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手工刺繡圖案之宋代洗馬圖
宋代的韓希孟有過多幅優(yōu)秀的刺繡作品,其中的《洗馬圖》仿趙子昂風(fēng)格,《女后圖》摹宋畫風(fēng)格,《米畫山水圖》仿米芾筆法,《花溪漁隱圖》仿元代王蒙筆法。下面歡迎大家來欣賞下這幅精美的刺繡作品。
《洗馬圖》是在白色素緞地上繡成,畫面上垂柳搖曳,樹下一馬夫正為一白色黑斑馬刷洗,白馬興奮地在水波中昂首嘶鳴。此幅繡作完全模仿繪畫的筆法用針刺繡而成,雄健的白馬以顧繡中最擅長的擻和針順其肌肉的紋理繡成,逼真寫實。白馬身上的.斑點則完全依照繪畫中的點繪法繡成,雖然黑色繡線已脫落,但其針法仍依稀可辨。此外,繡畫中也多處用筆渲染,這種“半繪半繡”、以繡為主、輔之以畫的手法是顧繡最基本的特征。
這幅繡成的洗馬圖形象逼真,生動傳神,設(shè)色淡雅,體現(xiàn)出顧繡淡彩渲染的特征。對頁有董其昌題贊曰:“一鑒涵空,毛龍是浴。鑒逸九方,風(fēng)橫玉。屹然權(quán)奇,莫可羈束。逐電追云,成里在目。”
韓希孟摹繡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繡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繡,蓋所謂畫繡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繡。 顧繡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
最完備之已成繡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以針代筆,用散針、套針、松針、刻針等多種針法,來表現(xiàn)繪畫中的皴、擦、點、染,并注重絲綾的深淺濃淡的變化,使之產(chǎn)生明暗、凹凸、層次和質(zhì)感,富有繪畫的韻味。用線主要仍多數(shù)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發(fā),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繡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繡繪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斗雞尾毛,薄金、頭發(fā)均可入繡別創(chuàng)新意,尤其利用發(fā)繡完成繪畫之制作,不僅在顧繡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中國絲繡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于世界染織史上亦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繡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繡技術(shù)。 這種摹仿繪畫的刺繡,對后世陳設(shè)性的刺繡影響很大。
【民間手工刺繡圖案之宋代洗馬圖】相關(guān)文章:
民間手工刺繡鞋墊圖案大全11-29
手工刺繡圖案大全10-21
手工刺繡花型圖案05-05
手工刺繡草莓圖案方法10-30
手工刺繡包包圖案欣賞10-30
梅花手工刺繡圖案大全10-03
荷花手工刺繡圖案欣賞07-27
DIY手工刺繡圖案針法教程11-07
簡單的手工刺繡圖案大全10-14
宋代刺繡針法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