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麗江游記
玉龍雪山屹立在麗江古城的北方。山頂常年的積雪、千年的冰川融化的水是孕育這座古城的源泉。這座雄偉的雪山撲入眼簾的霎那,會引起一種心靈的震撼,并且這樣的震撼來自心靈的深淵,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讓你不再忍看一眼,而又想多看千眼萬眼,直至你的心底鋪開一幅畫面,呈現(xiàn)于藍天白云之下。直至演繹為某種宗教般的虔誠,讓你折服地虔守于她的腳下...
似乎,這就是一個夢的起始,并且是一個永不終止的夢!這個夢古而不舊,而且彌久愈新!聽導游說,納西人留給人類的這個璀璨的記憶,在1996年經(jīng)歷了一次 7級大地震,但這樣一次劇烈震顫仿佛也只是為古城抹了一點悲壯色彩,毫發(fā)無損不可能,但愈合后的煥發(fā)依舊遵循著那樣一條老道,所以這種血脈的承繼是自覺的,默默無聲的!
小橋流水,垂柳婀娜,盡瀉著古城的風情韻姿!可以說,水是這座古城的血脈。雪山融水一瀉而下,在玉河橋下一分三脈,三又分九脈,羅網(wǎng)般地遍布大街小巷,流于家家戶戶門前窗下。這可算世上最潔凈之水,沒有被絲毫污染,水內(nèi)綠草搖曳,紅魚時滯時滑,水聲鼓蕩激越,仿佛訴說著這座鮮活的生命。
麗江古城內(nèi)的街道傍水鋪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巖和五彩石,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與整個古城環(huán)境相得益彰。行走在這樣明潔而原始味極濃的街道上,可以深思古道之滄桑、世事之況味!
麗江的古鎮(zhèn)是依山就水的大研鎮(zhèn),它位于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shù)十里的良田闊野。既無高大圍城,也無軒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鎮(zhèn)內(nèi)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筑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tǒng),形成獨特風格。當?shù)爻R姷氖?“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一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在兩面山墻伸出的檐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余”。許多庭院門樓雕飾精巧,院內(nèi)以卵石、瓦片、花磚鋪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門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鳥獸。堂前廊檐大多比較寬,是一處溫馨愜意的活動空間。
古城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很樸素,但是也很大方,猶如一個古代的民間女子纖纖中帶著明凈,牽著清純。鱗次櫛比的納西族樓房排列在古城的各處,古老在這些建筑上體現(xiàn)得淋一漓盡致,好象時光都駐留在了這些青磚碧瓦之上,都凝結在雕刻花鳥里。納西族人不是在營造一個建筑群落,而是在營造他們自己家園的氛圍。他們生生不息,已經(jīng)和這里的山水融為了一體,所以他們的樓臺更具實用性、更具有鄉(xiāng)土美感,好象從霧氣中衍生出來的青色勾勒成了它的線條,從氤氳中滲透出來的褐色添滿了它的內(nèi)容,從陽光下幻化出來的紫色籠罩了它的周圍,它是用麗江水所具有的水彩勾勒的,是渾然天成的自然。所以,你會感到很美,很親切,離自己很近。尤其是當夜晚來臨的時候,這些建筑成為了古老的剪影,在月光的照射下散發(fā)著幽幽情思,像我們兒時曾經(jīng)的夢,又像年老者對故鄉(xiāng)最陳舊而純粹的記憶!
站在古城的中心地帶四方街上,你會感到地勢在這里變得突然很開闊,好象古城四通八達的小巷都成為了它的經(jīng)脈,而這里才突然展開了胸膛,可以容納四方的胸懷。似乎是一個歷經(jīng)跋涉后的棲息,一個長途奔波后的放松,麗江成為了旅人的選擇,作為滇川康藏交通的要沖,它印證了歷史上茶馬古道上的艱辛。僅僅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的運載方式,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云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藏區(qū),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chǎn)運到內(nèi)地。當遠道迢迢的商人歷經(jīng)雪山和江河,到達這里的時候,四方街成為了他們交匯的地方,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不同的民族,相同的笑容,溶化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今天,在這里還能聽到當年的葫蘆絲,看到曾經(jīng)的東巴文,品到當年的普洱茶?梢宰谂R河的茶館或飯館,長長地度過一個下午,看陽光照射下來,周圍的每個角落、每個部分都為青色所浸染,被綠色所覆蓋,被波光所映射。不用去想什么,也不用去做什么,在一個慢慢展開的畫卷里,在有陽光的下午的麗江,是不需要心情的,所有的愫情早已融入這深深的古樸厚意里!
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納西民族首領木氏自元朝(1253) 世襲麗江土知府以來,歷經(jīng)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諸土司中以“知詩書好禮守儀”而著稱。整個建筑群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大氣”木牌坊上大書 “天雨流芳” 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之諧音,體現(xiàn)納西民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
有別于中國任何一座王城或古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guī)矩的道路網(wǎng),無森嚴的城墻,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jīng)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xiàn)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jù)民族傳統(tǒng)和環(huán)境再創(chuàng)造的結果.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shù)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并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上一頁12下一頁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著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jīng)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圖畫象形文。聽說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上萬卷東巴經(jīng)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返臇|巴舞譜,包括數(shù)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jīng),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xiàn)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征。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tǒng)一的建筑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筑、親切宜人的空間環(huán)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nèi)容等,使其有別于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xiàn)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zhèn)建筑中所特有的人類創(chuàng)造精神和進步意義。
麗江古城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更是古代勤勞而更富智慧的納西族人的佐證!
【高三作文:麗江游記】相關文章:
麗江古城游記作文05-12
云南麗江游記作文09-06
云南麗江游記作文4篇12-19
云南麗江游記作文(精選97篇)05-11
麗江作文200字12-22
麗江的雪山作文范文02-04
麗江的雪山650字作文02-01
游記初中作文03-13
游記優(yōu)秀作文01-15
游記小學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