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古典詩詞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古典詩詞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古典詩詞有感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笔茁(lián)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shù)基調(diào)。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jié)穴。 “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nèi)外蘊涵。這一聯(lián)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也籠罩著全詩。“只等閑”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視自然之敵若梯米,玩社會之敵于股掌的統(tǒng)帥風(fēng)度!爸弧奔訌娏藞远ǖ恼Z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diào),表現(xiàn)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yīng)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fēng)貌。首聯(lián)是全詩的總領(lǐng),以下三聯(lián)則緊扣首聯(lián)展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币宦(lián)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服。五嶺、烏蒙本是客觀的存在物,但當它進入詩人的視野,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所以它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對象。“逶迤”、“磅礴”極言山之高大綿亙,這是紅軍也是詩人心中的山,極大和極小正是詩人對山的感知,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則愈顯紅軍長征之難;愈則愈縣紅軍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紅軍對困難的蔑視。通過兩組極大于極小的對立關(guān)系,詩人充分地表現(xiàn)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從藝術(shù)手法上說,這是夸張和對比。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動靜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币宦(lián)是寫水,也是寫紅軍對水的征服。紅軍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沙江寬闊而湍急,蔣介石夢想利用這一天險圍殲紅軍于川、滇、黔邊境。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zhàn)斗,那么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xiàn)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zhàn)斗。大渡河的險惡也不亞于金沙江,且有敵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敵人還拆掉河上瀘定橋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鐵索。但是英勇的紅軍硬是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闖過了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企圖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所以這兩句所寫的戰(zhàn)斗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拔鍘X”“烏蒙”兩句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直接表現(xiàn)了紅軍的`英雄氣概,這兩句則是通過寫景來記事,通過記事來表現(xiàn)紅軍的英雄事跡。
頸聯(lián)中的“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shè)計的兩個感情穴位!芭弊譁剀跋矏,表現(xiàn)的是戰(zhàn)勝困難的歡快;“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巨變,又是感情的裂變,含不盡之意于其中,顯無窮之趣于其外,搖曳多姿,起伏跌宕,張馳有致。
足聯(lián)“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是對首聯(lián)的回應(yīng)。開端言“不怕”,結(jié)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度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現(xiàn)在,紅軍又翻岷山,進陜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xiàn),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 !氨M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后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jié),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突現(xiàn)。
讀古典詩詞有感2
素來酷愛唐詩宋詞的我,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閱讀心得。
很多初學(xué)者深感古詩詞深奧晦澀,難以理解。尤其是對常見意象把握不準,不知它象征著什么,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意象,常以自然景觀或事物的形式出現(xiàn),代表著特殊的含義。如綠窗,多表示閨閣情境。蓬萊,多表示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折柳多蘊含惜別之情……只有掌握了這些常見的意象所象征的寓意,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詩詞講究煉字。即用最簡潔的字詞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從這個角度來講,詩詞本質(zhì)上是篇幅較長的一篇文章的縮影。它將長篇大論用凝練的方式以詩詞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詩詞的格律,決定了詩詞的言簡意豐。
最值得回味的應(yīng)是詩詞帶給人的各種美感吧!詩詞具有音樂美,講究對仗與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節(jié)奏感很強。很多詩作能在人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如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不僅僅是詩中有畫,而且營造出的林子里那種清幽靜謐的意境美,令人回味無窮,百讀不厭。
我們平時讀到的詩詞,大多是經(jīng)過千百年來的錘煉而流傳下來的,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每一篇都堪稱佳作,值得我們細細品鑒。而且,對于指導(dǎo)我們的寫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讀古典詩詞有感3
說起中國古典詩詞,我總是忘不了董卿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對詩詞的信手拈來,以及和嘉賓、選手的無縫對接,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董卿讓我領(lǐng)略了中國古典詩詞時而溫婉時而豪放,時而傷感時而盡興的美。當捧起這本《中國古典詩詞感發(fā)》,第一眼就被封面的素雅所吸引,它是葉嘉瑩先生40年代聽顧隨先生課的課堂筆記,書中從順著歷史時間講述中國詩詞,點評詩人及他們的作品,因為一開始對古典詩詞的畏懼,我就當做閑暇閱讀,看的很隨意,可以說是隨看隨忘,但讀著讀著卻很享受,過程很開心,好像回到大學(xué)課堂,老師講得開心,興致勃勃隨心引發(fā),而我們跟著春游一樣,他看見什么就說點什么,滿心愉悅。
書中把作詩與做人、詩詞與人生相提并論,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中,領(lǐng)會中國傳統(tǒng)人生的妙義,感悟現(xiàn)實生活的哲理。就如開篇說的,詩根本不是教訓(xùn)人的,是在感動人。詩是要人能欣賞其文,不是要了解其意思。讀著讀著,就想起我們讀書時候就是這樣,總是死記硬背詩詞,往往忽略了他們的美;再者,反思起自己的教學(xué)行為,好像在古詩詞教學(xué)時總是拘泥于詩句的含義,而忘記了帶領(lǐng)孩子走進古詩詞的意蘊之美,忘記了欣賞“大珠小珠落玉盤”的一起一落之態(tài),忘記了感受“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茫茫之感,忘記了去攀登唐詩宋詞這兩座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高峰,忘記了領(lǐng)略“一覽眾山小”的開闊視野。其實長大了,不讀書了,看到一處風(fēng)景,心生一處感慨,曾經(jīng)背過的詩從這樣,自然而然地從腦海出來了,這才映了景,這才懂得了詩中之意,理解了詩中的情,當然這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而會意還需要此情此景的恰當出現(xiàn)!
文如其人,讀文章、詩詞跟作者一生聯(lián)系起來看才更有味道。這也是在讀這本書時最深刻的.體會。古典詩詞可謂中國漢語言文化的瑰寶,不僅在文字技巧、節(jié)奏韻律上登峰造極,在思想意境上也凝練高致、意蘊深遠。我們會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的人文關(guān)懷所撼動,會被“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雄魂壯志所震顫,也會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物我相融所吸引,將小我之間化為大我,在這樣豐富的精神文化中生生不息地成長,就如董卿說的,“只看詩詞儲備量,很多選手都有上千首,但最終,最可貴的不是你記住了多少詩詞,而是你有沒有體會到詩詞中的精神與情懷,詩詞有沒有完善你、滋養(yǎng)你!闭嬲呓凭玫氖穱,走進輝煌的詩國,才能真正的得到滋養(yǎng),但有時,或許你不一定說得懂那些詩意,但念出來就自然而然就很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楊柳依依”、“雨雪霏霏”……
古典詩詞就是這樣,它如墻上的精美壁畫,訴說著歷史的故事與靈魂,我們在古典詩詞的吟誦中修身悟道,開啟現(xiàn)實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
讀古典詩詞有感4
打開《中國古典詩詞》,推開歷史的大門,悠久的氣息撲面而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源遠悠長,千年歷史留下了一顆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在世界歷史亦留下了不可湮滅的痕跡。
老去的歷史在墻角被遺忘,翻開被灰塵覆蓋掉的過往,在那曾經(jīng),你還那么耀眼,依舊留在里面,那古老卻又那么熟悉的一頁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華夏歷史從未停止過流傳,多少風(fēng)流人物在這逝去的過去留下了那不會逝去的曾經(jīng)。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閉上眼,熠熠閃光的白練似乎從天而降,果真不負那三千尺的豪情壯語。不只是李白會為宏偉的絕景感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頂峰似乎就在腳底,白云環(huán)繞于山腰,看著山下之山,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令杜甫折服的雄偉氣勢。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睜開眼,一派蕭瑟的情景隱約出現(xiàn)在眼前,窗前的杜甫似乎沒了當年在泰山巔峰揮筆淋漓寫下豪情壯語的凌云壯志。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拂手間,又站在了一間古色古香的房間,床上躺著一個已經(jīng)快油盡燈枯的老人,伸出那雙枯槁的手攥著床邊年輕之人的手“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就是那個一生為國“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哪怕身處病痛卻也還是一直掛念著國家的陸游。看著陸游閉上了那雙帶著遺憾的眼睛,我默默的從那間房間退出。
抬起頭,小雨淅淅瀝瀝的打在臉上,一個飄零在外的游子,看著路上來往掃墓的人,心里平添一份憂愁,遠處又來了一個騎著牧牛而歸的放牧孩子,似乎是想要借酒消愁,向牧童尋問酒家所在之處,牧童指向遠處的杏花村......”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片傷心之情凸顯的淋漓盡致。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兩鬢已斑白的李商隱憶起了自己過去那握不住的時光,倍覺惆悵,看著李商隱頭發(fā)兩側(cè)的斑白,只覺得時光似乎是一件易碎的工藝品,需要好好珍惜,也要好好行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窗外的是一塵不染的.明月,屋中的是那舉杯對月思念家人的游子,看著窗外皓月,蘇軾只覺得愁腸萬千,只得借酒消愁來聊表自己那孤寂的心。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蓮花盡放的小荷池塘,有一葉小舟,舟上的女子身側(cè)擺著酒壺,似乎迷失了方向,驚起了一灘鷗鷺。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風(fēng)在耳邊呼嘯而過,吹彎了遠方的一片翠竹,近乎垂直的角度,讓人不禁為它擔憂。遠處緩緩的走來一個文人,當眾人為那些柔軟的翠竹擔憂時,他卻認為它們并不柔軟,是在風(fēng)雨中留下來的堅韌。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從枝頭紛揚飄落,本是蕭瑟之情,卻體現(xiàn)出一種陪護之感。春泥護花,而落紅為春泥,養(yǎng)育落花......
合上那一頁,逝去的歷史不會改變,但歷史的長河卻會流傳,永不停息。
讀古典詩詞有感5
閱讀中可以說是隨看隨忘,但看的過程很開心,很享受,好像回到大學(xué)課堂,老師講的開心,興致勃勃隨心引發(fā),而我們像跟著春游的學(xué)生一樣,老師看見什么就說點什么,滿心愉悅,而我們也聽得很滿足。
“說陶淵明的詩真好”好像所有的大師點評的時候都會講陶詩好,有內(nèi)容有詩情,貼近生活;而李白是文采太高,但不切合實際,隨意學(xué)不得;杜甫則是能吃苦很有力,有同理心,又有詩心,所以能寫出好的詩句;而李商隱的文字很好,有觀照,所以也能寫出好詩,但格局相對還是太小了……這是大師的觀點,但我還個人是喜歡李白,感覺他的人生在他的詩歌當中得到無限的延展,讀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時,仿佛真的能感覺到他的癲狂和暢快,讀到“?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時,突然就想起有一年暑假在煙臺的蓬萊島,船行在海上看到渤海和黃海交匯的情景,煙濤浩渺,海天升騰起一片霧氣繚繞,一個瞬間進入詩歌的意境,不禁讓人感嘆雖跨越千年的時空,但李白的文字依然鮮活如新,這或許就是文字打敗時間吧。
而李太白的詩在我們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也成為了許多旅行自媒體的素材,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段視頻(視頻),這段視頻的選材是李白的《夢游天姆吟留別》這首長詩,講的是李白天馬行空的一個夢境,最后發(fā)出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和放蕩不羈的個性在這首詩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所以有時候我就在想,作為老師,我們教給學(xué)生古典的詩詞這些離學(xué)生的生活看起來很遠的東西,其實不是為了考試讓孩子刻意的記住的詞句,而是希望培養(yǎng)學(xué)生詩意的情懷,有了這樣的情懷學(xué)生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美,更加熱愛生活,回歸自己的內(nèi)心漸漸接近那個有趣的靈魂,這才是我們最愿意看到的。
接著來說李商隱,我感覺他是一個很佛系的詩人,讀他的詩歌常常聯(lián)想到民國時期的一位大師李叔同老師,后來他皈依佛門,法號弘一法師,他的一首《送別》我們耳熟能詳,而李商隱沒有李白的浪漫不羈,杜甫的家國情懷,他的詩歌更多的是對自己內(nèi)心的關(guān)照,比較接近生活的個體,看似不經(jīng)意間道盡了人世無常,世事滄桑,我們一直在“莊周曉夢迷蝴蝶”的生活中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終其一生尋找的也不過是“心有靈犀你一點通”甘愿……
大師在分析詩詞的時候有他的大觀點和大方向,讀完讓人嘆服,但是閱讀又是一件最快樂的小事,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因為我們生活的時代和個人的經(jīng)歷不一樣,我想這就是讀書樂趣吧。
詩到了宋朝就開始偏向“理”學(xué)了,越來越講究格律,很多活潑的有生命力東西沒有了,于是詞越來越好了。為此,顧先生動輒提起詩經(jīng)里面的“昔我來矣,楊柳依依”,這些文字很淺顯卻很美的詩文,讓人懷念,所以詩歌其實還是要有內(nèi)容,有生活,有詩心詩情的呀。
這本書跟詩詞賞析之類完全不一樣。讀的時候好像讀小說一樣。因為顧先生跟你說的是詩,但是他更關(guān)心作詩的人。他把每一個詩人的生活、品格、才能與所作之詩結(jié)合起來講,顯得自然而然,深入淺出。仿佛這樣的人必然會做出這樣的詩,這樣的詩必然出自此人之手。一首詩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多面的,與當時的時代緊緊結(jié)合,與一個人的生活和命運息息相關(guān)。
韓寒說,一個人應(yīng)該超越這個時代。從顧先生剖析的這幾位詩人來看,很難。一個詩人的創(chuàng)造風(fēng)格受時代的影響很深。初唐詩開闊大氣,晚唐詩再難有此風(fēng)格。不得不說,時代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巨大的。說到這,我想起戴建業(yè)老師,他是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的教授,這兩年在網(wǎng)洛上比較活躍,他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將古典詩歌,詩人講的很接地氣,給人一種親近感,他在講到盛唐詩歌的時候說到:“盛唐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浪漫的要死,狂的要命”,這個時代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李白,正是這樣的一個時代造就了李白,才留下了這么多浪漫主義的詩歌。下面我們一起看一段戴建業(yè)老師的視頻。戴建業(yè)老師最后說到“這真的是一代浪漫的人”,我想這是盛唐時代賦予詩人的東西。
我向很多人推薦了這本書,因為我覺得讀不讀詩沒有關(guān)系,這本書更重要的是能給我們?nèi)松闹笇?dǎo),能帶給我們基本的人生感悟,能讓我們對人有更透徹的理解。書里面的詩人都是我們早就知道的,甚至有一些是我們喜愛的,在讀的時候,會帶著感情去體味這些詩人的品格和才華。
真心羨慕葉先生能聆聽這樣的授課,也十分感謝她能堅持聽6年,認真筆記,在顛沛流離中將筆記帶在身邊,保存完好,讓我們能在幾十年后有機會享受到這樣的盛宴。
高曉松說過,這是一個平庸的時代,我們懷念那樣的時代:大唐盛世,詩書禮樂;我們懷念那樣的時代:有海子和顧城的時代,詩歌是一種信念和生命;我們懷念那樣的時代:在北大食堂一個饅頭扔出去打到的三個人中,有兩個是詩人的時代......只是這樣的時代漸行漸遠,詩歌淡出我們的生活,就讓我們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讀一讀生活在不平庸時代的大師的書,也算是一種彌補。能夠遇到這本書,真的像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希望大家都能遇到自己喜歡的好書。
我的交流到此結(jié)束,感謝聆聽。
讀古典詩詞有感6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中是含蓄的詩經(jīng),“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中是悲愴的楚辭,“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中是悲壯的唐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中是纏綿的宋詞,“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中是蒼涼的元曲。悠悠五千年文明古國,雄文巨著,汗牛充棟,因此詩壇高手如云、詞界大家薈萃,騷人墨客,數(shù)不勝數(shù),可謂英才輩出,群星閃爍,流光溢彩。
在這閃耀著智慧與靈性的文學(xué)世界里,一代偉人橫空出世,浪漫、現(xiàn)實、婉約、豪放,他都駕馭得游刃有余,他就是毛澤東。蘇東坡有氣勢恢宏的大江東去,岳飛有慷慨激昂的滿江紅,這些古典文學(xué)史上的奇卉異葩令我敬仰,但是我更喜歡的是毛澤東的詩詞。
毛澤東青年時代就志存高遠,離家讀書時他給父親留書:“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不成功名誓不還!弊x書時他更是以天下為己任,同學(xué)稱他“身無分文,心懷天下”,他自己亦賦詩“會當水擊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豪情壯志溢于言表。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在我心中曾經(jīng)只是一位神圣的.領(lǐng)袖,當我讀了他的詩詞后,才明白毛主席是那樣堅毅,那樣豪放,那樣睿智,從他的詩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偉人的人格魅力。
“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岡山”,“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fēng)吹雨灑江天”,這是怎樣的豪情壯志!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盡折腰”,這是怎樣深刻的人生感悟啊!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枝頭俏”,“雄關(guān)漫步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怎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怎樣一往如前的堅定信念!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fēng)雷激”,“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這是怎樣的磅礴氣勢!
在人們眼里,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chǎn)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但是他更是一位有著真性情的詩人。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讓我們看到了他樸實鏗鏘的戰(zhàn)友情誼。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讓我們看到了他洋洋灑灑的夫妻情誼。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讓我們看到了他落葉歸根的思鄉(xiāng)之情。
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逆境重重,風(fēng)云變幻,但他卻能在國、內(nèi)外紛繁復(fù)雜的境況中縱橫捭闔,游刃有余,同時還創(chuàng)作了這么多震古爍今,美妙絕倫的詩詞。陳毅元帥評價毛澤東詩詞說:“詩詞大國推盟主!弊骷倚爝t稱自己“詩從毛主席,文崇馬克思!绷鴣喿酉壬鷦t盛贊為:“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詩。”
若是推敲毛澤東詩詞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該是歷史使然吧。歷史成就了他的曠世偉業(yè),成就了他的精妙詩詞,同時他也成就了歷史。
讀古典詩詞有感7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笔翘撝。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yīng)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眰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云”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鞍自啤薄ⅰ扒鄺髌帧蓖形镌⑶。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罢l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shè)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fù),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nèi)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里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俺咚卦隰~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后八句寫游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氨庵圩印边B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遙遠!俺脸痢倍旨又氐劁秩玖怂墓录;“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xiāng)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xiāng)!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結(jié)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霸隆笔窃娭星榫凹嫒谥铮鴦又娙说拿}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jīng)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diào)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jié)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nèi)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yīng)地揚抑回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后以仄聲遇韻結(jié)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zhuǎn)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yīng),既回環(huán)反復(fù),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zhuǎn)諧美。
讀古典詩詞有感8
中國古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文化的精粹,俗話說讀詩聰慧,讀史明智,是很有道理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唐詩宋詞,原曲雜劇,讀千遍不厭。唐如李杜、宋如蘇陸,篇篇佳句不斷。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山谷的句子,每一讀此,都有種忍不住擊節(jié)一嘆的悲愴.無關(guān)羈旅,不在離愁,只為這從容淡定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fēng)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人總是這樣,少年時意氣飛揚,到老來蕭疏落寞,就像花開漫天,團團錦蔟,轉(zhuǎn)眼聚的已散,零落風(fēng)中,其可奈何.“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城樓,愛上城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人的生命中,總是有些東西,讓我們在暮年夾風(fēng)帶雪撲面而來的時候,仍然小心翼翼揣著藏著掂著想著.山谷七尺男兒,半生漂泊,閱盡滄桑,念念不忘的,只是那一場桃李春風(fēng)把酒言歡.一夕桃李春風(fēng),十年江湖夜雨,兩個人半生的遙遙對望,怎樣的一個朋友,怎樣的一場桃李春風(fēng),怎樣一份山長水闊,其情不改,其色不易的情誼,才能讓人在十年里,無論顛沛流離,無論世事滄桑,都一直一直想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詩的博大,宋詞的細膩,在當代詩歌中是看不出來了。詩詞,還是要慢慢地品味。人說,讀書其實是心靈的感悟,讀古
人的書,就是今人與古人靈魂的對話!拔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每天讀一點點這樣的詩詞,站在詩人的'心境里感悟他們的生活,仿佛和他們一起瘋狂,那種穿越時空的感覺真是美好。至少,我就認為生活在大唐盛世的人,比今天的人幸福,農(nóng)業(yè)社會的人,壓力不大,只要有吃的,就沒有壓力,就非常滿足,你看“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那一場風(fēng)花雪月的事呀。相反,現(xiàn)代社會的人,壓力反而比古代人大的多。當然,也是因為各種各樣的欲望太多了。
讀唐詩宋詞,感覺古人太浪漫。古人往往能從大自然的變化中得到細膩的情懷。物是人非,今人則太浮躁。我想古人的幸福指數(shù)應(yīng)該比現(xiàn)代人高的多吧。
【讀古典詩詞有感】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青春的古典詩詞10-21
我愛古典詩詞作文06-22
最美的十首古典愛情詩詞11-27
希臘古典神話讀后感05-10
古典故事讀后感03-10
詩詞讀后感03-20
關(guān)于古典主義音樂09-13
如何賞析古典音樂01-08
關(guān)于古典音樂的作文10-15
好聽的古典輕音樂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