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這天有很多的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jié)作文三年級【一】
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時候,人們在家門口插艾葉的來歷嗎?就讓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唐朝末年,兵荒馬亂,沖天大將軍黃巢準備帶著他的部下去攻城。 黃巢先去查看地形,他發(fā)現(xiàn)了城門口一位大嫂,她手里抱著一個大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小孩子。她牽的是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抱著的是一個七八歲的大孩子。黃巢覺得很奇怪,上前問道:"你為什么手里抱著一個七八歲的大孩子,手上卻牽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呢?"大嫂說:“如果有殺身之禍,這大孩子是我哥的,小孩子是我的,在危險的時候我可以放棄小孩子;緊緊抱著大孩子”。黃巢非常感動,對大嫂說:“大嫂,你回家,把門口掛上艾葉,我保你平安。”大嫂答應了。 第二天,黃巢去攻城,他根本不知道:在前一天的晚上大嫂早把他們的對話告訴了城里的老百姓們。黃巢看見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艾葉,為了履行諾言,黃巢只好帶兵悄悄地走了。 這就是端午節(jié)人們掛艾葉可以驅(qū)蚊,避邪的來歷。
端午節(jié)作文三年級【二】
每到端午節(jié),我就會想起小時候?qū)W的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快到了,我想隔壁鄰居劉奶奶又要送來親自包的粽子。其實我也很想在這美味的節(jié)日里自己做上幾個粽子,這兩天我和媽媽便向劉奶奶請教怎樣包粽子。 劉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美味,奶奶說首先要把粽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這樣比較好包一點。再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攏來,中間放進調(diào)好的糯米和肉塊,要包出棱角。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覺得好難啊!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而且米會灑下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媽媽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我想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經(jīng)過艱難一番包扎后,稍微有點型、看著順眼的粽子跟著大人們包的一起放入鍋中了,我包的粽子很“顯眼”哦!接下來就用猛火煮40分鐘,再用文火20分鐘就差不多了。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終于時間到了,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看到里面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的端午學會了包粽子,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其中的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美哦!
端午節(jié)作文三年級【三】
因為“五”與“午”通,所以端午節(jié)又名端五.另外端節(jié),午日,重五,重五,地臘,中天等也是端午的別稱,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關于端午節(jié)的兒歌.
端午這天有很多的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稱為長命縷,我想是讓兒童能長命百歲吧!端午節(jié)還要在小孩的額頭上用雄黃畫個"王"來避邪.
每到端午節(jié),奶奶都要買許多艾草,蒜頭,在中午12點時放在太陽底下曬,奶奶說:"這樣的艾草和蒜頭能消毒,避邪."還在家中用艾草熏.我想端午節(jié)的諸多習俗,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下一代的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