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張愛玲散文流言的讀書筆記
導(dǎo)語:《流言》是張愛玲的隨筆散文集,可以說是大珠小珠滿玉盤。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張愛玲散文流言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張愛玲散文《流言》的讀書筆記
“夜深聞私語,月落如金盆”。這個時候,關(guān)了燈,躺在床上,和一部手機吐露出來的也是真真切切的心腹話了吧。那這篇讀書筆記就記錄自己絮絮叨叨的心里話。
《流言》是張愛玲的散文集之一。不知道為什么,特別喜歡張愛玲。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高中班級有一個叫做張玲的女孩,讓我聽張愛玲這個名字就覺得親近。我喜歡張愛玲三個字讀起來響亮。張愛玲原名張瑛,母親送她上學(xué)第一天,填名字錄,覺得自己的名字讀起來暗調(diào)調(diào)的,遂由英文名改成愛玲。通俗得越讀越喜歡,也就不再換了。
第一次接觸張愛玲(我文中所有出現(xiàn)的張愛玲,意思是有關(guān)寫張愛玲的書籍或者是她寫得書)是在母校所在地——淮南,畢業(yè)半年正值冬天,因為孤身一人,漂泊了竟然想回到母校的懷抱,求她收留我,終究還是離開了。我在等火車之寄,百無聊賴,走進(jìn)新華書店,不經(jīng)意拿了一本書,講得就是張愛玲的身世。
因為自己當(dāng)時孤獨無依的處境,看到張愛玲凄慘的身世,不免覺得我同她一樣。可惜要乘車,只讀到3/4的樣子,她去香港求學(xué)就戛然而止了。終究沒看到她與她愛的人之間的故事,很是遺憾?墒牵潜緯拿,封面是什么樣,全然不記得了。記憶中冷冰冰的下午,一個書架,一排排書,一個女孩子窩在書架的腳下看同她一樣可憐的人的身世,女孩的內(nèi)心彷徨無助,臉上的神情卻是同情張愛玲,也是在同情自己。這個畫面輕飄飄,霧蒙蒙的不清楚,可是卻怎么也散不去,深深地停留在心中某個角落。
后來見到張愛玲一句極其經(jīng)典的話: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成了“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成了飯桌上的一顆飯黏子,紅的成了心口上的朱砂痣。
寫婚姻中愛情的逝去,幾個比喻,就將愛情敗給了時間,現(xiàn)實,瑣碎,幻想說得是多么的通徹。然而她得有多愛胡蘭成,才能寫得痛徹心扉,是有多才情,才能有如此妙語。
直到現(xiàn)在,決定認(rèn)認(rèn)真真博覽群書,才下了決心,買了一套張愛玲,誓必要弄清楚張愛玲,尤其是她與胡蘭成的愛情。
保留著對張愛玲愛情故事的好奇心,《流言》里收集的散文,無一篇與此相關(guān)。不搞清楚不罷休的心態(tài),竟然想接著一本一本地讀。
看《流言》時無時無刻不感嘆張愛玲的想象與細(xì)膩。最后一篇《太太萬歲題記》里,切開的青椒,成為耳朵的樣式。主婦們清理每一瓣里面的籽和絲絲縷縷的棉毛,是在給孩子掏耳朵。還有“頭發(fā)落下,披披拂拂”這樣的疊詞,我真是極愛極愛得。
張愛玲看戲,看畫,讀詩,品他們出來的語言卻又一種按她的喜好,雞蛋里挑骨頭的嫌棄。她也說過,相對于同齡人,他瞧不上得。所以我讀得時候不免會想,既然你看不上,還看它干什么?心生厭惡之情?墒菂拹毫,還要去看,是真愛了吧。
我還極佩服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素材都是身邊之事,比如《被窩》,《說胡蘿卜》,《雨傘下》。《說胡蘿卜》行文二百字不到,就是說的一種用胡蘿卜做得湯,沒了!队陚阆隆犯,描寫了下雨,沒傘的人往撐傘的人身邊躲,反而被傘邊的雨簾子淋得更濕。窮人巴結(jié)富人,下場終究是不好的。冬日睡晚了,窩在《被窩》里睡不著的所思所想,中國人的,日本人的,歐美人的被子,床單之間的區(qū)別。這些都是一個人生活的情趣吧,看到覺得有意思的事,用有意思的語言寫出來,回頭再讀,又覺得有意思,那么生活就是有意思了。
《流言》中看得最傷心的一篇是《私語》,讀了兩遍,每遍都會抹眼淚。張愛玲自敘身世,凄凄慘慘戚戚,說她姑姑家無它本身是完整的,她是個外來人,所以才會經(jīng)常打壞東西。她想念自己在天津的家。我想念很多人,為什么想念,就是因為見不到呀!我現(xiàn)在在上海如一場夢似的,不知是醒著還是睡著。就算和爸媽生活在一起,也覺得這兒于我不是我的家,我只是借住一段時間,借我爸媽一段時間。從小到大,跟著奶奶,暑假寄居在舅舅,姑媽家,從來沒有覺得我有個家庭。所以我是極渴望有個家的,然后就是越渴望越?jīng)]有,F(xiàn)在和爸媽一起時間漸漸長了,家庭的嬉笑怒罵也算體驗到了,煩人但也甚是喜歡。
《流言》中讓我最驚嘆的是《中國人的宗教》。“表面上中國人是沒有宗教可言的。中國知識階級許多年來一直是無神論者。佛教對于中國哲學(xué)的影響又是一個問題。可是佛教在普通人的教育上似乎留下很少的痕跡。就因為對一切都懷疑,我們中國文學(xué)里彌漫著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質(zhì)的細(xì)節(jié)上,它得到歡悅——因此《金瓶梅》,《紅樓夢》仔仔細(xì)細(xì)開出整桌的菜單,毫無倦意,不知為什么,就因為喜歡——細(xì)節(jié)往往是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yuǎn)悲觀。一切對于人生的籠統(tǒng)觀察都指向虛無。
世界各國的人都有類似感覺,中國人與眾不同的地方是:這“虛無的空虛,一切都是虛空”的感覺總像個新發(fā)現(xiàn),并且就停留在這階段。一個一個中國人看見花落水流,于是臨風(fēng)灑淚,對月長吁,感到生命之暫,但是他們就到這里為止,不往前想了。滅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他們并不因此就灰心,絕望,放浪,貪嘴,——對于歐洲人,那似乎是合邏輯的反應(yīng)。像文藝復(fù)興時代的歐洲人,一旦不相信死后的永生了,便大大地作樂而且作惡,鬧得天翻地覆!
這是她有關(guān)生與死的思考。這也是我看來唯一一篇與她可憐身世無關(guān)的一篇。其他的就算是有滋有味,也無不能讀出來冷清的孤獨處境。一生如果因為身世可憐,就逃脫不了自憐自艾的心境真是可憐的?墒牵墒恰
其他有關(guān)寫作的《天才夢》,《寫什么》,《詩與胡說》也給了我看書,寫作上的指點。我學(xué)習(xí)寫作的方式是看別人的文章,并且一點兒都不學(xué)習(xí)寫作的章法,因為我怕拘泥了我的想象,所以總覺得我是野路子,寫出來的東西不夠正常,高潮,鋪墊,留白……胡亂排序。所以也沒那個自信向別人炫耀我寫了一篇文章,你看看唄。更像日記,但是魯迅不也是寫日記出身的么,或許我這個也有可讀之處吧。
昨晚把《流言》放回到書架上,因為經(jīng)常摩挲,封面邊角泛白,我又想到我現(xiàn)在學(xué)得攝影,線條的藝術(shù),只是又不太懂,只是覺得好看,有意思。用了“點兵點將”的方式挑到了張愛玲的《傾城傾戀》,取下可以活動的封面,想讓她永久保留干凈如新的樣子。內(nèi)頁第一張的顏色是石灰泥色,一個字也沒有。再看封面,一大群水墨藍(lán),像花,其他的也看不出來了。
【張愛玲散文流言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張愛玲愛情散文(精選10篇)11-25
張愛玲經(jīng)典愛情名言警句03-15
關(guān)于母親的散文-抒情散文精選11-26
中考散文12-10
名家經(jīng)典散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