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草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人間草木》讀后感(精選16篇)
認(rèn)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rèn)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間草木》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先生所作的一本散文集。全篇總共七輯,開篇的目錄非常直白樸素,從花鳥魚蟲到典故考究,從凡人小事到鄉(xiāng)情民風(fēng),平常的話語中總隱藏著與眾不同。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景都是我們熟悉的,距離不遠(yuǎn)的,或者我們就置身其中,在汪老筆下,這些稀松平常的事,以一種極其舒適的狀態(tài)重新回到我的眼前,舒適到文字都是懶洋洋的,勾起了心底那些美好的回憶。
找個靜處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有位睿智的老者和你一起觀察葡萄樹一年中的細(xì)微變化,一起看著糖炒栗子出鍋,一起引經(jīng)據(jù)典考究韭菜花…像童話,像夢境,但卻是我那個回得去的故鄉(xiāng),回不去的童年。那時候可以拿著放大鏡和螞蟻斗爭一下午,泥巴里藏著夢幻的城堡,舊磚塊下是西瓜蟲大軍,雨后柴草堆里的蝸?偸锹掏膛乐
人間草木,寫著草木人間,人間本是嘈雜的喧鬧著,草木的`干凈又添一筆清香。這是游離于世外的香味兒,也許我缺的就是這點兒清凈吧。感謝懷北清澈的夜,讓我經(jīng)常可以仰望星空,好像回到那個夏夜,少年還躺在房頂望向星空幻想著未來上清華還是北大。
風(fēng)吹過窗外的樹木,藤草,圍墻。就好像回到了那個泥土芬芳混著露水清香,粗茶淡飯伴著雞狗互鳴的故鄉(xiāng)。汪老用最平淡的語言,闡述著這份清凈,這份清凈是藏在內(nèi)心深處,記憶遠(yuǎn)方,那是我最美好的時光。
汪老在他的《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寫道:“我曾經(jīng)說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rèn)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愿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dá)給人!蓖衾献龅搅耍度碎g草木》做到了。
眼前景就是夢中景,一草一木就是詩,一花一葉就是“遠(yuǎn)方”,最美好是的不僅是我們回不去的曾經(jīng),現(xiàn)在居住的陋室、剛剛走過的街道、工作的場所都是。經(jīng)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正經(jīng)歷著的就是詩和遠(yuǎn)方!安菽居斜拘模吻竺廊苏邸,那生長著的草木就是成長著的我們,一歲一枯榮,用心去感受經(jīng)歷著的一切,這是屬于我們的生活。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2
讀汪曾祺的文章,得慢慢讀,如煮茶,皆需文火,否則,一些淡淡的甜味是品不了的。
初讀汪曾祺的文章,我是感覺有點困乏的,像一位不熟識的樸素老人在爐火邊和你講故事。后來我又有些不解,沒有成語,沒有比喻,沒有心理描寫,為什么還算文學(xué)大家?再看他的文章,寫景的題目多寫美食,寫美食的題目又多寫人物,這還真是當(dāng)之無愧的“散文”。
不知不覺,我讀到了《冬天》,觸景生情,我慢慢讀完,“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有喧騰騰的暖和,有稻草香味的床帳,有一個可以睡懶覺的寒假,有冬天喝暖暖的慈菇咸菜湯,有冬天的“逍遙”游戲,有快過年的氣氛……一股幸福感漸漸涌上我身,作業(yè)試卷在我身旁掠去,我只身來到了一片雪地,遠(yuǎn)處一幢土房子冒著炊煙,白雪落滿屋頂,卻仍有臘梅從小院中探出!爸ㄑ健钡赝崎_深紅的木門,熱氣四溢,一股淡淡糯米香涌來,定睛一看,汪老正著老花鏡,小心翼翼放進(jìn)湯圓。臉上洋溢著孩子般的笑,我走到他身旁,也笑了。
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在他眼里都很有趣,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不經(jīng)意間滲出人性的`美好與詩意,讓人拿得起,放得下,久讀成癮。
終于明白,已是讀完這篇文章的傍晚,真正的好文章,不需要多美的詞語、句子,而是需要美的心、善的眼去觀察,真的文字去流淌。
曾經(jīng)聽過朱德庸一句話“大人和小孩看待的世界是不同的,大人是用眼看,小孩是用心看,然而眼睛往往會騙人的!狈佃睔w真,大概可能就是這樣的罷。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3
在去年的語文課堂作業(yè)本上,我讀到了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節(jié)選)。這篇閱讀理解按月份介紹了一年當(dāng)中葡萄的種植、培育、采摘、貯藏等有關(guān)知識。地地道道的說明文,卻讓我瞬間領(lǐng)悟到了一個成語——妙筆生花。于是找來這本《人間草木》,窩在家中細(xì)讀。
讀盡葡萄的前世今生,后面還有花卉,有雜草,有雨后冒出來的菌菇,也有一葉落而知秋的梧桐……他寫自家的花園,寫天池的雪水,寫北京寫四川,寫新校舍也寫懷舊事,按著平平淡淡不疾不徐的節(jié)奏,娓娓道來。不過都是生活中的尋常事情,一些我們不經(jīng)意間常常忽略的細(xì)節(jié),在先生的筆下依舊純粹平常,卻也顯出了難能可貴。我想,大概是因為他記憶中的這一草一木,總是跟人結(jié)合在一起的。他記住了繡球花,因為這些花像極了小姑姑房中的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他記住秋海棠,是因為生肺病去世的母親。母親臨終前住的小房外的小天井里,不知道誰種了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你看,人間草木記錄的不僅僅是萬物生長的時序,還有人的感情。
而此時的我,記起了學(xué)校教學(xué)樓前面的那棵樹。記得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最喜歡在那棵樹下和小伙伴一起追逐玩鬧。彼時它被粗大的竹竿架著,密密麻麻的鐵絲纏繞著,像個犯人似的牢牢地固定在地上。老師常常連哄帶警告地要求我們遠(yuǎn)離它,以免受傷?晌覀兌疾辉趺绰犜,當(dāng)時就想,這樹連自己站立都做不到,這么柔弱,還需要害怕?如此油鹽不進(jìn),難怪老師常又好氣又好笑地罵我們:“你們這群木頭!”
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搬到了三樓的教室,從此與這棵樹“天各一方”。我開始在樓上觀察它。我發(fā)現(xiàn)連我們這兒最可怕的臺風(fēng),都沒有把這樣一棵樹連根拔起的威力。而這些竹竿依舊駕著這棵樹,就像一個身強(qiáng)體健的年輕人拄著一根破拐杖,完全影響到我們朝氣蓬勃的校容校貌。
今年疫情后開學(xué)到校,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全部竹竿都被拆除了,生銹的鐵絲已經(jīng)無力地匍匐在垃圾車?yán)锉贿\走了,干凈的樹干也終于利落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老師告訴我:“這顆樹已經(jīng)長大了,以后都不需要這些支架來保護(hù)了!蔽抑肋@棵樹,一開始是長在別的地方的,它被人連根挖起來,經(jīng)過長途運輸被種在了這里。其實它離開土壤的那一刻,已經(jīng)失去生命成為一塊木頭了。但是經(jīng)過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澆灌和養(yǎng)護(hù),它終于重新生長成樹。如今它日漸強(qiáng)壯,終于可以卸下所有的保護(hù)架,獨自去面對風(fēng)雨雷電。
而我呢,已經(jīng)從一個一年級的小屁孩,長成一個四年級的小學(xué)生了,再過幾個月,就要進(jìn)入五年級——小學(xué)倒計時了。我突然感覺纏繞在自己身上的鐵絲正在被點點被卸下,有些甚至是自己脫落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口中的我們這些一年級被種下的木頭,經(jīng)過了幾年,都已經(jīng)成活了,并且還在繼續(xù)汲取營養(yǎng)向上生長。
希望我們這些在茁壯成長的木頭,快些變成大樹,也能如這人間草木,那般可愛。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4
就在今天早上,讀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寫的散文集《人間草木》。本來想寫個梗概給大家看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編后記中寫的很全,寫出了汪老被草木動物觀察的細(xì)致,也寫出了情懷。那我只好沒得寫啦。轉(zhuǎn)念一想,我也是一個頗愛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寫寫我與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養(yǎng)過的花的品種搬著指頭就可以算出來……但是我最愛家里的.吊蘭。我記得那還是上小學(xué)時爺爺送給我的一盆。嗯,到現(xiàn)在還活著!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蘭本來好好的,后來不行了,葉子泛黃,有的枝條軟弱無力。施肥澆水……都不管用,還是老樣子。后來覺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媽媽就開始給花做手術(shù)。結(jié)果把土拿出來,把跟搬開,發(fā)現(xiàn)中間好大一個蛆。原來是它,換了新土,鏟除了害蟲。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現(xiàn)在。吊蘭開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帶點綠,有著黃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凈,一切是那么有骨氣。這也是我這么多年喜歡吊蘭的原因。
我也喜歡竹子,同樣也是喜歡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氣質(zhì),怎一個美字概括!
后來去了南方,見的花更多了,長在高高的大樹上的,或者長在盆里面的,或長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樹旁邊的,顏色有紫的黃的紅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覺得花應(yīng)該種植在人比較少的地方,因為那樣,少了喧囂,多了幾分安靜,該賞花的人還是會去賞的。
還記得學(xué)校桂16旁邊的那顆花樹,本該很美的,但就是因為種在了學(xué)生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少了幾分美,每逢下雨,踩著花瓣,泥與雨水混合在一起,簡直像一坨垃圾……
汪老給《草花集》寫了個序,還特別解釋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專指那些不名貴,但是容易種的花品種。隨便把她丟在那個旮旯里,只要給一撮土就得。
我就想,以后我的院子里也要種滿花花草草,不需要多么名貴,閑暇的時候,坐在她們旁邊,看看這些花花草草,聞一聞帶有青草氣息的淡淡的香味,也是一種樂趣,妙哉妙哉……
最后啦,改編汪老的一句話做個結(jié)尾。
有的寫,就寫幾個字;沒得寫,就空著,斷斷續(xù)續(xù),長長短短。什么時候意猶未盡,就收場。當(dāng)然我與小動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寫成個《人間動物》但這名字些許就沒那么雅致啦!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5
汪先生說:“世間最為普通的事物,平中顯奇,淡中有味。”所以他用最溫柔的筆觸寫下:“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風(fēng)中!北闶刮矣X得:人間溫暖,如二月和煦的春風(fēng),如三月燕在梁間的呢喃,如四月牛毛細(xì)雨潤物無聲。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賞花木的人,憐花木的人;大抵就是先生這般了吧!于是由花及人: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見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我說,花木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我是聞著花香鳥語來到這人世間的。“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所以那亦或是先生對這世界所有美好感情的寄托吧。草木鐘情于光陰,于是有了先生筆下?lián)u曳的花姿,溫暖人心的文字。
總是在黑色里溫柔地愛色彩的我們,也開始在色彩里朝圣黑白。為什么呀?因為人間有草木,草木有溫情,人間忽值得罷!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嗎呢!”
“世間許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透過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師經(jīng)歷的眼中最樸素、最遙遠(yuǎn)、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淵明心中良田美池、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它非張岱心中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與壓鳥的喧嚷與清歡;它是落葉螃蟹螞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樸與幽雅。他有一雙炙熱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無奇之處,洞見了生活最真實無暇的美好。領(lǐng)著我們,觸摸人間草木蟲魚鳥獸的心跳!
“隨遇而安,更輕松一些!
最愛《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師并非體驗昆明雨的恬靜幽雅,也并非經(jīng)歷青苔石板街的空谷回音。在他心里,昆明的雨竟是那么人間煙火氣。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葉一般濃綠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楊梅竟是如燒得熾紅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已看盡了外面繁華喧囂的世界,卻還是愿意與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綠;蛟S,更是淳樸、簡單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胡同文化》。北京城的胡同那么真實的就展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車的“東去!”“西去!”;胡同房子的舊房檁、斷磚墻;街坊里道來殺一盤的棋友;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壓鳥的鳥友;食物也不失撲鼻之香,窩頭,大腌蘿卜,小醬蘿卜,滴了香油的臭豆腐,還有蝦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趕得上北海白塔!
“每個日子,都是詩意的成長!
《冬天》也是頗有情趣的,“雪天,到后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倍炖,還有什么比這更溫暖人心的人間煙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為人間最平淡無奇的小事呢?
這凡塵,究竟有什么可以留戀?不過人間草木香。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6
“自報家門”這一篇文章離現(xiàn)在隔得遠(yuǎn)了,是汪老一九八八年創(chuàng)作的,在《作家》上刊登了。讀汪老的文章,真是驗證了一句話“第一遍讀,實在是沒有什么感覺,就像村口樹下的老爺爺捧著杯水,和你東一點,西一點地嘮家!薄6@篇嘮的就是汪老的家鄉(xiāng),一個江蘇北部不大的城市——高郵,還有自家的親戚。
讀汪老的書,品汪老的文字,第一個給人的感覺就是平淡而有味,結(jié)構(gòu)卻是“隨便,”“苦心經(jīng)營的隨便”。他就用了短短一個自然段的功夫,把在高郵湖小時候玩樂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用幾個常見的景象,就能勾勒出一幅緩緩流淌的畫面:孩子在運河堤上,俯瞰底下人家的房屋,感覺自己是如此的高大;在村口,幾個婦人抱著木盆,上面放著洗衣棒,趕到河邊,爭著平坦的石頭,沒爭到自然少不了嘟囔。
再讀,就讀到了汪老“從家到學(xué)校要經(jīng)過的一條大街,一條彎彎曲曲的'巷子”,各種鋪子,手工作坊,布店,醬園······數(shù)不勝數(shù),寫出上學(xué)路上的一個普通學(xué)生的所見所聞。有手藝人的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滿滿生活的味道。按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接地氣”。
汪老,寫食物,寫草木,寫戲曲,寫眼中的世界,體現(xiàn)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是一個生活家。做學(xué)生,做教師,做歷史博物館的職員,做教導(dǎo)主任,做文藝刊物編輯,然后被下放,之后做劇團(tuán)的編劇,都體現(xiàn)出他是一個文人,一個純粹的文人。我們無法知道汪老這一生有多么精彩或是平淡,有多少自己沒滿意或是沒實現(xiàn)的,我們只知道,有一位長者,在高郵,在書里,靜靜地等你來,陪你“嘮家!,品人生。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7
與汪曾祺的相識,還是初中語文課上那篇《端午的鴨蛋》,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高郵的雙黃蛋念念不忘。而與《人間草木》的相識是偶然的,偶然讀到汪曾祺在《泡茶館》里引用的一首詩:"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吃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于是去網(wǎng)上搜索汪曾祺的其他作品,由此遇見了《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的封面是很簡單的,翻開即是汪老的親筆水墨插畫,看著親切淡雅。這本書的序是汪老的兒子汪朗寫的,序中提到汪老寫過一首詩:"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私以為,這里的`"人間送小溫"不是雪中送炭,而是一個微笑、一聲問候那樣讓人覺得溫暖。就像他的文章,用極簡的文字讓我們覺得意蘊深長。有人說,讀汪曾祺的文章不能太功利,同樣是寫一株草一朵花一塊石頭,都不能像他一樣寫的簡練而不簡單,樸素又溫暖。
《人間草木》是作者的所見所聞以及經(jīng)歷,有舊時的記憶,有懷念的師友更多的還是生活的故事。故事娓娓道來,明明是散文,卻美的像詩,讀起來是滿滿的幸福感。讀到他筆下的茶花蘭花桂花梔子花時,會忍不住想嗅上兩口氣;讀到他寫的蘿卜野菜豆腐干絲魚時,會忍不住咽口水。
讀到小英子和明子踩荸薺,會忍不住跟著笑。與其說喜歡汪曾祺筆下的文字,不如說是喜歡他這個人吧,他會用心準(zhǔn)備食材,為家人朋友煮一鍋菜。連他自己都說了,只要是可以吃的,他都會去嘗試一下,而對于每一種食材都是講究的,講究怎么做才好吃,對于好吃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他講起來也是理直氣壯。有人說他是美食家,的確,就算吃飽了,讀到汪老談吃食仍會覺得餓。
汪老的文風(fēng)相當(dāng)輕松,讀起來毫不費力,更多的是詼諧幽默!镀咸言铝睢肥撬淮虺"右派"是寫的,當(dāng)時他還在改造,但從文中并沒有看到絲毫凄慘悲憤的情緒,有的只是感嘆葡萄園的美、對勞動者的尊重和對自然的熱愛。
他帶給我們的美,是偶然的、存在犄角旮旯的,他總能從這些細(xì)微之處發(fā)現(xiàn)美,努力發(fā)掘并表現(xiàn)出來,就像他自己說的"美,多少是要包含一點偶然的。"而這些美之中,是對生活的熱愛,傳遞的是溫暖,就如同他這個人一般,一個"人間送小溫"的人,他也一定是一個溫暖、善良的人。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汪老做到了。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8
那天夜里,下著小雨。隨手合了書本放在桌前,伴隨著思慕人間草木的雨的情懷,我在窗邊大夢一場。
一位少女,清逸出塵,入我夢來!熬捁鸹ㄊ怯昙镜幕!彼f。雨簾密密的叩擊著房瓦,水霧把她的發(fā)髻都沾濕了,窗欞邊滾下幾粒水珠,我倚著欄桿去聽雨聲,思緒飄遠(yuǎn)。
初春的雨,沒有洋洋灑灑,也沒有潤澤大地的意思,就突然降臨了。石階下,藤架旁,滿園新鮮,雨聲作響。不由得想起書中昆明的雨,明亮,豐滿,易使人傾心,也極易萌生向往之情。
雨聲聽得倦了,再把書合上時,雨季的花兒,雨季的菌子,雨季的婀娜多姿,也就全數(shù)煎進(jìn)了茶湯里,細(xì)細(xì)的.啜飲了,甜到心坎兒里去。
細(xì)看書名,就胡思亂想著參悟,就解讀些世事。懵懵懂懂的雨季中懵懵懂懂的靈魂,蹣跚前行仿佛孩童。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草木真的無情如此嗎?
不是的。不是的,她說。草木本來就是至情至性之物,至少在此間如此。那隋唐盛世的瓊花,為了不讓昏君觀賞而自行敗落:嚴(yán)冬中的牡丹,違抗女皇而被迫遷入洛陽。相比之下可是世上有情之人的楷模。
“你講的那都是傳說,草木既不能動,又不能語,怎個至情至性法?”我笑道。無甚道理。她有些惱了,聲音就蓋過了雨聲,像細(xì)碎的木香花。
你看那竹林,自顧自密密的長起來,可曾阿諛奉承?那臘梅,大雪中朵朵的綻將開來,她是彎腰了,還是低下頭?我又不同你頑,草木的精氣神可遠(yuǎn)遠(yuǎn)超過你們的所謂正人君子,自成你那“世間”,也說不定。
自成世間的草木?雖然荒謬,到也真實。我心不在焉的叩著欄桿,看著雨幕漸漸停了。滿園春色也都醒過來,綠起來,蔥蔥蘢蘢,草木人間。
人間草木,寫著草木人間,人間本是嘈雜的喧鬧著,草木的干凈又平添一筆清香。這是游離于世外的香味兒,也許我們?nèi)钡木褪沁@點兒清凈罷。
梔子花頭的純白呵,有款款清香自花架間飄蕩下來。一縷陽光從玻璃窗間劃過,我睜開眼睛。終歸是又回到了人間罷,夢里人間草木,那般超然,大概也只有汪老先生可以成全并傾注于作品中。
枕邊是一朵開得正盛的緬桂花。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9
坦率地講,我看書,多半是帶著點附庸風(fēng)雅的強(qiáng)迫性,一天強(qiáng)迫自己看幾章幾頁,一點點地向前推進(jìn),看得吃力,毫無樂趣。
這兩天,在朋友的推薦下,看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間草木》。說來羞愧,在此之前,我居然對汪老是一無所知的。更沒有看過他的文章。得虧朋友推薦,讓我今生有緣讀到他的文字,真是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汪老寫的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景都是我們熟悉的,離我們不遠(yuǎn),或者我們就置身其中,讓我們感到親切,也能勾起我們心里那些美好的回憶。
汪老《花園》里寫的那些童年趣事里,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童年里的花園比汪老的花園更大(請允許我傻笑一下)。村子周圍的自然曠野,雖然被全村人共有,但我總能在這座大花園里,找到屬我自己的小花園。我的小花園是移動多變的,今天在這里,明天在那里;蛘咭惶炖,上午在這里,下午在那里。反正是隨我高興,我想畫地在哪里就在哪里。
我也像汪老那樣嚼過草根,品過它淡淡的甜味;壓過青草,看青草被壓扁過后又緩慢伸直;抓過蟋蟀,但不是養(yǎng)在篾籠里,而是裝在瓶中。我在玩螳螂時,母親也警告過我,說是螳螂碰過的地方,會長修子(尋常疣)的,我就拿著小樹枝撥弄著螳螂玩,不敢用手碰觸。因為是鄉(xiāng)下的野丫頭,沒汪老那么斯文,我爬過樹,掏過鳥窩,把一窩小鳥帶回家養(yǎng)。至于后來怎么樣,已是忘了。拿網(wǎng)捕蟬的事,我也做過。我拿家里的網(wǎng)絲兜、細(xì)鐵絲和竹桿,做一個捕蟬的網(wǎng),聽到蟬聲就仰頭在樹桿上找。我記憶里是沒有捕到過一只蟬的。但用這自做的網(wǎng),倒是有捕到過蝴蝶,拿回家后,學(xué)哥哥姐姐的樣,夾在書中做標(biāo)本,過后再也不管了。夏天,我喜歡靜靜躺在小河流水的地方,感受著流水輕撫而過的溫柔。秋天,便是偷吃最好的季節(jié),餓了,花生、紅薯和板栗都是被偷的對象。
當(dāng)然,我也干過一兩件有益無害的正經(jīng)事。我喜歡花花草草,就撿來斷磚石頭,在我們家門前的院子里圍起一個花壇,讓父親幫我填上土后,我種了菊花、月季、桅子花和一堆從田野里挖來的不知名的花;▔锼募居芯G葉,有花開。父親說種上花的院子到底不一樣,看著,飯也要多吃一碗。有一年,看母親種絲瓜,我就跟她討來一些絲瓜籽種在屋后的空地上,等瓜苗長起時,我也學(xué)著母親的樣,撿了些豬糞埋在苗旁,時不時去澆些水。沒想到,我種的絲瓜比母親種的好,結(jié)的絲瓜家里吃也吃不完,母親叫隔壁左右的鄰居來摘時,總不忘說一句:"是我幺女種的。"這事讓我高興了好一陣。
汪老的童年留在他心中的花園。我的童年留在我心中的花園。因為要得簡單,容易滿足,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無憂有趣的。
汪老先生的《葡萄月令》,寫了葡萄從入窖到出窖的整個生命歷程。
我生于農(nóng)村,長于農(nóng)村,看著父母翻田弄地,播種收割十幾年,卻從來沒有想過把他們的辛勤勞動寫于筆下。因為心里覺得那是不足為提的。如果非要讓我去寫,大概一定會濃墨重彩地添加進(jìn)一些歌功頌德,強(qiáng)行賦予我自以為是的`意義,讓文章空洞無趣。
汪老寫葡萄,像極了一位熟悉農(nóng)事的葡萄老農(nóng),用平淡樸實的話語,把侍弄葡萄的農(nóng)事一月一月地向我們細(xì)細(xì)道來,把所有的意義都賦予在侍弄葡萄的過程里。讓讀者自己去想會,去感受,去頓悟,去吸收自己需要的營養(yǎng)。
生命的意義莫過如此:在過程中去感知,去體會。
汪老在《人間草木》篇里,講了三個小故事:山丹丹,枸杞子和槐花。坦誠地講,我是不懂汪老所賦予的深意的。我只講個人喜歡。我喜歡山丹丹的草木本有心和隨遇而安的皮實;喜歡摘枸杞子二老淡泊名利的童心未泯;喜歡槐樹花里那位婦人的簡單純樸。我在未嫁時,也跟槐花里那位婦人的想法差不多,如果有個人伸出手來跟我說:"跟我走吧!"我便跟他走。后來,我們家的大頭先生出現(xiàn)了。我就跟他走了。
因為要得少而簡單。所以幸?鞓。摘枸杞子的二老是。養(yǎng)蜂人的女人是。我想我也是。就象現(xiàn)在這樣,曬曬太陽,看看書。
汪老在他的《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寫道:"我曾經(jīng)說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來歇一會,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rèn)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愿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dá)給人。"
汪老他做到了!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0
筆尖流轉(zhuǎn),勾勒著華夏的符號。娓娓而來,人間的一草一木傳出芳香。
我們舉頭望天,看得到鋪天蓋地的霧霾沉寂了世界,卻看不到飛鳥的奮力翱翔,閃爍它生命的光輝;我們穿過樹下,看得到滿地的枯黃阻礙行走,卻看不到樹葉燃燒著自己的身軀延續(xù)了樹的枯榮;我們俯身低頭,看得到讓自己頭破發(fā)麻的螞蟻在腳下穿梭,卻看不到它們正舉著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進(jìn)行著原始勞動,只為挨過下一個嚴(yán)冬……
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絕美的畫面從眼前悄然劃過,我們卻不曾得知;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生命的贊歌在耳畔流轉(zhuǎn),我們卻不為所動……
讀《人間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多。
人間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筆下的芋頭、豆芽、鐵蒺藜、紫薇、秋花、冬樹……無一不是隱秘在不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這樣細(xì)小的生命,分織交繪我們這樣美麗的世界。作為經(jīng)歷過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作家,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這些細(xì)小美好的眼睛,正是體現(xiàn)了汪曾祺細(xì)膩的心。
世間風(fēng)物,平中顯奇,談中有味,既有濃郁的人文關(guān)懷,又彌漫著最獨特的氣質(zhì)。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兇惡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們從電玩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然的懷抱……我們自陽光從天際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機(jī)屏幕的'光,電視屏幕的光,電腦屏幕的光已將孩子們的視野與心團(tuán)團(tuán)圍住,封鎖。這樣的孩子們又如何知道遛鳥的學(xué)問,逗蟲的樂趣呢?在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不斷壯大的同時,現(xiàn)實世界正在以殘忍的速度不斷縮小。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fā)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yuǎn)行,價比千金。國子監(jiān)、胡同、泰山、天山……這些孕育著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著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間。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fā)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shù)永遠(yuǎn)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里的了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guān)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fā)現(xiàn)。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guān)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1
我一直認(rèn)為,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與其個人生命的兩種要素息息相關(guān):一是生他養(yǎng)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長經(jīng)歷。南來北往又轟轟烈烈,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不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軌跡,也浸潤到他的作品《人間草木》中。
透過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個在蘇北運河邊成長的調(diào)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個在五七干校糞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僂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顆至純至善的心——猶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風(fēng),吹散了白日的`塵囂。
“人生得意須盡歡”,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個方面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寫文、繪畫、做菜。這三種人生愛好,我倒是覺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寫文如蘭,空谷幽香;其繪畫如竹,篩風(fēng)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風(fēng)裁雪;而其為人,則如時下深秋之菊,恬然自處、清談疏朗。汪先生在將個人價值充分展現(xiàn)、平和表達(dá)的同時,也滿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質(zhì)兩個層面的需求,這種“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共濟(jì)局面,又何嘗不是個人的歡樂和社會的福祉呢?
書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習(xí)慣久坐在家中的老沙發(fā)上,泡上一杯茶、點上一支煙,裊裊煙霧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這個深秋,每個雙休日的早上,我也會坐在家中的沙發(fā)上,伴著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間,在窗外透過的暖暖陽光中,讀懂這人間的一草一木。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2
我一向?qū)ι⑽氖蔷炊h(yuǎn)之的,這種痛還是來自于高中時期,不管自己如何拼詞造句,作文分?jǐn)?shù)始終保持在中下水平,成績很穩(wěn)定。那個時候十分羨慕小笨同學(xué),看似隨意寫出的幾句話,就可以拿到作文高分,十分不解。最近有些疲累,這天下班后,我打開了躺在kindle中有一段時間的這本散文集,打算讓我這個快禿了的腦袋切換一種模式,放慢一下,放松一下。
我在每開啟一本新書的時候,總會有種默默的小興奮,直到最近流行起來了盲盒,我才確認(rèn)了自己的這種情緒。開啟一本新書,就像是打開一個盲盒,對此充滿了期待,同時又有些擔(dān)心其內(nèi)容自己是否喜歡,在打開這本《人間草木》時,這種情緒更勝以往。
我的擔(dān)心多余了,在一開篇,我就被文中的詞句所吸引了,越往后讀,越發(fā)感嘆汪先生對細(xì)節(jié)描述的拿捏,對感情流動的捕捉著實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汪先生對食物的描寫實在是細(xì)致入微,看其字,聞其香,品其味,尤其是在下班路上的我,越看越餓。
汪先生的字里行間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是的,我們生活在的`這個世界其實充滿了玩味。夕陽下,沙灘上,一人一狗;車窗外,大街上,一老一少;又或者是,新雨后,屋檐下,一草一木,每一張定格畫面的背后,都是生動的故事,都是百味的人生?旃(jié)奏生活狀態(tài)下的我們,無心留意身邊的美好!叭松斓刂g,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慢下來,適時地讓自己慢一些,感受一下世間的美好。
汪先生說北京人是愛喝花茶的,在我這里是可以被印證的。記憶里,爺爺那長滿茶銹的茶缸,即使倒入一杯清水,也會伴有茉莉茶香;奶奶栽種的茶葉花,每次花開,我都會蹲在花盆前,鼻子湊上去,一口深呼吸,白色小花透著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我也是愛喝茶的,但是沒有那么講究,紅茶、綠茶、白茶、普洱什么都喝,最愛是花茶。
今天對著茶杯發(fā)呆了好久,思緒千回百轉(zhuǎn),似乎想?yún)⑼感┦裁,卻又把握不住瞬間而過的靈動,于是我寫下了這篇關(guān)于茶的聯(lián)語,以結(jié)束今天的思緒萬千。
浮浮沉沉,世上福禍相倚;
釅釅清清,齒間甘苦留香。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3
《人間草木》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種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寫植物,但更深層的,無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價值觀。
例如寫山丹丹部分,他通過老堡戶之口講出:山丹丹每長一年,便多開一朵花,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歲!還有這種植物皮實,容易養(yǎng)活。人要活得隨遇而安些,不能太嬌生慣養(yǎng)了。這部分結(jié)尾處,引出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和舞臺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戶這樣的農(nóng)民才懂!
第二部分寫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寶,春天的時候,枸杞頭可以當(dāng)野菜。夏末秋初,開花,可以觀賞。隨后,便結(jié)出果實,可以吃。這么看,有發(fā)現(xiàn)樂趣的'眼睛,人生才豐富許多啊!
最后部分寫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關(guān)于槐花的,卻只有開頭與結(jié)尾兩句。大部分內(nèi)容都在講養(yǎng)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講了花與蜜蜂的關(guān)系,養(yǎng)蜂人與蜜蜂的關(guān)系,養(yǎng)蜂人與女人的關(guān)系,以及女人與家中晚輩的關(guān)系。他們的關(guān)系只能用微妙來形容。給予與受贈的感覺,很曖昧的,讀原文才能體會很深。
人間草木啊人間草木,人間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擺在那里的。去發(fā)現(xiàn)它們吧,然后活得通透些,處理好身邊的各種關(guān)系,這便是人間草木的含義吧!
若用一種食物,用來形容汪先生這篇文章的語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龍井茶,淡而回甘!不信?您讀讀看……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4
棄浮世繁華,飲淡香清茶。
汪曾祺善于品味生活,善于享受生活;蛟S是因為平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和太過喧囂的人生旅途,他的心在塵埃中慢慢沉寂下來,最后修養(yǎng)出一種平淡的品性。這種品性早已滲透進(jìn)他的文字里,讓他的作品讀起來樸質(zhì)簡潔,但不凡的精神境界卻能從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來。
《人間草木》就繼承了這種獨特的氣質(zhì)。
《人間草木》是他對生活的記錄。生活還是那個生活,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要是重新用一種新生兒一般的好奇眼光來品味它們,再透露自己的真情實感,那就能用“可愛”來形容了!岸颊f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有人說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鉆進(jìn)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jié)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乎夸張的旺盛!边@些都是真實的敘述,汪曾祺先生用最真摯的語言代替了華麗詞語的堆砌。
除了寫花草,書中還有一些小故事。有閑來無事記錄自己生活的,也有啟發(fā)別人獲得感悟的。汪老游遍山水,所以書中多游記,謂“行者無疆”。游記中又有小詩。小詩第一眼看上去并不令人驚艷,偏是多看幾眼才能嘗出其中的真味!凹t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令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薄吧较码u鳴相應(yīng)答,林間鳥語自高低。芭蕉葉響知來雨,已覺清流漲小溪!
書中最后一章是寫人。他的老師沈從文、他的朋友趙樹理、西南聯(lián)大教授聞一多、金岳霖。這是放在全書最末的懷念。畢竟,花草終究是花草,可以隨時出去逛逛看看,但這些歲月卻是確確實實地回不來了。這里收錄了汪老對他們的評價和印象,還有記憶比較深刻的小事。想必?zé)o論是誰,拿筆坐在桌前回憶過往時,心頭總會涌上一陣陣狂潮?赡苁菓涯,可能是惋惜,可能是喜悅,但最應(yīng)該是百感交集。
在這其中,汪曾祺對沈從文的懷念尤其強(qiáng)烈,連他平常愛吃的葷菜、他家中的一盆虎耳草都記得清清楚楚!吧蛳壬嫔缟馨苍?shù)靥芍。我走近他身邊,看著他,久久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彪y以想象汪曾祺強(qiáng)忍心中苦痛,簡簡單單勾勒出葬禮情景時的壓抑。這份感情誰不能理解呢?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寫人間小事,記鄉(xiāng)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jīng)心、不刻意中設(shè)傳神妙筆,成就了當(dāng)代詩文的經(jīng)典!薄拔闹心且荒荒坏母∈辣瘹g,看得人平靜欣喜,又看得人有些淡淡的悵然。”汪曾祺先生的語言樸實無華,但一字一句都發(fā)自肺腑。愿他在另一個地方,仍能夠撇一身忙碌,賞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5
簡淡的筆墨描寫世間百態(tài)的清歡,草木山川,花鳥蟲魚吐露世間的美好與靈動。端起手中茶,方可天人合一,融化在大自然的淡雅樸素中。獨自一人,背靠綠水,面向青山,可謂是“人間之至味,清歡也”。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崩ッ鞯挠晗孪峦M,似一位姑娘掀起她潔白的裙邊,指端從發(fā)間掠過,使人舒適愜意。一張畫,一首詩,體現(xiàn)昆明雨季使人動情之處。我雖沒到過昆明,卻也在汪曾祺的筆下看到了這座花香四溢,雨來人去的清城。游走在雨后昆明的小道間,仿佛置身于世外,在靈動與淡雅中,品味花香與茶香融合在一起的淳樸。
“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逼降氖止P,耐人尋味的文章汪先生寫的不是作品,她談的是生活論的是生活中本該有的'簡單。他讓我明白,人活著比的不是誰成功誰輝煌,比的是誰認(rèn)真誰細(xì)心,只有認(rèn)真體會世間百態(tài)的人才懂得什么叫“生活”。
《人間草木》是一本適合閑人看的書,這里的閑,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心無雜念。只有戒除浮躁的人才能理解它的韻味。
歌德曾經(jīng)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在我讀《人間草木》時的感覺就像是與一位“生活家”最真摯的交流。他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兩個字:不俗。我們以一種普通人的姿態(tài)與超凡脫俗的人對話,不正是一件榮幸的事嗎?
從江南秀色到小四合院,從舊人舊事到風(fēng)土人情,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有讓人癡醉的魅力。這本書中沒有大道理,也沒有多么宏大的題材,正是他的那份簡單和汪先生獨特的審美,讓我對他產(chǎn)生了別具一格的喜愛,讓我在無數(shù)個午后的下午細(xì)細(xì)品讀。
還記得那只琥珀扇墜,那只記錄了汪曾祺與奶奶許多回憶的扇墜。扇墜中的那只小黃蜂形態(tài)如生,讓汪先生記憶深刻,再往后汪先生看到的琥珀中的昆蟲多少缺失了些靈氣。因為那些琥珀不是偶然形成的。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他們往往不是刻意的。就像我無意中看到的那篇文章中說的那樣: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讀完這本書,讓我不能忘懷的還是清歡二字。
清歡,是人間之至味。最美好,不過恬淡舒適,最愜意,不過《人間草木》。這本書教給我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美好,更多的是他教給我面對平淡生活的勇氣,做一個食煙火的普通人就好。品味生活,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讓簡單美好的大自然伴隨我們,讓這個炊煙裊裊世間成為生活的主打歌。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6
《人間草木》這本書敘述,很散。但我認(rèn)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書都給人一種很放松的感受。讀上幾頁,你會感到十分的舒適,那是一種愉悅的感覺。
我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書: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另一雙眼,帶我們領(lǐng)略樂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勝古跡。又讓我們洞悉了人間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書讀完,竟覺得意猶未盡。似一杯清茶,回味無窮。這本書不像漫畫書,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而是一種淡淡的風(fēng)味。讀《人間草木》像是外出進(jìn)行了一次旅游。
我在想:為什么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山,寫了水,寫了人,寫了食物。又為何是人間之草木。
記得有一句詩,是寫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在字里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
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shù)不清。有一句話打動了我的心:“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弊x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間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如今的人間尚存許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間的饋贈,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誤入世外桃源處,人間春風(fēng)攬草木。走進(jìn)自然,有的人會感到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正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倍械娜藚s會感到乏味。這是因為他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美好的心靈。
《人間草木》告訴我,人間草本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向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叢花,離自然近一點,眼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人間草木,是簡單的,是無華的。走進(jìn)自然吧!那時,你會像那輕盈的芳草,被春風(fēng)吹拂,隨風(fēng)搖曳。高樓大廈的冰冷,無法阻擋我對人間草木的摯愛。人間的春風(fēng),總會拂照草木,吹進(jìn)我的心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人間草木讀后感02-04
《人間草木》讀后感02-13
人間草木讀后感8篇04-21
《人間草木》讀后感(3篇)03-09
人間草木的讀后感(精選50篇)03-10
《人間草木》讀后感2篇03-09
人間草木讀后感12篇03-12
人間草木讀后感11篇03-12
人間草木讀后感(11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