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一)
在學習第三模塊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孔子與儒家思想》、《老子與道德經(jīng)》、《唐宋詩詞》、《紅樓夢與紅學》等七部國學經(jīng)典,雖然學習時間不長、斷斷續(xù)續(xù),但覺著收獲很多。國學經(jīng)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tǒng)文化的證明,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園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F(xiàn)根據(jù)個人學習情況談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yǎng)
經(jīng)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園長,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個園長的權威,說到底就是"權力+人格"。盡管園長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學者,但是園長要想管理好幼兒園,就要真正地為教職工辦實事,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幼兒園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我鎮(zhèn)組織了對幼兒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兒文明禮貌、愛心、孝心細則,并發(fā)放到家長手中,讓孩子在園在家對照執(zhí)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營造“孝”的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與教育相適應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內外環(huán)境,形成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氛圍。三是圍繞“孝心獻給父母”進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動。
(1)利用重大節(jié)日、生日音樂會等舉行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兒在一周內聽一個“孝”的故事、“愛”的歌曲、“為父母做一項洗刷家務”、“幫父母做一種農(nóng)活”、“給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務”等。使幼兒學有榜樣,愛有行動,真實的感受父母養(yǎng)育之恩,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的優(yōu)良品質。
(3)做小小“孝子”。組織幼兒開展“我自己進教室”、“我是媽媽的小乖乖”等幼兒活動,讓幼兒通過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形式,學會孝敬爸爸媽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4)評“孝”星。通過一定階段的活動后,組織幼兒及家長召開家園聯(lián)誼會,由教師、家長、幼兒溝通參與為每個幼兒以打星的方式評出最佳“孝”星,進行表彰獎勵。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學習了國學經(jīng)典后,我認為還可以在我們的活動中加入經(jīng)典誦讀,如《弟子規(guī)》、《唐宋詩詞》、《三字經(jīng)》等適合幼兒誦讀的經(jīng)典;其次讓我們的環(huán)境與經(jīng)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布置幼兒園的環(huán)境、氛圍;三是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每個節(jié)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各地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幼兒在接受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促進幼兒園特色辦園。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了解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
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二)
暑假我校開展了學習《國學經(jīng)典與教育》這門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jīng)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jīng)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xiàn)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jīng)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jīng)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