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尋覓中華》讀后感
尋覓中華本書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文化苦旅全書”之一。這本《尋覓中華》系統(tǒng)地表述了作者從災難時期開始一步步尋覓出來的中華文化史。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余秋雨的《尋覓中華》讀后感,歡迎閱讀!
篇一:余秋雨的《尋覓中華》讀后感
一次次打動我、令我回味不已的,是那些看似淺顯仿佛隨手寫就的文字。譬如談到我國唐朝的弱點,用這樣的比喻來解釋:“就像我們看人,一個處處強大、無懈可擊的人,與一個快樂天真、卻也常常閃失的人相比,哪個更可愛?”譬如在論述司馬遷的文章中有這么一段議論:“人的低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真正的屈服,一種是正在試練著扛起泰山的姿態(tài),但看起來也像是屈服!逼┤缭u論偉大詩人屈原:“他讓很多中國人把人生的疆場搬移到內心,漸漸領悟那里才有真正的詩和文學”。
這些是我從余秋雨先生新著《尋覓中華》中摘得的句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所討論的是多半為人們熟悉,或者自以為熟悉的歷史片段,但是,他總能給出許許多多“熟悉”之外的東西,讓人感嘆原來自己所謂的“熟悉”,不過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點表象知識。而最吸引我的是他思考問題的角度,看任何一個歷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必定有一個角度的思考,能夠直擊人心。這方面除前文所引述的幾段外,我還想舉個例子:書的總序中,余秋雨說他的一個學生,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祖母的照片,那是一個靚麗前衛(wèi)的女郎,實在和自己謹慎、儉樸的父母反差太大。學生好奇,便開始調查,結果謎團沒解開,反而更迷惑了。對此,余秋雨先生說:“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麗的基因!痹诖蠖蔚挠浭龊,結語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我初初的反映是愣怔,繼而釋然,真的,還有比這句更精辟的點撥嗎?
一次次打動我、令我回味不已的,是那些看似淺顯仿佛隨手寫就的文字。譬如談到我國唐朝的弱點,用這樣的比喻來解釋:“就像我們看人,一個處處強大、無懈可擊的人,與一個快樂天真、卻也常常閃失的人相比,哪個更可愛?”譬如在論述司馬遷的文章中有這么一段議論:“人的低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真正的屈服,一種是正在試練著扛起泰山的姿態(tài),但看起來也像是屈服!逼┤缭u論偉大詩人屈原:“他讓很多中國人把人生的疆場搬移到內心,漸漸領悟那里才有真正的詩和文學”。
這些是我從余秋雨先生新著《尋覓中華》中摘得的句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所討論的是多半為人們熟悉,或者自以為熟悉的歷史片段,但是,他總能給出許許多多“熟悉”之外的東西,讓人感嘆原來自己所謂的“熟悉”,不過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點表象知識。而最吸引我的是他思考問題的角度,看任何一個歷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必定有一個角度的思考,能夠直擊人心。這方面除前文所引述的幾段外,我還想舉個例子:書的.總序中,余秋雨說他的一個學生,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祖母的照片,那是一個靚麗前衛(wèi)的女郎,實在和自己謹慎、儉樸的父母反差太大。學生好奇,便開始調查,結果謎團沒解開,反而更迷惑了。對此,余秋雨先生說:“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麗的基因!痹诖蠖蔚挠浭龊螅Y語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我初初的反映是愣怔,繼而釋然,真的,還有比這句更精辟的點撥嗎。
篇二:余秋雨的《尋覓中華》讀后感
這本黑皮的《尋覓中華》是上學期吳老師推薦給我們的。書的作者是余秋雨。自從媽媽給我買來后,我就愛不釋手,反復閱讀。
書中講述了上至遠古,下至近代的許多歷史故事和人物。介紹了氣吞山河的黃帝與和平務實的炎帝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戰(zhàn);意氣風發(fā)的曹操、凄涼的曹植、春風得意的曹丕;周游六國四處講學的孔子;一生執(zhí)著于黑色的墨子……唐、宋、元、明、清,一篇篇散文將原本不太清晰的中國歷史梳理的井井有條。尤其是對那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全新評價,讀來讓我眼界開闊,感觸很深。
三國演義中的一代奸雄曹操在余秋雨的筆下卻成為一代文化巨人,也讓我們重新讀懂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一首《短歌行》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了曹操的從容大氣!難怪余秋雨先生發(fā)自內心的感慨道:曹操一心相當軍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卻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
書中最使我迷戀的人物是墨子。墨,黑也。墨子在余秋雨先生的筆下活了起來。他的“兼愛”、“非攻”的理論似乎是墨翟先生用堅毅的腔調說出來的一樣。當我和爸爸談起余秋雨這些思想時,總能引起我們父子的唇槍舌戰(zhàn),余秋雨大師的思想總是那么有新意,總會引起我們的思考。這也讓我想起了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吧!
篇三:余秋雨的《尋覓中華》讀后感
看完了余秋雨的尋覓中華這本書,感觸頗多,為我們所擁有的中華文化感到自豪。
書中按歷史時間順序大體介紹了歷朝歷代、各個時期的文化成就。炎黃時期、殷商時期、那百家爭鳴的春秋戰(zhàn)國、《史記》的完成,曹家父子,魏晉名士,田園詩人陶淵明,文化的盛世大唐,那宏偉開放的長安城,唐詩,積弱宋朝文人治國的文化狀態(tài),異族男子耶律楚材,明清時文化專制的束縛,以及近代文化的現(xiàn)狀。讀來真是大開大合,數(shù)千年的文化狀態(tài)就如此被余秋雨先生娓娓道來,讀時真有一種于不同時期穿越往返之感,不亦快哉。
自己贊嘆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燦爛思想相互碰撞,百家爭鳴共譜中華文化優(yōu)美樂章。也惋惜于曹操家中父子在三國時期在文壇上取得偌大成就,卻又在政治上飽受后代知識分子詬病,也欣賞于狂狷的魏晉名士,嵇康、阮籍,酩酊大醉,視世俗禮樂如糞土。更艷羨于當時的大唐子民,那宏偉開放的長安城令多少文化之士向往,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那朗朗上口、意境優(yōu)美的唐詩不也千年傳唱。又哀嘆于明清時期統(tǒng)治者為鞏固自己一家一姓的統(tǒng)治,實施文化高壓政策,致使中華文化走下一個高峰。更自卑于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再難出現(xiàn)大師,文化似乎也越來越走了一條下坡之路,自己心中的那個文化天國顯得如此遙遠。
這是第一次自己主動的寫一篇書籍的讀后感,雖然很短,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執(zhí)著的在自己內心中的文化之峰上攀登。
【余秋雨的《尋覓中華》讀后感】相關文章:
《尋覓中華》讀后感03-29
尋覓中華讀后感04-12
余秋雨散文讀后感10-12
余秋雨文化苦旅讀后感01-14
余秋雨《山居筆記 》讀后感07-11
余秋雨《都江堰》讀后感02-15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讀后感01-15
余秋雨閱讀附答案03-24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讀后感「10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