愿離開的馬鹿會有怎樣的動作?(腳步很慢,眼睛看著我們)不情愿的的表現(xiàn)其實就是馬鹿向我們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帶著理解男女比賽讀這一小節(jié)。
設計意圖:
1、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學生都能通過抓住關鍵詞句來讀懂文本,因此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估計學生能找到這三處關鍵詞,那么我要做的是“點撥”。如“傻了似的”學生可能會一位馬鹿是受了槍聲的驚嚇,所以我引導學生結合“我的伙伴撿起一塊石子扔了過去,馬鹿機警地一閃身,敏捷地躲開了!痹僮x一讀,有什么感悟?不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2、換位思考,想象馬鹿的想法,有助于理解馬鹿在危急過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孩子,從而體會偉大的母愛。
3、結合“邁著方步”,想象馬鹿“不情愿”的樣子,學生自然體會這是馬鹿向我們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句子二:馬鹿向前走了幾步,忽然停下來,回頭用期盼的目光望著我們,而后又死死地盯著林中的一個地方,一步一回頭地朝那里走去。
、佟八浪蓝⒅种械囊粋地方”,林中的那個地方有什么?對于掉入陷阱絕望無助的小馬鹿,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出示)
你體會到了什么?(小鹿的無助)
這一切,讓馬鹿媽媽多么痛心啊,那份無奈,那份牽掛使它不愿離開。千言萬語盡在心頭,不會說話的馬鹿只能用眼神、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求救,從這段話中還能哪里感受到馬鹿的求救信號呢?
、 “期盼的目光望著我們”透露出馬鹿的愛和期望,救子的急切心情;也對我們充滿著暗示。
、邸耙徊揭换仡^”帶著它無盡的期待,此時此刻,救出孩子是它最大心愿,此時大馬鹿一定想了很多。你是大馬鹿,如果,你會說話,你會對我們說些什么?
、 指導朗讀:不會說話的馬鹿千方百計用眼神、動作向我們求助(指名讀)
馬鹿沒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它不肯離開(指名讀)
小馬鹿已經(jīng)幾天幾夜沒有東西吃,沒有水喝,救不出孩子,馬鹿媽媽心急如焚,它怎么能離開?(齊讀)
句子三:馬鹿將我們帶到密林深處,在一棵老柞樹下,發(fā)出低沉的叫聲。它圍著一個坑子轉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遠,站在一個較高的地方,大聲地鳴叫起來。
、倬瓦@樣,馬鹿想盡辦法把我們帶到密林深處,在一棵老柞樹下,發(fā)出低沉的叫聲,(聽聲音)這聲音多像母親在低聲安慰自己的孩子啊!馬鹿仿佛在對小馬鹿說:“ ”。
。ㄒ苍S母親在自責,自責自己沒有照看好孩子;也許母親在給孩子鼓氣,鼓勵孩子不能放棄;也許母親在把好心人已經(jīng)來到的消息告訴自己的孩子;也許……)
②它圍著一個坑子轉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遠,站在一個較高的地方,大聲地鳴叫起來,(聽聲音)好像在向人類大聲救助:“ ”。
。顷囮嚧舐暤伉Q叫,是一聲聲迫切的呼救;那陣陣大聲的鳴叫,更是一位母親愛子心切的表現(xiàn)。。
設計意圖:重點內容部分,文字較長,跨了9個小節(jié),比較散,學生不容易把握主次,緊扣母愛,分成“求救和團聚”兩個部分學習,就使教學條理強了許多,同時也分出了主次。求救部分抓住三句話來體會馬鹿媽媽求救時的動作、神態(tài),體會對小馬鹿?jié)鉂獾膼。抓住兩次鳴叫,讓學生設身處地,想象說話,能使學生很好地體會母愛,同時也訓練了聯(lián)系上下文來想象說話的語言表達能力。
2、感受母子團聚的激動場面。
過渡:人類被大馬鹿感動了,他們把小馬鹿救了上來。母子終于相聚了,你瞧,(視頻或圖片)
出示:忽然,大馬鹿一個箭步?jīng)_過來,在離我們十多米的地方折過身,聲音柔和地叫著它的孩子。
小馬鹿歡快地叫著,一跛一瘸地跑向母親。大馬鹿用舌頭舔著小馬鹿。小馬鹿緊緊地靠在母親身邊,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朝我們張望。
。1) 精彩的朗讀同樣可以再現(xiàn)感人的場面,讓我們用聲音來表現(xiàn)母子的深情。(自由讀,指名讀。
(2) 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你的感受太深了,我也被你的朗讀感動了,現(xiàn)在,我就是那慈愛的大馬鹿,你們就是歡快的小馬鹿,我們一起來讀。)
孩子啊,我們終于團聚了,此時此刻,你想對媽媽我說什么呢?演一演
小馬鹿 說:“ ”。
換一換,我就是那小馬鹿,你們是我的媽媽,你們會對我說什么?
大馬鹿 說:“ ”。
設計意圖:圍繞“母愛”的主線,后半部分的重點應在感受母子情深上,而不在于作者怎樣救,四年級的課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這樣的長課文,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把握主線,抓住重點,同時抓住重點也是本單元對學生的訓練,因此,在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同學看,來體會母子經(jīng)歷了大難后相聚的那種歡欣;通過讀來再現(xiàn)歡欣的場面;通過情境表演想象說話,來豐富無聲的畫面。層層深入,讓學生體會母愛。
回讀第一部分
1、 再次回到第一部分,思考:課文的主線是“母愛”,寫“情”可為什么還要寫大馬鹿的勇敢?默讀1-4小節(jié),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凄慘的鹿鳴聲”:正是大馬鹿這聲聲凄慘的求救聲,引來兩只狼。
3、 “想重新跑回林子里”:一個“回”字寫出了在危難中,大馬鹿對小馬鹿的牽掛。母愛的力量也給了大馬鹿與惡狼抗爭的勇氣。
。ㄔO計意圖:如果學生選擇了先學第一部分,那么在學完第二部分后對第一部分進行回讀十分重要,有了第二部分的情感鋪墊,學生很容易找到初學時被我們忽略的關鍵點。如果學生選擇了先學第二部分,那么回讀與第一部分的教學,結合起來,學生能學得更深,對文本的挖掘就更透了。)
四、小結疑問,總結全文:
1、(看板書)把兩部分內容結合起來,誰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而課題中的“情”就是——母愛
3、母愛無處不在,她有時轟轟烈烈,有時微不足道;有時纏纏綿綿,有時狂暴粗野;母愛,需要懂得感恩的孩子細細體會;母愛,也需要我們代代相傳……
4、當我們再次回眸這兩幀照片的時候,相信,我們會有更深的感受……
設計意圖: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四年級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在理清脈絡,學習課文后再進行概括,難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學生能順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學生的質疑,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再次點出中心,深化了學生的理解,也是對學生提問的尊重。
3、再次回眸兩張照片,深化的不僅僅是對課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學生感恩教育的遷移。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03-02
語文《掌聲》教案02-19
語文《畫風》教案02-20
語文《觀潮》教案02-20
語文《草原》教案02-17
語文拼音教案03-11
語文《黃鸝》教案03-12
語文《匆匆》教案02-11
語文《翠鳥》教案02-09
語文海的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