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人間草木》讀后感(通用30篇)
當(dāng)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間草木》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間草木》讀后感 1
書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就來說說汪曾祺的《人間草木》。
讀《人間草木》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極其賦有情趣、文化,給人以啟迪,發(fā)人深省,增長見識的一本寶貴的書籍。其中還有許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麗動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耗?更是艷麗奪目。有緬桂花,芳香撲鼻,香的像蘭花。夏天有珠蘭、牽牛,牽牛花是短命的,還有薄命的秋葵,美麗的鳳仙,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還有一種奇妙的野草“萬把鉤”它結(jié)的`果實上有許多小鉤,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很難清除。
這些東西都很有趣吧!看了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樂趣還無窮呢!
山丹丹一種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藥,還有紫紅誘人的葡萄,沁人心脾,還有香甜的槐花,彌漫在整個春天。啊,真美!我仿佛親眼看見如此優(yōu)美的景色。
作者把這些優(yōu)美的景色刻畫的栩栩如生,他細微的觀察深刻的描寫,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給人一種視覺的享受。《人間草木》刻畫的如此醉人、優(yōu)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體會。
說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對于食品的描寫更是讓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簡直是人間極品。
高郵的咸鴨蛋可是不同凡響。那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黃發(fā)紅,散發(fā)誘人的香味。不似別處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說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鐘愛的咸菜茨菇湯、氣鍋雞、火腿,還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國各地的特色佳肴。氣鍋雞特別鮮嫩,湯清如水,而且雞想撲鼻,看著這生動的描寫,我不禁口水潛溢。
作者有這么淵博的知識,如此獨特的見解,一定游歷過許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風(fēng)土人情也相當(dāng)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區(qū)的人們口味迥異。山西人愛吃醋,愛吃酸。無錫人愛吃甜。四川人愛吃辣,等等的異域風(fēng)情。作者竟能對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知之甚詳,看來作者是一個喜歡游歷,善于觀察的人。
《人間草木》中描寫的各個地區(qū)真是美極了,從前從未見過的一些風(fēng)景,在看完此書之后,我仿佛親眼看見了這些風(fēng)景,啊!真美。
四川的成都是最干凈,最安靜的,使作者感到輕松自由。樂山的大佛更是栩栩如聲。新都有有桂湖,桂湖皆植桂,開花時香的不得了。福建也是一個風(fēng)景秀麗的地方。福建的漳州多三角梅,有紫色、紅色、桃紅色、淺紅色、紫銅色、白色,真是美不勝收。福建的云霄是果鄉(xiāng),到處是果樹:蘆柑、荔枝、枇杷。枇杷瓣大,味甜無渣,真是美味極了。
武夷山也是風(fēng)光壯麗。玉女峰,大王峰,壯麗極了,還有好多優(yōu)美山水,真是世外桃園。
作者把這山水、特產(chǎn)描寫的如此醉人,不免勾起我想去游覽一番。
《人間草木》還描寫了作者在聯(lián)大上大學(xué)的一些歲月,他和幾個朋友總是愛泡茶館,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優(yōu)秀小說,散文,都是在泡茶館時寫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響。
在聯(lián)大那時人們穿的衣服也是風(fēng)格迥異。但大多數(shù)衣服都是非常破舊,還有人穿的鞋露著腳趾,后跟爛了。雖然那時聯(lián)大的師生破衣爛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學(xué)問,窮且益堅。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現(xiàn)在的青少年學(xué)習(xí)。
在聯(lián)大的那段歲月中,對于作者來說,還有一些激動人心的事情?箲(zhàn)時期,一有警報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動人心啊!那時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毀了一些房屋,意在嚇唬昆明人,施加威脅,使人產(chǎn)生恐懼,但是昆明人是不會被威脅到的,中國人都是堅強的,我們青少年也是堅強不屈的。
沈從文、金岳霖先生、聞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聯(lián)大對作者有深遠影響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真是耐人尋味。
從《人間草木》中我了解到許多異域風(fēng)情,優(yōu)美動人風(fēng)景,扣人心弦的故事。人間自有草木,更有動人心弦的情誼。所以《人間草木》猶為給人啟發(fā)。
《人間草木》讀后感 2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不是一般的好。
這話曾經(jīng)是聽人說的,當(dāng)然也不止幾個人,而是相當(dāng)多的讀者的共識。
百聞不如一見。
在我細細地閱讀完《人間草木》后,我頓生相見恨晚之心。
且看他的人間,不只是空間概念,而是時空交錯的綜合體,甚至還加上可知的經(jīng)歷、廣博的見識和豐富的情感。
高郵、北京、湖南、四川、張家口、昆明等是他一生主要的活動場所。而其中故鄉(xiāng)高郵、昆明求學(xué)以及北京定居三處生活時間最長、印象最深、感情最重,所以著墨最多。
他眼里的草木有哪些呢?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自然不可或缺,食物、事物、人物、季節(jié)、習(xí)俗、地方、趣事,還有創(chuàng)作理論等,都在其筆下?lián)u曳生姿。
他的“人間”不大,但每一處都溫暖溫馨溫潤。昆明的炮火,他絲毫不害怕,而是變成了趣味盎然的《跑警報》。
張家口的勞動改造本來不堪回首,但《隨遇而安》的他覺得“真是三生有幸”,讓他“平淡”的人生有了一點傳奇色彩。
吃過了各地的風(fēng)味不一的東西,但《故鄉(xiāng)的食物》還是每每令他懷念不已。
西南聯(lián)大的求學(xué)生涯,不僅是他學(xué)識增長的時期,更是他人格形成的關(guān)鍵階段。沈從文等名師,是他成長路上的貴人。所以,他的《七載云煙》不認為是《天地一瞬》,也不覺得《斯是陋室》,更不會把《一束光陰付苦茶》,而是真正的《水流云在》。云南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他的'“草木”都熠熠閃光、活色生香。他非常想念《昆明的雨》,因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又是“濃綠的”。
《肉食者不鄙》絕不是他的強詞奪理。那些“獅子頭”“鎮(zhèn)江肴蹄”“乳腐肉”“腌篤鮮”“東坡肉”“霉干菜燒肉”“黃魚鲞燒肉”“火腿”“臘肉”“夾沙肉·芋泥肉”“白肉火鍋”“烤乳豬”,光聽聽名字就已經(jīng)叫人想入非非,何況親眼看到和親身遇見呢?能不垂涎三尺?
沈從文、金岳霖、趙樹理、聞一多等泰斗級大師,哪一個不是人品、文品(藝品)彪炳千古?真的是德藝雙馨。而且風(fēng)趣風(fēng)流風(fēng)雅。
我特別欣賞“腳底煙云”那組游記散文。尤其是《嚴子陵釣臺》和《湘行二記》。厚重的文化歷史與人文氣息在筆致疏朗清淡與輕松自如的文字中自由游弋。嚴子陵其人、釣臺其地、隱逸其事,都不該信其真!短一ㄔ从洝泛汀对狸枠怯洝肥堑湫偷耐}作文,但汪老完全跳出“題”外,前者他“記”的是茶事、農(nóng)事、石事,后者他“記”的是洞庭之景,并且猜想出范仲淹筆下的洞庭湖是想象之美。這都是發(fā)前人之未發(fā),言前人之未言。大膽、新穎又言之有理。
作為當(dāng)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說、散文都漂亮得臻于化境。同時由于家學(xué)淵源,其在繪畫上也造詣頗深。因此,如果想探尋其文學(xué)源流,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聽取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談或者感知他的創(chuàng)作觀自然是事半功倍的。第七輯《文章雜事》就是很好的教材。
他的小小說和散文獨樹一幟,他特別強調(diào)語言。在《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說“關(guān)于寫作藝術(shù),今天不想多談,我也還沒有認真想過,只談一點:我非常重視語言,也許我把語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極致。我認為語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內(nèi)容。語言和思想是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僅是所謂載體,它是作品的本體。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話,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寫小說就是寫語言。……”
他高度崇尚短小。他認為“短,是現(xiàn)代小說的特征之一;短,是出于對讀者的尊重!保ā墩f短》)他覺得“小小說不就是小的小說”“小小說是小的。小的就是小的”。(《小小說是什么》)
他十分提倡小說的散文化。他說“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說的一種(不是惟一的)趨勢”。他又說“散文化小說的作者十分潛心于語言”。(《小說的散文化》)
《人間草木》讀后感 3
感嘆自己的無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我對他是一無所知,真是很慚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dāng)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xué)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終于買到了他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可買來之后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周終于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diào)。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閑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nèi)心,聯(lián)想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于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來,從來如此。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fēng)景的收獲。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獲。讀汪先生的這本書,覺得心里暖暖的,靜靜的....
這是人間草木的——《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主要講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后,年幼的昭廣被寄養(yǎng)在佐賀的外婆家,并跟外婆學(xué)到了很多人生道理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被外婆平凡而偉大的品格所感染。書中的關(guān)于外婆有趣的情形不斷地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我把印象最深刻的幾個片段和大家一道來分享。
雖然外婆家很貧窮,買不起早餐,但是外婆家的門口有一條“超市河”,河岸的上游有一個菜市場,里邊總會漂出一些爛水果,而外婆卻把這些水果當(dāng)寶貝一樣收好,等著晚飯吃。到了晚上,外婆會把這些水果拿出來,削了皮,沒想到,這些水果并沒有爛,只是皮的顏色不好看,外婆對此從沒有抱怨什么,相反她總覺得自己運氣不錯。
這位超級外婆只是一位清潔工,拿的錢并不多,于是她每天都拖著一個大磁鐵,掃著掃著,身后的磁鐵就會沾上很多廢鐵。攢到一定時候,外婆就會把這些吸到的鐵賣掉,用這個方法來賺更多的錢。
外婆還告訴昭廣要微笑對待每一個人,只要你一笑,旁邊的人也會跟著笑。還真的,只要昭廣微笑地向鄰居大嬸問好,大嬸就會給昭廣一個包子。
外婆還經(jīng)常說一些幽默的話,比如“游泳靠的不是泳褲,而是實力!”、“也許我們家空無一物,小偷來了,或許,還會給我們留下一些東西呢!”
外婆對孩子教育的寬容也充滿了整個篇幅,她從不打罵孩子,更多的是鼓勵和贊賞,她知道昭廣英語考得不好,昭廣很自責(zé)。她竟然這樣安慰他:“咱們是日本人,英語學(xué)不好有什么關(guān)系?”。因為她知道,昭廣是一個自覺而懂事的孩子,任何批評都無濟于事,最重要的是讓他從自責(zé)中擺脫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讓昭廣快樂地學(xué)習(xí)和成長。
《人間草木》讀后感 4
同事給我推薦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精選《人間草木》,閱讀后,我深深感受到先生描寫的生活本味,簡單而純粹。
“江蘇揚州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泵慨(dāng)看到《端午的鴨蛋》里面的這些句子時,我總感覺有一顆香氣四溢的咸鴨蛋在眼前。“蘿卜干揉鹽之后,晾曬在門外的蘆席上,過往的行人,可以抓幾個吃。新腌的蘿卜干,味道很香”,蘿卜干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別有一番滋味,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的食材,通過他的描述,能感覺到是百姓要的口味,字里行間仿佛自帶飯菜香氣。在《葡萄月令》中,他寫道,“去吧,葡萄,讓人們吃去吧!”讓我感受到了食物的生命竟如此有趣。汪老先生的風(fēng)趣幽默從不令人失望,有情、有趣、有味的筆下記錄的.是美食,更記錄了最平凡且難得的人間煙火氣!耙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文化也需要如此!痹瓉砦覀兂艘獙κ澄飳捯稽c,還要對文化寬一點,對待食物的寬,更是一種心胸的寬。
汪曾祺先生以看似平淡隨意的筆觸,將如煙的往事,尋常美食,世間百態(tài)娓娓道出,讀起來韻味深長,字里行間都能令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與生活的美好。我讀他的作品,覺得像酒,卻不那么濃烈;像茶,又不那么濃釅。像什么,我覺得像他的那盤楊花蘿卜,好吃得讓人連盤底都要舔一舔,回味時,還是滿意。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比較口語化,在語言的處理上,作者用了不少地道的方言。這些方言符合日常生活,顯得格外樸素、有趣,通俗易懂又蘊含著幾分意境。就像寫家庭,幾句話就能把家庭成員介紹清楚。就像寫人,沒有過多的刻畫,卻能把人的精神面貌說得清清楚楚。就像寫美食,簡單的制作方法,普通食材,不管口味對不對,都想去嘗一嘗。
開卷有益的感悟,還有寄情山水的所思所想。愿我們都能像汪曾祺先生一樣熱愛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在各自的生活圈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分享生活的美,品人間草木,感人間煙火。
《人間草木》讀后感 5
人世間,一草一木皆有情。春華秋實,萬物生長,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葉的飄零,都帶有極濃厚的感情在里面,不得不令人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然而這些感情都是一些經(jīng)歷過許多的人感悟出來的并賦予在人間萬物身上的,所以說,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應(yīng)該是對這句話體會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筆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靈性,這是其他的散文所沒有的美。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中分別寫了花草景致、各地風(fēng)物、故鄉(xiāng)美食、游記采風(fēng)、難忘歲月、故人師長、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我對文中關(guān)于葡萄的描寫印象極為深刻,汪老用他的經(jīng)歷和細膩的感悟?qū)懗隽似咸训那笆澜裆,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筆下有了鮮活的生命,我仿佛聽到了那葡萄飲水的.聲音,甘泉在藤蔓里流動輸送的聲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飽滿誘人,水靈靈的惹人憐愛。
每當(dāng)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我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老者與你同坐在一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里,時而指著那棵臘梅和你說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你說,“煤塊里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于這些“人間草木”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愛,一種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卻不愿將之據(jù)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汪老回憶了他的生活經(jīng)歷,在《隨遇而安》中,他將自己當(dāng)右派的經(jīng)歷看為三生有幸,這是何等的灑脫,令人艷羨。汪老的文字總是平實質(zhì)樸的,卻又飽含了他的人生智慧。
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今天,汪老的文字和生活態(tài)度是一股清流,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細細品味,感悟人間草木,感悟人間情感,收獲豁達與灑脫。很感激我能夠讀到這樣一本令人平心靜氣的《人間草木》,仿佛喝了一杯清茶,通體暢快。作者:王夢晴
《人間草木》讀后感 6
他們都說,汪曾祺先生是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這本《人間草木》都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溫和慈祥的老者與你同坐在花園里,時而指著一顆恣意盎然的菊花訴說中國人藝菊的歷史,時而打趣的告訴你說“螃蟹竟是橫著走!
汪老先生的這本書,處處體現(xiàn)著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那份隨和,那份安逸,那份喜愛,對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著一切。一顆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說:“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說:”比起北京雨后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草樹木就顯得更慢。因此,要對花木更加倍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
所以說:“他的一切都是詩!蔽淖忠彩,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這本書里對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對于生活中最常見的豆腐,米飯在這位資深吃貨下,都能轉(zhuǎn)變?yōu)楹脦追N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會變成青綠色的青頭菌還有雨季的特產(chǎn)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本書還充滿了人情味,特別是汪先生對于生機的解讀。生機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歸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葉還禁一葉霜中葉的頑強。春意盎然,百花齊放,這是春的生機。在懸崖絕壁上豎起一棵高大的松樹,在沒有陽光的峽谷里生長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沒有養(yǎng)料的石縫里長出一株強壯的豆芽,這是堅強的.生機。
一朵帶著雨珠的緬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軟軟的,一點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鄉(xiāng)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詩:“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歐陽修說:“草木無情”但讀過汪老先生的這本書后,人間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氣息……
《人間草木》讀后感 7
《人間草木》這本書敘述,很散。但我認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書都給人一種很放松的感受。讀上幾頁,你會感到十分的舒適,那是一種愉悅的感覺。
我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書: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另一雙眼,帶我們領(lǐng)略樂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勝古跡。又讓我們洞悉了人間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書讀完,竟覺得意猶未盡。似一杯清茶,回味無窮。這本書不像漫畫書,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而是一種淡淡的風(fēng)味。讀《人間草木》像是外出進行了一次旅游。
我在想:為什么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山,寫了水,寫了人,寫了食物。又為何是人間之草木。
記得有一句詩,是寫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痹谧掷镄虚g,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安菽尽倍,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
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shù)不清。有一句話打動了我的心:“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弊x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間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如今的人間尚存許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間的饋贈,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誤入世外桃源處,人間春風(fēng)攬草木。走進自然,有的人會感到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正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倍械娜藚s會感到乏味。這是因為他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美好的心靈。
《人間草木》告訴我,人間草本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向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叢花,離自然近一點,眼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人間草木,是簡單的,是無華的。走進自然吧!那時,你會像那輕盈的芳草,被春風(fēng)吹拂,隨風(fēng)搖曳。高樓大廈的冰冷,無法阻擋我對人間草木的摯愛。人間的春風(fēng),總會拂照草木,吹進我的心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 8
“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睂ν粼魑恼碌挠∠笠恢蓖A粼诹恕抖宋绲镍喌啊分屑t亮冒油的咸鴨蛋上——平實親切、飽含生活味兒。
少不更事的我,盲目沉醉于題材壯烈、情節(jié)跌宕、發(fā)人深省的大部頭經(jīng)典,期許著哪一天被某書醍醐灌頂,對汪曾祺這類樸實無華的作家并不上心。朋友推薦,才有幸拜讀汪老先生的《人間草木》。我本對它毫無期待,可是讀文伊始,我就癡迷其中無法自拔了。
汪曾祺寫院子,寫花卉,寫枸杞子,寫葡萄,寫昆明的雨天,寫北京人遛鳥……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像是一位在山間信步而行的老農(nóng),把昨晚趕路時馬車不小心抖落的零碎細軟一一拾起。院子里的雜草,幽徑邊的野花,雨后冒出的菌菇,路邊姑娘叫賣的梔子花……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卻被汪老描寫得那般引人沉醉,我不覺驚醒,它們都是我們遺失的美好啊。
汪曾祺寫《人間草木》,從花草講到飲食,從節(jié)日講到各地風(fēng)俗,從西南聯(lián)大的大學(xué)生活講到對老師的感恩,從自己的家人講到個人的寫作歷程。這其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細致的觀察,對生活的熱愛。他不抒發(fā)自己的悲涼孤獨之感,轉(zhuǎn)而描寫生活中簡單的快樂,讓每一位讀者都感受到他的樂觀與豁達。
回想以前,總覺得在校生活單調(diào)枯燥,走在校園里總是腳步匆匆,身邊的景色視若無睹。我不知校園操場邊上有塊不小的.石頭,我叫不出教學(xué)樓下樹木的名字,我從未欣賞過墻角盛放的花,我甚至不認識同在一層樓的同學(xué)……現(xiàn)在想來真是慚愧。
《人間草木》少有華麗的辭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內(nèi)心的憂傷,取而代之的是平實的描寫,淡淡的熱愛和豁達之心境。讀罷掩卷,再一次走在校園的小路上,我不禁放慢腳步,嘴角上揚,用心去看周圍的一切,它們妝點了我的美好生活。
《人間草木》讀后感 9
高中語文課本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憑著平易近人的文字、紀實寫真的文筆獨樹一幟。從此,汪曾祺便在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心血來潮,開始拜讀他的《人間草木》一書。不得不說,讀《人間草木》,確實需要你沉下那份心來,需要一份從容、平和的心境,才能讀懂汪老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品味。
書共五輯。輯一,一果一蔬。作者在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站有過一段難忘的工作經(jīng)歷,本輯主要描述了作者熟悉的蔬菜水果,如葡萄、梨子、蘋果、馬鈴薯、蘿卜等。普普通通的果蔬,在作者的筆下,融入了《詩經(jīng)》、《漢樂府民歌》的聯(lián)想,讀起來真是妙趣橫生,又富含生活情調(diào)。輯二,季節(jié)的供養(yǎng)。這一輯,作者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展開,主要追憶了兒時故鄉(xiāng)生活的樂趣,比如斗蟋蟀、捉蜻蜓、玩螳螂等,兼有家中長輩對自己的愛憐,很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韻味。輯三,四方游記。主要記述了作者行走祖國大江南北的見聞與感觸。訪名山,四川有峨眉、樂山,福建有武夷山、東山,山東有泰山,新疆有天山,作者并不附庸風(fēng)雅,他的`筆觸更注重此處風(fēng)景獨有的特色,以及自己的感受。
訪人文名勝,足跡遍布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云岡石窟,福州涌泉寺、西禪寺,湖南桃花源、岳陽樓等。作者精通詩詞書畫,又喜愛研究當(dāng)?shù)氐拿袼罪L(fēng)物,所以在游歷時,所到一處,便帶著人文的思考與評述在其中,樂得其所。輯四,聯(lián)大師友。作者于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對聯(lián)大有著深厚的感情。此輯中,作者追憶了學(xué)生時代的老師、同學(xué),中文系的求學(xué)生活。那是個求學(xué)條件異常艱苦的年代,住著三四十人一間的校舍,吃著沙石混雜的高粱米;那也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有金岳霖、沈從文、吳宓、聞一多等大師的言傳身教。輯五,從容而安。年過七十,作者更加珍惜晚年平平淡淡的生活,寫寫字、畫畫畫、做做菜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課。
讀汪曾祺的書,聽他談風(fēng)俗,看他記食物、寫草木蟲魚,興味盎然地研究著山珍野味,游歷名山大川,讀著這樣的書,實屬幸事一件,有一種海納百川的氣勢和云淡風(fēng)輕的心態(tài)。
《人間草木》讀后感 10
汪老先生那一篇《胡同文化》是北京人的生活寫照,那么樸實的語言,卻留下無窮韻味。是感慨?是懷舊?深深的文化氣息彌漫在圖書館一隅。
離開浩如煙海的小說區(qū),在散文專區(qū)的架子上搜尋。
終于,這個灼熱的夏日,我還有幸品讀了他的《人間草木》。
余秋雨的散文多少有了商業(yè)的`氣息,易中天的三國只品出自己的味道,韓寒郭敬明忙碌著展現(xiàn)80后個性。俗世匆匆,讀書,本應(yīng)該是一種享受。
汪老先生這本集子,并不是一本純粹的花草鎖記,細品,他的筆墨下描繪的一草一木帶著盎然詩意,真可謂悠悠人間草木情!
他的散文已臻化境,其文字技巧用爐火純青來形容并不為過。他的散文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diào)。
其中的一篇《昆明的雨》詠道: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最后一句是我的摯愛。
抹著溫潤光澤的修長葉子,沁著花香的連珠花朵,木香花在絲絲細雨中柔情纏綿。纏綿中又不覺嬌柔,品茗,或斟酒,人間的閑逸之情淋漓盡致。
又如《花園》中寫道,“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園是我們家最亮的地方。雖然它的動人處不是,至少不僅在于這點。每當(dāng)家像一個概念一樣浮現(xiàn)于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沉的!
魯迅的《百草園》意趣豐富,汪老先生這篇則是鄉(xiāng)情四溢,咂摸幾遍更是意韻無限……
“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编l(xiāng)土氣息撲鼻而來,展現(xiàn)的淳樸魅力并非在紙上褪了色。
再如《夏天》中“牽;ǘ堂。早晨沾露才開,午時即已萎謝。秋葵也命薄。瓣淡黃,白心,心外有紫暈。風(fēng)吹薄瓣,楚楚可憐!
真的是婉約唯美,頗有深情。
《山丹丹》、《枸杞》、《槐花》那幾篇,生活中淳樸的細節(jié)被藝術(shù)之筆披上了美的華衣。
讀一本好書當(dāng)然需要幽雅的氛圍,且聽風(fēng)吟,且聞雨露,且潤甘霖。
悠悠人間草木情,恰似一杯清茗賞沉浮,道盡世間滄桑幾多愁。
《人間草木》讀后感 11
都說草木無情,不解凡憂。在我看來,能在“無情”的草木身上看到有情的人,方才是真正的有愛之人。
蘇東坡算一個: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他說,草木中有時光的無情和生活的無窮。
王實甫算一個: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他說,草木中有愛的纏綿和惆悵。
龔自珍算一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他說,草木可敬,自有一種人生的慷慨。
不知什么原因,盡管當(dāng)代作品層出不窮,作家很多,文章更是海量,但文氣充沛的不是特別多,其中能將草木寫得風(fēng)流蘊藉、有滋有味的,數(shù)來數(shù)去,還就只有汪曾祺等寥寥幾人。
汪曾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親和祖父,是鄉(xiāng)間的儒士,喜歡吟詩作賦,愛好金石書畫。汪曾祺耳濡目染,在傳統(tǒng)底蘊上占了先機;后來師從沈從文,盡得鄉(xiāng)土抒情散文的精髓;本人又喜歡戲劇詩詞美食書畫,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晚年似乎全是為彌補世間好文章的匱乏而活。盡管他一家?guī)卓跀D在湫隘狹窄的兩小間陋室里,白天寫東西要把桌上的雜物堆到床上,晚上睡覺要把床上的雜物搬回桌上,周而復(fù)始,他卻怡然自得。每天,汪曾祺在公共區(qū)域的.過道里燒開水后,提回屋子沏上一杯茶,再點上一支煙,裊裊煙火氣中,一篇篇佳作隨筆而出。其中描寫草木的一系列文章,更是在十分隨意中,寫出天地人間的一片茂盛和一片澄澈。
“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
“玉淵潭的洋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
而這片草木邊上的人間,無論是平淡還是悲苦、飄零或是惆悵,在汪曾祺筆下,總都不乏一種通透——花開花落中,他念念不忘的是有情眾生。淡而有味的字里行間,隨處可見他潑灑的澄澈本心。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版本似乎不少了,但我尤愛手中作家社這一版本:精致,內(nèi)容全、紙張潔白、表里清新、厚薄舒服。里面還有一個汪曾祺手繪的書簽,可以讓我每天隨意翻到哪里,就在哪里隨意地一讀,自在,清凈。
世間再匆忙,每天總有一會兒,我可以在這一草一木中,洗滌澄澈的本心,再讀懂一種愛惜,得到一絲精神的放松和歡喜。
《人間草木》讀后感 12
“桑下三宿,未免有情!薄粼
當(dāng)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交通工具越來越快、電子設(shè)備越來越快、品嘗美食越來越快。相反的,我漸漸覺得我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我們的心態(tài)也變得越來越急躁。每天睡前躺在床上除了玩手機以外好像已經(jīng)沒有別的選擇,在朋友的推薦下我有幸讀到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這本書我讀了很久,每一篇都是小篇幅的散文,每天看幾篇,這是一本耐讀耐品的書,像一杯滾燙的茶。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喧囂和浮躁的時代,我們卻奢望于舒緩和寧靜。然而走進汪老先生的文學(xué)世界,像是把我?guī)нM了一個神秘的花園,其中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在我的心底獲得了獨特的寧靜。那片花園里的花花草草時而綻放時而凋落,任憑風(fēng)卷殘云卻遵守著自然的法則,保留著屬于自己的寧靜。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fēng)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jīng)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xiāng)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讀第一篇《花園》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本“有味道”的書。人記憶最深刻的因素不是畫面、不是聲音、不是觸覺,而是味道。我聞到一股記憶的味道,是雨后泥土翻動的清香,是沾著甘霖的'綠油油樹葉的氣息。我穿過汪老先生搭建的時空隧道,回到那個花園,看見年幼的自己四處奔跑,他喚醒了我心底埋藏的寧靜,原來心中的自己從不曾長大。
汪老先生曾說,隨遇而安更輕松一些。在書中我看見汪老先生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山河舊人,這一切都是汪老先生的人生閱歷,也造就了他的性格。在字里行間敘述著他的人生準則,讓我感受著人間最本真的溫暖和美好。
當(dāng)代人的生活充滿了艱難,何必再給自己增添不如意呢。汪老先生在書中說道:“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嗎呢!”我們來人間走一遭,不光應(yīng)該柴米油鹽,更該嘗遍百草味。塵世之中,人間草木。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熱愛自己的生活,我們擁有的不光是生命,更是世間所有的美好。
《人間草木》讀后感 13
就在今天早上,讀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寫的散文集《人間草木》。本來想寫個梗概給大家看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編后記中寫的很全,寫出了汪老被草木動物觀察的細致,也寫出了情懷。那我只好沒得寫啦。轉(zhuǎn)念一想,我也是一個頗愛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寫寫我與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養(yǎng)過的花的品種搬著指頭就可以算出來……但是我最愛家里的吊蘭。我記得那還是上小學(xué)時爺爺送給我的一盆。嗯,到現(xiàn)在還活著!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蘭本來好好的,后來不行了,葉子泛黃,有的枝條軟弱無力。施肥澆水……都不管用,還是老樣子。后來覺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媽媽就開始給花做手術(shù)。結(jié)果把土拿出來,把跟搬開,發(fā)現(xiàn)中間好大一個蛆。原來是它,換了新土,鏟除了害蟲。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現(xiàn)在。吊蘭開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帶點綠,有著黃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凈,一切是那么有骨氣。這也是我這么多年喜歡吊蘭的原因。
我也喜歡竹子,同樣也是喜歡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氣質(zhì),怎一個美字概括!
后來去了南方,見的花更多了,長在高高的大樹上的,或者長在盆里面的,或長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樹旁邊的,顏色有紫的.黃的紅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覺得花應(yīng)該種植在人比較少的地方,因為那樣,少了喧囂,多了幾分安靜,該賞花的人還是會去賞的。
還記得學(xué)校桂16旁邊的那顆花樹,本該很美的,但就是因為種在了學(xué)生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少了幾分美,每逢下雨,踩著花瓣,泥與雨水混合在一起,簡直像一坨垃圾……
汪老給《草花集》寫了個序,還特別解釋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專指那些不名貴,但是容易種的花品種。隨便把她丟在那個旮旯里,只要給一撮土就得。
我就想,以后我的院子里也要種滿花花草草,不需要多么名貴,閑暇的時候,坐在她們旁邊,看看這些花花草草,聞一聞帶有青草氣息的淡淡的香味,也是一種樂趣,妙哉妙哉……
最后啦,改編汪老的一句話做個結(jié)尾。
有的寫,就寫幾個字;沒得寫,就空著,斷斷續(xù)續(xù),長長短短。什么時候意猶未盡,就收場。當(dāng)然我與小動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寫成個《人間動物》但這名字些許就沒那么雅致啦!
《人間草木》讀后感 14
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惹起我無盡鄉(xiāng)思。
他說:“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難聞死人!毙r,上學(xué)前,放學(xué)后,就愛在亂草叢中鉆,有時會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揮掃不去,有時竟就帶著那身臭氣進學(xué)堂,好在那時有幾個孩子沒這樣被臭芝麻沾惹過呢,倒也沒覺得與眾不同。
他說捉天牛,他們也以為天牛頭上的觸須有一節(jié)就有一歲。想其小時,捉到天牛,用繩子系在觸須上,我們也是數(shù)它的觸須有幾節(jié)就認為它是幾歲,如果剛好是十節(jié)的話,那是很高興的事情,我們會很隆重的給它過生日,用很多的青草葉嫩樹葉來做生日禮物。天牛是童年時期的好伙伴呢。
他說:“我每天醒在鳥聲里。我從夢里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蔽矣泻螄L不是呢,清晨在有鳥鳴做背景音樂的夢里醒來,聽著熟悉的啄木鳥清脆的“篤篤”聲,喜鵲的嘰嘰喳喳聲,其它鳥兒婉轉(zhuǎn)的歌唱聲,一天就從此明快起來。尤其是早春時節(jié),當(dāng)幾天連綿的冷雨后,一清早能聽見窗外婉轉(zhuǎn)清脆的鳥鳴,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個陽光的明媚,心情一掃幾天的.陰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鳥鳴所賜,聽著就是那般的喜悅。
他說:“我愛逗弄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偷眼瞧它一片片的開張了,再猝然又來一下!彼坪蹙褪俏倚r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陽臺上養(yǎng)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時,就會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輕觸柔嫩的葉,看她含羞的低頭,不勝的嬌羞,竟怔怔。
他說昆明人家喜歡在門頭上擺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門頭上那一盆長得極肥大的仙人掌,倒垂著披掛下來,肥綠的掌葉,猝然開出極燦爛極艷麗的黃花,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黃,給游子一種熨貼的溫暖。
俗話說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來之不易。細一想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都指著人的那張嘴,這些也全都出現(xiàn)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 15
我一向?qū)ι⑽氖蔷炊h之的,這種痛還是來自于高中時期,不管自己如何拼詞造句,作文分數(shù)始終保持在中下水平,成績很穩(wěn)定。那個時候十分羨慕小笨同學(xué),看似隨意寫出的幾句話,就可以拿到作文高分,十分不解。最近有些疲累,這天下班后,我打開了躺在kindle中有一段時間的這本散文集,打算讓我這個快禿了的腦袋切換一種模式,放慢一下,放松一下。
我在每開啟一本新書的時候,總會有種默默的小興奮,直到最近流行起來了盲盒,我才確認了自己的這種情緒。開啟一本新書,就像是打開一個盲盒,對此充滿了期待,同時又有些擔(dān)心其內(nèi)容自己是否喜歡,在打開這本《人間草木》時,這種情緒更勝以往。
我的擔(dān)心多余了,在一開篇,我就被文中的詞句所吸引了,越往后讀,越發(fā)感嘆汪先生對細節(jié)描述的拿捏,對感情流動的捕捉著實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汪先生對食物的描寫實在是細致入微,看其字,聞其香,品其味,尤其是在下班路上的我,越看越餓。
汪先生的字里行間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是的,我們生活在的這個世界其實充滿了玩味。夕陽下,沙灘上,一人一狗;車窗外,大街上,一老一少;又或者是,新雨后,屋檐下,一草一木,每一張定格畫面的背后,都是生動的故事,都是百味的人生?旃(jié)奏生活狀態(tài)下的我們,無心留意身邊的美好!叭松斓刂g,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慢下來,適時地讓自己慢一些,感受一下世間的美好。
汪先生說北京人是愛喝花茶的,在我這里是可以被印證的'。記憶里,爺爺那長滿茶銹的茶缸,即使倒入一杯清水,也會伴有茉莉茶香;奶奶栽種的茶葉花,每次花開,我都會蹲在花盆前,鼻子湊上去,一口深呼吸,白色小花透著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我也是愛喝茶的,但是沒有那么講究,紅茶、綠茶、白茶、普洱什么都喝,最愛是花茶。
今天對著茶杯發(fā)呆了好久,思緒千回百轉(zhuǎn),似乎想?yún)⑼感┦裁,卻又把握不住瞬間而過的靈動,于是我寫下了這篇關(guān)于茶的聯(lián)語,以結(jié)束今天的思緒萬千。
浮浮沉沉,世上福禍相倚;釅釅清清,齒間甘苦留香。
《人間草木》讀后感 16
那天夜里,下著小雨。隨手合了書本放在桌前,伴隨著思慕人間草木的雨的情懷,我在窗邊大夢一場。
一位少女,清逸出塵,入我夢來!熬捁鸹ㄊ怯昙镜幕ā!彼f。雨簾密密的叩擊著房瓦,水霧把她的發(fā)髻都沾濕了,窗欞邊滾下幾粒水珠,我倚著欄桿去聽雨聲,思緒飄遠。
初春的雨,沒有洋洋灑灑,也沒有潤澤大地的意思,就突然降臨了。石階下,藤架旁,滿園新鮮,雨聲作響。不由得想起書中昆明的雨,明亮,豐滿,易使人傾心,也極易萌生向往之情。
雨聲聽得倦了,再把書合上時,雨季的花兒,雨季的菌子,雨季的'婀娜多姿,也就全數(shù)煎進了茶湯里,細細的啜飲了,甜到心坎兒里去。
細看書名,就胡思亂想著參悟,就解讀些世事。懵懵懂懂的雨季中懵懵懂懂的靈魂,蹣跚前行仿佛孩童。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草木真的無情如此嗎?
不是的。不是的,她說。草木本來就是至情至性之物,至少在此間如此。那隋唐盛世的瓊花,為了不讓昏君觀賞而自行敗落:嚴冬中的牡丹,違抗女皇而被迫遷入洛陽。相比之下可是世上有情之人的楷模。
“你講的那都是傳說,草木既不能動,又不能語,怎個至情至性法?”我笑道。無甚道理。她有些惱了,聲音就蓋過了雨聲,像細碎的木香花。
你看那竹林,自顧自密密的長起來,可曾阿諛奉承?那臘梅,大雪中朵朵的綻將開來,她是彎腰了,還是低下頭?我又不同你頑,草木的精氣神可遠遠超過你們的所謂正人君子,自成你那“世間”,也說不定。
自成世間的草木?雖然荒謬,到也真實。我心不在焉的叩著欄桿,看著雨幕漸漸停了。滿園春色也都醒過來,綠起來,蔥蔥蘢蘢,草木人間。
人間草木,寫著草木人間,人間本是嘈雜的喧鬧著,草木的干凈又平添一筆清香。這是游離于世外的香味兒,也許我們?nèi)钡木褪沁@點兒清凈罷。
梔子花頭的純白呵,有款款清香自花架間飄蕩下來。一縷陽光從玻璃窗間劃過,我睜開眼睛。終歸是又回到了人間罷,夢里人間草木,那般超然,大概也只有汪老先生可以成全并傾注于作品中。
枕邊是一朵開得正盛的緬桂花。
《人間草木》讀后感 17
筆尖流轉(zhuǎn),勾勒著華夏的符號。娓娓而來,人間的一草一木傳出芳香。
我們舉頭望天,看得到鋪天蓋地的霧霾沉寂了世界,卻看不到飛鳥的奮力翱翔,閃爍它生命的光輝;我們穿過樹下,看得到滿地的枯黃阻礙行走,卻看不到樹葉燃燒著自己的身軀延續(xù)了樹的枯榮;我們俯身低頭,看得到讓自己頭破發(fā)麻的螞蟻在腳下穿梭,卻看不到它們正舉著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原始勞動,只為挨過下一個嚴冬……
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絕美的畫面從眼前悄然劃過,我們卻不曾得知;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生命的贊歌在耳畔流轉(zhuǎn),我們卻不為所動……
讀《人間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多。
人間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筆下的芋頭、豆芽、鐵蒺藜、紫薇、秋花、冬樹……無一不是隱秘在不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這樣細小的生命,分織交繪我們這樣美麗的世界。作為經(jīng)歷過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作家,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這些細小美好的眼睛,正是體現(xiàn)了汪曾祺細膩的心。
世間風(fēng)物,平中顯奇,談中有味,既有濃郁的人文關(guān)懷,又彌漫著最獨特的氣質(zhì)。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兇惡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們從電玩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然的懷抱……我們自陽光從天際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機屏幕的光,電視屏幕的光,電腦屏幕的光已將孩子們的視野與心團團圍住,封鎖。這樣的孩子們又如何知道遛鳥的學(xué)問,逗蟲的樂趣呢?在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不斷壯大的同時,現(xiàn)實世界正在以殘忍的速度不斷縮小。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fā)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行,價比千金。國子監(jiān)、胡同、泰山、天山……這些孕育著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著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間。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fā)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shù)永遠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里的了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guān)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fā)現(xiàn)。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guān)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 18
簡淡的筆墨描寫世間百態(tài)的清歡,草木山川,花鳥蟲魚吐露世間的美好與靈動。端起手中茶,方可天人合一,融化在大自然的淡雅樸素中。獨自一人,背靠綠水,面向青山,可謂是“人間之至味,清歡也”。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崩ッ鞯挠晗孪峦M,似一位姑娘掀起她潔白的裙邊,指端從發(fā)間掠過,使人舒適愜意。一張畫,一首詩,體現(xiàn)昆明雨季使人動情之處。我雖沒到過昆明,卻也在汪曾祺的筆下看到了這座花香四溢,雨來人去的清城。游走在雨后昆明的小道間,仿佛置身于世外,在靈動與淡雅中,品味花香與茶香融合在一起的淳樸。
“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逼降氖止P,耐人尋味的文章汪先生寫的不是作品,她談的是生活論的是生活中本該有的簡單。他讓我明白,人活著比的不是誰成功誰輝煌,比的是誰認真誰細心,只有認真體會世間百態(tài)的人才懂得什么叫“生活”。
《人間草木》是一本適合閑人看的書,這里的閑,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心無雜念。只有戒除浮躁的人才能理解它的韻味。
歌德曾經(jīng)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在我讀《人間草木》時的感覺就像是與一位“生活家”最真摯的交流。他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兩個字:不俗。我們以一種普通人的姿態(tài)與超凡脫俗的人對話,不正是一件榮幸的事嗎?
從江南秀色到小四合院,從舊人舊事到風(fēng)土人情,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讓人癡醉的魅力。這本書中沒有大道理,也沒有多么宏大的題材,正是他的那份簡單和汪先生獨特的審美,讓我對他產(chǎn)生了別具一格的喜愛,讓我在無數(shù)個午后的下午細細品讀。
還記得那只琥珀扇墜,那只記錄了汪曾祺與奶奶許多回憶的扇墜。扇墜中的那只小黃蜂形態(tài)如生,讓汪先生記憶深刻,再往后汪先生看到的'琥珀中的昆蟲多少缺失了些靈氣。因為那些琥珀不是偶然形成的。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他們往往不是刻意的。就像我無意中看到的那篇文章中說的那樣: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讀完這本書,讓我不能忘懷的還是清歡二字。
清歡,是人間之至味。最美好,不過恬淡舒適,最愜意,不過《人間草木》。這本書教給我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美好,更多的是他教給我面對平淡生活的勇氣,做一個食煙火的普通人就好。品味生活,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讓簡單美好的大自然伴隨我們,讓這個炊煙裊裊世間成為生活的主打歌。
《人間草木》讀后感 19
愉快的寒假生活開始了,班主任王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yè):每人至少讀一本課外書,并且要求是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選集中的某一本。媽媽知道后,第一時間就為我把書買了回來,且正好是《人間草木》這本。
翻開此書,立刻就讓我愛不釋手,因為書的前十來頁,都是汪老先生自己畫的畫。我雖然不懂畫,但也能從老先生寥寥數(shù)筆就能勾勒出某種花草或小動物,并且栩栩如生中,感受到老先生的博學(xué)多才。汪老先生的畫震撼到了我,文字更是給我啟迪。
《人間草木》一書分五個板塊來寫的,第一板塊《人間草木》第一篇《生機》,寫的都是幾個小事件。例如《芋頭》一文,作者先寫他一九四六年的夏天,在香港等船期,就在一個簡陋的華僑公寓滯留了幾天。他每天除了看人打麻將就是瞎逛,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錢所剩無幾,前途也很渺茫,可以說他當(dāng)時有點心灰意冷。但有一天,他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個堆著煤塊的`大陽臺上,煤塊里竟然長出了一棵芋頭!“沒有土壤,更沒有肥料,僅僅靠了一點雨水,它,長出了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這幾片綠葉是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張地說,使我獲得一點生活的勇氣!
芋頭蓬勃的生機,以及頑強的生命力,給了作者力量。沒有華麗的詞藻,淡淡的文字,老先生信手拈來?梢娝莻有心人,隨時隨地都在留心觀察,并從中得到心得。還有《豆芽》《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等,這些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見得到的東西,都變成了汪老先生筆下的美文……可見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好的東西,只是我們沒用心觀察而已。
讀《人間草木》一書,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例如山丹丹花,我們老家都叫它映山紅,每到春天,山上到處可見,有小孩喜歡把花采回來放瓶里插養(yǎng),紅艷艷的很好看。但大人和孩子都不知道,“山丹丹長一年,多開一朵花!弊x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這花原來是一年比一年多一朵!……
讀了這本書,更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用我們的雙眼去觀察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很美好!
這都是我讀了《人間草木》后的收獲,以后我一定會再去讀汪老先生其他的作品,從他文字中學(xué)習(xí)成長,做一個對生活有趣的人!
《人間草木》讀后感 20
初拿到這本插畫集的新書,愛不釋手,封面及插畫都是我喜歡的風(fēng)格。帶著這種喜悅的心情開始走進汪老先生的花草世界。
開篇《人間草木》
“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
講的是芋頭、豆芽、紫薇、桂花、菊花、枸杞,書中有多幅花卉圖,為汪老先生親手所繪,畫面逼真優(yōu)美。
其中個人尤為喜歡《記憶的味道》這篇,因為這篇內(nèi)容及感情最豐富,也是最賞心悅目的一篇。那里有家的記憶,有童年的珍貴記憶,有父親,繼母,伯母,表姐,姑姑,傭人。
有榆梅,草,臭芝麻,虎耳草,紫蘇,垂柳,臘梅,天竺果,海棠,梅,桃,丁香,繡球花,夾竹桃,含羞草,荷花,槐樹,桑,葡萄,杏,何首烏,金雀花,香椽花,枝珠蘭,石榴花,玉蘭。
有天牛,蟋蟀,蟬,蜻蜓,土蜂。
有鳥,麻雀或癩花,鷺鶩屬的鳥。
于花園玩耍流連的折花少年,成年之后,便是愛花人,順理成章。
看完這本書,忽然想起了一些東西。想起了姥姥,因為在姥姥家生活的那段童年是此生最美好的日子,那段無憂無慮的歡樂時光。
蜻蜓
我們稱做麻楞,大個青色的叫大老青,也是捉了吃蚊子的。放在屋里,趴在窗戶的棱布上。那時候蜻蜓還是很多的。
知了
也叫蟬,雄性的腹部有發(fā)音器,能連續(xù)不斷發(fā)出尖銳的聲音。雌性的不發(fā)聲。我們一般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約上周圍的小伙伴,用絲襪抓個十幾二十只。姥姥會用油過一遍,就成了我們的小零食,當(dāng)然也就身體和脖子中間的部位可以食用。
棗樹
小時候在老家的院子里,有一顆很大的棗樹, 每到五六月份會開出像傘似的小花, 黃綠色。八、九月份會結(jié)出青綠色的果實。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弟弟都會用一根非常長的竹竿拼了命地敲打它,然后就會收獲非常多的青棗,極其香甜。
雨
南方的'雨頻繁又短暫,每到下雨的時候我總是莫名的興奮,因為我可以穿著母親給買的新雨鞋在雨中玩耍,尤其是鄉(xiāng)下的環(huán)境真是美極了,大雨過后,樹葉似乎更加郁郁蔥蔥了,花朵也開得更加艷麗,就如同一幅畫一樣美。
全書讀罷,有如出游賞花歸來,美不勝收。喜歡這樣的題材,讀起來輕松歡快,雖然愛花草,但不如汪老先生來的炙熱和愜意。
在我看來,汪老先生才是真正會生活的人。這個“會”,包括“懂”,也包括“愛”。汪曾祺寫“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弊罴兇獾,最難得。似乎在說,動人心扉的生命體驗,并不一定在千里之外,在難及之地。
在匆匆過眼的“人間草木”中,汪曾祺老先生證悟到了人生無常,但見有序。置身陰影,發(fā)現(xiàn)光亮,就成為他演繹自己生存美學(xué)的唯一方式和本文策略。
《人間草木》讀后感 21
汪曾祺的書零零碎碎地讀過一些,總覺得應(yīng)當(dāng)是散落在人間的月亮碎片,皎潔純凈,發(fā)著光令人心曠神怡。再讀《人間草木》,便在其間看到了散落的光輝和煙火人間。
“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笔疯F生在他的《我與地壇》里說過。汪曾祺回憶起江陰的那個有著濃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個鮮活地立在江南小鎮(zhèn)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條胡同口,門口或許掛了一塊破舊了的旗,就單單寫了一個“果”字,或許有一個木制的牌子,上書“百香閣”,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單單一個“果”字文雅細致了許多。但是時令水果的店,沒有幾十年歷史也是撐不起木制匾的,轉(zhuǎn)念一想,有著如此深厚的果香,那應(yīng)當(dāng)有著許久歷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墻的木頭板子里,果香和木頭香氣一起蘊孕。店門口是齊膝的門檻,不小心就要栽個跟頭,一排排的果架上擺放著用籃子裝著的`時令水果,也許有十幾種,也許只有幾種。門口的臺階趴著一只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一樣,亮晶晶、水靈靈。買了一籃水果,店里賣水果的姑娘急忙贈了一小把枇杷葉,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里遇到過的,撐著油紙傘,慢慢悠悠走過,也可能是村上春樹在晴朗天氣里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門外是黃昏的炊煙,胡同里洗洗涮涮的聲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煙火氣。
汪曾祺說:“我后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贝蠹s氣味與彼時的心境都是相關(guān)的,果香濃郁的那段日子,他說,“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
汪曾祺的文字從來都是人間草木清香里慢慢走出來的,平淡如飲白水,越來越只依賴平淡的必需的生命點綴。就像夏天的一場雨,雨后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塊兒觸碰著肌膚,周圍蕩漾著花香與植物生氣。
于是又想起他《昆明的雨》,雨季和緬桂花都是綿長又柔軟。云南的雨季飽滿清亮,天空永遠都是高遠又純凈,烏云黑得很有層次感,里面應(yīng)當(dāng)是充滿了雨水吧,滴完了雨水,還是慢慢悠悠地飄在空氣里,白得耀眼,這時候世界上又都是亮的,露珠閃著奇異的光,色彩熱烈。常常想起兩年前的夏天,坐在有著小院子的二樓,院子里一棵緬桂花,一棵紫薇,都長了三層樓高,從二樓走廊和露臺一伸手就摘地到。常常是有雨的下午,坐在二樓自習(xí)室為高考奮戰(zhàn),小樓建在水中央,稍一俯身便可看到窗外蘆葦在雨中搖晃,雨滴打在睡蓮葉子上,在上面滾了兩圈,院子里的緬桂花香味一陣陣飄過,雨滴滴答答的聲音,在書卷里長出一個繾綣的雨季。
此刻不想讀詩,只想看草木,看瑣碎的平常,于是世間萬物遠沒有一棵樹、一種食物、一種氣味更重要的了,即使在混亂的年代,孟夏仍有草木長。
《人間草木》讀后感 22
“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爾,須富貴何時!”雖處世間,不耽浮華,不慕富貴,但求與草木互通情意,于煙火氤氳里尋人間至味,于往昔舊中憶探訪經(jīng)年故聞。這,是我眼里的一本好書——汪曾祺先生所著的散文集《人間草木》。
語言的特色是我鐘情于這本書的一大原因——句子精簡樸實,結(jié)構(gòu)清晰自然,像一盞由新綠泡出的清茶。他寫楊梅是“顏色黑紫,正如熾碳”;寫離核黃桃是“紫核黃肉,香甜滿口”;寫葡萄是“你把《說文解字》里的帶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來吧,那也不夠呀!”。句子雖短,卻似大師的繪筆,只寥寥地涂抹幾劃,輕描淡寫,就是栩栩如生的火炭梅、黃桃、葡萄。而這種文風(fēng)又像極了汪曾祺先生本人,他從不追求辭藻的華麗繁雜,內(nèi)容的`蕩氣回腸,而是將自己的才氣謙遜地隱匿在平平淡淡中,偶爾迸出智慧的火花。
但若僅僅只是浮于花草果樹的表面,那與讀無味的植物學(xué)術(shù)科普論文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汪先生與草木的羈絆遠不止于好其形美味美。那平常百姓家案上的果品,不但篆刻在他的味覺記憶中,更鐫刻在他的人生經(jīng)歷里。于是情系草木的汪先生便往往能從草木的故事中,得出發(fā)人深省的結(jié)論!犊ま芬晃,以當(dāng)代人嫌野菜低賤而逐漸使流傳千年的葵菜薤菜無人問津為由,映射出文壇上許多作家離經(jīng)叛道,拒絕嘗試,使真金雪藏,明珠蒙塵的現(xiàn)象。汪曾祺先生心痛之余寫道:“我勸大家的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嘗嘗,比如葵和薤,都吃一點。許多東西,乍一吃,吃不慣,吃吃,就吃出味兒來了!蓖锵Э畤@人間至味葵薤遭遇的同時不忘告誡讀者,切勿嫌棄甚至丟棄傳統(tǒng),要學(xué)會吸收借鑒精華,廣泛涉獵,以防佳肴埋沒于塵土,遺忘在歷史的橫流中。
“世間萬物皆有情,難得最是心從容”!度碎g草木》一書中,從容是它的主旋律。西南聯(lián)大的同學(xué)在空襲時不躲不逃,從容地在日軍的機翼下煮冰糖蓮子;被下放鄉(xiāng)間的作者處在危機之中,從容地寄情草木,贊美秋季的豐腴;晚年的作者淪落于簡樸拮據(jù)的環(huán)境下,從容的靜待花開花落……這本散文集里,雖然作者的經(jīng)歷崎嶇坎坷,但語氣是從容的,不抱怨,不指責(zé),不批判。汪曾祺先生對草木的愛也源于對生活的從容——不追名逐利,不好大喜功,只是慢悠悠地繞著庭院踱步,去欣賞身邊盎然的生機。他用淡泊詩意的《人間草木》散文集,告訴讀者生活的至味不在于財富與地位,而是內(nèi)心的從容與充盈。
汪先生還說:“一定要愛著點兒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熱愛。”于我而言,對這本書的愛來自于草木情誼,人間至味,以及汪曾祺先生那顆可貴的從容心。
《人間草木》讀后感 23
文中,作者說不喜菊花都按部就班,擠成一堆,鬧鬧嚷嚷的,我卻喜歡。
小時候,同爺爺奶奶住在農(nóng)村,喜歡滿山跑,見過許多花花草草,可見過最多的,是野菊花。野菊花常見,哪兒都有它的身影——河岸上,小路旁,竹林里……金黃色花粉,指腹一碰便成了“金手指”,露出嫩黃色的'花蕊,一根根,極小,極細。周圍又伸出十幾瓣單薄、細長、透亮的花瓣,在陽光的亮射下,散發(fā)出柔柔的清輝,樸實,又不張揚,在微風(fēng)中搖曳著。
我常常把它們帶著梗子一起摘下,用雙手笨拙地編成一個松松垮垮的花環(huán),歪歪斜斜地套在腦袋上,覺得自己像一個的花仙子,臉上掛著僵硬的、自認為優(yōu)雅的笑,一步一步向家挪去?蓻]走幾步,又恢復(fù)了往日假小子的模樣,形象完全沒有!
村里的野菊花很多,可食用的卻少。爺爺因我容易上火的體質(zhì)特地去深山尋了幾棵野白菊,長得和村里的差不多,只是花開得更密,更大。
現(xiàn)在長大,也不再會去做之前的事兒了。菊花與我的相遇,僅僅隔了一個精致的茶杯。
《人間草木》讀后感 24
很有幸拜讀了汪曾祺老先生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寫了人間草木、世間風(fēng)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如人。汪曾祺不僅是一個厲害的小說家,散文也十分優(yōu)美,在這本書中,他表達著對大自然里的事物,自己獨到的領(lǐng)悟和審美發(fā)現(xiàn),從小的視角、細膩之處入手。描寫著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記錄著各地鄉(xiāng)情民俗;談?wù)撝魇讲菽鞠x魚鳥獸,還有對辭章典故進行考究。同樣,在他作品里充分表達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xiāng)土民俗的深深眷戀和對往日生活情景的回憶,那是一種多么美的感受。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的草木蟲魚鳥獸,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使我浮躁的內(nèi)心慢慢變得平靜下來。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往事。每當(dāng)小學(xué)放暑假的時候,都會回到村里面和爺爺一起住一段時間,與哥哥姐姐們一起去挖泥鰍、釣魚、打鳥、掏鳥窩、摘西瓜······那時候的日子過得很開心,并對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
然而回想到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是否由于過于匆忙和沉迷于網(wǎng)絡(luò)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樂趣了?熱愛自然,親近草木蟲魚鳥獸,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工作的時候要積極努力,休息的時間,就需要放下手機,走出去,親近大自然,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自然的魅力與美好。這樣子,才能夠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不斷的前進,又能陶冶性情,使得自我更加完善。
《人間草木》讀后感 25
《人間草木》是三種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看,王老在寫植物,但更深層次的無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價值觀。
例如,在寫山丹丹的部分,他通過老堡的嘴說:山丹丹每年開一朵花,多么像人,一年多一歲!還有這種植物是真皮的,很容易支撐。人們應(yīng)該生活得更安全,不要太嬌生慣養(yǎng)。在這部分的結(jié)尾,舞臺上引出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和歌手可能不知道山丹丹的這些特點,但像老堡這樣的農(nóng)民卻明白了!
第二部分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寶,春天,枸杞頭可以當(dāng)野菜。夏末秋初,開花,可觀賞。然后,果實就結(jié)出來了,可以吃了。這樣看,有了發(fā)現(xiàn)樂趣的眼睛,生活就豐富多了!
最后一部分是槐花。令人費解的是,只有開頭和結(jié)尾兩句關(guān)于槐花的話。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關(guān)于養(yǎng)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它講述了花與蜜蜂的關(guān)系,養(yǎng)蜂人與蜜蜂的關(guān)系,養(yǎng)蜂人與女性的關(guān)系,以及女性與家庭年輕一代的關(guān)系。他們的.關(guān)系只能用微妙來形容。給予和禮物的感覺是非常模棱兩可的。只有閱讀原文,我們才能深刻理解。
人間草木,人間草木,人間就像草木,很多道理都擺在那里。找到它們,然后過上透明的生活,處理好身邊的各種關(guān)系,這就是人間草木的意義!
如果用一種食物來形容王先生這篇文章的語言,我會想到茶,而且是龍井茶,又淡又甜!不相信嗎?看看.....
《人間草木》讀后感 26
汪曾祺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7輯,分別是人間草木、四方食事、腳底煙云、聯(lián)大歲月、師友相冊、平淡人生、文章雜事。
可買來之后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周終于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diào)。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閑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nèi)心,聯(lián)想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于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來,從來如此。
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fēng)景的收獲。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獲。
《人間草木》讀后感 27
第一次讀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是孩子讀初一時,這本書是初中生必讀書目,應(yīng)老師要求就買了。孩子還沒讀我搶先看了,初讀就覺得挺有意思,作者是一個活得比較通透之人,對凡事看得開,活得平和,雖然整天勞動改造,上山挖樹坑、挑大糞,做的是最苦最臟最累的活,可讀他的文章卻絲毫沒有凄凄慘慘的情緒,沒有抱怨與憎恨;有的只是閑云野鶴、行云流水的雅致和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與小驚喜。對于生活中的美,哪怕一星半點,哪怕只存在于犄角旮旯,他也能用自己的慧眼努力把它挖掘出來,讓讀者眼前一亮。這從他的詩中可見一斑:“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暖!
他覺得“人們?nèi)绻軌蝠B(yǎng)成一些正常的愛好,具備文明素養(yǎng),懂得親近自然,知道欣賞美,就不至于去破壞世間美好的事物”。因此,他想通過自己的文章呈現(xiàn)自然界美好的東西,讓人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懂得珍惜。
他寫花草魚蟲,為的是讓孩子知道、了解昆蟲,對自然發(fā)生興趣,因為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間最好也能玩玩這些昆蟲,去觀察它們會探秘到另外一個世界,不要整天沉迷在電子游戲里。他對昆蟲的描寫可謂細致入微,雖然寥寥幾筆卻栩栩如生:“瓢蟲款款地落下來,摺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嚴絲合縫!彼墓P墨簡單,通俗易懂,讓你仿佛正置身花叢中,看見那個叫“瓢蟲”的小姑娘精彩表演后謝幕的模樣。他告訴孩子們,瓢蟲也不全是益蟲,也有害蟲,比如十四星,二十四星。想想真是慚愧,至今為此,我只記得并刻進腦海的是從小老師告訴我的:瓢蟲是益蟲!當(dāng)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再去留意才發(fā)現(xiàn),瓢蟲竟然真不全是七星呢!
我不識紫薇,一直覺得夏天路邊旁枝斜出的粉紫色花球美得很,甚是喜歡,后來通過讀他描寫的紫薇竟然不知不覺配對上了!“紫薇的樹干的`外皮易脫落,露出里面的嫩膚,脫落后留下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云斑。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皺縮,瓣邊還有很多不規(guī)則的缺刻,分不清是幾瓣,碎碎叨叨的一球,當(dāng)中還射出許多花須、花蕊!碑(dāng)我在路邊再次相遇紫薇,就認定是它了!原來紫薇樹還被叫做“怕癢癢樹”,如果你用指甲掻搔樹干上的嫩膚,紫薇還會枝葉俱動,讓你仿佛看到一個嬌羞的姑娘笑得花枝亂顫。
“山丹丹花開花又落,一年又一年……”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紅遍大江南北,卻沒有人知道山丹丹長一年多開一朵花,恐怕連唱歌的歌星也未必了解,再聽這首信天游時,我有一股想去東北看山丹丹花的沖動,他用通俗易懂的手法描寫巴根草,讓人仿佛聽到指繞草根拔斷的聲音。對于鄉(xiāng)下長大的我來說,這是再熟悉不過了,學(xué)校的操場,田頭溝壑旁,隨處可見鋪地的巴根草,坐在草地上,最喜歡的就是用手繞住它的草根,用一種不露鋒芒的力量拉扯,聽草根齊刷刷斷裂的聲響,真是一種說不出的快感。至于為什么要時不時的去扯它,也許是農(nóng)民的本性,痛恨它一棵就能蔓延一整片的生命力吧。
讀他的書,就像是聽鄰居爺爺講故事,溫和又親切。
《人間草木》讀后感 28
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讀了很長時間,中間斷斷續(xù)續(xù),只作專心學(xué)習(xí)后的消遣。我以為最后那幾篇寫西南聯(lián)大人文趣事的文章最好玩。
學(xué)校雖是臨危建成,設(shè)備條件很差,生活很苦,但人文精神向上、自由,還會在選址時,刻意保留一個小小的景點。教授們專心學(xué)問,安貧樂道,有的古板,有的開明,有的激情,有的沉靜,但都是讓人覺得可靠可親近的人。同學(xué)們更是各式各樣,尤其讓我笑出聲的是那位,日本轟炸校區(qū)時仍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合他的冰糖蓮子的廣東鄭同學(xué)。這樣的學(xué)校、這樣的教授們、同學(xué)們是多么可愛。汪先生寫的生動有趣,讀的讓人心癢癢。
不由得聯(lián)想起自己的求學(xué)時光。真是渾渾噩噩,不清不楚的混了過來。學(xué)問沒有長進,心理也未得成熟,倒是學(xué)會了憤世嫉俗、顧影自憐。想到這,真是要拍桌子!過去是回不去了,也不可能給過去的自己一嘴巴,打醒他。把握今后的時光吧,要用盡全力做一個有趣的人,認認真真地努力一把。
《人間草木》讀后感 29
看汪曾祺的《人間一草一木》,讓我思鄉(xiāng)不已。
王曾祺,著名作家,作為語文老師,我對他一無所知,真慚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dāng)代作家、散文家、劇作家,京派作家代表。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曾任中學(xué)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他在寫短篇小說方面相當(dāng)成功。著有長篇小說集《邂逅集》、長篇小說《命定》、《大鬧筆記》、散文集《蒲橋集》。 "
最后買了他寫的《人間一草一木》這本書,但是買了之后這本書真的收藏了,因為我總是有很多理由說沒時間看它。讀吧!”上周終于抽空讀了這本書,看完就舍不得放下!好老師沒有大原則,人生也沒有宏大的主題字里行間流淌的是文人的品味和愛好。風(fēng)景如畫……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的植物。細細閱讀是一種享受,就像流水一樣。像凈化浮躁的心,思考現(xiàn)在的生活和工作,是不是我們太倉促了卻忽略了生活的樂趣?熱愛大自然,熱愛植物和樹木,這是一種生活中可以滿足卻得不到的精神寄托。從來沒有。工作時積極努力,休息時積極努力,你需要像這本書一樣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心情。這樣,你不僅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前行,還能享受沿途風(fēng)景的收獲。
這是閱讀本書最大的收獲?戳送趵蠋煹臅,心里暖暖的……
《人間草木》讀后感 30
我一直認為,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與其個人生命的兩種要素息息相關(guān):一是生他養(yǎng)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長經(jīng)歷。南來北往又轟轟烈烈,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不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軌跡,也浸潤到他的作品《人間草木》中。
透過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個在蘇北運河邊成長的調(diào)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個在五七干校糞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僂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顆至純至善的心——猶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風(fēng),吹散了白日的塵囂。
“人生得意須盡歡”,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個方面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寫文、繪畫、做菜。這三種人生愛好,我倒是覺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寫文如蘭,空谷幽香;其繪畫如竹,篩風(fēng)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風(fēng)裁雪;而其為人,則如時下深秋之菊,恬然自處、清談疏朗。汪先生在將個人價值充分展現(xiàn)、平和表達的同時,也滿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質(zhì)兩個層面的需求,這種“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共濟局面,又何嘗不是個人的`歡樂和社會的福祉呢?
書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習(xí)慣久坐在家中的老沙發(fā)上,泡上一杯茶、點上一支煙,裊裊煙霧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這個深秋,每個雙休日的早上,我也會坐在家中的沙發(fā)上,伴著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間,在窗外透過的暖暖陽光中,讀懂這人間的一草一木。
【《人間草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的范文10-18
人間草木讀后感02-16
《人間草木》讀后感02-13
人間草木讀后感02-04
(推薦)《人間草木》讀后感01-27
《人間草木》讀后感13篇03-05
《人間草木》讀后感(精選15篇)04-23
人間草木的讀后感(精選50篇)03-10
人間草木讀后感3篇02-26
《人間草木》讀后感(精選33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