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讀后感400字精編
導(dǎo)語: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是普希金先生的一首著名的詩句,下面是CN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讀后感_第1篇:
我,三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次次感受卻大有不同。
一讀,看到了表面。也許是由于年齡的問題吧,那時我才上七年級,預(yù)習(xí)時,初讀此詩,并無太深的感受,只是覺得順口而已。那時的我只是在想:“普希金一定是一個善于想象的作家,連寫出的詩歌都是‘假如’的。還有‘生活欺騙了你’那一定是擬人的用法了。”初學(xué)的我并無太多想法,也并未聯(lián)系到實際,只是讀上一讀,圖個熟罷了。
二讀,看到了本質(zhì)。后來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我漸漸明白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就等價于你在生活中所遇之挫折、所遇之煩心事,所以才有下一句:“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的安慰。緊接著有寫了對未來的憧憬:“心兒永遠(yuǎn)向往著未來”。最后有寫到:“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也就是對昔日挫折的懷戀了,為什么要懷戀挫折呢?當(dāng)時我只能這樣說服自己:“失敗乃成功之母,所以即便是挫折,也值得你去懷戀,去借鑒!笨赡菚r的我,總是無法理解整篇詩歌,尤其是:“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這句話。
三讀,明白了一切。生活對我照顧的真是周到,想法設(shè)法讓我明白了那句話的真正含義。我真是幸運,幸運的是那一天,生活真的欺騙了我?晌以趺匆矡o法做到“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怎么也無法做到“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我整天整夜被烏云籠罩,被巨石鎮(zhèn)壓。我看不到陽光,內(nèi)心陰冷;我掀不開巨石,兩肩沉重。
日復(fù)一日[注:復(fù):再,又。過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時間長。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度日如年[注:過一天象過一年那樣長。形容日子很不好過。]啊!可轉(zhuǎn)眼間已過去了幾十年,陽光開始向我慢慢走來,巨石開始把我慢慢拋棄。當(dāng)我再次捧讀這首詩時,似乎以明白了一切,因為我已經(jīng)走過了這個全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此實屬常讀常新也。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讀后感_第2篇:
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彎彎扭扭,坎坎坷坷。人比遇到困難,但是人有人不同的態(tài)度,所以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你對生活的信心不能改變。也許是因為你失去信心將你卷入人生的另一個彼岸。
困難難也許會難住我,但絕對不會難倒我,它們都是暫時的,一切都將會化為烏有。對生活,我絕不憂郁,我不后悔我所做過的,因為事情已經(jīng)過去,只得在次好好的珍惜。不要停下腳步,在痛苦的地點徘徊,更不要因為眼前的挫折就失去啦未來的信心。生活欺騙來你,自己千萬別再欺騙自己,誰都可以,成功只屬于你。而那時困難卻離你越來越遠(yuǎn),逐漸消失。越不完的山,看不盡的海。而這些都是你所擁有的,永遠(yuǎn)的變成親切的懷戀。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記住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讀后感_第3篇:
這首詩肯定是普希金的瞬間之作,靈光一閃。
最早讀這首詩還是少年時代,感受還不怎么深,對人生,對世界,只是覺得這詩很美,蒙著一層淡淡的憂傷,音節(jié)鏗鏘,富于韻律,令人向往。
但當(dāng)時覺得整首詩味道有點怪,似乎太消沉,對“憂郁”這樣的詞不理解,象太灰暗。
經(jīng)歷了很多年,才覺得這詩深刻。
原因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幸,古往今來,誰不曾被生活蒙蔽過呢?認(rèn)識生活是那么容易嗎?而人是個永遠(yuǎn)的矛盾體,社會人生又常常是另一個迷。歷盡創(chuàng)傷,傷痕累累……謎底揭開,我們看見了世界的真相。
少年時在一張寄自蘇聯(lián)的明信片后面,看過用俄文寫的這首詩。那張有海藍(lán)色風(fēng)景的明信片從此一直藏在我記憶深處。我愛原蘇聯(lián),愛那慷慨遼闊的國度,愛那最初發(fā)現(xiàn)新生活的熠熠輝光!今天萬事紛飛,事物自相矛盾!
早年讀普希金,記得他曾哀嘆:在他還沒降生,那些美麗的城堡和風(fēng)景就早屬別人占領(lǐng)!多少年過去了,連我“新中國接班人”這一代也已快要老去,生活欺騙了我們耶?生活沒有欺騙我們耶?!……
這一首有很多譯本,有戈寶權(quán)的,查良錚的,還有,我個人比較喜歡戈寶權(quán)的早期翻譯。但以上引自我的小學(xué)記憶,不一定太準(zhǔn),可我還是懷戀最初印記。
1980年左右的文學(xué)“沙龍”歲月,我數(shù)次在女詩友的筆記本上看到,和朗誦會上聽到這首詩,“沙龍”參加的人不多,少則三五,多則七八個,很隨便的場合,覺得這首詩似乎適合一切情境:單獨,入眾,快樂時,憂傷時……
它是寫愛情的嗎?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
一首詩適應(yīng)的越廣泛,它的反響效果越大,反之亦然。從具象過度到非具象,從單一事物過度到宇宙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