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時間:2022-05-30 14:43:28 國學經(jīng)典 我要投稿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精選14篇)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精選14篇)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1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jīng)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獲頗多,F(xiàn)根據(jù)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 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yǎng)

            經(jīng)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于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著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 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了解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yǎng)育之恩,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xù)學習國學,讓國學經(jīng)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松而灑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xù)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2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優(yōu)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fā)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通過學習國學,可以讓人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在國學經(jīng)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jīng)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可以在國學經(jīng)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yōu)美的教育贊歌——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國學經(jīng)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fā)揮修身養(yǎng)性之功效。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調(diào)適與他人的關系!墩撜Z》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干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現(xiàn)在年輕人一味追求“酷”,漠視禮儀,不尊重長輩老師前輩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會、工作崗位、吃到了苦頭才意識到了“禮”的重要性。校園中有

            些出口成“臟”的同學是否也該引起重視,把逞一時口快的壞習慣給改改,養(yǎng)成基本的道德素質(zhì)。當然體會不是三言兩語就說盡的,只是略舉一例。有許多的標準就算是在現(xiàn)代看來也還是絕不失色的。

            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汽車等現(xiàn)代工具讓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功利,F(xiàn)代化提高了國人的生活節(jié)奏,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帶給人們快樂,反而帶給人們更大的壓力。是高科技的錯嗎?我想不是,人類要進步,社會要發(fā)展,必定要進入現(xiàn)代化。當人們的心靈面對這煩躁的社會,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在。當大家只是以物質(zhì)為基礎,而精神上卻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是我們該靜下心來,研讀下我們圣賢的教誨時候了。

            讀讀這些經(jīng)典的語句就知道,“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關于學習,事業(yè),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祖先早就歸納在國學中了,而且到現(xiàn)代業(yè)一樣的適用,不僅現(xiàn)在而且在以后綿長的歲月里也一樣適用。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讓這些指導我們?nèi)松恼芾韽奈覀兩磉叞装琢镒,然后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別人。

            教師的工作平凡,教師的職業(yè)崇高,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的使命光榮,教師的報酬微薄,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

            去做好我們每天該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xiàn)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易中天說,集結《論語》的孔子,是中華民族的孔子,是大眾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遠的孔子。我們作為教師,因為孔子而自豪。

            總之,孔子的《論語》是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之作,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地研究《論語》,體會《論語》的精華思想,讓“國學經(jīng)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并以此來指導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讓中華古老的文化精粹,開出艷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讓國學經(jīng)典的種子,種在幸福的土壤里,花開不!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3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論的語錄,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鬃,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論語》內(nèi)容廣泛,記載了關于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

            《論語》是一本“老古董”。年輕人很少由喜歡它的。他們多半認為,都21世紀了,誰還去看古文啊!盡管這樣,還是有人喜歡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愛屋及烏才喜歡《論語》的,就決定讀讀它。讀后覺得,他的言論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們?yōu)槿颂幨馈N易钚蕾p的是他“以仁為本”的思想,他的胸懷和他的學問一樣大。

            我認為,沉迷于漫畫書的朋友們,偶爾看看古書,體會一下前人留下的精華,是大有益處的。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4

            有句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別說半部論語了,就單單幾則論語就告訴了我做人與學習的道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這里面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話說某一天,子路來孔子家學習,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慢慢的走了進來,孔子讓他換一件衣服,子路聽到后連忙回家,換了一件非常樸素的衣服回來了。卻還是原來的樣子?鬃泳蛯λf:“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班里數(shù)學測試,成績出來后,我有一道題不懂,就去問老師。老師講過后,問我明白沒有,雖然我沒有弄懂,可是我不敢說,怕老師說我笨,結果下一次考試又沒有答對,去掉了8分。

            《論語》使我們懂得了很多: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會無往而不勝!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5

            先看最明顯的: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痹唬骸叭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問說:“師和商這兩個人哪個更賢?”孔子回答說“師做得過了,商又做得不夠!弊迂曊f:“那么師更好些?”孔子說:“做得過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不好)”。

            的確,人的一生,也就是處理各種矛盾的一生。對于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過”,也不“不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墩撜Z》里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治長第五)

            遇到事情應該怎么處理呢?這里“決”和“慎”是一對矛盾。而太過“決”就會成武斷,太過“慎”則是優(yōu)柔寡斷,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不可取。聞而行之則太武斷,易犯錯,三思后行則太優(yōu)柔寡斷。所以面對季文子三思后行,孔子說:再思之,可矣。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6

            孔子的人才成長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么孔子在談到為政, 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艱苦奮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 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 經(jīng)過十五年,根據(jù)他豐富的經(jīng)驗,以及人生的磨煉,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也就是個人的價值觀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 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xiàn)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范圍。到了“六十而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 世,學問修養(yǎng),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盡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 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里平靜。注意!心里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逾矩”。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 。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范圍!皬男乃薄杂啥荒艹^這個范圍,所以“不逾矩”,同時這句話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7

            《認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這里的“天命”,不妨理解為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即所謂萬事皆有定數(shù),佛家有皆有因果也是此意。“大人”可以解釋為長輩、長官、長者或也可以理解為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一點“敬畏”的常識。這種敬畏,不是畏首畏尾,而是對自己、對世界的清醒認識,始終保持一種謙虛求實的態(tài)度。阿Q常說的一句話是:“老子先前比你闊得多了!蹦鞘菬o根據(jù)的妄自尊大。比較起來,手里有權,口袋里有錢,或者有那么一技之長的人,更容易犯狂妄自大、忘乎所以的毛病。思想家王夫之說得很是透徹:“天有所不敢,故冬不雷而夏不雪;地有所不敢,故山不流而水不止;圣人有所不敢,故禹、湯不以天下與人,孔子述而不作。人皆有不敢之心,行于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中!边@里的“不敢”,便是“敬畏”。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8

            歷史,宛如一場絢爛多彩、扣人心弦的舞臺劇。但最終戲終人散,留下的是浩如煙海的卷帙,讓我們在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讀出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與惆悵。

            從小,國學就陪伴在我左右。

            一年級,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學會了背誦《三字經(jīng)》,讀懂了里面很多的故事,從中也學會了很多。其中不能忘懷的,是黃香齡的孝順。也是她,教會了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長輩。

            二年級,我總會捧著一本《唐詩三百首》,和同學們一起搖頭晃腦地讀了又讀,背了又背。于是——李白成了我的偶像,他的詩句總讓我愛不釋手。

            三年級,老師給我們講《宋詞》。從歐陽修到辛棄疾,再到李清照,我不得不驚嘆中華文字的奧妙,不得不驚嘆詞人們的才學,也不得不讓我愛上了中華博大精深的國學。

            四年級,教室里彌漫起了國學的幽香。到了下午就成了我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每天都會有一個同學來講述自己喜愛的三國里的故事。情節(jié)總是那么扣人心弦。有時候上課,老師還會給我們講一些水滸、西游里的經(jīng)典故事,讓我們好不樂乎!

            五年級,《千字文》的故事讓我們稱奇。它的編寫者周興嗣只用了一夜的時間就將它完成,且精思巧構,知識豐贍,音韻諧美?梢灰怪g,他的頭發(fā)也全白了。這讓我傷心了好久。

            六年級,我們開始學習了《史記》和《資治通鑒》的一部分。歷史,好像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了畫卷,讓我不斷的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那帝王龐大的功業(yè);賢者絕頂?shù)闹腔;將帥領兵戰(zhàn)功的傳奇;英才特有的豪杰。讓我在其中獲得無數(shù)的人生哲理。

            到現(xiàn)在,國學陪伴了我整整六年,也見證著我的成長。我相信,那國學中的經(jīng)典與傳奇,將會繼續(xù)伴我成長。我也會將它們永恒珍藏。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9

            國學是一條經(jīng)典文化的長河,我徜徉在經(jīng)典文化的圣殿里,結識了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我目睹了一個個帝國的興衰,一幅幅歷史的畫卷。

            我認為國學的研究對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文化在整個歷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載體,而歷史又是我們認同這個國家的最核心的東西。

            什么是國學?雖說百年來不斷在討論,但是并沒有大家都認同的說法,因為這是個新名詞。近百年來,西方文化東漸,產(chǎn)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本土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差異。最初用新學和舊學、中學和西學這樣不同的名字來區(qū)別。后來又提出國學的名詞,其實也就是中學,也可以說是一種舊學,因為它是國產(chǎn)的。在一段時間內(nèi),把中國的文化都加上“國”字,比如說中國的繪畫稱國畫,中國的武術稱國術,中國的戲劇稱國劇,中醫(yī)稱國醫(yī)。

            國內(nèi)學者對國學一直存在著兩種態(tài)度。一是“國粹論”者,一是“國渣論”者。前者崇古嗜古,認為古代學術文化都是“國粹”,后者則非古反古,認為是“國渣” ,要人們“愛惜精神,莫讀古書” 。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片面的。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復雜的,它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繼承和弘揚精華,否定和揚棄糟粕。如果不去接觸,不去探討和研究,又怎么知道哪是精華,哪是糟粕呢?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歷史文化遺產(chǎn)最為豐富,而且延續(xù)到當代的唯一國家。所謂東方文化,就是以中國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對于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外國人一直不斷的在研究,我們自己如果棄之不顧,嚴加拒絕,那就等于無自知之明。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10

            我們中國是個泱泱大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國學經(jīng)典則傳承著我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記載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識精髓,它為炎黃子孫書寫出最為驕傲的一筆。

            從我剛學會說話起,外婆就常常陪在我身邊,吟誦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從此,我就和國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到我懂事時,外婆和媽媽開始教我背誦許多唐詩、三字經(jīng),但那時,我也只知道跟著背,并不知道其中到底蘊含著什么,讓媽媽這么想讓我學習。

            到了上小學的階段,剛識完字,學完句,語文老師就天天讓我們背幾首唐詩宋詞,并給我們細細的講解,我漸漸地明白了國學經(jīng)典的底蘊。進入三、四年級,我們開始背誦和學習《三字經(jīng)》《論語》,這些經(jīng)典,我認為是含有知識、感情最多的,使我受益匪淺。

            我本來是一個丟三落四、慢性子的女孩,做作業(yè)時就想玩,三心二意,成績老是不穩(wěn)定。自從學了論語和一些古文后,就十分認真了,學習也非常主動了,成績也有進步了。當我想玩時就想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當我學習拖拖拉拉時,就會想起“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

            有時候與同學之間有些小矛盾的時候,我義憤填膺,總想爭個高低出來,“禮之用,和為貴”、“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這些國學經(jīng)典名句就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于是我不管誰對誰錯,都能很平靜隨和的對待,和同學友愛相處。

            國學知識博大精深,一直影響著我的成長,它讓我學會了文學的精美、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11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品讀國學經(jīng)典,可以讓思想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馳騁,深刻領悟人生哲理,為你的人生撥開迷霧,指明方向。因此,作為林業(yè)局的干部職工,我認為必須認真學習國學,以此來提高自身素質(zhì),助力林業(yè)發(fā)展。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就要廣泛的學習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哲理,學會自我審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只有自身道德修養(yǎng)得以提升,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才能實現(xiàn)偉大的人生價值。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也要首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怒不是指責,而是要從自身找不足,進行自我審視、自我反省,在不斷的自我反省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制定方案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問題才不會越積越多,矛盾才不會增加,工作才能更加和諧順利,人生目標才能得以實現(xiàn)。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jīng)典!蓖ㄟ^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對待自己的親人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對待由困難的人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對待犯錯的人要去包容理解他們……國學思想給我們啟發(fā),實現(xiàn)精神上的救贖,教會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毛澤東曾經(jīng)說“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币虼,我們在學習國學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它對當前工作的重要借鑒意義;尤其對國學中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學習,要努力發(fā)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領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則、為人處世之道。在閱讀國學經(jīng)典的同時一定要思考,要感悟,把國學經(jīng)典的內(nèi)涵與工作、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親自實踐來印證、修正和完善理論思想,使國學理論知識融入實際工作效果,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助力林業(yè)工作實現(xiàn)新發(fā)展、新突破。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我們應該以此為傲,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12

            “碧云天,黃葉地……”“塞下秋來風景異……”“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此起彼伏的誦讀聲從錄課室里傳出來,又響亮又整齊。

            這是我們國學誦讀展示課的現(xiàn)場,今天有很多人來聽我們的課,除了有我們學校的老師,還有來自全國的很多老師來聽。

            這也是我們第一次來新錄課室上課,看,我們的錄課室多漂亮呀!白色的墻壁上毛茸茸的,一排排高高低低的課桌,顯得多少整齊!抬頭看,粗粗細細的攝像頭,仿佛許多雙眼睛看著我們,我們既緊張又激動,大家都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表現(xiàn)。

            錄課開始了,我們先熱身,按照小組的順序共同誦讀了書上詩詞。讀完后,就開始緊張激烈的擂臺賽了。只見屏幕上出現(xiàn)了八個正方形,每個正方形后面都藏著一首詩。胡婉晴先上場,她走上講臺,在其中的一個正方形上一點,出現(xiàn)的是《水調(diào)歌頭》。她微微一笑,高聲背誦:“明月幾時有……”她背得既流暢又有感情,我們仿佛被她帶進了詩中的意境!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最后兩句全班同學禁不住和她一起背了出來,我們的良好表現(xiàn)贏得了聽課老師們雷鳴般的掌聲,同學的熱情被點燃了,大家爭先舉手上臺,每一個同學都能熟練地背誦下來,一波一波更熱烈的掌聲在我們的錄課室響起。

            接下來是小組賽,大組賽,男女生大PK,不管什么樣的比賽方式,同學們都表現(xiàn)得很好,我也很高興,臉紅紅的,眉眼里都是笑。

            最后我說說:“同學們表現(xiàn)真是太棒了,每個人都是誦讀小高手,背誦積累了這么多美妙的詩詞!這些詩詞除了課堂上的展示外,你覺得對自己還有哪些用處呢?”立馬高高地舉起手來,“孔昕玥!”“我覺得背誦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我們的作文更有文采……”我清晰流暢的發(fā)言,也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下課!”我一聲令下,把還沉浸在國學誦讀意境中的我們帶回到了現(xiàn)實,大家收拾好書本,意猶未盡地離開錄課室。

            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什么時候再來錄一次國學誦讀課。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13

            經(jīng)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jīng)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xiàn)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jīng)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jīng)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 篇14

            在本次的分享前我想先重溫一下《大學》的由來及其在儒家經(jīng)典中的地位:《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個章節(jié),相傳為孔子的學生曾子(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作,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后來被宋朝的學者單獨拿出來和《論語》、《孟子》、《中庸》合稱為“四書”,這本書是儒家文化學習的基礎,是宋、元朝以后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朱熹(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在他所著的《朱子語類》中記載:“先讀《大學》,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朱子認為,《大學》是最根本的學問,講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說的是做人做事的一個方向;《論語》更進了一步,講的是具體做人、修身的基本方法;《孟子》講盡心、知性、知天,是對孔子思想的補充和發(fā)揮;《中庸》是最上學,是儒家文化的“心法”講的是道、天、地、人之間的關系。由此看來《四書》按道理的深淺排列應該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所以《大學》是學習儒學文化的基礎。這里說“大學之道”的“大”與“小”相對應,“小”是指我們小的時候學習的生存本能,如“灑掃、進退、應對”,“大”不止是我們年齡的增長,也是指我們站位高看得遠,心胸寬闊能容納天地之間的萬物。

            今天想分享的主題,是“內(nèi)明之學”,這個“明”就是《大學》開篇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钡摹懊鳌薄T訉懘髮W之道的第一個字就是“明”,說文解字中“朙”含義:照也,從囧從月!霸隆敝傅氖窃铝痢皣濉钡囊馑际谴半桓窀窠诲e而敞亮,墻上有了窗戶就有光照進來就會亮;明的表面含義是說有光照來就明亮的意思。在這里引申為有光照到我們的心上,指的是我們個人的內(nèi)心擁有光明和對大道真知,能遵從大道來做人做事的時候的表現(xiàn)就是有德行的人。這就是《大學》中說的“明明德”的第一個“明”。當我們能擁有了內(nèi)心的光明,做事符合道的要求后,就可以把這種光明傳播給身邊的人,這個方法就是要愛我們的家人,愛身邊的人讓大家也能成為幸?鞓返娜,這是親民。最終的目標就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光明,家人和身邊的人也內(nèi)心光明,將這種光明和愛傳播給天下的人就是止于至善。“明明德”是我學習儒家經(jīng)典之后第一節(jié)課和大家分享的內(nèi)容,為什么要在這里把《大學》里的“明”又重新和大家分享一遍,是因為最近去榮格集團分享我的學習感悟前,我重新把以前的體會捋了一遍,發(fā)現(xiàn)以前好多認識還是在表面。經(jīng)過這將近四年的學習和實踐,真正地體會到各種經(jīng)典里的文化是能照到我們心里,讓我們恍然大悟的內(nèi)明之學。

            張教授在試講的時候教導我們:大自然的現(xiàn)象中,白天有太陽,我們可以看清方向;晚上有月亮,我們也能借助月光的亮,能少走彎路不碰壁。當我們內(nèi)心沒有光明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會出現(xiàn)很多障礙,可能會茫然,可能會走彎路,可能會碰壁。所以我們需要內(nèi)在的光明來照亮我們?nèi)松姆较,那就需要我們借助?jīng)典的力量。今天想從《大學》的“明明德”出發(fā),借助其他經(jīng)典的內(nèi)容和大家從以下兩個方面分享我最近學習經(jīng)典的體會。

            一、誠于中形于外

            第一節(jié)是誠于中形于外,這一節(ji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是真實的,沒有瑕疵的,那他的心就會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照天地自然的真知和大道。這樣的人內(nèi)心可以借助天地自然的力量,不需要弄虛作假也能把事情做好,做人做事都是真的,給人的感覺就是誠的。

            《大學》里說了一個“明”字,但是沒有直接給出怎樣做就是內(nèi)心光明的。借用《中庸》里面的一句話叫“自誠明,謂之性”,意思是說“由真誠而自然明白道理,這叫做天性”。這里的明白道理指的就是能感知天地之間的大道即真知,就是內(nèi)心光明的表現(xiàn)。所以回到《大學》里面的“故君子必誠其意”。

            《大學》里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意思是說“所謂意念真誠,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這就好比人會討厭難聞的氣味,又好比人都喜歡外在的事物帶給我們的形形色色的感受。”

            比如看到杏覺得酸,看到桃就覺得甜,看到好吃的就想要吃;看到小動物就想要摸摸它;看到美麗的風景就想要來一次遠行。

            在這幾年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人在反映為什么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并不愿意和我們一起學習。我想,那一定是因為我們自己做的還沒夠真,不夠誠。我們說的話、做的事,一定是還不夠自然?赡苁且驗槲易约旱牡滦羞不夠,我做的事還不是真心真意沒有私心的為他們好。像經(jīng)典里說的“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洗滌心鏡去除私欲,能做到無瑕疵嗎?”。“玄覽”就是很高、很深、很遠的觀察,而最高深的觀察不是用眼睛來看的,也不是用我們身體有形的器官來感覺的,而是用心來感知的,這就要求內(nèi)心光明如鏡。如果我們的心沒有做到真正的無私?jīng)]有瑕疵,它就不能完全照應出天地自然的真實面目,就不能完全感應天地萬物之間最真實的大道。反應出來的行為就不是最自然的,我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和我們是最親近的人,他們是最能感覺到我們的做法是不是自然的、和諧的,所以他們的態(tài)度是檢驗我們修煉成果的“法寶”。

            只是我們在后天的環(huán)境中生存,我們首先是有了一種生存的本能,我們的眼、耳、鼻、舌和身體隨著我們成長有了各種生存功能,使得我們感知大道的“心門”被關閉。所以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環(huán)境給我們的影響是好的還是壞的,在學習經(jīng)典之前我們很難去分辨。還有后天環(huán)境的各種誘惑,比如張雪玲老師分享的各種打發(fā)時間的方法,在一段時間內(nèi)消遣一下,輕松一下也是可以的,當我們看到那些吸引我們的美食或是搞笑的段子時,時間就這樣慢慢地溜走了。前兩天我們大學宿舍的微信群突然熱鬧起來,是因為我的姐妹們在抖音小視頻上看到一個據(jù)說很好吃的方便面的視頻。因為這個視頻我的姐妹們想要從石家莊和滄州去邯鄲吃一次方便面。當然至今也沒有去,因為大家都太忙了,有工作還要照顧孩子?梢韵胂蟋F(xiàn)在的各種軟件真的是很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現(xiàn)在就是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關閉身體有形的器官帶來的各種感覺,回歸我們內(nèi)心的平靜,知道做什么才能使我們真的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開闊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如果現(xiàn)在我還在因為我的能力不夠,收入不夠,和家人、朋友、同事溝通不夠而煩惱,在我們看小視頻和刷微博的同時也應該留點時間學習。真正能使我們成長的時間是值得我們?nèi)ジ冻龅模谖覀兡挲g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也在無形中增長,如果我們不學習,當我們的能力小于我們應當承擔的責任的時候,就真的讓我們的生活或工作失去平衡了。

            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平靜,外在事物對我們心性的影響就會漸漸地減少。使我們保持內(nèi)心的真,表現(xiàn)在外在的行為就是誠的。這就是下面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怎樣回歸內(nèi)心的光明。

            二、回歸內(nèi)心的光明

            從我們自身來說還是要從修身煉性開始,在工作和生活中從有為的方面來鍛煉我們的身體,從無為的方面來磨練我們的心性。前面我們說從內(nèi)心開始真了,就誠了,誠了心就是正的,心正了,就達到了我們修身標準。當我們不知道什么是“真知”的時候我們就要從經(jīng)典中獲得真知和能量,回歸我們圓滿純凈的本性,讓我們內(nèi)心光明如鏡,可以照映天地萬物本來的`面目,感應大道和真知。這需要我們真正地打開我們的心,才能讓光和愛照到我們的心里。

            下面借用《道德經(jīng)》里的一句話來和大家分享下我對從外到內(nèi)找到內(nèi)心的光明的理解!兜赖陆(jīng)》第55章說“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懂得和別人和氣交往自然就能夠長久。當我們自己能長久保持這種和氣的狀態(tài),我們的心氣是順的,我們和別人溝通交流就容易順暢,就不容易生氣不容易生病,對我個人來說就達到了身心健康的效果。

            那么我們身邊環(huán)境也就順了,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說的那樣,我們的影響圈漸漸的擴大,大到我的家里,我家里的人和事就順了,這樣我的家庭就和睦了。家里人就成了我們內(nèi)心力量的來源,我的影響圈就會一層一層的擴大,這樣我就能逐漸感應大道,就能逐漸達到明的境界。這樣我們周圍的社會就是和諧的。當天下人的影響圈都是和氣的正的,那么天地之間的氣就順了,就是國泰民安的境界。這也是《大學》里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

            在和公司各個科室的溝通過程中,我也學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遇到一件事情不急著去下結論。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先和對方平靜地溝通,當我沒有了誰對誰錯的想法,只想把事情解決的時候,對方能感覺到我的心意就會把事情真實的情況說明白,然后我在想這件事情怎么處理。我在公司的主要工作是計算與施工隊之間的工程預結算工作。其中就需要項目部、工程部、合同部及總工的支持和配合。這就需要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先找到問題發(fā)生的根源,再想辦法去解決。當我們每做一件事的時候不是在追究這件事是誰的問題,而是在想辦法把事情解決的時候,我們才真的從這件事中能有所收獲,這樣我們就能夠成長。這就要求我們能把自己的心態(tài)放平,我們的心氣順了,大家能感覺的到,就會把事情的各種方面的影響都真實地反映出來,那么我們的事情就更加容易辦成。我們的心順了,事就順了,事順了,心里就更加通暢就更有力量,我們就容易把事情辦好。當我們一直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不斷學習不斷去掉自己心里的各種不良情緒,我們的心就會變得越來越柔軟,身體也不容易生病,看見什么都是好的,就像回到了嬰兒時期的心氣柔軟,用心去感知天地和我們身邊的一切,自然能明白什么是好的,我們就靠近它,也能感知什么是不好的就能避開危險。

            這就是我們學習經(jīng)典的目的,讓我們“明心見性”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螺旋地是反反復復地不斷磨練我們自己的心性地過程,就是大學里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個“工具”就是我們學習的經(jīng)典,是儒家、道家、佛家及百家的真知大道;這個“切磋琢磨”的過程就是我們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在每一件事中學會修煉我們自己的心性;最后得到的質(zhì)地淳樸的美玉就是我們原本光明的心!這就是通過學習經(jīng)典,實踐經(jīng)典回歸我們光明的心。也是《大學》里說的“止于至善”即回歸人類圓滿的本性。這就是第二小節(jié)想和大家分享的:通過學習經(jīng)典,用真知和大道在工作和生活中磨練我們的心性,達到《大學》里說的“止于至善”的目標。

          【國學經(jīng)典導論學習心得(精選14篇)】相關文章:

          國學經(jīng)典名言精選03-10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精選03-07

          國學經(jīng)典精選名句03-06

          國學經(jīng)典精選警句03-05

          精選國學經(jīng)典名句精選03-06

          走進國學經(jīng)典研修班學習心得04-25

          精選國學經(jīng)典名句大全03-06

          國學經(jīng)典名句欣賞精選03-06

          關于國學經(jīng)典的作文精選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