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人間草木》讀后感(精選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間草木》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間草木》讀后感 1
他們都說,汪曾祺先生是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這本《人間草木》都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溫和慈祥的老者與你同坐在花園里,時而指著一顆恣意盎然的菊花訴說中國人藝菊的歷史,時而打趣的告訴你說“螃蟹竟是橫著走。”
汪老先生的這本書,處處體現(xiàn)著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那份隨和,那份安逸,那份喜愛,對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著一切。一顆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說:“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說:”比起北京雨后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草樹木就顯得更慢。因此,要對花木更加倍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
所以說:“他的一切都是詩。”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這本書里對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對于生活中最常見的豆腐,米飯在這位資深吃貨下,都能轉(zhuǎn)變?yōu)楹脦追N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會變成青綠色的青頭菌還有雨季的特產(chǎn)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本書還充滿了人情味,特別是汪先生對于生機(jī)的解讀。生機(jī)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歸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葉還禁一葉霜中葉的頑強(qiáng)。春意盎然,百花齊放,這是春的生機(jī)。在懸崖絕壁上豎起一棵高大的松樹,在沒有陽光的峽谷里生長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沒有養(yǎng)料的石縫里長出一株強(qiáng)壯的豆芽,這是堅強(qiáng)的生機(jī)。
一朵帶著雨珠的緬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軟軟的,一點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鄉(xiāng)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詩:“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歐陽修說:“草木無情”但讀過汪老先生的這本書后,人間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氣息……
《人間草木》讀后感 2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fā)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yuǎn)行,價比千金。國子監(jiān)、胡同、泰山、天山……這些孕育著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著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間。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fā)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shù)永遠(yuǎn)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里的了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guān)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fā)現(xiàn)。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guān)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
接觸到汪曾祺寫的小說還是在學(xué)“端午的鴨蛋”的時候,他樸素而形象,生動而有趣的語言吸引到了我。特別是描寫吃鴨蛋的時候,寫到筷子一戳,紅油就流出來時,我的口水也跟著流出來了。于是我開始更多的關(guān)注他。
不出所料,《人間草木》這本書依舊是他那令人舒適的風(fēng)格。他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卻比我們多了一雙更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像“故鄉(xiāng)的元宵”這篇文章,他會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元宵時唱的歌前面都有個“格炸炸”,會發(fā)現(xiàn)燒香的老媽媽鞋底的牛屎,會發(fā)現(xiàn)外地沒有的習(xí)俗“看圍屏”,他的發(fā)現(xiàn),都是些很與眾不同的東西,別人在欣賞煙火,他在觀察煙火的聲音。這里可以體現(xiàn)出他的敏銳。
《人間草木》讀后感 3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蓖粼飨壬峙率菍@句話體會最深的人。
每當(dāng)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你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老者與你同坐在一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里,時而指著那棵臘梅和你說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你說,“煤塊里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于這些“人間草木”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愛,一種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卻不愿將之據(jù)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他知道“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說,“比起北京雨后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木的生長就顯得更慢。因此,對花木要倍加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每次到老舍先生家里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他還記得家里靠墻處秋葉形的小花壇,那里有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可憐。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總要想起他的母親;當(dāng)他在寂寞的羈旅之中,幾片綠葉曾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使他感到欣慰,讓他“獲得過一點生活的勇氣”。所以,歐陽修在《秋聲賦》里所說的`“草木無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會同意的罷。
在汪曾祺先生如話家常的語言中,我們會慢慢讀完這本書,甚至在你讀完時也不知不覺。因為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來是淡的,淡到如空氣一般在你身邊讓你渾然不知,可是也淡到讓你不能輕易失去。
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經(jīng)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與這些人間草木常相作伴,追憶往事,傾訴衷腸。
想來汪曾祺先生對這些人間草木也是愛極了,也難怪他會說:“我應(yīng)該當(dāng)一個工藝美術(shù)師的,寫什么小說!”
《人間草木》讀后感 4
《人間草木》是三種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看,王老在寫植物,但更深層次的無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價值觀。
例如,在寫山丹丹的部分,他通過老堡的嘴說:山丹丹每年開一朵花,多么像人,一年多一歲!還有這種植物是真皮的,很容易支撐。人們應(yīng)該生活得更安全,不要太嬌生慣養(yǎng)。在這部分的結(jié)尾,舞臺上引出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和歌手可能不知道山丹丹的這些特點,但像老堡這樣的農(nóng)民卻明白了!
第二部分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寶,春天,枸杞頭可以當(dāng)野菜。夏末秋初,開花,可觀賞。然后,果實就結(jié)出來了,可以吃了。這樣看,有了發(fā)現(xiàn)樂趣的眼睛,生活就豐富多了!
最后一部分是槐花。令人費解的是,只有開頭和結(jié)尾兩句關(guān)于槐花的話。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關(guān)于養(yǎng)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它講述了花與蜜蜂的關(guān)系,養(yǎng)蜂人與蜜蜂的關(guān)系,養(yǎng)蜂人與女性的關(guān)系,以及女性與家庭年輕一代的關(guān)系。他們的關(guān)系只能用微妙來形容。給予和禮物的`感覺是非常模棱兩可的。只有閱讀原文,我們才能深刻理解。
人間草木,人間草木,人間就像草木,很多道理都擺在那里。找到它們,然后過上透明的生活,處理好身邊的各種關(guān)系,這就是人間草木的意義!
如果用一種食物來形容王先生這篇文章的語言,我會想到茶,而且是龍井茶,又淡又甜!不相信嗎?看看.....
《人間草木》讀后感 5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是《毛澤東詩詞全集》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詩。它溢滿了詩人豪爽與雄魄,使人不得不為之感嘆;它蘊(yùn)藏了走向和成功的秘訣,是人生道路上亙古不變的真理。于是,帶著七分敬佩,三分熱血,我又一次進(jìn)入了充滿豪情的字里行間。
“鐘山風(fēng)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讀到這里,我仿佛看到了國民黨的旗幟可憐地在風(fēng)雨中搖曳著;似乎望見了解放軍乘著戰(zhàn)船,英姿颯爽地沖向勝利的頂峰。但這一幕僅僅體現(xiàn)著解放軍的英勇與豪邁,可誰又會知道他們從前的艱苦?或許戰(zhàn)爭的每個夜晚他們都會思念家中的親人,卻只能咬牙望著天上的圓月,不能與其團(tuán)圓,為此留下辛酸的淚水。但淚水怎會抹殺他們的堅強(qiáng)?在擦干淚水之后繼續(xù)前行,如今燦爛的微笑依舊是他們堅強(qiáng)的見證。每一位成功的人,在他們的旅途中總會有苦難的身影,也總會有戰(zhàn)勝苦難的堅強(qiáng)的腳印。
“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主席率領(lǐng)著共產(chǎn)黨在逆流中奮力搏擊了這么多年,甚至敢于何必自己強(qiáng)大幾倍的敵人戰(zhàn)斗,靠的就是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難道這從中就沒有過一次失敗嗎?一定有的,但每一次他們都會堅強(qiáng)地挺過,不會因挫折而墮落,只會越戰(zhàn)越勇。是啊,挫折可以戰(zhàn)勝,挫折孕育著成功。而前提就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但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后,挫折就會被你踩在腳下,明天就是撥開浮云見麗日之時。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記得很小的時候老師便教給我們“謙虛使人進(jìn)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而這也正是解放軍戰(zhàn)士取勝的關(guān)鍵原因之一。一個人接近成功的時候要繼續(xù)努力,而不是驕傲自滿,這會使你做得更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正如毛主席所寫的一樣,我們的青春是必得要經(jīng)受許多令人難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憂傷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豐盈。于是,帶著一如既往的堅強(qiáng)、勇敢與謙虛,我在這茫茫人海中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
花開花落,落葉歸根?囱嗳パ鄽w,看浮云飄過,我與你們一一握手,依依惜別。我知道,前方的坎坷道路上即將留下新的腳印,卻不知,這腳印能否停留在成功的高峰上?
人間正道是滄桑。就讓時間見證一切。
《人間草木》讀后感 6
談生活,資歷尚淺,就如同不到老年,寫回憶錄就缺少味道;即使有那個資歷,也未必能談好,談的有生活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不是品嘗出來的,而是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一瞬間的,也可能是不變的。汪曾祺在《人間草木》里,談的無非是日常生活的,或許是不起眼的所見,及所感,又流露著真性情。在此,借他之眼,談己之觀。
在其一節(jié),談及兩位離休的老夫妻,在路邊撿枸杞——只為“玩”。一個“玩”字,滿含生活的樂趣,像一對剛在一起的戀人,新鮮感十足;又是真實的愛到老的一對,簡單里都泛著濃情蜜意。枸杞盛產(chǎn)于寧夏,那里也有大片的薰衣草花海,想起梁靜茹的歌,期待在那樣的夏天,在知了的叫聲中,思念或愛戀。
《貓》之篇:說來也巧,總覺得有時候挑書來讀,讀者和作者會有緣。貓之節(jié)第一句“我不喜歡貓”,一下子拉近我與汪之間的緣。首先我覺得我也是不喜歡貓的,其次我也寫過一篇關(guān)于貓的小文,開頭第一句:我不喜歡貓?傆X得貓骨子里是惰性的,習(xí)慣性的等著有人來哄她,來喂食;而貓的眼神看起來又不太和善,眼睛的亮快要閃到看他的人;更有一種琢磨不透之感,不知道喜歡貓的人都是怎樣性格的人?赡苁情L期形成的習(xí)慣,我覺得自己和貓親近不起來,因為習(xí)慣,我已習(xí)慣不懶惰(其實,只要有條件,人人都喜歡懶惰吧),喜歡直爽,不喜歡模糊不定。不過,近期,卻喜歡上了朋友圈里一些身邊朋友自己的“小貓“生活照,或許相處久了,它們和我的朋友之間也成了朋友,我看它們的眼神,也有了友善吧(寫到此處,窗外一只貓叫,勉強(qiáng)不那么討厭了)。
相比于寫活物,我更喜歡靜景吧。汪說,寫風(fēng)景,是和個人氣質(zhì)有關(guān)的。如同他本人,自認(rèn)為自己生活在水邊,相對柔和,對于高山(泰山),卻只能仰止。這也讓我再次印證自己的`“認(rèn)為”:人是有偏愛之心的。對于不喜歡的人或食物,我們最仁慈的是不作評價,很吝嗇用自己喜愛的詞句來敷衍。看得出,汪是不喜歡宏偉的泰山,所以從泰山本身,到泰山所見之景、所遇之人,之感悟,作者的語氣里似乎都表達(dá)著“趕快下山”之感,即使寫了兩晚上的字,也僅是為泰山主溪賓館提一句“溪流崇嶺上,人在亂云中”。一個“崇”字,卻含“亂意”之意。談及靜景,我應(yīng)是偏愛自己的,我的名字中僅就一個“靜”字。但我總覺得越是看起來“靜”的,卻往往是動的!办o”常被用作“暗示”:要靜下來,要冷靜…卻往往心理翻騰。真正靜時,是不需要這個字眼來提醒的。之所以喜歡靜景,是因為我們可以更多的賦予靜以活力、心意,如,我看平靜的湖水,我可以說它在與我說話;我仰止高山,我可以說它在抱著我,在接納我;我看陽臺那朵常見的花朵,我可以說它懂得我的心思,傳達(dá)我的情感——就像昨天夜里,我夢見家鄉(xiāng),第二天在路的一角,卻驚喜的看見路邊熟悉的小花,那是小時候家院前后,似乎天天都在開花的“天天開”,我想它們是來陪伴我,或是幫我寄托思鄉(xiāng)之念吧。
《人間草木》讀后感 7
世界上,一草一木都有愛。春花秋果,萬物生長,秋收冬儲,哪怕只是落葉,也蘊(yùn)含著濃濃的情愫,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然而,這些感受是經(jīng)歷了很多,賦予了世間萬物的人才體會到的。所以,愛草木就是愛人。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自有心,何必求美!蓖粼飨壬鷳(yīng)該是最明白這句話的人了。正因如此,他筆下的一草一木,才顯得那么的人文和精神,這是其他散文所沒有的美。
汪曾祺在散文集《草和世界上的樹木”。
文章中對葡萄的描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先生以自己的經(jīng)歷和細(xì)膩的感悟?qū)懗隽似咸训那笆澜裆。葡萄在他的筆下有了鮮活的生命。我仿佛聽到了,葡萄喝水的聲音,甘泉在葡萄藤間流淌的聲音,是那么美妙,那么沁人心脾。一串串的葡萄豐滿誘人,水潤惹人喜愛。
每當(dāng)讀到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一個老人陪你坐在滿是冬日陽光的小花園里,時而指著臘梅樹,跟你講趣事關(guān)于他的過去,有時會開玩笑地告訴你,“塔羅斯可以從煤里長出來”。
汪曾祺先生正是對這些“人間草木”的一種純粹的愛,一種寄托著自己的感情卻又不想據(jù)為己有的愛;蛟S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株植物就是一段往事,一段深情。
散文后半部分,王先生回憶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在《一路走好》中,他將自己的右派經(jīng)歷視為人生之幸,如此灑脫,令人羨慕。王老的文筆總是平淡樸素,卻充滿了他的人生智慧。
《人間草木》讀后感 8
我有的時候特別感謝這些作家們。人這一生讓人煩惱的事情太多,感情、事業(yè)、家庭等等,讓人應(yīng)接不暇。讀這些文字讓人能夠真真正正地安靜下來。
《人間草木》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沒有空泛的大道理,沒有宏大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diào)。我們感受到的是詩意,是閑情逸致。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讀來讓人絲毫不會感覺到枯燥,反而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nèi)心。聯(lián)想目前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是不是在人來人往中迷失了自己?是不是喪失了發(fā)現(xiàn)愛與美的能力?是不是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的'追求與愛好?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來,從來都是這樣。工作的時候兢兢業(yè)業(yè)、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恰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心情。如此這般,心才會沉靜、人才能安靜,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向前飛奔,又能欣賞途中風(fēng)景。
真正的大家總是不去刻意的雕飾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實實在在的語言飽含深情,猶如與一位仙風(fēng)道骨、閱歷豐富、充滿故事的老人在隨意交談。打動了我們的是真心誠意,是冷靜與淡泊,無論是文字里莫名的深情與淡淡的憂傷,都會給我們帶來感動。
《人間草木》讀后感 9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他們很多很多日子了!痹谕粼魉度碎g草木》這本書的封面上看到的這句話瞬間把我?guī)У搅艘粋生機(jī)盎然、寧靜舒適的畫卷中,讓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昆明的雨》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昆明是我的故鄉(xiāng),昆明的雨我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從來沒有覺得昆明的雨有多美,但在汪曾祺先生筆下,昆明的雨居然如此明亮、豐滿、濃綠、使人動情。文章妙就妙在汪曾祺先生并不直接寫雨,而是寫了一些雨中的景物:菌子、楊梅和緬桂花。通過對這些景物細(xì)節(jié)的'描寫襯托了昆明的雨,使昆明的雨更加立體生動。汪老先生絮絮叨叨的“家常話”把昆明的雨如此親切、美好、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作者:石梓彤
《人間草木》讀后感 10
棄浮世繁華,飲淡香清茶。
汪曾祺善于品味生活,善于享受生活;蛟S是因為平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和太過喧囂的人生旅途,他的心在塵埃中慢慢沉寂下來,最后修養(yǎng)出一種平淡的品性。這種品性早已滲透進(jìn)他的文字里,讓他的作品讀起來樸質(zhì)簡潔,但不凡的精神境界卻能從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來。
《人間草木》就繼承了這種獨特的氣質(zhì)。
《人間草木》是他對生活的記錄。生活還是那個生活,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要是重新用一種新生兒一般的好奇眼光來品味它們,再透露自己的真情實感,那就能用“可愛”來形容了。“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薄坝腥苏f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鉆進(jìn)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jié)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薄袄ッ鞯挠昙臼敲髁恋、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乎夸張的旺盛!边@些都是真實的敘述,汪曾祺先生用最真摯的語言代替了華麗詞語的堆砌。
除了寫花草,書中還有一些小故事。有閑來無事記錄自己生活的,也有啟發(fā)別人獲得感悟的。汪老游遍山水,所以書中多游記,謂“行者無疆”。游記中又有小詩。小詩第一眼看上去并不令人驚艷,偏是多看幾眼才能嘗出其中的真味!凹t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令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薄吧较码u鳴相應(yīng)答,林間鳥語自高低。芭蕉葉響知來雨,已覺清流漲小溪。”
書中最后一章是寫人。他的老師沈從文、他的朋友趙樹理、西南聯(lián)大教授聞一多、金岳霖。這是放在全書最末的懷念。畢竟,花草終究是花草,可以隨時出去逛逛看看,但這些歲月卻是確確實實地回不來了。這里收錄了汪老對他們的評價和印象,還有記憶比較深刻的小事。想必?zé)o論是誰,拿筆坐在桌前回憶過往時,心頭總會涌上一陣陣狂潮?赡苁菓涯,可能是惋惜,可能是喜悅,但最應(yīng)該是百感交集。
在這其中,汪曾祺對沈從文的懷念尤其強(qiáng)烈,連他平常愛吃的葷菜、他家中的一盆虎耳草都記得清清楚楚。“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詳?shù)靥芍N易呓磉,看著他,久久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彪y以想象汪曾祺強(qiáng)忍心中苦痛,簡簡單單勾勒出葬禮情景時的壓抑。這份感情誰不能理解呢?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寫人間小事,記鄉(xiāng)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jīng)心、不刻意中設(shè)傳神妙筆,成就了當(dāng)代詩文的經(jīng)典!薄拔闹心且荒荒坏母∈辣瘹g,看得人平靜欣喜,又看得人有些淡淡的悵然!蓖粼飨壬恼Z言樸實無華,但一字一句都發(fā)自肺腑。愿他在另一個地方,仍能夠撇一身忙碌,賞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讀后感 11
汪曾祺是很有生活意趣的,他的文章很平淡,但往往帶點奇崛,我喜歡看這種文章。初識汪曾祺,是在做語文閱讀理解的時候,覺得他寫的文章真有意思。后來就去圖書館找他的書看。
那時候才高一,也不覺得時間緊張,圖書館和飯?zhí)秒x得也十分近,便常常去閑逛。有一天吃過午飯,在圖書館看書忘了時間,匆匆忙忙借了書回教室,到了門口,被班主任一攔,說干嘛去的呀,我說看書晚了。他說啥書啊,哦,是汪曾祺的《隨遇而安》,好了,進(jìn)去吧。
這個片段我記憶很深。高中的管理還是挺嚴(yán)的,午休鈴打過一刻鐘我才趕到教室,以為會被訓(xùn)得很慘。結(jié)果班主任這么輕松地讓我過了關(guān),不知是看我面相忠厚老實,還是那本書的功勞。關(guān)于此事,后來還寫過一段,貼上來,以供一哂:
“午后的圖書館涼風(fēng)習(xí)習(xí),淡淡的墨香讓人沉迷,乍看時間已來不及。急匆匆卷起書籍,慌忙忙下了樓梯。一路滿是歡喜,卻被班主任攔住問題。題是:“這么晚去哪里?手上是什么東西?”看他戴一副黑框眼鏡,滿臉都是笑意,心中實在生不出氣。老老實實遞書出去,是《隨遇而安》汪曾祺。他扶了扶眼鏡,輕笑一聲不提。隨后勉勵幾句,卻是:“快去教室休息,若是下午睡覺,仔細(xì)了你的皮!
我很難捉摸自己和別人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往往便不會主動找人熱絡(luò)。
上文的班主任,因其名字中有個“文”字,我們私下就喊他“文兄”。文兄是類老莊般的人物,一切事物均作不在意態(tài)。偶爾他會說說年輕時的故事,最為得意的是一次投稿,一次打架。
投稿是說,有一次,他午睡醒來看到某全國作文賽的征稿通知,渾不在意地抽出兩篇隨筆投了。結(jié)果出來,是“都高高地中了”。他覺得太招搖,便只去認(rèn)領(lǐng)了其中一篇。我至今也不明白這是什么操作,緣何可以只領(lǐng)一篇的獎。
再說打架,文兄上學(xué)約是在80年代末,那時學(xué)生還需自帶飯盒打飯,這場架,就是洗飯盒洗出來的。文兄班上一位女同學(xué),洗飯盒時無意灑了些水到某位男同學(xué)身上,男同學(xué)許是愛惜衣服,許是小心眼兒,不依不饒地糾集了一伙人來班上興師問罪。問罪的結(jié)果就是打架,好家伙,文兄這邊八個人把對方十三個人盡數(shù)打進(jìn)了醫(yī)院,還削掉了某片耳朵。
這便是他一直引為得意的兩件事。文兄是個可愛的人,但我在高一分班之后再也沒有同他熱絡(luò)過了,我很難捉摸自己和他的遠(yuǎn)近,不過我想我能把這些事情記上很長一段時光。
岔開講了一些閑話。我寫讀書筆記,并非十分認(rèn)真地要講出些什么心得和感悟,而是想在別人文字的觸動下,自己寫些自己的事情。
我有點在模仿汪曾祺,喜歡一個人的文字,就不自覺地向他那邊靠攏。記得那時候還在仙林,東城匯有家大眾書局,格調(diào)還不錯,夏天的冷氣打得很低。那年暑假,我寓居在外,房間里沒有空調(diào),就在書局辦了一張五十元的卡,可以在前臺領(lǐng)個憑證,尋個空位坐著慢慢看書,我覺得那張卡算是一張“冷氣卡”。
那個時候,我?赐粼鞯摹妒芙洹,一本挺厚的集子,聽汪曾祺講故事,是真的有意思。有這么一種感覺,像是在夏天的夜晚,吃過了晚飯,坐在庭院里乘涼時,爺爺搖著蒲扇,慢慢地跟我講話。
這些天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人間草木》,這是一本花鳥魚蟲的集子,說實話,看得不是特別過癮,我以為有許多故事可以看呢。也許是最近節(jié)奏比較緊,心境和這本書不配,所以看得不是十分爽快。
不過看到一多半,我體會到了汪曾祺先生的心境。這本集子里的文章多寫于八十至九十年代,汪先生于九十年代末去世,可知這段時間正是從心所欲的年紀(jì)了,也是帶著一種回首往昔的感覺在描摹這些草木。由此可知,汪曾祺十分愛自然,親近草木,因此愿意花時間和筆墨來與它們一道說說話。這本集子里,汪曾祺說自己的文字是刻意平淡的,但又不能過于平淡,因此會夾進(jìn)一些仿古的句子,造出一些奇崛的味道。這可解了我一個謎團(tuán),原來如此,今日始,可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這集子一共有三十八篇文章,其中有許多不像文章,僅是一些草木的簡略描寫和介紹。給我印象深的,有這么兩篇。
有篇寫馬鈴薯,汪曾祺有段時期做畫馬鈴薯的工作,這工作有趣,畫完一個吃一個,老先生說自己是吃過最多種馬鈴薯的人,我覺得這話不假。這工作符合一個閑散文人的想象。
有篇寫釣魚臺的鐵蒺藜,鐵蒺藜原是拴在樹上攔人的,浪潮結(jié)束后就拆盡了,只留下一個還箍在柳樹上:“這棵柳樹將帶著一圈長進(jìn)樹皮里的鐵蒺藜繼續(xù)往上長,長得很大,很高!蔽铱傆X得這有點象征的味道,而且有一種溫暖和欣慰夾在里面。
我可能不太喜歡草木,抑或是未到喜歡的年紀(jì)。
《人間草木》讀后感 12
同事給我推薦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精選《人間草木》,閱讀后,我深深感受到先生描寫的生活本味,簡單而純粹。
“江蘇揚州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xì)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泵慨(dāng)看到《端午的鴨蛋》里面的這些句子時,我總感覺有一顆香氣四溢的咸鴨蛋在眼前!疤}卜干揉鹽之后,晾曬在門外的`蘆席上,過往的行人,可以抓幾個吃。新腌的蘿卜干,味道很香”,蘿卜干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別有一番滋味,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的食材,通過他的描述,能感覺到是百姓要的口味,字里行間仿佛自帶飯菜香氣。在《葡萄月令》中,他寫道,“去吧,葡萄,讓人們吃去吧!”讓我感受到了食物的生命竟如此有趣。汪老先生的風(fēng)趣幽默從不令人失望,有情、有趣、有味的筆下記錄的是美食,更記錄了最平凡且難得的人間煙火氣。“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文化也需要如此!痹瓉砦覀兂艘獙κ澄飳捯稽c,還要對文化寬一點,對待食物的寬,更是一種心胸的寬。
汪曾祺先生以看似平淡隨意的筆觸,將如煙的往事,尋常美食,世間百態(tài)娓娓道出,讀起來韻味深長,字里行間都能令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與生活的美好。我讀他的作品,覺得像酒,卻不那么濃烈;像茶,又不那么濃釅。像什么,我覺得像他的那盤楊花蘿卜,好吃得讓人連盤底都要舔一舔,回味時,還是滿意。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比較口語化,在語言的處理上,作者用了不少地道的方言。這些方言符合日常生活,顯得格外樸素、有趣,通俗易懂又蘊(yùn)含著幾分意境。就像寫家庭,幾句話就能把家庭成員介紹清楚。就像寫人,沒有過多的刻畫,卻能把人的精神面貌說得清清楚楚。就像寫美食,簡單的制作方法,普通食材,不管口味對不對,都想去嘗一嘗。
開卷有益的感悟,還有寄情山水的所思所想。愿我們都能像汪曾祺先生一樣熱愛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在各自的生活圈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分享生活的美,品人間草木,感人間煙火。
《人間草木》讀后感 13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幾個小標(biāo)題來表現(xiàn)“人間草木”。作者筆下的文字簡潔明了,很普通的`文字,編排起來卻顯得很高級。汪曾祺老先生的選材每個都源于生活,寫于生活,讓人感覺到很舒服。
例如描寫槐花這一片段,開頭“玉淵潭的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它帶來了養(yǎng)蜂的人,也是故事的開頭。而最后一段寫道“玉淵潭的槐花落了!别B(yǎng)蜂的人也走了。這就是故事的結(jié)尾。作者開頭結(jié)尾自然,又有雙重含義。
我在想:為什么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花,也寫了人。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在字里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shù)不清。這篇文章告訴我,人間的草木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向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離自然近一點,眼前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讀《人間草木》,我明白了人間還有這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人間還有這么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們細(xì)細(xì)去尋找、品味、欣賞。
【《人間草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的范文10-18
人間草木讀后感02-16
《人間草木》讀后感02-13
人間草木讀后感02-04
(推薦)《人間草木》讀后感01-27
《人間草木》讀后感(精選15篇)04-23
人間草木讀后感3篇02-26
人間草木讀后感8篇04-21
《人間草木》讀后感(精選33篇)03-16
人間草木讀后感12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