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三篇
懷著對沈浩同志深深的敬意,我走進了順義影劇院,觀看了這部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平凡而又偉大的《第一書記》。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篇一: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
4月28日,大隊黨辦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樸素的語言,平實的畫面,為人們展示了沈浩同志做為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不平凡的一生。
沈浩同志在六年任期內,為小崗村做的很多實事,先后為村里修了公路、為散居的二十六戶村民集中蓋了住宅樓,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紀念館,工業(yè)、興商貿、科 學種田,以市場經濟的頭腦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和高效農業(yè),農家樂生態(tài)游促進小崗村振興發(fā)展,“大包干”紀念館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萬余人次,積極探索科學發(fā)展道 路,促進了小崗又好又快發(fā)展。
三年任職屆滿,村民集體按下手印要求他留下來;大年夜,村民們用手機給他的家人拜年;結尾處他女兒深情的 告白---對我來說,這是最感人的三組鏡頭了!這說明,他的辛苦,他的努力,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工作和事業(yè),真的是相對圓滿 的人生了,如果他沒有離開人世!
在認真學習了沈浩書記的事跡之后,我不禁深思,為什么這樣一位處級干部會堅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農 村的事業(yè)呢?看到小崗村的現實面貌以及強勁的發(fā)展勢頭,我懂得,這是因為他對黨忠誠,對人民群眾無限深情,有無限的責任感。這樣的一種責任感,使得他能夠 從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內在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促使他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實事,如果不是出于內心強烈的責任感,如果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安排,他可能就 不會對那份工作如此投入,他也不會如此不遺余力,他甚至可以只做到像模像樣的程度就可以。我覺得,我們現在的社會,太需要這樣一種發(fā)自內心的事業(yè)精神了。
沈浩同志除了對黨忠誠,有強烈的責任感之外,他還有強烈的事業(yè)心,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幾年如一日,把這份工作當成一項事業(yè),也正因為如此,在遇到困難的 時候,他不是唉聲嘆氣,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坐以待斃,而是能夠迎難而上,積極地想辦法,決不妥協,決不放棄!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影片是感人的,在感人之余,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進行深層的思考,將這種感人上升到一種理性的層次,這樣我們看這部影片才能真正達到受教育的目的,也能夠更好的指導我們以后的工作乃至人生之路。
我想,我們學習沈浩,主要是學習他的一種精神,而不是僅僅學習他的行為,因為我們國家有千千萬萬的黨員,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要做村支部書記的,勞動無貴 賤,但崗位有區(qū)別,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不同的崗位上,都體現出一名真正共產黨員的特色,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讓共產黨員的精神在每個崗位上都得到 體現,得到發(fā)揮。
勿以事小而不為,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要干好本職工作,扎實做好每一件事,只要有心,即使在普通的崗位上,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作為基層單位的一名支部書記,一名黨員,要認真學習沈浩書記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下決心以沈浩書記為榜樣,做出更大的成績。
篇二: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
12月8日,單位組織我們去看根據沈浩同志事跡改編的電影《第一書 記》,這部片子屬于主旋律影片,原以為影片就是很簡單的歌頌宣傳,不會引起大家的共鳴。在看完電影后,我被沈浩同志的事跡深深感動,同時也發(fā)現這部影片與 以往主旋律電影有很大的不同,不刻意的去煽情,真實的去塑造一個活生生的人,通過導演與演員專業(yè)的表演,沈浩同志的真實形象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讓人感覺一 切都是那么的真實隨和,也更有感染力。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
當 安徽省財政廳黨組決定委派沈浩去小崗村任支部書記的時候,當工作條件的極大反差使他無法顧及家庭的時候,他并沒有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是毅然前往,他知道這 次去小崗村責任重大,他知道:當時“一朝越過溫飽線,20年跨不進富裕門”的小崗村,換了幾任領導,村民仍不富裕,發(fā)展壓力仍然很大。但是,在黨和人民最 需要的時候,他還是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小崗村。沈浩在日記里寫下自己的心聲:“人的生命是偉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為一個人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 的,錢也是難以掙盡的。那么更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活得有價值。就拿自己到小崗村來說吧,雖然吃苦、受累,但作為豐富人生的一個平臺,使自己得到鍛煉,這是花 錢也難以實現的。”這些豪言壯語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本色。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們應該要象沈浩一樣,以黨的事業(yè)為重,無怨無悔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也要 象他那樣不辭辛苦、埋頭苦干,有任勞任怨的勇氣和氣魄。只有不怕艱苦、任勞任怨,把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真正用到所在的工作崗位上,才會不斷地積累,才能真正 找到一個共產黨人的歸屬感,才能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
人們在整理沈浩的遺物時,發(fā)現他床下有七雙已半舊的鞋,鞋底全部沾滿了泥土――那是村民責任田里的泥土,那是全村108戶村民院子里的.泥土,那是即將竣工投產的1000畝農產品深加工高科技園的泥土,那是剛剛動工的小崗敬老院的泥土,那是五保戶們庭院里的泥土……
為了解民情,沈浩初到小崗村一個多月時間就對全村108戶跑了兩遍,男女老少他沒有不認識的。誰家缺糧,誰家少柴,誰家收入低,誰家有困難,他都一一記在心里,并想方設法給予幫助。小崗人說:“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親近” 6年時間,小崗村處處留下他的足跡,他熟悉小崗村的一草一木,知道鄉(xiāng)親們在想什么,怕什么,愛什么。
了解了民情民意,更重要的是要多做 順民心的事,讓群眾得實惠,沈浩就是這樣干的。他在小崗村6年里,始終堅持夜以繼日地工作,廢寢忘食地奮斗。在他的帶領下,優(yōu)質養(yǎng)殖示范區(qū)辦起來了,種植 雙孢菇的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引進來了,村民們的農家樂旅游服務啟動了,小崗鋼構廠等企業(yè)開始生產了,漂亮寬敞的村民小樓蓋起來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沈浩的點點滴滴再次告訴我們,一個領導干部,一個公務人員,不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都要始終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都要認認真真、踏 踏實實地去了解民情,扎扎實實、充滿感情地去讀懂民意,進而用是否“真為群眾辦好事、真為基層辦實事”的標準衡量工作的得與失,不斷用群眾“答不答應、滿 不滿意、喜不喜歡”來校正工作標準。
篇三: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
一場自上而下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轟轟烈烈的開展著,近日,我又將電影《第一書記》重新找出來看了一遍。沈浩同志扎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fā)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的感人事跡震撼著大家的心靈,是新時期基層干部學習的榜樣。
沈浩同志扎根基層、服務農村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在小崗村任職6年來,他始終懷著一種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氣神,舍小家、顧大家,盡職盡責,辛勤耕耘,生動展示了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充分彰顯了對人民群眾的無私大愛。
他傳承的是奮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崗村工作看成是組織的信任和賜予,看成是花錢買不到的責任和榮譽。他解放思想,堅持原則,解決矛盾,干事創(chuàng)業(yè),帶領小崗村民進行二次改革,給小崗村民帶來了盼頭。大包干精神在新時期新階段得到了傳承和發(fā)展。
他演繹的是奮斗的感動。他官不大,責任卻很大,他對人民群眾有感情,撲下身子和小崗村民一道吃苦,把幾千號人的吃穿住行當作責無旁貸的責任和奮斗的動力,用一片真心換來小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展現的是奮斗的光輝。他上有老母,家有賢妻和摯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團聚,愛家卻不能顧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勞任怨、無私無畏地為百姓干好事、干實事來彌補自己對家人的心靈愧疚。"我們離不開沈書記"……能夠讓人民群眾感到離不開,這是何等的境界,這是生命何等的光輝!
他將有限的生命化為對人民、對事業(yè)無盡的奮斗,他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的同時,也使他的名字在我們心中永遠不會離去,沈浩--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觀后感】相關文章:
第一書記觀后感優(yōu)秀范文05-27
第一書記影片觀后感(匯總)05-26
電影《第一書記》觀后感(精選26篇)05-20
第一書記觀后感-沈浩的故事02-24
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有感-觀后感05-26
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有感05-27
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有感范文05-31
大學生觀《第一書記》有感07-05
關于觀后感 “英雄少年”觀后感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