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編的學(xué)習(xí)生涯中,一直相信天道酬勤這四個字,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呀,勤奮很重要,方式也很重要啊!好的方式可能讓你少走很多的彎路。
古今中外贊頌勤奮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文學(xué)家韓愈說過:“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分耕耘一分才。”科學(xué)家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由此可見,勤奮是通往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
古今中外有成就者莫不勤奮。西漢時有個叫匡衡得人,家中一貧如洗,白天靠給財主砍柴割草混口飯吃,就連買油燈的錢都沒有。晚上回到家中,屋子里漆黑一片,他很想學(xué)習(xí),可那有錢去買燈油啊?忽然,他想到鄰家每天都要到深夜才熄燈睡覺,他靈機一動,在墻角用刀輕輕挖了一個小洞,一縷光射入房中,他高興極了,連忙捧著書簡,對著那縷光,津津有味的讀起來。從那以后,他白天為財主砍柴割草,晚上便讀書讀到深夜,每到那時,他便忘記白天的勞累,忘記晚上的倦怠,一心一意地攻讀經(jīng)書。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位“鑿壁偷光”的少年終于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了西漢時期著名的經(jīng)濟學(xué)家,我相信,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的人,下功夫去讀書,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大家都肯定聽到過“勤能補拙”這個成語,意思是說,通過勤奮,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許多有著偉大成就的人,都和勤奮有著不解之緣。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少年神通。他們小小年紀,就能歌善舞或?qū)κ挛镉兄叱囊娊?墒牵麄兂两诖笕藗兊目洫勚,不努力,不奮斗。最終,他們成了一群碌碌無為的人,誰也看不出他們和別人的區(qū)別。而有些人,他們沒有聰穎的天資,也沒有過人的智商。可他們踏踏實實地向目標努力,向前程邁進。最終,他們成功了。天分,式起跑時的領(lǐng)先,而勤奮就決定了跑步時的速度。勤奮,讓踏實肯干的人跑到了終點,取得了成功的獎杯。
小時候的王羲之十分勤奮。他練字的時候,每天就在門前池塘里洗筆,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多年堅持不懈的練習(xí),余墨融進了池塘,池水都染上了墨色。這就是著名的墨池。在沒有握筆練習(xí)的閑暇,王羲之的手也不會閑著。他的手在衣襟上比劃著,熟悉每一個筆畫。久而久之,他的衣服都被磨通了。長大以后,他成了一名著名的書法家。這正如張衡所說,“人生在勤,不索何得。”
勤奮,是通向成功之門的一只小船。只要有了勤奮,我們就能向成功一步一步地邁進!
但是,一個人即使有聰明的頭腦,可不去勤奮學(xué)習(xí),也很難取得成功。北宋的方仲永,不到五歲便能提筆作詩,被人們稱為“神童”仲永的父親整天帶著仲永去給有錢的人作詩,對對聯(lián),從而掙幾個錢,而不讓仲永去學(xué)習(xí)。等到仲永十二、三歲時,作的詩便不如從前了;十八、九歲時,便和常人沒什么區(qū)別了,成為了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在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那姐姐來說吧,五、六歲時姐姐便能把“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爺爺夸姐姐是個“神通”,每當客人來時,都會對姐姐夸上幾句,可長大以后,姐姐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學(xué)習(xí)上,結(jié)果高考只打了三百多分,真令人惋惜,所以不勤奮難以有成就。
我們必須勤奮學(xué)習(xí),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