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就是一種善心,它所傳遞的就是愛,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部分關(guān)于描寫同情的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
我愿做一個有同情心的人,與別人一起去承擔(dān)災(zāi)難;我愿做一個有同情心的人,用心去關(guān)懷他人,以情去感動他人;我愿做一個有同情心的人,幫助那些生活在困苦與苦難只中的人,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溫暖和關(guān)懷。
同情心與人性密不可分,因為有了同情心,才會有人性;反之,有了人性才會有同情心。記得,一位老師曾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0月23日,在四川省的佛山市一位僅有2歲的女童王悅被一輛面包車撞倒后又碾軋,之后將近七分鐘時間,還有呼吸的小悅悅一直孤零零地躺在路邊,18個路人先后經(jīng)過,但都當(dāng)做沒看見,若無其事的走過,而期間孩子又被一輛貨車碾壓過去。兩車先后碾扎2歲女童,18個路人冷淡走過,不聞不問,最終小月月被第十九個路人抱到路邊,隨后才被送往醫(yī)院搶救,但是,七天后,頑強堅持了七天的小月月還是離開了這個黑暗的世界。
這件事讓我回味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在想:那近20個路人,他們不去管小悅悅是因為什么?也許,他們其中的某一個人,哪怕只是打一通電話報警或打急救電話,那么,一切就會變了:小悅悅不會死去,她的親人也不會悲痛欲絕。那18位路人的人性淡漠到連一個生命垂危的孩子都不愿幫助,他們是在害怕什么嗎?他們是在逃避什么嗎?是世俗的世界將人們的同情心都吞噬了嗎?那為什么第十九位路人又將王悅送到了醫(yī)院?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人們自私自利,只關(guān)心自己,從來不體諒別人!如果人人都有一點同情心,那么,世界還會是這樣嗎?還會有這樣的慘劇嗎?我愿做一個有同情心的人,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諦和生命的價值,做一個有同情心的人,拋開束縛,揭下虛假的面具,做會真正的自己!
【篇二】
春去夏來,陽光照耀在大地上,草地上變得更綠了。我在草地上玩著,忽然看見地上有兩只綠油油的東西在爬。我蹲下來仔細(xì)一看,哇!原來是兩只螳螂,一只大一只小,小螳螂長著兩只小鉗子,兩只眼睛黑乎乎的。顯得一副冷酷無情的樣子,大螳螂長著兩個大鉗子,它們倆在地上東轉(zhuǎn)轉(zhuǎn)西轉(zhuǎn)轉(zhuǎn)好像在找吃的。我靈機一動,連忙從家里拿了一塊蛋糕和一個瓶子。
我在離它們不遠(yuǎn)出挖了一個小洞,然后在上面放了一塊蛋糕。我把螳螂引了過來,大螳螂先用它的兩只大鉗子摸了摸蛋糕,發(fā)現(xiàn)沒什么危險,便大膽的跳到蛋糕上面。忽然,大螳螂掉進了我挖的洞,小螳螂看見了,連忙找來一根棍子想把大螳螂救上來,可是被我的瓶子一蓋給蓋住了。我蹲在后面仔細(xì)的觀察,看看小螳螂的愛父心切有多深。小螳螂拿兩只鉗子使勁的移動瓶子,把瓶子移到一塊石頭上,瓶子一下子被石頭碰倒了,小螳螂用棍子救出了它的爸爸。
接著,我抓著小螳螂故意把大螳螂引到了水池邊,我把小螳螂放進水池,小螳螂不斷地掙扎似乎在喊:“救命,救命”。大螳螂好像聽見了,連忙跳進水里,不顧自己地安危,把小螳螂救上來了,可它自己卻沉進了水里。我把大螳螂從水里面抓了起來,把它和小螳螂放在一起,讓它們走了。
我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原來冷酷無情的螳螂也有同情心。
【篇三】
記得那是我三、四歲時的事兒,沒想到小小的我竟有很強的同情心,哪怕是假的我也會弄假成真。
那時,我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是皮卡丘,我甚至把它當(dāng)作生活中的一員。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在看《神奇寶貝》的某一集,也就是小智 和皮卡丘在草地上,突然被另外一只神奇寶貝襲擊,那是的皮卡丘的力量還很微弱,一下就被打倒在地,半天起不來。那只強大的神奇寶貝虎視眈眈地注視著皮卡丘,準(zhǔn)備把它一舉殲滅。
這時,我的眼睛濕潤了。不一會兒,我便號啕大哭起來,淚如雨下,皮卡丘真可憐!它甚至比世上所的生物都要悲慘得多得多!我不斷地擦掉在臉頰上流淌的眼淚,可眼睛里的“泉水”又不斷地涌出來,喉嚨里理想是被什么卡住似的,吐不出來,也難以下咽。
媽媽見狀,立刻將電視機關(guān)掉,把我抱起來,跑到房間開始哄我,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等我醒來,天空是那么的晴朗,白云那么柔軟,發(fā)生了什么?好像是一位朋友,倒在草地上,我滿臉是水,然后,然后……“豆豆,吃飯了!”“好的,我來了!”十秒鐘后,問題消失了,我呢?則去品嘗美味佳肴去了。
【篇四】
以前,在我原來的中學(xué)學(xué)校門口有個老人,終日衣衫襤褸,目光呆滯地坐在那里,只有當(dāng)面前的搪瓷杯里有硬幣的聲響時,他才緩慢地移動一下身體,鞠一個躬。
他是個乞丐,靠學(xué)生們零星的施舍度日。
由于耳聞太多太多負(fù)面新聞,我不敢輕易相信乞討者,也不會因為同情他們而慷慨解囊。在現(xiàn)實面前,我的心變得越來越堅硬。但每次經(jīng)過那個老人,我都會刻意地把頭轉(zhuǎn)向一邊,因為在這個不知是真還是假的乞討者面前我有點不知所措。
終有一日,我內(nèi)心深處那柔弱的琴弦被撥動了。
那是一個中午,一群調(diào)皮的初一新生在老人鞠躬的時候,突然從他的搪瓷杯里拿走了一些硬幣。由于行動不便,老人只有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干得脫皮的嘴唇顫抖著,枯瘦的手也顫抖著,他卻無力與這些活力四射的初一新生對抗。
初一新生拿硬幣時,杯子被碰倒了,和硬幣一起與地面碰撞出清脆的聲響,正午的陽光照在硬幣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我的眼睛被刺痛了。不知老人是被新生的舉動嚇壞了,還是對世態(tài)炎涼倍感失望,他一直僵坐在那里。良久,他才緩過神來,緩慢的地伸出手臂,撿拾散落的硬幣,由于年紀(jì)大了,手指不靈活,撿幾枚小小的硬幣也讓他費了不少功夫。
看到這些,我心里格外地,突然很想幫助這位老人。但令我倍感沮喪的是,我翻遍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卻沒找到一分錢,正當(dāng)我放棄的時候,一個嶄新的一元錢掉了出來。我撿了起來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把它送給老人。
我將一元錢放在老人的手心,他像往常一樣,緩慢地移動身體,向我鞠躬。當(dāng)他抬頭的一瞬間,我從他的眼睛里讀出一些感激,還有一些感動。此時此刻,我不再懷疑他的身份,感覺自己做對了一件小事,內(nèi)心涌起一股暖流。
又過了幾日,我發(fā)現(xiàn)老人從校門口消失了,我提起此事,同學(xué)都搖搖頭。生活還是一如既往,沒有因為老人的存在或消失而改變,而我心中卻始終晃動著老人的身影:每當(dāng)午后灼熱的陽光把學(xué)校大門上的燙金字照耀得更加炫目時,恍惚中總好像看見了那個老人,看見了他那佝僂的軀體、蒼老的容顏,還有那緩緩的鞠躬,眼神中流露出的溫情。
這個世界上的真真假假我們也許不能完全看透,但面對弱勢群體,只要你喚醒自己的同情心,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在改變自己。
同情心,不可或缺!
【篇五】
冰心老人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收獲……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叢飛,傾其所有資助貧困生,他無疑是高尚的,然而一句“不要責(zé)怪他們”,一個微笑的表情背后,卻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些許悲涼。轉(zhuǎn)頭看,一個十歲女孩聲聲重復(fù)的一句“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xué)會幫助別人”卻讓人無不為之動容。
永遠(yuǎn)記住一句話:愛在左,同情在右。因為愛,所以慈悲;因為愛,所以伸出援助之手;因為愛,所以傳遞愛。
《孟子》中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說的就是不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愛護自家的幼童,還要將這種美德在社會中發(fā)揚,使社會上互幫互助蔚然成風(fēng)。這樣,一家有難,八方支援,形成合力,還有什么越不過的困難,還有什么渡不過的苦海,還有什么攻不破的愁城?幫助別人,不應(yīng)只是一種習(xí)慣,而應(yīng)是與生俱來的修養(yǎng)。而愛,則是一種信仰。
愛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人熬過黑暗的歲月;愛是一輪明月,它安撫孤寂的心靈;愛是一把火炬,如噴薄的旭日,生生不息。
傳遞愛,就是傳遞一顆善心。世間有愛,才溫暖。在歌德學(xué)院的茵茵綠草地上,一個男孩兒將一莖青草遞給愁云滿面的三毛:對,像這樣,微笑!于是三毛走遍千山萬水,將這份愛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北京某個不知名的四合院兒里,母親把畢生的愛傾注在他身上,于是史鐵生搖著輪椅緩緩前行,用一支筆,傳遞生的渴望,生的執(zhí)著。在河南,林秀貞牢記母親的教導(dǎo),無私地贍養(yǎng)孤寡老人;在天津,許多人自發(fā)建立“稀有血型之家”為需要者義務(wù)獻血;在山東,“微塵”已成為愛的代名詞……
也許你會說,自己沒有孔子的“仁愛”,沒有墨子的“兼愛”,沒有慈善家的“博愛”,但是幫助別人,僅僅是舉手之勞,你能夠說自己做不到嗎?畢竟,無私奉獻的人,大多都是普通的勞動者,而他們的共同點就在于—有一顆愛人之心。我以為,和諧社會,其根本在于建立“互助社會”,建立“愛心社會”。
記得華農(nóng)大學(xué)生小李的話:“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xué)會幫助別人。”
記得冰心老人的話:“愛在左,同情在右,隨時播種,隨時收獲。”
記得我的話:“愛出于本心。”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