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16最新時事論據(jù):恐龍的介紹
導(dǎo)語: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后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恐龍”一詞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日本的古生物學家譯為恐龍,后來流行于中國。古希臘語蜥蜴(Saurosc),特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類似蜥蜴的爬蟲。東方譯名這種語境里的“龍”特指該希臘語蜥蜴家族,如主龍、暴龍、異齒龍、梁龍、霸王龍、翼龍、三角龍等。就像“壁虎”的虎字是轉(zhuǎn)用性質(zhì)。
外形特征
骨骼特征
恐龍的骨骼具有一些衍化適應(yīng),可使它們與原始的主龍類祖先辨別出來。在后期的恐龍中,這些特征經(jīng)過更多的演化改變。
恐龍的共有衍征包含:
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讓胸鎖三角肌肉附著的部分),長度約是肱骨的1/3到1/2。
腸骨后部有個突出區(qū)塊。
脛骨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后的凸緣。
距骨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
除上述幾個特征以外,大部分恐龍還有一些共同特征,但是因為出現(xiàn)在其他主龍類,或者不存在于早期的恐龍身上,因此不列為恐龍的共有衍征?铸埦哂兄绷⒌牟綉B(tài),類似大部分的現(xiàn)代哺乳類,而大部分其他爬行動物則是四肢往兩側(cè)延展的步態(tài)?铸埖耐胃C朝向兩側(cè),股骨的第四粗隆部往內(nèi)側(cè),兩者契合,產(chǎn)生直立的步態(tài)。
體型特征
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nèi)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xiàn)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大部分的恐龍要比大型蜥腳類恐龍還小得多,F(xiàn)有的證據(jù)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動物則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間?铸埖捏w重估計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噸之間。倫敦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研究指出恐龍的體重平均值約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類體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間。
從現(xiàn)有的狀況較好的骨架來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龍是長頸巨龍(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龍)。長頸巨龍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間發(fā)現(xiàn)于坦桑尼亞。從多具大小相近的個體所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現(xiàn)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館,該模型高12米,長22.5米,預(yù)期活體的重量在30到60公噸之間。最長的恐龍是27米長的梁龍,是在1907年發(fā)現(xiàn)于美國懷俄明州,現(xiàn)展示于賓州匹茲堡的卡內(nèi)基自然歷史博物館。
主要區(qū)別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們的站立姿態(tài)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tài),其四肢構(gòu)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gòu)比其他各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根據(jù)恐龍腰帶的構(gòu)造特征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蜥臀目(Saurischia)、鳥臀目(Ornithischia)。二者間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其腰帶結(jié)構(gòu)。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龍都具有往前突出的恥骨,而鳥臀目恐龍的每根恥骨都向后傾斜。除臀部結(jié)構(gòu)不同外,兩類恐龍在生活及行為特征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龍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腳類恐龍,以及幾乎用兩肢行走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cè)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后延伸,這樣的結(jié)構(gòu)與蜥蜴相似。
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后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cè)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后側(cè)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cè)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區(qū)別)。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shù)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chǎn)于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由19節(jié)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于體長的一半的馬門溪龍,世界上已知體形最大的動物——易碎雙腔龍。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fā)達,為最聰明的一類。嘴里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暴龍是著名代表。其余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棘龍等也頗具名氣。
生活習性
覓食
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xiàn)出來。
斗爭
銳利的牙齒和爪子是肉食類恐龍獵食的武器。暴龍類恐龍會尋找落單的草食性恐龍,因此常常單獨行動。而有些恐龍則會群體行動,鎖定獵物后蜂擁而上,并用第二根趾頭的腳爪割開獵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龍一般會有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對付肉食性恐龍的攻擊,這些裝備有時是堅韌的皮甲、骨棒或骨釘,有時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龍等。大型草食性恐龍會集體行動,一旦受到威脅,就會集體堅守陣地并反擊。
【最新時事論據(jù):恐龍的介紹】相關(guān)文章:
最新時事論據(jù):關(guān)于除夕的介紹起源10-04
最新時事論據(jù):寒露期間的天氣特點10-03
最新時事論據(jù):小雪節(jié)氣養(yǎng)生湯10-04
時事論據(jù):尊重的事例10-11
時事論據(jù):秋天的雅稱10-03
最新時事論據(jù):停止英語等級考試10-06
2016時事論據(jù):最新臺風消息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