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恬不知恥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恬不知恥是貶義詞
【解釋】: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diǎn)兒也不感到羞恥。
【出自】: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八:“倪芳飲后,必有狂怪,恬然不恥!彼巍巫嬷t《左氏博議·衛(wèi)禮至為銘》:“衛(wèi)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于銘,以章示后!
【示例】:“打這個~的走狗!”臺下一片激怒的喊聲,還是震動了臺上的胡博士。
◎楊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恬不知恥造句
一、街對門的屋子住著一個恬不知恥的女人。
二、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恬不知恥地冤枉別人.
三、自己國內(nèi)種族岐視泛濫,反而指責(zé)別國不講人權(quán),真是恬不知恥。
四、我受不了恬不知恥的政客,在電視里大開“口水戰(zhàn)”。
五、邁克恬不知恥,從來不在乎別人講什么。
六、一個人恬不知恥是最可怕的。
七、"我追求的是大洋錢。"他恬不知恥地說。
八、他做出那些丑事后,竟然還恬不知恥地到處張揚(yáng)。
九、這個村長常常得意地談起他花天酒地的生活,真是恬不知恥!
十、在恬不知恥之風(fēng)盛行之際,我們常為誰堪信任感到困惑。
十一、干了壞事還拿出來宣揚(yáng),真是恬不知恥。
十二、有個惡婦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恬不知恥地冤枉別人。
恬不知恥典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為神宗時宰相,主持變法(列寧曾稱其為“中國十一世紀(jì)時的改革家”)。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談,但頭腦異常清醒聰明,讀書過目不忘。他作的賦深得歐陽修、王安石、韓琦等名士的賞識。公度布衣出身,朝中無親朋可依靠,于是專以順附諂媚王安石為務(wù),經(jīng)常不分晝夜向王安石請安,即使在廁中相遇,也莫不誠惶誠恐。一次他尾隨王安石之后,手執(zhí)其衣帶尾,王安石回顧疑惑不解,公度卻笑著說:“相公,您的衣帶有點(diǎn)污垢,我已小心地用袍袖擦干凈了!币娬邿o不恥笑,而他自己卻不以為恥。
【恬不知恥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相關(guān)文章:
巧舌如簧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7-22
浸染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4
狹隘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4
夜以繼日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5
以貌取人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6
傷心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4
精明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5
德高望重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9
持之以恒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