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尊重孩子的選擇(精選6篇)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處于社會最低層的小人物,孩子也是一樣。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以尊重孩子的選擇為題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尊重孩子的選擇 篇1
莫爾應該獲得學校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學校收回成命,收回他發(fā)出的邀請函。如果學校認為莫爾有歧視同學的嫌疑,學校要維護學生權益的話,那么敢于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莫爾同樣也需要學校的維護。
首先莫爾是一個有主見有同學緣的孩子,他能判斷出同學關系的遠近,他跟大多數同學都是友好的,這一點從邀請函就能夠看出來。僅這一點就應該鼓勵,不像我們身邊的很多孩子唯唯諾諾、唯父母命是聽,唯父母意見為原則,言聽計從,大多事情都是父母包辦。很多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思想,家長的選擇就是孩子的選擇,不然的話,為什么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壯觀景象至今依然?乃至于長大以后父母代替孩子參加人才招聘會,變成“宅族”或者只能啃老。比起莫爾,真的應該反思。
其次莫爾是一個有愛心有感情的孩子,有自己的愛憎,并且是真實地表達自己情感的孩子。想起《瑣憶》中寫魯迅先生愛憎分明,能憎,才能愛。不像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過早地學會了圓滑世故,口是心非,兩面三刀,勾心斗角。比起那些外表冷酷,內心冷漠,惟我獨尊的人要清明得多,澄澈得多。至少他不會像李啟鳴那樣,校園中發(fā)生命案時還仗著自己老爸的權勢“耍威風”仗勢欺人,撞了人還會痛下殺手,而視生命如草芥。
所以學校應該從兒童的心理出發(fā),而不是要給一個孩子的行為定性或定罪,不要上綱上線,一副階級斗爭的嘴臉。莫爾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自然人,他沒有社會經驗,他有一顆赤子之心,他也不需懂得什么社會學中的什么“人性”,什么“維權”,還給他一片晴朗的天。小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我們不能用社會人的,不能用法律上的',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標準來看待,如果這樣,似有拔苗助長之嫌。記得童話作家鄭淵潔說過,如果一個國家的大人都說孩子話,那么這個國家的孩子就只能說大人話了,是否可以這樣講,對于孩子,使用冷峻的嚴酷的法律條文,是不是做得有些殘酷?
是的,孩子總會長大,我們的教育當然有權利也有義務讓他們學會社會規(guī)則,教會他們懂得尊重,懂得禮貌,懂得謙讓,懂得合作和團結,這一切都沒有任何的錯誤,只是在對待一個孩子有理由的選擇需要寬容一些。
尊重一個孩子的情感選擇,我們可能看到忠言直諫,肝膽相照的魏征,可能看到一個匡扶正義,義薄云天的包拯,可能看到一個反腐打黑,意志堅定的未來。在家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毫不退縮。尊重一個孩子的情感選擇,我們可能看到一個以筆為刀槍的戰(zhàn)士,可能看到一個以幽默為諷刺的文豪,可能看到一個愛心播撒,譽滿全球的白衣天使。
尊重了孩子的選擇,我們知道了陳蕃“掃天下”的宏圖大業(yè),我們知道金泳三完成了自己少年的夙愿,我們知道傅聰實現了自己的鋼琴夢想,我們看到了開著賽車寫著自己作品的英俊少年,我們看到了用自己的腳去彈奏著生命的樂章的達人,我們欣賞到了冰場上掠過的紅色旋風。我們還會看到更多閃亮的星,照亮整個文明的夜空。
尊重孩子的選擇,切莫扼殺他們靈動的頭腦,聰慧的心靈和善良的品質,切莫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讓他們迅速成長而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切莫好心辦壞事,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就請尊重他們的純真,就請放飛他們翅膀。
尊重孩子的選擇 篇2
每次孩子們入園時,總有講不完的話,做不完的事,他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湊在一起,講著在家看過的電視,自己新買的衣服,爸爸媽媽答應過他們的事情……
每次活動前的點名是我最頭疼的事情,無論你怎么喊讓他們安靜下來,還是有幾個孩子一時半會停不下來。針對孩子們的這種情況,我采取了讓孩子做《拍手歌》的游戲,
和往常一樣,課前我總是讓孩子們做《拍手歌》游戲。當做完一遍時,我發(fā)現還有幾個孩子還沒做好,就對孩子們說:“我們再做一遍,好嗎?”孩子們大聲說:“好!敝挥懈咝抡f:“不好!蔽伊⒓吹闪怂谎郏舐曈柍獾溃骸澳阋呀涀龅煤芎昧藛?”高新立刻把頭一縮,臉漲得通紅,不再支聲。與此同時,我又和孩子們又做了一遍。
當我把視線再次停留在高新身上時,自責便涌上心頭。高薪只不過表達了自己的意愿,我卻對他大發(fā)脾氣,這如何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仔細想想,我真的.是在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嗎?因為我們已經習慣孩子們整齊一致地回答:想、要、好,孩子們也習慣了這樣的回答。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尊重孩子并不體現在某一動作,一句話語,而是老師要耐心的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以理解、寬容、欣賞的態(tài)度去研究和處理日常教學,尊重孩子們的選擇,讓孩子們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讓孩子們在廣闊的空間中自由發(fā)展。
尊重孩子的選擇 篇3
我們父母認識到,在決定是否要讓婷婷學才藝、以及學哪種才藝的時候,要尊重婷婷的選擇,讓婷婷自己選擇想要學習的才藝,因為內在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在選擇才藝時,我先給婷婷提供各種才藝的感性認識和經驗,再看她的意愿。例如,很隨意地帶她看一些才藝班、興趣班的活動,給她介紹他們都在做什么。然后在婷婷有了對各種才藝的認識和體驗之后,選擇一個只有我和婷婷聊天的時候,聊聊并了解婷婷對學才藝的意愿。
在交談時,首先幫助婷婷回憶她所看到的才藝活動。例如,“上個星期天,婷婷在少年宮看見老師帶小朋友玩什么呀?”“那個樂器怎么演奏的?”……當婷婷一點一點回憶起她見過的才藝活動,再問婷婷覺得哪個比較好玩、有意思。結果婷婷說出比較感興趣的才藝學習竟然是葫蘆絲,當我確定婷婷的確對葫蘆絲的演奏特別喜愛之后,我就讓婷婷知曉這種才藝需要付出代價,比如演奏葫蘆絲需要每天堅持練習。如果她堅持想學,而將來堅持不下去時,就直接提醒她以前就和你講過,逐漸培養(yǎng)她對自己的決定有責任感。
在選擇決定后,要尊重和保護婷婷對才藝的興趣,透過學習的過程讓她更加喜愛這種才藝。學齡前兒童的發(fā)展還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集中很長時間、容易分心,手指肌肉發(fā)展沒有完全成熟等等,而才藝學習有很多對身體技能和注意力的要求,因此,孩子在技能上可能達不到要求。此外,學齡前是孩子內在興趣迅速發(fā)展時期,他們對很多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和喜愛,這些興趣的種子如果得到很好呵護,孩子將來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樂趣,甚至成為他們將來事業(yè)和生活的動力。所以,不要斤斤計較才藝訓練技能上的要求而扼殺了孩子寶貴的`內在興趣。我還很留心觀察婷婷學習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在婷婷進行才藝學習時,我都注意觀察婷婷的情緒,每次課后練習和去上課之前有什么情緒變化,而不能只關心她的學到些什么。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會碰到的:孩子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興致勃勃,后來慢慢開始降溫。因此,當父母發(fā)現孩子出現不愿意學的時候,就要和寶寶多交談,看看問題出在哪兒?例如:是練習時間太長?課程一直停留在她已掌握的水平以至于變得枯燥?有什么特殊事件打擊了寶寶的信心?找出原因之所在,就要和老師一起想出一個調整的具體方法,以免孩子的興趣完全喪失。
在我和婷婷一起學習時,讓婷婷更享受學習的過程。但是,和婷婷一起學習最常出現的大問題是:我們總喜歡在旁邊指指點點。指點太多,婷婷反而無所適從,注意力分散,厭煩學習。所以在摸索后的事實上,我們要多忍耐,常閉嘴,保持安靜。即使孩子做錯了,讓她自己糾正,她會更有主動學的勁頭,少一些指點和批評,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受父母信任的,自己是有能力的。
學習才藝常常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很考驗孩子的堅持力。我們需要堅持及時地注意到婷婷所付出的努力,不斷地對她的努力作出反饋,幫助她從每一次小小的努力和付出中找到成就感。當孩子在班級中表演葫蘆絲演奏時,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掌聲,回家第一件事,說:“媽媽,我要趕緊學首新的曲目,再表演給小朋友看。”這短短的話語中、同學老師的贊揚聲中,婷婷覺得她付出的努力是有成就的,而且給家人、老師、同學和自己帶來無限的歡樂。
尊重孩子的選擇 篇4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做法對嗎?理論刷是對的。但大家的做起來全是錯的。
有些家長總是想肉自己的兒女考上你理想的大學,于是家長們就整天讓他們坐在一旁坐做作業(yè),絕不允許讓他們看電視,打球等活動。說的這家長都以為自己是對的,事實上,這就是導致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
家長都以為沒上學的的小孩子沒出息。真的是這樣嗎?不,古今中外,沒上學成才的有很多,如愛迪生。
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憑他的觀察但他最后不也成科學家了嗎?
還有些家長總不讓孩子玩,總是再孩子說:“你就知道玩,應該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奔议L這樣說對嗎?不,這是片面的,學習固然最要,但不能總是天天呆在家里看死書,馮教授說過:有益的玩就是學。只玩不學是不對的,只學不玩是更不對的。因為,孩子愛玩什么,就是孩子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⒆雍闷嫘膹,對任何事物都會打破沙鍋問到底。你們不信?好吧?我舉幾個例子:
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看到蘋果熟了,掉下來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后為什么都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其它方向掉呢?后來,他終于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愛迪生小時候對什么都感興趣。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總想試一試,弄個明白。有一次他看見花園的籬笆邊有一個野蜂窩,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撥,想看個究竟,結果臉被野蜂蜇得腫了起來,他還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窩的構造才行。愛迪生后來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fā)明家。
瓦特看水壺,研究蒸汽。為歐洲的經濟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其它還有:
大動物行為學家古多爾曾經說過:悶熱的雞窩常常和我們兒童時代的回憶交織在一起。小時候,我曾鉆進雞窩一直呆了五個鐘頭,為的是要看看母雞究竟是怎么下蛋的。
我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常常一個人靠著家鄉(xiāng)的一些來歷不明的石頭出奇的遐想,好奇的自問,為什么這里會出現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們是借助什么力量到這兒來的。后來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國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與研究,終于斷定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礫,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糾正了國外學者斷定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理論。)看了以上幾個列子,家長們清楚了嗎?孩子不喜歡做的事你再怎樣強迫他去,最后還是一無所獲。強迫孩子這就像一只鴿子被關在籠子里。家長要想自己的小孩有出息就一定要尊重他們的選擇,如你的孩子喜歡喜歡畫畫,你就不能強迫孩子去學吉他。所有的家長都是把自己的成人一面的想法往孩子身上灌。這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反而會傷害孩子。作為家長你們必須先要知道孩子喜歡干什么和不喜歡干什么,這樣才會更好的教育孩子。
尊重孩子的選擇 篇5
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發(fā)展。但是在家庭教育實踐中,尊重孩子卻有一個“度”的問題:只有講究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能使家長的有意引導和孩子的自主發(fā)展達到和諧的統(tǒng)一。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平等地位與主導作用平等地對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條件
家長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鼓勵孩子自己作一些決策。比如問問孩子:“你想吃蘋果還是香蕉?”和孩子一起協商:“星期天你想怎么安排?”等等。其次,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多參與孩子的活動,多和孩子一起嬉戲玩耍,成為孩子開心的伙伴。另外,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給孩子的感受,經常與孩子保持同一視平線談話,從一個簡單的動作表情到教育方式的運用上都要體現與孩子的平等。
但強調平等,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家長的主導作用。孩子年齡小,是非辨別能力差,時時處處都需要家長的悉心引導才能進一步獲得有價值的經驗和知識,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家長的這種主導作用不是通過強制性的手段來體現的。針對孩子的特點,采用游戲的方式,往往更能體現平等與主導的結合。比如,我想讓孩子聽故事,常常不是直接提出這一要求,而是說:“你看布娃娃太孤單了,他想聽故事,你陪他好嗎?”想讓孩子玩橡皮泥,我就說:“小熊肚子餓了,你做一些面條給它吃吧!”孩子不肯洗手,我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和孩子做洗手的游戲。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孩子不知不覺地接受了家長的要求,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二、自由發(fā)展與遵守規(guī)范每一個孩子都有其自身成長規(guī)律
只有尊重這一規(guī)律,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發(fā)展空間,才能調動孩子內在的發(fā)展積極性,發(fā)揮其主動性,更好地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家庭中,只要無礙孩子的健康、安全和他人利益的活動,都可以讓孩子盡情探索、自主選擇、自由創(chuàng)造。比如,我們規(guī)定星期六晚上是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只要孩子不干出格的事情,我們從不干預。我們家的電器設備,除了電源總開關及插座規(guī)定不允許孩子動外,其他都鼓勵孩子動手操作。這既增加了孩子探索的樂趣,又使孩子學到了必要的生活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尊重孩子的自由需求并不等于放任孩子。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敝挥凶杂膳c規(guī)范相結合的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在給孩子自由時一定要有相應的規(guī)則約束。比如,在家里,要讓孩子知道各種用品、玩具都有固定的位置,使用后應物歸原處;每日飲食起居也要有一定的規(guī)律,按時就寢,按時起床。在我外面,要告訴孩子有關公共秩序和文明規(guī)范,并在家長的帶領和示范下自覺遵守。家規(guī)的內容涉及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一些是需要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而有一些家規(guī)在家庭生活中卻要因人而異。我有個朋友,曾為看電視鬧過一場“糾紛”,孩子每天要跟著父母看完電視才肯睡覺,后來父母沒有辦法,只好每天晚上不看電視。我孩子也曾向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我對他說:“你年紀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有比大人更多時間的睡眠,才能長得更快!眱鹤勇牶罂诜姆。由此可見,在規(guī)范孩子行為時,要給孩子說清道理,使孩子自覺自愿地接受規(guī)范。
三、孩子的興趣與家長的要求興趣是孩子認識事物的內驅力
孩子一旦對某個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傾向它、注意它,并且積極主動地去探求它。因此,家長只有尊重孩子的興趣,善于啟發(fā)引導,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孩子的潛能,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記得孩子在五歲時,曾經按照我們的意愿開始學習書法,在我們的督促下,他每天都要進行一小時的書法練習。有一天,孩子竟哀求說:“媽媽,我實在不喜歡寫毛筆字了,一點意思也沒有。每天你們都逼著我寫,其實我是為你們寫的。別人夸我,你們就高不興!边@一番話,使我震驚,也使我傷心,我就問他:“那你喜歡什么?”孩子說:“我喜歡鋼琴,想學鋼琴!蔽宜伎荚偃X得還是應該尊重孩子的意愿,滿足他的要求。由于有了興趣,現在他學習鋼琴非常自覺,在完成作業(yè)之后,他把豐富的想象融匯在對樂曲的理解和彈奏過程中,充實了心靈,陶冶了情操,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把付出的努力作為一種滿足和享受。
尊重孩子的興趣,并不是說家長不能對孩子提出要求。特別是處于學齡前期的孩子,他們的興趣往往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受偶然因素影響較大,穩(wěn)定性較差,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為此,家長在尊重孩子選擇的同時,要幫助孩子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興趣。另外,由于孩子判斷能力差,有時也會產生一些不利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興趣,這時就需要家長及時提出要求,及時引導。為此,家長應及時發(fā)現孩子的消極興趣,并在說理的基礎上進行嚴格的教育,從而使孩子防患于未然,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則,而愛而不嬌,嚴而有格,寬松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縱,則是家教的成功之道。
尊重孩子的選擇 篇6
女兒在慢慢長大,任性的花樣開始層出不窮。早上起床,給她準備好黑色的襪子,哭著就是不肯穿;再多拿一雙黃色襪子,她繼續(xù)鬧,仍然不肯穿進去;即使強制套到腳上,她還是使勁要脫出來。鬧完了,哭累了,脾氣也發(fā)夠,你讓他自己挑,最后的結果是,她還是穿回原來黑色那雙襪子。曾經有一段時間,女兒天天如是,對此,我和她爸爸感到一籌莫展束手無策。
可幸,在一次無意之中,我們發(fā)現了女兒的秘密。當時,為了省事,我們預先拿好兩雙襪子(反正遲早用得上),但并沒有強制給她穿上,而是詢問了一句:“王宸珺,你想先穿黑色的襪子,還是黃色的襪子?” “黃色”,女兒很干脆地回答,并沒有做出往常不合作的舉動。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她的合作讓我們都大感納悶,原本準備預留5分鐘僵持的時間不消幾秒鐘就提前結束了。既然這么順利,我們就順勢多問了一句:“王宸珺,你準備先穿左腳,還是右腳?” “右腳”,女兒的回答依然是爽快得令我們難以置信,那天居然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就把“戰(zhàn)斗”給解決掉。好的行為經常做,就可以固化為一種好的習慣;好的習慣養(yǎng)成了,就可以造就一種好的性格。但前提是,我們要弄清楚,這種好的`行為是如何發(fā)生的。“選擇――給孩子提供一個選擇的機會”,這就是女兒那天早上能自覺穿襪子的原因,這就是我和她爸爸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
孩子一天一天成長,平時我們更多的精力停留在關注孩子身高是否增高了,體重是否增重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個人自理能力是否增強了,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思維和性格也在不經不覺中逐步形成,F在的孩子接觸外界的機會很多,在許多事情上都開始有自己朦朧的看法與態(tài)度,包括“選擇”在內的各種自我意識也漸漸萌發(fā)。其實,女兒對黑色與黃色的襪子并沒有太強烈的好惡區(qū)別,只是希望能通過選擇得到來自大人的尊重和認同;只是潛意識里認為,大人能同意她的選擇,就是尊重她,她就產生一種孩子特有的成功感和滿足感。所以,對于女兒選擇穿襪子這件事,與其說是我們征服了她,還不如說是她完成了稚嫩的自我實現過程。
在女兒面前,作為父母,我們都在努力地營造民主的氛圍。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培養(yǎng)孩子民主意識的第一步。我們深深知道,從小在受尊重中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后,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民主意識的人,做起事情來才會不偏聽,不獨斷,才會更容易體諒和包容人。
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赡芎⒆拥拇竽X還沒有真正成熟,記憶力有有所欠缺,“近因效應”始終發(fā)揮重要影響。我們曾做過實驗,給與女兒差不多大少的三、四的孩子做選擇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是,大部分都會選擇后者。所以,在設計問題的時候,父母不妨耍耍“詭計”,預先設好提示,讓滿足大人預期的答案放在后面,然后供孩子進行選擇。當然,提供了選擇之后,無論孩子的選擇結果如何,父母都必須坦然面對和欣然接受,因為這是孩子真實的意愿,因為這是父母對孩子選擇的尊重!
【尊重孩子的選擇】相關文章:
尊重自己的選擇作文(精選26篇)03-16
尊重孩子的“時間表”作文06-25
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作文04-10
尊重的媽媽作文02-27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作文(通用13篇)03-29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學設計(通用9篇)09-30
有關尊重對手作文02-18
有關尊重作文07-27
學會尊重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