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語:西安,古稱“長安”、“鎬京”,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nèi)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jīng)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下面我們來看看以下這位同學是怎樣寫西安的吧!
來到美麗的古城
我只知道中國的著名古城有閬中古城,平遙古城這次來到西安,才知道西安也是一個古城。西安,也就是古時的長安,這里真是一個好地方,有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傭;八景之美譽的大雁塔,可以看見秦時明月漢時關,又能感受唐朝雄風五代煙,西安真是一個好地方。
我剛下火車,就來到了一個橋拱底下,天下著蒙蒙細雨,好象給西安的古城蒙上了窗紗,使它更生動,更迷人,我們一家人上了車,準備往家走。在高速公路兩邊全是城墻,聽爸爸說,這些城墻把西安市區(qū)全部包圍了的。我覺的這寫城有泰山的雄偉,黃河的英姿,這些城墻據(jù)說是秦始皇贏政時期修建的,是為了抵擋北方胸奴侵擾的盾牌,城墻是藍色的,與書上畫的截然不同,一打聽才知道,這城墻是經(jīng)過人為改造過的,讓長城更堅固,更好看,能更長久的屹立在西安,讓更多的游客與過路人看到這雄偉的建筑。
窯洞大家都聽說過吧,窯洞是黃土高原上特有的一種民居形式。當?shù)匕傩兆怨乓詠砭陀凶「G洞的習慣。窯洞式民居是一種很古老的居住方式,即在黃土斷崖地區(qū)挖掘橫向洞穴作為居室。因為它有施工簡便,造價低廉,在西安郊區(qū)的大山里面就有,洞里面冬暖夏涼,窯洞都沒有門,這里的人夜不敝戶,窯洞建筑因地勢而導致有平頂式、靠崖式和天井式三種。平頂式窯洞是在平地上用土坯或磚石壘砌而成;靠崖式窯洞是將山坡一面垂直鏟平,然后在平面上鑿挖窯洞。天井式窯洞是在平地上挖坑,深米余,四周見方。然后在坑的四壁下部鑿挖窯洞,形成天井式四方宅院。另從窯院一角的一孔窯洞內(nèi)鑿出一條斜坡甬道向地面,為住戶進出之階梯式通道。天井窯院內(nèi)設置有出水通井,院內(nèi)一般都種有高大樹木,沿窯院頂部四周筑有帶水檐道的磚墻。宅院內(nèi)有作糧倉用的窯洞,頂部開有小孔,直通地面打谷場,收獲之時可直接將谷場的糧食灌入窯內(nèi)糧倉,平時孔口置避雨席棚。宅院內(nèi)有單獨窯洞,可作雞舍牛棚。天井窯院還有二進院、三進院等,即多個井院的組合。進入村內(nèi),只聞人言笑語,雞鳴馬歡,卻不見村舍房屋,所謂“進村不見房,見樹不見村。”外地人又稱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窯洞建筑美觀耐用、節(jié)約耕地、保護植被、冬暖夏涼、靜無噪音,內(nèi)部設同樣可以“現(xiàn)代化”。
天井窯院既是游覽農(nóng)村的一大景觀,也是考察研究黃土高原民俗和原始“穴居”發(fā)展演進的實物見證。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chǎn)物,陜北農(nóng)民的象征。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chuàng)造了陜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nóng)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yè)。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網(wǎng)https://.aoueom
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十分適宜居住生活。一院窯洞一般修孔或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后窯,有的進開,從外面看孔要各開門戶,走到里面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洞一般窯壁用石灰涂抹,顯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窯洞內(nèi)一側有鍋和灶臺,在炕的一頭都連著灶臺,由于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恢車娜鎵ι弦话阗N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陜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粐邮且环N實用性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墻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陜北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陜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它們根據(jù)窗戶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觀而又得體。窗花貼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nèi)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chǎn)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diào)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fā)展前提。同時,氣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jīng)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和延續(xù)的契機。由于自然環(huán)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筑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
陜北延安窯洞,其中夾雜著窯洞式平頂房。窯洞是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靠崖式窯洞有靠山式和沿溝式,窯洞常呈現(xiàn)曲線或折線型排列,有和諧美觀的建筑藝術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許的情況下,有時布置幾層臺梯式窯洞,類似樓房。在山坡、土塬的溝崖地帶挖一口窯,平著伸進去,前面有比較開闊的平川地,從側面看,這種地形很像靠背椅的形式,這叫靠崖式窯洞。
下沉式窯洞(即地坑院)
下沉式窯洞就是地下窯洞,主要分布在黃土塬區(qū)-沒有山坡、溝壁可利用的地區(qū)。這種窯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個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窯洞,形成一個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見地院樹梢,不見房屋。在平地上向下挖,挖成一個凹的大院子,再向這個院子四周挖窯洞,這叫下沉式窯洞,這種窯洞從遠處看不到,就像是平地一樣,只有走近才能看到地上一個個的凹坑,向坑里一看,下面是一戶戶的人家,正因為如此,人們便了四句打油詩來形容“進村不見村,樹冠露三分,麥垛星羅布,戶戶窯洞沉”。下沉式窯洞是窯洞最為奇特的一種。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網(wǎng)https://.aoueom
獨立式窯洞是一種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窯洞,也有磚拱石拱窯洞。這種窯洞無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獨立,又不失窯洞的優(yōu)點?蔀閱螌樱部山ǔ蔀闃。若上層也是箍窯即稱“窯上窯”;若上層是木結構房屋則稱“窯上房”。在地上用磚砌成一個窯洞式的房子,這叫獨立式窯洞,是窯洞中最高級的一種,也是建筑造價最高的一種,實際上就是現(xiàn)代建筑中的覆土建筑。獨立式窯洞和挖的窯洞室內(nèi)感覺是一樣的,上面是拱券,后墻不開窗,但房前設檐廊,檐廊和窯洞的門窗是裝飾的重點。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既節(jié)省土地,又經(jīng)濟省工,確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相傳在戰(zhàn)國時期,一個將軍帶一千人去剿滅一團一萬人的土匪,這場惡戰(zhàn)一觸即發(fā),一番血拼后,將軍他們死了一百來人,土匪那邊的死傷人數(shù)不過區(qū)區(qū)三十人,將軍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對手,便一邊逃一邊考慮對付土匪的對策,將軍它們逃到山頂上,已無路可逃,土匪他們就在下面,將軍他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扔石頭等,可對手也身經(jīng)百戰(zhàn),沒有死一個人。忽然將軍手下的一個士兵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大家都挖一個大洞,堆一座土墻,然后將土墻推倒,再一齊沖下山去與敵人撕殺,最終將軍他們獲得了勝利,后來它們發(fā)現(xiàn)挖出的大洞里面可以住人,便將此洞命名為窯洞,F(xiàn)在,由于各種經(jīng)濟都發(fā)達了,大多數(shù)土著居民都已經(jīng)在住平房了,可惜,古老的傳統(tǒng)生活現(xiàn)在已在慢慢的消失了。
西安真是一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