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芳華》讀書筆記范文
歲月是一條永不能回頭的長河,洶涌而平靜的水流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囂鬧不羈,時而痛哭流涕,時而歡笑瘋狂,機智如它,將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匯集在一處,使他們乘上青春的船只跌跌撞撞地駛向遠方的遠方;殘忍如它,仿佛他早就窺視到了歲月的秘密,正如時光永遠無法停止,那群正值芳華的少男少女也將像長河里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而當年一個個熟悉的面龐也將被巨大的浪花拍散到世界的東西南北。
更多的人熟知《芳華》的故事是因為著名的導演馮小剛,正是這由文工團的少男少女曾親身演繹過的青春故事,才讓有同樣經(jīng)歷的導演十分青睞。在《芳華》的發(fā)布會上,馮小剛向大家解釋了選擇拍《芳華》的原因。他說,“當年自己在文工團的時候,是在舞美隊做布景的,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那些跳舞的女孩兒。為此,他要拍這個電影,把當年的失落感找回來。”
而更值得去深入探究的是《芳華》的作者嚴歌苓。當你初讀時,便莫名地會有一種想要去揭開文字之上的面紗,去發(fā)掘文字之下的嚴歌苓的沖動。嚴歌苓與馮小剛有共同的文工團經(jīng)歷,這便不難理解兩人是如何合作出這樣一部有情懷的作品的。嚴歌苓曾在軍隊呆了13年,曾在文工團跳了八年的芭蕾舞,書中的人物是她在文工團結(jié)識的好友,后來文工團解散,她轉(zhuǎn)行做了中越戰(zhàn)爭的戰(zhàn)地記者。
嚴歌苓曾說:“這個故事是虛構(gòu)的,但細節(jié)全是真實的,哪里是排練廳,哪里是練功房,我腦子馬上還能還原擋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是非常自然的寫作。”
是的,她完美地將這種自然進行到底了,將一代人的芳華原原本本地展示出來!斗既A》用第一人稱從一個自敘者的角度用四十余年的跨度描述了自己當年親身經(jīng)歷的某部隊文工團的生活,營房的紅樓是他們曾經(jīng)青春過大膽過的一個默契的據(jù)點。而芳華是美好的,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代,它值得永遠地被保留下來。
從她的作品不難看出,這兩段經(jīng)歷對她深入骨髓的影響。我一直都在心里暗暗設(shè)想:或許嚴歌苓一直在心中將她最值得回味的青春定義成為文工團的模樣,人生中最美好的八年時光全部付諸于文工團之中。文工團是她全部的青春歲月的據(jù)點,更是在那個環(huán)境下,她逐漸開始從周圍的人入手思考更為深層次的東西。《芳華》便有一種奇幻的魔力,無形中將你拉入一種自身思維,讓你開始思考人性本身的問題。
《芳華》講述的是一群正值芳華的男女,生活在充滿著革命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她們的責任便是將最好的表演來鼓舞艱苦作戰(zhàn)的戰(zhàn)士,這便是她們革命理想存在的價值。她們在一處叫做紅樓的地方經(jīng)歷著成長中不可避免的愛情、友情,然而歲月不能將一切都置于安靜的屏障之下,隨著時間的流逝,她們開始面對充滿變數(shù)的人生,好人成為了壞人,壞人又成為了好人,甚至于最后這都成為了一團巨大的疑云籠罩在每個人的心上,成為芳華中無人得知的結(jié)局。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劉峰,那時文工團的人們都稱他“雷又峰”,意譯過來就是第二個雷鋒。就如他的名字一般,他是善良的。反正不管是哪有東西修修補補,哪有臟活累活無人愿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劉峰,每個人都曾或多或少地接受著這個無私的奉獻者的好處。正是這份無私的付出,讓他逐漸在這個小團體里逐漸重要起來,他被選為雷鋒標兵,這對他的政治生涯來說無疑是一件極好的事情。歲月平靜,但躁動的生活卻總想搞點小動作。劉峰成為人人唾棄的過街老鼠是源于一次“觸摸事件”,劉峰一直暗自喜歡文工團的一名叫做林丁丁的女孩,他在與林丁丁獨處的時候,一時沒控制住自己的荷爾蒙,把手深入女孩的衣服里觸摸了她的后背,導致林丁丁大喊“救命”被別人聽到后報告了組織,自此,劉峰就徹底被拉下了畫像拉下了大理石雕塑基座,遭到了除何小曼以外的所有他曾全心全意幫助過的戰(zhàn)友們的公開批判,他也因此被下放到伐木連,參與了中越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中他失去了一條胳膊,正是這樣一位善良質(zhì)樸的人,卻從未得到過同等價值的關(guān)懷。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叫何小曼。何小曼是一個從小便卑微到塵土中的人,原本她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父親是個文人,她的母親劇場里打楊琴彈古箏,然而這美好的一切都因為父親的自殺而結(jié)束了。她隨著母親的改嫁也進入另一個家庭,在這里她忍受著白眼、孤獨以至于她的潛意識里有一種求死的意識,她通過泡冷水澡的方式來折騰自己以換取母親的短暫的懷抱。她拼盡全力想加入文工團,希望遠離漠視和歧視,可最終,她在這里還是那個被排擠的人。大家之所以歧視她,作者也在文中進行了詳細地敘述:“比如她吃飯吃一半藏起來,躲著人再吃另一半;比如一塊很小的元宵餡她會舔舔又包起來,等熄燈了接著舔;在比如她往軍帽里墊報紙,以增加軍帽高度來長個等等!倍蠹覍涡÷嬲幸庖娛且驗榘l(fā)現(xiàn)了她將兩塊海綿來填充胸部。這個事件也使大家真正開始歧視起何小曼來。唯一給過何小曼溫暖的人是劉峰。小曼十分感謝劉峰的善良,因為她從未被溫柔相待過。何小曼在劉峰走后,徹底對大家的所作所為寒了心,也選擇離開了文工團,去戰(zhàn)場護理傷殘的士兵。不久,因為堅持背了傷病員十幾公里,被尊為英雄,可內(nèi)心卑微的她卻無法承受這突如其來的巨大的榮譽,精神失常了。
劉峰在人們眼中是個極好的人,而小曼在人們眼中是個極壞的人?晌也唤谛睦锇蛋迪耄菏裁词钦嬲暮门c壞呢?真正的好難道就是好的時候好死?壞的時候壞死?難道“觸摸事件”之前的劉峰就是極好之后就是極壞?難道“背傷員事件”發(fā)生之前的小曼就是極壞之后就是極好?那個時代明明沒有標準來區(qū)分好壞,卻要偏偏喜歡去區(qū)分一個人的好壞。
在“觸摸事件”發(fā)生之前,文工團所有的人都認為劉峰本是一個圣人,有著高尚的道德操守,一點人間煙火味也沒有。而在事件之后,模范英雄標兵的頭銜不再,當初受到過他恩賜的同伴對他吹毛求疵,說盡了壞話,將他貶低到塵土里。劉峰也是一個人,有著作為人最原始的人性,就如即使大家表面上對劉峰是信服的,其實他們心中也從未信服過劉峰,正是這種人性的局限,沒有人愿意相信表面上的劉峰是真實的,甚至所有人都等著李峰露餡,因為每個人心里都存著那點陰暗。就人性而言,那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xiàn)象。所有的的人都在心里寬恕自己的黑暗和狹隘,卻要對一個善良質(zhì)樸的人痛下殺手,這便是人性。
就像作者在書中說道:“人得有點兒人性,之所以為人,總得有點兒人的臭德行。
劉峰是一個正常的人,他有真實的情感,或許他的錯在于感情太過洶涌以至于傾覆了女孩的觀念,但他的錯不在于他作為一個模范英雄標兵就不該有人最原始的寶貴的人性。然而當他作為一個最真實的人將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出來的時候,那些人卻無法接受了,無法接受這樣一個陌生的劉峰。
這便是人性,這就是劉峰的悲哀,是時代的悲哀。
在“背傷員事件”之前的何小曼還是大家唾棄排斥的對象,是人們眼中“極壞的人”,卻因為背了一個傷員十幾里地,成了英雄事跡的主人,帶著大紅花到處作報告,成了人們爭相追崇的一個“極好的的人”,這樣的判斷標準不是過于荒謬了嗎?
然而那個時代的人們是不懂的。
劉峰對所有的人是失望的,正如何小曼對自己的身世和周遭世界生出的一種煎熬和悲哀的情緒。他們有著同樣的身世、同樣的處境同樣的善良,所以他們可以惺惺相惜,在那個時代依舊做最真實的自己。當劉峰迫不及待趕往伐木連的時候,他是一天也不想在文工團多呆的;當何小曼裝病糊弄的時候,便也是一天也不想在這多呆,她已經(jīng)受夠了所有的人。對于文工團曾經(jīng)朝暮相處的人,他們只剩下一種心寒的情緒。甚至往更深處說,劉峰和小曼對那個時代都是失望的,他們的意識中都有一種求死的愿望,在生死關(guān)頭,他用他救助自己生命的最關(guān)鍵的幾十分鐘故意給駕駛員帶錯了路,或許是想創(chuàng)造一個英雄故事,也許這故事會流傳到很遠,被譜成曲,流傳到林丁丁的歌本上。何小曼她的求死意識卻可以說是在她小時候就一直存在的,她熱愛生病,生病的人似乎都能在別人身上得到更多的溫暖,就像劉峰愛林丁丁或許是因為她的孱弱,總之小曼并沒有那么珍惜生命,她寧愿用生命去換來對她來說意義上真正重要的東西。
在那個時代的人,總是將背叛當作正義,將講壞話正義化,榮譽化,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悲哀。就如公開批判會上,大家毫不留情的用最難聽最狠的話來打擊劉峰,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背叛,但是在人們的心中這卻是一種正義的發(fā)言。
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說的,那就是背叛的時代。時代操蛋。
在書末,郝淑雯對蕭穗子坦白了當年的背叛,三十多年前,蕭穗子曾因為“情書事件”成為了團里的最卑微的人,而這個事件的始作俑者是郝淑雯。蕭穗子喜歡團里一位漂亮的男生少俊,兩個人以書信的形式來往,郝淑雯將這一切看在眼里,背地里勾引少俊,慫恿少俊將蕭穗子的情書公諸于世,于是蕭穗子受到了組織的批判,讓她在大家一直抬不起頭來。郝淑雯最后的坦誠卻仍是一種優(yōu)勢者的心態(tài)來表述,當時的背叛何不是出于一種“競爭心理”。這便是人性。
在何小曼眼中,正是劉峰的“背叛”給她帶來了最溫暖的感動,正是在整個群體都嫌棄她“臟臭”的時候,他以一個“背叛者”的姿態(tài)脫離了集體,給了她一記觸摸,仿佛一股暖流,流進了小曼的心中,存放了好多年。顯而易見,這種“背叛”并不是我上面所指的那種背叛。
這所有的背叛何嘗也不是源自人性?
那個時代雖然有點糟,幸好,還沒有一些壞到骨子里的人。《芳華》里面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郝淑雯、蕭穗子、林丁丁不都是最好的證明嗎?
故事的結(jié)局,劉峰和何小曼,相依相偎,他們并沒有結(jié)婚,卻比大多數(shù)人活得更幸福,更為滿足。劉峰雖然身患腸癌去世,但我想他生命的最后是美好的。
馮小剛導演以一代人的芳華的盛開到凋敝為窗,對那個時代的文工團致上崇高的敬意,芳華一代人的芳華已逝,在那里我們可以嗅到青春的味道,并為之熱淚盈眶。而作家嚴歌苓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很多電影中都無法體現(xiàn)的更為細膩的一些東西,更是以書中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提醒著讀者人性的復(fù)歸,那一代人的芳華已經(jīng)逝去,我們更為關(guān)注的應(yīng)該是是新的社會和時代的人性。
歲月時空深處,一兩星在文工團的上空閃爍著,離近了,隱隱還 能聽見歡聲笑語,那群正值芳華的少男少女也將像長河里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而關(guān)于他們的記憶卻值得被永遠銘記。
【《芳華》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讀書的芳華時代六年級作文(精選22篇)11-15
讀《芳華》有感03-16
《芳華》觀后感(精選20篇)12-29
讀書筆記范文08-05
童年讀書筆記09-03
讀書筆記范文12-02
精選《勇氣》讀書筆記11-27
《邊城》讀書筆記精選11-28
讀書筆記題目11-27
《童年》讀書筆記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