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家鄉(xiāng)的美食記敘作文
導(dǎo)語:我的家鄉(xiāng)是個魚米之鄉(xiāng),特有的特產(chǎn)數(shù)不勝數(sh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家鄉(xiāng)的美食作文,歡迎借鑒
篇一、家鄉(xiāng)的美食記敘作文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饃就成了你必須品嘗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饃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是很講究的。制作時先將優(yōu)質(zhì)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佐料大火煮爛。這時,店家會給你一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越細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通常黃豆打小就可以了。接著將滾燙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同時配以蔥末、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陜西油潑辣子,一碗羊肉泡饃就完成了。
看著這碗羊肉泡饃,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藝術(shù)品。紅紅的辣子油漂浮在湯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綠的香菜和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雪白的饃,真令人賞心悅目。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羊肉湯變成了大海,粉條就像層層波浪,饃塊的肉片就像星羅棋布的小島,而翠綠的蔥末就像點綴在小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
羊肉泡饃的`香味也十分誘人。那濃郁的香味早就已經(jīng)隨著熱氣四處彌漫,它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這時我也顧不上什么紳士風(fēng)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是鮮、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蔥末的清香,泡饃的柔軟筋道,油潑辣子的香辣,這就是羊肉泡饃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湯,真是鮮美至極!如果再配以幾顆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湯鮮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膩,泡饃細膩柔軟充滿湯的鮮美和饃原有的香味,粉條爽滑可口,這就是我對羊肉泡饃的評價。一股腦吃完這些,全身發(fā)熱,頭上也冒汗了,總之就一個字:“爽!”
羊肉泡饃不僅色香味形俱全,歷史也很悠久,也許是因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饃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叫做羊羹。關(guān)于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生活貧困,流落長安街頭。一天,他身上只剩下兩塊干饃,十分干硬無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鋪店主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碗滾燙的羊肉湯。趙匡胤將干饃掰碎吃了起來,吃得渾身發(fā)熱,饑寒全消,后來他當(dāng)上了皇帝,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一飽口福。羊肉泡饃已經(jīng)成為陜西小吃的“代表”。
篇二、家鄉(xiāng)的美食記敘作文
在美麗的松古平原上,有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小吃——古市三角壇餛飩。你也許會覺得,那只是一碗普通的餛飩,沒什么特別,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松陽的三角壇餛飩可是“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呢!
我家鄉(xiāng)的餛飩個兒不大,可味道卻濃,吃一個,便覺得芳香四溢,吃一碗便覺得整個人都洋溢著餛飩的香味,過了好久,還有餛飩的味道,還在回味餛飩的香氣。三角壇的餛飩不僅味兒濃,餛飩皮也薄,而且又嫩又薄,方方的餛飩皮下面,原本鮮紅的肉餡變得粉嫩嫩的,一口咬下去,皮就破了,一股湯就進入了嘴巴里,頓時覺得無比愜意。在一旁包餛飩的人,拿過一張雪白的餛飩皮,舀一勺肉餡,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只餛飩,包好的餛飩就像一朵美麗的`鮮花,小巧玲瓏,單外形便叫人垂涎欲滴。當(dāng)一碗燒好的餛飩在你眼前掠過,便有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深深吸一口氣,便會情不自禁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真香!”舀起一個餛飩,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入嘴里,嚼一嚼,一股美味鉆入身體。再舀起一勺餛飩湯,湯上漂著香菜、榨菜,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喝到嘴里,一勺鮮美的汁水便流入喉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吃了一個餛飩便想吃一碗,吃了一碗便想再吃一碗,再吃一碗,便愛上了這三角餛飩。沒錯,當(dāng)你把餛飩放入你的嘴邊,一股香氣撲來,輕輕咬一口,便咬到了淡淡的、清香的餛飩皮,吃進肚子里,便覺得暖暖的,再咬一口。咬到了又咸又濃的肉餡,如果在冬天吃一碗三角壇餛飩,什么寒冷的北風(fēng),飄揚的白雪都不在話下。
吃餛飩的人很多,有大人、小孩、老人。有人邊吃邊贊不絕口,有人狼吞虎咽,有人細嚼慢咽,還有人吃了一碗不夠,又吃一碗,又吃了一碗還不夠,還要打包走。甚至有人專門跑到松陽來買。
如果松陽是一個花園,那么三角壇餛飩便是里面嬌艷的花。如果你來松陽玩,可千萬不要忘了嘗一嘗三角壇餛飩。
篇三、家鄉(xiāng)的美食記敘作文
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美食,如花生酥糖,棋子燒餅,遷西板栗,萬里香燒雞……但要說起我最喜歡的美食,那當(dāng)然要數(shù)唐山的麻糖了。
據(jù)說,源自河北豐潤的唐山蜂蜜麻糖歷史悠久,始創(chuàng)于明朝萬歷初年(1577年)。創(chuàng)始人為一戶張姓人家,因動蕩而逃到七樹莊村,在那里研制出了麻糖,并建立最早的商號“廣盛號”。在四百多年的時間里張氏家族將蜂蜜麻糖的制作工藝發(fā)揚光大,最終成為聞名中外的唐山特產(chǎn)。
麻糖是由(按50千克成品計)特制粉21.5千克白砂糖15.25千克上等蜂蜜4千克花生油9.5千克香油9.5千克飴糖3千克桂花250克制作而成的。制作步驟分為五部分:首先是面團調(diào)制,然后是壓片,再然后就是網(wǎng)花成型,其次就是炸制,最后是燒漿。
唐山正宗麻糖的鼻祖七樹莊旺發(fā)麻糖,風(fēng)味獨特,形似團花,薄如蟬翼,色澤鮮美,晶瑩剔透,清香甜蜜,松脆酥軟,焦黃飛薄,美如玉雕,香甜適口,過齒留芳,遠近馳名,在包裝盒中一團一團的成花兒狀。捏起一塊兒來,又是一層一層的,蜂蜜、糖和面融合的均勻,沒有硬心。每層薄如蟬翼,接近透明,還有點兒拉絲。放入嘴中,微甜,綿軟,不粘牙,吃起來停不下嘴,老想著這是最后一塊,一會兒又想吃了。
唐山的美食僅僅是中國美食文化的'一個縮影。,中華各種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見一斑。我愛美食,更愛咱中國的美食!
篇四、家鄉(xiāng)的美食記敘作文
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xiāng)。這里,有別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美味的食品、特色的服飾,這里叫天龍。
說到家鄉(xiāng),我喜歡的是它那特色的食品:雞辣椒、臘肉、血豆腐、香腸……其中,最讓人忘不了就是臘肉了。
臘肉是逢年過節(jié)少不了的佳肴。通常是在農(nóng)歷冬月的中旬就開始做,先在貿(mào)易市場挑選肉色鮮紅的肉,用刀切成長約20-30厘米,厚4-6厘米的肉塊,然后用花椒和鹽和在一起,和好后,將肉平鋪在砧板上,灑上和好的'鹽和花椒。抹鹽和花椒也有講究的:要均勻地抹,肥肉與瘦肉的交界處要多抹些,肉與肉之間的縫隙里要細心地多抹些,肉的周圍也要撒上一些。之后在砧板上用力地搓肉,主要是讓鹽等味道進入肉里,一般搓5-10分鐘后再把肉平鋪開來,仍然用花椒和鹽均勻地再抹一道,再搓5分鐘,搓完后用先用鐵絲穿在肉的頂部,以便提和掛,然后用一個塑料桶裝好,放半個月左右。時間到了以后,就把肉拿出來,放在砧板上,用老方法灑鹽和花椒后揉搓,弄好后再放入桶中放上10天。腌好后,拿出來放在預(yù)先搭好的架子上熏烤。熏烤時,火不能太大,多用煙熏,熏烤的柴里還要加入一些柏樹枝或者香樟樹枝,這樣熏烤出來的肉更香。熏烤時,人要經(jīng)常檢查,以免失火。熏烤大約半個月,肉就熏好了。熏好的肉看起來色澤紅亮,聞起來特香。
將熏好的臘肉割下一塊,用淘米水洗上三遍,然后切好,擺放在盤子里(還可以擺出各種花樣),放入蒸鍋里蒸上大約半個小時(也可以多蒸一下),就可以取出來吃了。除了用蒸的方法以外,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做,各有各的味道。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之后,相信你對屯堡臘肉充滿了期待吧!雖然很多地方都有臘肉,但我們的屯堡臘肉一定能帶給你別樣的味道。來吧!熱情的屯堡人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