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會有一段黑暗的歲月,就像走一條漫長的隧道,怎么都看不見光。我曾經(jīng)幻想,會不會有個超人,幫助我們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直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才是靈魂擺渡人。下面是電影《擺渡人》觀后感。歡迎閱讀。
電影《擺渡人》觀后感【1】
張嘉佳的文藝才情你可以不懂,但是其中細(xì)膩的情感卻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忽略,對,就是細(xì)膩的情感。
愛情這東西,經(jīng)歷過的都嘗過其中的酸甜苦辣,如果你恰好在那段五味雜陳的路上走過了,張嘉佳的文字會觸碰到你靈魂深處的某根神經(jīng),讓你回憶過去,想像明天,華麗而樸實,達到治愈后的溫暖。電影《擺渡人》就是這種溫暖的最好詮釋,透過大銀幕給你無限的感動。
電影《擺渡人》講述了酒吧老板陳末(梁朝偉飾)作為金牌“擺渡人”,與合伙人管春(金城武飾)一起拯救所有情感相關(guān)的不開心的故事。劇本始于原著小說,卻在人物塑造上更加深刻和多元化。小玉與馬力的相伴不能相戀,管春與毛毛的相識不能陪伴,陳末與何木子的相愛不能相守,我愛你你卻愛著他,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那些看似俗套的片段,卻剛好可以點燃觀眾們的回憶,打開封存已久的情感缺口。
每個人都是擺渡人,每個人都曾被擺渡過。電影中,小玉(楊穎飾)擺渡馬力(陳奕迅飾),陳末擺渡小玉;管春擺渡毛毛(張榕容飾),陳末擺渡管春,在這一場又一場的情感大戰(zhàn)中,陳末看似在擺渡所有人,殊不知,他在擺渡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在被眾人擺渡,所以,在最后,我們才能看到“終于放下”的陳末。三杯“see you tomorrow”,陳末贏得了何木子的芳心,雖然每一天的囧樣子讓觀眾笑聲不斷,但是他們心底到底還是甜蜜的,因為每個人心底都期盼著自己也能有這樣一份被對方堅持的愛情,不論男女。當(dāng)何木子在最美的日出中消逝,直到10年后,她依然是陳末心中最美的太陽。那段情感中,那些所謂的成功與失敗,那些所謂的美好與殘缺,不過是緣于過于堅持或不夠堅持。在沒有盡頭只有路口的人生,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問題,無人擺渡,那就先自己擺渡吧。
但生活畢竟不是電影,不能按部就班,快樂就要享受,痛苦就要承受。初戀再美好,一旦不屬于你,終究也無可救藥。馬力的出場是驚艷的,一代歌手的搖滾范兒,萌動了多少小姑娘,然而,當(dāng)小玉的記憶回到10年前,鹿晗的出場便形成了鮮明的喜劇對比,陳奕迅是帥的,只不過帶了些年齡的滄桑感,小鮮肉一出場,不禁讓人感嘆“歲月是把殺豬刀”。此處對比的,并不只是馬力的10年前和十年后的容貌,還有小玉的心境。不論是10年前還是10年后,在小玉的心里,馬力都是那個帥的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偶像,她崇拜他,她愛他,她為他可以拼盡一切。那么我們呢?是否還記得10年前愛著的那個人的樣子,現(xiàn)在身邊的那個人是否還是10年前的那個他?當(dāng)小玉低呼地問出“你有沒有為誰拼過命”,又觸動了你心底的哪根神經(jīng)?當(dāng)然,這時也不乏有現(xiàn)實主義者會抱著清醒的腦袋,愣愣地回過頭來問我們一句:“拼了命又怎樣,還不是沒有在一起?”這一盆冷水澆下來,那酸爽的感覺讓我們不得不清醒。也許馬力在小玉的心中會一輩子存在,永遠(yuǎn)那么美好,但是該拼命的時候拼命,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才是幸福的王道,“不甘心”會毀了這短短的一輩子。
《擺渡人》好看,除了劇情,陣容同樣是一大亮點。有男神也有小鮮肉,有歌神也有女神,有偶像也有笑星,群星匯集,要的就是震撼。一部電影的最大魅力就是感染了觀眾,顛覆了演員,看著一代男神金城武如丐幫般的打扮,香腸嘴的模樣,看著張榕容在文藝女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yuǎn),看著熊黛林和陳奕迅潦倒的模樣,讓人覺得,《擺渡人》絕對不只是一部圣誕檔電影,也許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它是一個喜劇,但是看到最后,它就好似一餅陳年老茶,讓人越喝越是回味無窮。
《擺渡人》用喜劇的外殼渲染了情感的內(nèi)核,那些雞湯似的擺渡語言讓人頗有回味,人生的背后就是回憶,我們可以偶爾回頭,卻不能停止不前。10年很長,什么都可能改變;一輩子很短,別讓過去蒙蔽了雙眼,要學(xué)會珍惜眼前人。
電影《擺渡人》觀后感【2】
王家衛(wèi)導(dǎo)演的電影你看不懂對吧!你以為王家衛(wèi)監(jiān)制的電影你就看得懂?呵呵~~《擺渡人》的確有這樣一種風(fēng)格上的氣魄,在怪異的開局后,讓你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夠看得懂。梁朝偉、金城武,兩位無比熟悉的臉龐,卻演著讓我們略感陌生的角色。曾經(jīng)數(shù)次,我都想大聲地質(zhì)問片中的諸位:What are you 弄啥咧?可是更加令人氣憤的是,你們弄得也忒好笑咯。雖然你們拒我于你們的圈子之外,但是你們就是勾起了我的好奇。然后,你依然冷漠、依然無情、依然自說自話,但看懂你故事的我,已經(jīng)默默地落淚了。真討厭呢~~~~~
當(dāng)年看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只有兩個故事在幾年后仍能想起。一個是金毛偷跑到鄰居家的院子里便便,另一個就是小玉喝了一串酒吧的兇悍。后來得知王家衛(wèi)看上了“擺渡人”章節(jié),一點兒也沒意外。畢竟這個故事算是全書最有戲劇化和表現(xiàn)力的了。不過后來又看到了西蒙-佩吉的《世界盡頭》,便突然對《擺渡人》的改編產(chǎn)生了一絲擔(dān)憂。因為看過《世界盡頭》后我意識到,小玉的故事難以撐起一整部電影。如果張嘉佳和王家衛(wèi)沒有很好地為其添點兒肉,是難以足夠豐滿滴。
果然,《擺渡人》并不局限于“擺渡人”的故事,而是將“擺渡人”這個概念給拎出來了。梁朝偉飾演的酒吧老板,是一個神秘的“金牌擺渡人”。影片很任性,并不急于給我們解釋擺渡人的工作內(nèi)容,而是選擇讓擺渡人自己娓娓道來其對身邊人身邊事的觀察。一開始觀眾可能不太理解,等后半段擺渡工作正式展現(xiàn)出來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擺渡人能夠勝任,最重要的就是對人情事理的準(zhǔn)確觀察與判斷。原來之前只是好笑卻不明真相的段落,統(tǒng)統(tǒng)是為后邊的沖擊情感做得鋪墊呀。
在人情與事理尚未鋪開的時候,觀眾是注定有些糊涂的。因此在影片剛開始的時候,濃烈的影像風(fēng)格會先于故事給觀眾極大的沖擊。這本來就是王家衛(wèi)的拿手戲嘛。曹郁+鮑德熹做攝影指導(dǎo)真是有些奢侈。本片的鏡頭很不常規(guī)----大量的近景和特寫,嚴(yán)格控制著觀眾的視野。色彩濃烈的美術(shù),讓整個電影更像是發(fā)生在舞臺上,抽離了生活的氣息。于是,無論是陳末&何木子、管春&毛毛,還是小玉&馬力,故事中總有幾絲浪漫至死的色調(diào),與整個如幻的畫面相協(xié)調(diào)。
梁朝偉和金城武真是那種永遠(yuǎn)能給人驚喜的演員。陳末和管春這兩個角色被他倆剝出了很多天真可愛之處。在你尚未看懂片中的人情事理的時候,你會被兩人的喜劇化表演逗樂。當(dāng)你在后半段看懂了片中的人情事理的時候,你又會被兩人的內(nèi)心戲感動。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愛情的傷痛,而無法自拔,但是他們在岸邊的等待卻各有各的不同。相應(yīng)的,擺渡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看《擺渡人》之前,我們還真從沒好好想過,原來絕大部分的“走不出來”,都是一廂情愿的固守。只有抵達彼岸,才能看到日出。
電影《擺渡人》觀后感【3】
人生總會有一段黑暗的歲月,就像走一條漫長的隧道,怎么都看不見光。我曾經(jīng)幻想,會不會有個超人,幫助我們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直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才是靈魂擺渡人。
看《擺渡人》這部電影,總是不經(jīng)意地想起王家衛(wèi)《東邪西毒》中的“醉生夢死酒”。在《東邪西毒》中,西毒歐陽和黃藥師靜靜地喝著“醉生夢死酒”時,總是談起那個“嫂子”式的女人。而在《擺渡人》中,身為“擺渡人”的梁朝偉是這樣講述自己的“酒事”的:“喝你的酒,讓我很心碎。因為它讓我的每一個晚上,都變得很短。”說到這句話時,梁朝偉表現(xiàn)得很激動,甚至想從輪椅上站起來。然后,他深情地抓住了女調(diào)酒師的手。
和王家衛(wèi)此前的作品相比,張嘉佳這部《擺渡人》用周星馳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王家衛(wèi)的故事。甚至,我覺得,相比《擺渡人》這部意欲將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用快樂和溫暖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的故事而言,《擺渡人》中的臺詞、潛臺詞和話外音更具魅力。當(dāng)然,這種魅力亦是我一貫喜歡的王家衛(wèi)風(fēng)格。
身為“擺渡人”,梁朝偉在《擺渡人》這則故事剛開場就用舒緩的語氣,講述了自己工作的四個過程: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擺渡人酒吧的墻上亦貼著“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這則宣傳。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句話構(gòu)成“金牌擺渡人”為周圍的人和整個世界進行精神療傷的絕佳方式,或者說,“金牌擺渡人”本就是與精神療傷有關(guān)的神秘職業(yè)。只不過,就影片內(nèi)容來看,盡管“擺渡人”可以為他人療傷,但似乎很難為自己療傷。所以,梁朝偉和金城武為他人療傷的過程,亦是自我情感救助或者說心理診治。
影片中的李宇春是黑幫老大的妹妹,春春拼命地愛上一個男人,卻被這個男人無情地拋棄,悲傷之余,春春對每個試圖接近自己的人只會說一個字:滾!這時,梁朝偉適時出現(xiàn),給春春講了一段“緣為冰”的理論:緣為冰,我將它抱在懷里,冰化了,緣分也沒了!此語一出,春春立即淚飛頓作傾盆雨。事實也正是如此,人生百味,聚散離合,緣來不拒,緣走不留。笑問多少人能夠看得破,縱便是看得破也許亦難躲過。所以,在《擺渡人》中,梁朝偉用一種玩味人生的口氣對春春說:“緣分不應(yīng)該是傷人的冰塊,應(yīng)該是溫暖的熱茶。”而語一出,瞬間道破“愛”的本質(zhì)。
可是,什么叫人生呢?斯如梁朝偉影片中的話外音:“人生就是不斷送死,不斷重生的游戲。”可是,生而為人,向死而生,你真的有面對死亡和重生的勇氣嗎?斯如我一位好友所言:“你聽過螞蟻的哭泣嗎?”或者,你或我,或我們,本就是這樣一只渺小的螞蟻,只不過,我們沒有面對游戲的勇氣。
所以,歷經(jīng)愛情反省和內(nèi)心質(zhì)問之后,梁朝偉如是說:“時間太長,一輩子太短,有時一件事也做不完。”其實,仔細(xì)想想,我們似乎做了許多事,卻又碌碌無為,甚至我們沒有用心愛過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家人甚至我們自己。所以,更多時候,我們只能跟梁朝偉一樣,用看似淡然實則沉重的語氣說:“結(jié)束營業(yè),江湖再見。”有時候,所謂再見,莫不如再也不見。但問題是,見與不見,你都在這里。
縱觀《擺渡人》這部影片,周星馳只是表像,影片更多是王家衛(wèi)式的精神隱喻。換言之,在《擺渡人》這部與酒有關(guān)的意識流電影中,每個人都行走在通往彼岸的路上,試圖自渡或渡他,直到最后,才始以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那個需要被渡化的人。所以,影片最后,王家衛(wèi)借梁朝偉之口表達了他的感悟:“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在河里,從未解脫。這話說的看似梁朝偉,實則說的是王家衛(wèi),或我們自己。
《心經(jīng)》中如是說:“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這話借用到《擺渡人》中大可以如是說:“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換言之,不論你經(jīng)歷過哪些人哪些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經(jīng)。不是嗎?日出好美呀,幸好沒有死在昨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