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明月,因為有了詩人和詞人,因而越發(fā)美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古詩的作文,歡迎參考!
古詩中的明月
仰望星空,繁星點點,晶瑩的月光灑在天際,透過樹的枝椏傾瀉下來,是凄涼,是悲涼,是溫馨,還是幽靜?不,這是一泓心靈之水,那水在流淌,或急或緩,或樂或愁,或悲或喜,或憂或思。當然,這月光之水先是流在詩人的心里,穿過千年長河,之后就流淌進了我們的心田。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yún)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岳飛給我們的忠告,路雖長雖艱,但我們無須因此而浪費光陰,躊躇不前,那種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夢想而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迎難而上,永不退縮值得我們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出的價值卻無法衡量。
月亮是美的,而由月光引發(fā)的思念是苦的,淚水是咸的。正如詩人張九齡所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雖然我們相隔很遠,但明月可以共賞,她知道你的心,也知道我的心,此情此境,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人的情有多少種呢?無人知曉。但是可以說,有多少種情就有多少樣月亮。孤孤單單一個人的寂寞滋味有誰知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煜這闕《相見歡》自然寫的是離別的苦,這種苦有誰能夠洞察。相思之念本想了卻,卻了卻不了,自己讀賞月光之景時,連梧桐也是孤單的,離別是無奈的,這背后的苦楚更是無奈。
和李煜不同,蘇軾通過月亮不光看到了離別的無奈,更悟到了一種很深厚的境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種美好的祝福傳出很遠很遠,傳到你傳到我。
月亮所以能傳情,就是因為它的美,那種無以替代的特殊美。傍晚雨后的山林里,由于有了月亮的清揮便靈動起來,那美麗的月嬸在林間翩翩起舞:“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雨飄飄灑灑地飄落山間,帶來了最真誠最美好的美意,明月笑呵呵地看著這一切,洗衣的女孩子們喧鬧著,竹林間回響著她們的嬉笑聲。這就是詩人王維在《山居秋暝》中用精工之筆為我們描繪出來的永不退色的雨后月下林間風情謝意畫。
西樓月多情,松間月嬌美,江上月又是怎樣?仍是多種多樣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是“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沉月”,那輪蒼白的月亮在凄慘中沉進江心。同是白居易他的另一個月亮卻紅紅火火,雖是殘陽,卻充滿了生命力,充滿壯觀美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中,那江面紅波蕩漾之時,天上另一邊的月亮也充滿生機,像一個彎弓,蓄弦待發(fā),充滿了力量。本來殘陽是個敗景,讓人傷感,可是在此個白居易的心目中,紅陽新月相映生輝。
月亮的光,月亮的輝,月亮的形,月亮的色,這些因素在某種心境的釀造中,會變成最濃烈的酒,這酒專門醉人的心志。醉了愁緒,醉了鄉(xiāng)情,醉了思念,醉了詩人的夢。“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朋友、知己固然有離別的時候,只要心連在一起,無論身在何方,即使遙隔千里也不算遠啊!夢中也有朋友,不要悲傷,何必悲傷,明月照耀你我,我們不就在一起了嗎?!
古時的明月,因為有了詩人和詞人,因而越發(fā)美好。今天的明月,因為有了古詩詞,因而越發(fā)多情。因為有了月,有了詩,有了詞,月亮就給了我們一個多情而美麗的心靈。
古詩中的鄉(xiāng)村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般的美妙,是鄉(xiāng)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般的熱情,是鄉(xiāng)村;“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般的悠閑,還是鄉(xiāng)村。
我愛古詩,更愛古詩中的鄉(xiāng)村風光。“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像極了我的個性寫照。我出生在城市,學習在城市,可是我時常覺得自己的血液里流淌著一些與城市格格不入的東西,這些讓我倍感城市壓抑了我的心情,蒙朧了我的雙眼。何處找尋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景致來釋放心靈呢?走進古詩中的鄉(xiāng)村,走進鄉(xiāng)村中的古樸;在古詩中去尋找鄉(xiāng)情鄉(xiāng)韻,在鄉(xiāng)村中來體驗古詩中的舒馨與恬淡。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當視線被一望無垠的玉米田、星羅棋布的稻池和悠閑展翅于天空的飛鳥填滿時,我的世界豁然開朗。
在鄉(xiāng)下的奶奶家,我挽起袖子,卷起褲腳,幾步竄到那個土里土氣的灶臺下,麻利地點火添柴,雖然煙霧撩人,但注視著那橙黃的火焰在秸桿上起舞,漸漸地,我的心被這古老的鄉(xiāng)韻充滿。
鄉(xiāng)村那特有的淳樸與親情流淌在我的心中……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走在鄉(xiāng)村的小徑上,抬頭看見一只威武驕傲的公雞飛上桑樹枝頭,一聲聲鳴叫是呼朋引伴,亦或是悠閑心情的釋放?這時,一陣由遠而近的“汪汪”聲傳來,那是一只棕色的小狗,是奶奶家的看門犬---樂樂。黑亮的眼睛、搖動的尾巴都似乎沾有靈氣,特別惹人喜愛。它在陽光下連蹦帶跳地向我撲來,那時我喜悅激動,這種溫馨的感覺仿佛蕩滌著我身上的浮躁,凈化著我的靈魂。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習慣了城市的喧囂,習慣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此刻,行走于鄉(xiāng)間的簡樸與寧靜中,感受著鄉(xiāng)村的那份和諧與安寧,心中那份壓抑早已煙消云散。簡樸的小房,錯落而非有致的一個個小院,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構(gòu)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鄉(xiāng)村景致。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又似乎走在詩人筆下的畫卷中。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xiàn)在我面前,令我悠然神往。
感受古詩,感受鄉(xiāng)村,感受“復得返自然”的暢快……
披一路風塵,看春山依舊,唱大江東去。拋下那份焦慮與浮躁,用心行走于古詩間,用靈魂去感受古詩中鄉(xiāng)村里的那片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