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需要用真誠的心靈去欣賞,而不是用好奇的眼睛去打量。欣賞,就是用眼睛去注視,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體味這人世間的美好。以下是yjbys網(wǎng)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欣賞的作文,同學(xué)們可以參考下。
篇一:欣賞
人生路上需要用真誠的心靈去欣賞,而不是用好奇的眼睛去打量。欣賞,就是用眼睛去注視,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體味這人世間的美好。
花開花落,月滿月虧,是一首詩;潮起潮落,雁去雁來,也是一幅畫。自然界中處處是風(fēng)景。當(dāng)我們駐足一花一草時,我們就會領(lǐng)略到大自然的至善至美,也許會忘卻塵世間的煩擾。
欣賞別人是一種尊重,被人欣賞是一種認(rèn)可,無人欣賞則是一種不幸。生活中,我們渴望被人欣賞,往往忽略了欣賞別人。更多時候,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缺點,樂于放大自己的優(yōu)點,甚至喜歡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到自己的幸福。然而,欣賞是相互的,要想被人欣賞,就得先去欣賞別人;只有欣賞別人,才能會被人欣賞。
欣賞別人,就是善于尋找并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欣賞別人的談吐,會提高我們的口才;欣賞別人的大度,會開闊我們的心胸;欣賞別人的善舉,會凈化我們的心靈。欣賞其實是少一點挑剔,多一點信任;多一點熱情,少一點冷漠;多一點仰視,少一點鄙視。
欣賞是一種互補,是一種促進,也是一種和諧。欣賞多一點,矛盾和誤解定會少一點,人與人的距離才會更近一點。
人不可能生而完美,但可以追求完美,學(xué)會欣賞,懂得欣賞,才會充實你的人生!
專家點評:
這篇以“欣賞”為題的哲理性散文,用詩一般的語言詮釋欣賞,贊美欣賞、謳歌欣賞對人生的重要意義。文章用了很多排比句和兩兩對舉的句子,句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
篇二:欣賞
同一株玫瑰花,有的人看到那嬌艷欲滴的花朵而有的人卻看到了那尖銳的刺;仰望同一片天空;有人看到了烏云朵朵而有的人卻看見那藏在烏云后的太陽。在飄雪的季節(jié)等候花開的人,是最會欣賞的人。
諸葛亮可以說是才子,照理說才子應(yīng)該配佳人,可是傳說他的妻子卻很丑陋,但是卻很有才華,諸葛亮所造的木流馬便是她所授。諸葛亮并沒有去挑剔她的相貌。他欣賞的是她的才華。
《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是丑陋的,然而他卻深入了許多讀者的心。沒有人在意他的相貌,我們欣賞的是他正直和善良,還有他為愛而奉獻的偉大精神。
也許要真正地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人或物并不容易,我們難免會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它會蒙蔽我們的眼睛。如果我們換一種眼光,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朋友的那些話是對你的忠告,親人與你的意見不同,是出于對你的關(guān)心。所以學(xué)會欣賞,就不能讓感情的云霧蒙蔽住你的眼睛。
欣賞并不是外表的美麗,它是一種由內(nèi)向外流漏出的氣質(zhì)和神韻,它是真善美光芒的閃耀。只有學(xué)會欣賞的人生才是最美麗的人生,讓你欣賞的眼光,射到每一個角落。
專家點評:
小作者以是諸葛亮和《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為例,向讀者傳達出欣賞由內(nèi)向外流露出的氣質(zhì)和神韻才是真善美光芒的閃耀,行文思路清晰,內(nèi)涵豐韻,引發(fā)讀者思考。
篇三:懂得欣賞
欣賞,其實并不難。任何事物都有你值得欣賞的地方。哪怕是一棵草,一只麻雀,一根蠟燭,他們都值得我們欣賞。
一棵草是值得我們欣賞的。不要看它這么脆弱,這么常見,其實它們的精神比我們強大的多。“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這就是它的精神,沒錯,這就是頑強。貝多芬,海倫。凱勒和霍金不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xiàn)嗎?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嗎?
一只麻雀也是值得我們欣賞的。一只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一條獵狗向它走來,露出了鋒利的牙齒。老麻雀突然從樹上沖下來,拼死保護自己的幼兒,獵狗最終走開了。這是種什么力量呢?是親情,是無私的親情。我們的父母不也向老麻雀保護自己孩子嗎?處處為我們著想,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嗎?
一根蠟燭也是值得我們欣賞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古代詩人對它的贊嘆。在以前電燈不普遍時,蠟燭便經(jīng)常與老師陪伴,蠟燭用自己的光亮照亮了老師,而老師熬夜備課,只為明天學(xué)生能夠聽得更明白。蠟燭和老師像知己,燃燒了自己幫助了別人,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嗎?
讓我們共同去欣賞生活中的美,讓我們生活更精彩。
專家點評:
這是一篇描寫欣賞的文章,文章開門見山提出了“任何事物都有你值得欣賞的地方”觀點,然后引用“一棵草,一只麻雀,一根蠟燭”得以論證。全文語言流暢自然,較為生動,是一篇不錯的習(x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