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對于中原以南的地區(qū)來說是一種風景,特別是在長江以南,瑞雪更是冬日的一款奢侈化妝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冬天景色的散文,歡迎閱讀!
冬天景色的散文【1】
丙申年冬天的第一場雪來得不早不晚,就在“小雪”節(jié)氣的頭一天夜里悄然而至,“小雪”那天的早晨還是不緊不慢、斷斷續(xù)續(xù)地飄著,到了中午漸漸地變成了暴雪,氣象臺也發(fā)布了大雪警報,不斷提高警戒級別,到了向晚時分,積雪厚度達到30多厘米,大地也從早晨素雅的潔白變成了薄暮昏暗的灰白。
第二天早晨,我要去穗城參加一個會議。雖然風停雪住,但地面依舊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前往機場的路上,車子開得極慢,不時出現(xiàn)令人心悸的側(cè)滑,好不容易到達北郊機場,飛機卻晚點了。到了中午,跑道才清理出來。飛機頂著冰雪終于在晚點兩個多小時之后順利起飛。
到了穗城,一下飛機,就感到一股暖濕的氣息撲面而來,前往賓館的道路兩側(cè)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道路中間的隔離帶中種植的一種不知名的樹上開滿了耀眼的黃花,這讓剛剛從冰天雪地中走來的我感到了強烈的反差。
會議議程只有一天。會議結(jié)束后的次日凌晨4點多我便匆匆起床,趕乘早上第一班飛機踏上返程。如此匆忙,雖然有不得不急著趕回的事由,但心中惦記著這一場雪也是原因之一。
快接近目的地時,在空中就能看到銀裝素裹的山巒起起伏伏,宛如舞動著的銀蛇,田埂在銀白的大地上畫出一個個規(guī)則的幾何圖形,蔚為壯觀。我心中一陣竊喜,雖然已經(jīng)過去一天一夜,但這場大雪依舊沒有消融!
回到書院,已經(jīng)接近中午時分,匆忙吃完午飯,顧不得旅途的勞頓,我走進了大院冰雪雕琢的風景中。雪后的天氣異常晴朗,天空雖然不那么藍,陽光也不那么強烈,但潔白的積雪反射出刺眼的雪光,使得大地顯得十分明亮。各種植物的顏色也露了出來,松柏的墨,冬青的綠,銀杏的黃,更襯托出雪的白。風景的色調(diào)由大雪漫天時的黑白水墨變成了雪后初霽的清亮油彩。
西門外牡丹園中,曲折回環(huán)的小徑上,鋪滿了厚厚的積雪,踏雪尋景的人們在上面留下了坑坑洼洼的腳窩,寒冷的氣溫使它失去了剛剛落地時的柔軟,變得松脆起來,走在上面發(fā)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宛如一曲輕快的音樂。兩側(cè)樹墻上的積雪半融半凍,有些已經(jīng)坍塌,有些依然頑強地覆蓋在樹墻的頂端,形成了一個個美麗奇特的不規(guī)則圖案。樺樹林的葉子已經(jīng)落光,筆直的樹干把修長的影子投射在潔白的雪地上,頓時有了一種雪國森林的野趣。
牡丹大道的道心花壇堆銀砌玉,如一把閃著寒光的利劍向大門外刺去。道路兩側(cè)法桐樹上還未落盡的樹葉在雪洗之后顯得更加枯黃,塔松和冬青樹團保持著一如既往的墨綠,石楠的枝頭依舊紅艷,在白雪的映照下格外醒目。
書院中的雪景,靜下心才能領悟它的真諦。形狀各異的樹墻、樹球在大雪紛飛的時候,被皚皚的白雪素裹起來,像一座座渾然天成的玉雕,在優(yōu)雅中體現(xiàn)出內(nèi)斂,在恬淡中滲透出傲然。大雪之后,隨著白天的融化和夜晚的凍結(jié),一天過后,厚厚的積雪在坍塌和滑動中于寒冷的夜晚實現(xiàn)了重組,第二天白天便把固化的不規(guī)則圖案蘊藏著的奇美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倘若我們把自己縮小成一個點,或者想象某處積雪構成的弧線之上有一匹或數(shù)匹馬兒在佇立,那么立即就會有一種立于雪原之上才能領略到的博大、悲壯和沉靜之美。
雪對于中原以南的地區(qū)來說是一種風景,特別是在長江以南,瑞雪更是冬日的一款奢侈化妝品。它是柔柔的,媚媚的,把江南的綠水青山裝扮得風情萬種。它給暖國的人們帶去的只會是期盼和驚喜。然而在莽莽雪原之上,雪卻沒有半點的溫柔,它是肆虐的,兇猛的。那一望無際的白色世界,置身其外,看到的是一種壯美,置身其中,則意味著必須忍受著酷寒的煎熬,在孤立無援、連續(xù)斷糧的極端情況下甚至意味著死亡。
書院的學子有不少走進了這樣的雪原,他們懷著博大的家國情懷,用忠誠和青春戍守著祖國的邊關。在午后的殘雪中漫步,我忽然想到了他們,他們才是書院值得尊敬的驕傲。
冬天景色的散文【2】
前幾日,閑來無事,在網(wǎng)上下載了一張色彩艷麗的冬雪壓在柿子上面的照片,片中火紅的柿子掛在沒有了葉子的枝頭,虬曲的枝條還有藍藍的天空映襯著紅紅的一片,潔白雪積上面,給予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晚上無事分享于朋友,朋友看后不由感慨,便就此引伸了起來。
這是火紅的柿子,是這時節(jié)的艷麗、自然之美,沒有了葉子的襯托,鮮艷的、紅如火的柿子在寒風中、在潔白的雪中依然驚艷,煥發(fā)著勃勃生機!在冬日的枝頭似火紅的燈籠在那枝頭閃耀著光芒!
柿子,那崖畔、溝邊、山腳下坡地上到處自生自長的柿子樹,與別的果樹相比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不像如今果區(qū)的果農(nóng)之于蘋果、梨、彌猴桃等果樹那樣專門精心地服侍!就在那自生自長的地方,在春夏秋冬中頑強地成長著,奉獻著那如火而甘甜的果兒。
想想,那兀自于那些邊角地塊貧瘠的土壤中生長的柿子樹,正如時下人們熱衷的散養(yǎng)家禽、家畜一樣,沒有了專門的肥料、專人澆灌與修剪,呼吸自然的空氣、沐浴四時風雨以及冬日的嚴寒,經(jīng)過四季,孕育出那如火而甘甜的柿子,雖有形狀與品種差異,但那甜絲絲的感覺,一樣讓人感到春天的溫暖!
時代在進步、生活水平在提高,嘗遍了早先人們曾經(jīng)向往的山珍海味,便似乎再也沒有那過去早年間的那么多的對吃、喝的追求,一時間又迷失在飲食的取向上!習慣在改變、味覺在失憶,那兒時簡簡單單的一碗玉米糝、一碟涼拌的紅油閃亮的蘿卜絲便是一餐美味!簡單而平常的、農(nóng)家的一日三餐,巳經(jīng)漸漸消失在遠去的歲月里。有時閑暇時候,總是回憶過去家常飯的可口與舒心。早餐玉米糝、午餐或手搟面或攬團、晚餐則是剩飯剩菜對付,關中農(nóng)村俗稱喝湯,一個習慣、一種傳統(tǒng),一個轉(zhuǎn)岙便是千年傳承!
過往的生活習慣每每與如今的生活方式碰撞糾結(jié)于心!回憶改變不了現(xiàn)實,但現(xiàn)實總是讓人回想起那曾經(jīng)的過去!
這冬日的柿子,其實于我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三十年前,那依然在農(nóng)村的老家,老莊子里有一大、一小兩棵柿子樹,從我記事起它們就在老莊子那隔著兩鄰居的黃土夯就的墻根下靜靜地生長著。大的枝丫茂盛、樹身低矮,那平常就是我和弟弟妹妹們的樂園,爬上爬下便是我們的樂趣……
小點的柿子樹則是樹干較直,枝丫亦不多,也屬于是外一個品種。大的一棵柿子樹自記事起就是那時我們兄弟姐妹的果園與那秋風秋雨之后的歡愉的希望。大的柿子樹上的果子從老輩人口中知道叫火罐柿子,熟透之后就如前文所述似一個個晶瑩剔透的紅燈籠高高掛掛在葉子稀疏、直至落盡的枝頭,在冬日的陽光燦爛里映出一翻冬的韻味!
我獨鐘情于那大的柿子樹,每到柿子果兒初上枝頭的時候,那黃色的柿花還有那風中飄落的落果就是那時別樣的玩具!
真正吸引和讓人向往的是那在暮秋之時釆摘下的一個個如小火罐的柿子。剛摘下來的是不能直接吃,必須存放一段時間等完全熟透了才可入口,否則那苦澀的味道你不會適應!
那時那一棵樹的柿子可以收多半笸藍(早前農(nóng)村常用的一種竹編的容器直徑大約一米五到兩米,深約四十厘米,通常用來盛糧食等物。)也就我們兄弟姐妹一個冬天的美味水果。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再讒,也得等到那紅色的精靈熟透了才行。再說那時還有一位家法威嚴的祖父在當家、理政,我們只能乖乖聽話!忍受著那火紅色的誘惑……
待到那一笸藍的火罐兒熟透了,那便是我們這些娃伙們的開戒日,抓一個火罐、撟衣擦一下、蹭幾下,揪掉那干褐的把(蒂)兒,厥著小嘴對著那小小的孔兒,一個吸溜,那甜甜的、稀稀的柿子肉便悄然下肚。
天氣太冷的時候,那冰涼的火罐兒不便直接。取個洋瓷碗放進一堆火罐,塞進北方特有的炕洞,讓那炕洞里的溫熱溫暖一陣,再一連串熟練的動作,用手指輕輕掐破點皮,再輕輕地、小心翼翼地撕扯開一條,便像削蘋果皮般去掉薄薄的一串皮兒,手捏著干枯的把(蒂)兒一口吞下,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一切都遠去了!三十年前老家搬新址,那棵大的柿子沒能移栽過去。那小點的倒是移過去了,可好像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土壤,每每回家總是看不到往日的風采,心中不免有些難以言傳的不快。
過去了這么多年,今天在這與哥們就那張柿子的照片的對話,不經(jīng)意勾起對往事回憶,也是一種幸福,一種對遠去了的生活回味!
靜下心來想想,現(xiàn)在的你我、出身農(nóng)家的你我,不正如那崖畔、溝邊、山腳下坡上的一棵棵柿子樹,沒有迷人的外形、富貴的身價、嬌艷的身姿,不也一樣在風雨中茁壯、在嚴寒酷暑中成長,一樣奉獻那枝頭如火的果實么?!我們一樣在天地間呈現(xiàn)著迷人的風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