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古代名人故事

          時間:2022-10-10 12:11:09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古代名人故事匯總

            寇準抗遼

            遼朝欺侮宋朝無能,多次進犯邊境。到宋太宗的兒子宋真宗趙恒即位后,有人向宋真宗推薦寇準擔任宰相,說寇準忠于國家,辦事有決斷。

            宋真宗說:“聽說寇準這個人好強任性,怎么辦?”

            這個大臣說:“現(xiàn)在遼朝進犯中原,正需要像寇準這樣的人來承擔大事!

            寇準在宋太宗時期擔任過副宰相等重要官職,他的正直敢諫是出了名的。有一次,寇準上朝奏事,觸犯了宋太宗。宋太宗聽不下去,怒氣沖沖站起來想回到內(nèi)宮去?軠蕝s拉住太宗的袍子不讓走,一定請?zhí)谧侣犕晁脑。宋太宗拿他沒有辦法,后來還稱贊他說:“我有寇準,就像唐太宗有魏征一樣!

            但是正因為他為人正直,得罪了一些權(quán)貴,后來被排擠出朝廷,到地方去做知州。這一回,宋真宗看到邊境形勢緊急,才接受大臣的推薦,把寇準召回京城。

            公元1004年,遼朝蕭太后、遼圣宗親自率領(lǐng)二十萬大軍南下,前鋒已經(jīng)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澶音chán)。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朝廷?軠蕜裾孀趲ПH征;副宰相王欽若和另一個大臣陳堯叟卻暗地里勸真宗逃跑。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今江蘇南京);陳堯叟是蜀人,勸真宗逃到成都去。

            宋真宗聽了這些意見,猶豫不決,最后召見新任宰相寇準,問他說:“有人勸我遷都金陵,有人勸我遷都成都,你看該怎么辦才好?”

            寇準一看兩邊站著的王欽若和陳堯叟,心里早有了數(shù)。他聲色俱厲地說:“這是誰出的好主意?出這種主意的,應該先斬他們的頭!”他認為只要真宗親自帶兵出征,鼓舞士氣,一定能打退遼兵;并且說,如果放棄東京南逃,人心動搖,敵人就會乘虛而入,國家就保不住了。

            宋真宗聽了寇準一番話,也壯了膽,決定親自率兵出征,由寇準隨同指揮。

            大隊人馬剛剛到韋城(今河南滑縣東南),聽到南下遼軍兵勢強大,一些隨從大臣嚇壞了,趁寇準不在的時候,又在真宗身邊嘮叨,勸真宗暫時退兵,避一避風頭。宋真宗本來很不堅決,一聽這些意見,動搖起來,又召見寇準。

            宋真宗對寇準說:“大家都說往南方跑好,你看呢?”

            寇準嚴肅地說:“主張南逃的都是懦弱無知的人,F(xiàn)在敵人迫近,人心動蕩。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可后退一寸。如果前進,河北各軍士氣百倍;如果回兵幾步,那么全軍瓦解,敵人緊緊追趕。陛下想到金陵也去不成了!

            宋真宗聽寇準說得義正辭嚴,沒話可說,但是心里還是七上八下,定不下主意。

            寇準走出行營,正好碰到殿前都指揮使高瓊?軠蕸_著高瓊說:“您受國家栽培,該怎么報答?”

            高瓊說:“我愿以一死報國!

            寇準就帶著高瓊又進了行營,重新把自己的意見向宋真宗說了一遍,并且說:“陛下如果認為我的話不對,請問問高瓊!

            高瓊在旁邊接著說:“宰相說的話是對的。禁軍將士家屬在東京,都不愿南逃。只要陛下親征澶州,我們決心死戰(zhàn),擊敗遼兵不在話下!

            宋真宗還沒開口,寇準緊接著又逼了一句說:“機不可失,請陛下立刻動身!”

            在寇準、高瓊和將士們的催促下,宋真宗才決定動身到澶州去。

            這時候,遼軍已經(jīng)三面圍住了澶州。宋軍在要害的地方設下弩箭。遼軍主將蕭達蘭帶了幾個騎兵視察地形,正好進入宋軍伏弩陣地,弩箭齊發(fā),蕭達蘭中箭喪了命。

            遼軍主將一死,蕭太后又痛惜又害怕。她又聽說宋真宗親自率兵抵抗,覺得宋朝不好欺負,就有心講和了。

            澶州城橫跨黃河兩岸。宋真宗在寇準、高瓊等文武大臣的護衛(wèi)下,渡過黃河,到了澶州北城。這時候,各路宋軍也已經(jīng)集中到澶州,將士們看到宋真宗的黃龍大旗,士氣高漲,歡聲雷動。

            蕭太后派使者到了宋朝行營議和,要宋朝割讓土地。宋真宗聽到遼朝肯議和,正合他的心意。他找寇準商量說:“割讓土地是不行的。如果遼人要點金銀財帛,我看可以答應他們。”

            寇準根本反對議和,說:“他們要和,就要他們歸還燕云失地,哪能再給他錢財!

            但是,宋真宗一心要和,不顧寇準的反對,派使者曹利用到遼營談判議和條件。曹利用臨走的時候,宋真宗叮囑他說:“如果他們要賠款,迫不得已,就是每年一百萬也答應算了!

            寇準在旁邊聽了很痛心,只是當著真宗面不便再爭。曹利用離開行營,寇準緊緊跟在后面,一出門,一把抓住曹利用的手說:“賠款數(shù)目不能超過三十萬,否則回來的時候,我要你的腦袋!”

            曹利用知道寇準的厲害,到了遼營,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后定下來,由宋朝每年給遼朝銀絹三十萬。

            曹利用回到行營,宋真宗正在吃飯,不能馬上接見。真宗急著要知道談判結(jié)果,就叫小太監(jiān)出來問曹利用到底答應了多少。曹利用覺得這是國家機密,一定要面奏。太監(jiān)要他說個大概,曹利用沒法,只好伸出三個指頭做了個手勢。

            太監(jiān)向真宗一回報,宋真宗以為曹利用答應的賠款數(shù)目是三百萬,不禁驚叫起來:“這么多!”他略略想了一下,又輕松起來,說:“能夠了結(jié)一件大事,也就算了!

            他吃完飯,就讓曹利用進來詳細匯報。當曹利用說出答應的銀絹數(shù)目是三十萬的時候,宋真宗高興得簡直要跳起來,直稱贊曹利用辦事能干。

            接著宋遼雙方正式達成和議,宋朝每年給遼朝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不用說,這筆巨額賠款,長期成為北宋人民額外的沉重負擔。歷史上把這次和議叫做“澶淵之盟”。

            由于寇準的堅持抗戰(zhàn),到底避免了更大的失敗。宋真宗也覺得寇準有功勞,挺敬重他。但是原來主張?zhí)优艿耐鯕J若卻在宋真宗面前說,寇準勸真宗親征,是把皇上當賭注,孤注一擲,簡直是國家的一個大恥辱。宋真宗一想起在澶州的情景,真有點后怕,就反過來怨恨寇準,竟把那忠心耿耿的寇準的宰相職位撤了。

            顏杲卿罵賊

            在這個危急的時刻,首先起來打擊叛軍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杲(音gǎo)卿。

            顏杲卿本來是安祿山的部下。安祿山發(fā)動叛亂以后,顏杲卿就準備反抗。叛軍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時候,顏杲卿已經(jīng)招募了一千多名壯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夠,不能跟安祿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員袁履謙向叛軍假投降。安祿山仍舊讓他守常山,但是心里不放心,一面把顏杲卿的兒子、侄兒帶到軍營里做人質(zhì),一面派了一個叛將守在井陘關(guān)(在今河北井陘)。

            安祿山渡過黃河,攻下洛陽之后,顏杲卿決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山東平原)太守顏真卿也招募了一萬多人馬,派人跟顏杲卿聯(lián)絡,要他攻占井陘關(guān),截斷安祿山的后路。

            顏杲卿打聽到守井陘關(guān)的叛將是個糊涂的酒鬼,就假傳安祿山的命令,派人帶了美酒好菜去慰勞他,等叛將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把叛將殺死,占領(lǐng)了井陘關(guān)。

            顏杲卿攻下了井陘關(guān),士氣振奮。第二天又接連活捉了兩名叛將。顏杲卿派人分頭到河北各郡去告訴官吏說:現(xiàn)在朝廷派出三十萬大軍討伐安祿山,已經(jīng)出了井陘關(guān),早晚就到河北各郡了。受安祿山脅迫叛變的,趁早投降,可以受到重賞;如果頑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員一聽到安祿山站不住腳,都紛紛響應顏杲卿。河北二十四個郡,有十七個郡又站到唐軍一邊來。

            安祿山正準備向潼關(guān)方向進兵,一聽到河北各郡都響應顏杲卿,后方不穩(wěn),只好改變主意,回到洛陽。他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派大將史思明、蔡希德各帶一萬人馬分兩路攻打常山。

            顏杲卿雖然打了幾個勝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圍的防御工事都沒修好,兵力又少,怎樣敵得過兩路叛軍!叛軍到了常山城下,顏杲卿派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將王承業(yè)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軍把常山緊緊圍困,顏杲卿帶領(lǐng)常山軍民拼死抵抗了四天,城里糧食斷了,箭也完了。常山終于陷落在叛軍手里。

            史思明縱容叛兵殺害了一萬多常山軍民,又把顏杲卿、袁履謙抓起來,押送到洛陽去見安祿山。

            安祿山命令兵士把顏杲卿押到他跟前,責問顏杲卿說:“你本來只是個范陽小官,我把你提拔為太守,為什么反叛我?”

            顏杲卿怒氣沖沖地罵著說:“你是一個牧羊的小子,國家讓你做了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有哪點對不起你?我為國除奸,恨不得斬你的頭,叫什么反叛?”

            安祿山惱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顏杲卿、袁履謙拖到一座橋邊的柱子上縛起來,使用殘酷的刑罰折磨他們。

            顏杲卿神色凜然,一面忍受著酷刑,一面仍舊痛罵安祿山。叛軍兵士用刀割了顏杲卿的舌頭,顏杲卿滿口鮮血,還發(fā)出含糊的罵聲。

            袁履謙看到顏杲卿受刑的慘酷情景,氣得自己咬碎舌頭,連血帶舌噴在旁邊一個叛將的臉上。

            顏杲卿、袁履謙罵不絕口,一直到他們咽氣。

            顏杲卿從起兵到失敗,雖然只有十幾天,但是他們的抵抗,拖住了叛軍的兵力,為唐王朝調(diào)兵遣將爭取了時間;他們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擊叛軍。

            顏杲卿被殺后一月,河東節(jié)度使李光弼率領(lǐng)步兵騎兵一萬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人出兵井陘關(guān),打退叛軍,收復常山。接著,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也帶領(lǐng)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會合。河北的一些百姓受盡安祿山叛軍擄掠的痛苦,聽到郭子儀、李光弼大軍打過來,自發(fā)集合起來,修筑營壘,抵抗叛軍;等郭、李大軍一到,就參加了大軍隊伍。郭、李兩支大軍兵強馬壯,士氣旺盛,接連打擊安祿山叛軍,河北十幾個郡重新回到唐軍手中。

            河北大捷,截斷了叛軍的后路,叛軍軍心動搖。安祿山大起恐慌,埋怨謀士高尚、嚴莊說:“幾年來你們勸我起兵造反,說這是萬全的計策,F(xiàn)在西邊打潼關(guān),幾個月也打不進去;北邊的路也被截斷。我們困守在這里,叫什么萬全!”他打算放棄洛陽,逃回范陽去。

            正在安祿山進退兩難的時候,唐王朝統(tǒng)治者自己卻替叛軍打開了潼關(guān)大門。

            請君入甕的故事

            武則天在平定徐敬業(yè)叛亂之后,決心除掉那些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可是,誰在暗中反對她,用什么辦法才能知道呢?

            于是,她就下了一道命令,發(fā)動全國告密。不論大小官吏,普通百姓,只要發(fā)現(xiàn)有人謀反,都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地方官吏遇到有人告密,不許自己查問,一定要替告密的人備好車馬,供給上等伙食,派人護送到太后行宮,由武則天親自召見。如果告密的材料屬實,告密人可以馬上做官;查下來不符事實,也不追究誣告。

            這樣一來,四面八方告密的人當然越來越多了。

            武則天收到許多告密材料,總得有人替她審問。有一個胡族將軍索元禮,就是靠告密起家的。武則天派他專門辦謀反的案件。索元禮是一個極端殘忍的家伙,審問案件,不管有沒有證據(jù),先用刑罰逼犯人供出同謀。犯人受不住刑,就胡亂招了一些假口供,這樣,他審問一個人就會牽連到幾十個幾百個人。株連越廣,案情就越大。索元禮向太后一匯報,太后直夸他辦事能干。

            有些官吏看到索元禮得到太后賞識,就學起索元禮的樣兒來。其中最殘酷的是周興和來俊臣。他們每人手下養(yǎng)了幾百個流氓,專門干告密的事。只要他們認為誰有謀反嫌疑,就派人同時在幾個地方告密,捏造了許多證據(jù)。

            周興、來俊臣辦起案來,比索元禮還要殘忍。他們想出各種各樣慘無人道的刑罰,名目繁多,花樣百出。他們抓到人,先把各種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認了。

            周興、索元禮前前后后一共殺了幾千人,來俊臣毀了一千多家,他們的殘酷就出了名。

            有個正直的大臣對太后說:“現(xiàn)在下面告發(fā)的謀反案件,多數(shù)是冤案、假案,也許有人陰謀離間陛下和大臣之間的關(guān)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 

            可是,武則天不愿聽這種勸告。告密的風氣越來越盛,連她的親信、掌管禁軍的大將軍丘神勣,也被人告發(fā)謀反,被武則天下令殺了。

            有一天,太后接到告密信,說周興跟已經(jīng)處死的丘神勣同謀。太后一聽,大吃一驚,立刻下密旨給來俊臣,叫他負責審理這個案件。

            說巧也巧。太監(jiān)把太后的密旨送到來俊臣家,來俊臣正跟周興在一起,邊喝酒,邊議論案件。來俊臣看完武則天密旨,不動聲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舊回過頭來跟周興談話。

            來俊臣說:“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實招供,您看該怎么辦?”

            周興捻著胡須,微微笑著說:“這還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個新辦法,拿一個大甕(音wèng)放在炭火上。誰不肯招認,就把他放在大甕里烤。還怕他不招?”

            來俊臣聽了,連連稱贊說:“好辦法,好辦法!彼幻嬲f,一面就叫公差去搬一只大甕和一盆炭火到大廳里來,把甕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個廳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興正在奇怪,來俊臣站起來,拉長了臉說:“接太后密旨,有人告發(fā)周兄謀反。你如果不老實招供,只好請你進這個甕了。”

            周興一聽,嚇得魂飛天外。來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連忙跪在地上,像搗蒜一樣磕響頭求饒,表示愿意招認。來俊臣根據(jù)周興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報太后。

            武則天想,周興畢竟為她干了不少事;再說,周興是不是真的謀反,她也有點懷疑,就赦免了周興的死罪,把他革職流放到嶺南(在今廣東、廣西一帶)去。

            周興干的壞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殺了。后來,武則天發(fā)現(xiàn)索元禮害人太多,民憤很大,就借個因頭,把他殺了。

            留下的一個來俊臣,仍舊得到武則天的信任,繼續(xù)干了五、六年誣陷殺人的事,前前后后不知道殺害了多少官吏百姓,連宰相狄仁杰也曾經(jīng)被他誣告謀反,關(guān)進牢監(jiān),差一點被他整死。

            來俊臣的胃口越來越大,他想獨掌朝廷大權(quán),嫌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和女兒太平公主勢力大,索性告到他們身上去了。這些人當然也不是好惹的,他們先發(fā)制人,把來俊臣平時誣陷好人、濫施刑罰的老底全都揭了出來,并且把來俊臣抓起來,判他死罪。武則天還想庇護他,一看反對來俊臣的人不少,只好批準把他處死。

            來俊臣被處死刑那天,人人稱快。大家互相祝賀,說:

            “從現(xiàn)在起,夜里可以安心睡覺了!

            昆陽大戰(zhàn)

            更始帝劉玄即位后,派王鳳、王常、劉秀進攻昆陽(今河南葉縣)。他們很快地打下昆陽,接著又打下了臨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縣)和定陵(今河南郾城縣西北)。

            王莽聽到起義軍立劉玄為皇帝,已經(jīng)坐立不安,如今連失了幾座城池,更是著急,立即派大將王尋、王邑率領(lǐng)兵馬四十三萬人,從洛陽出發(fā),直奔昆陽。

            為了虛張聲勢,王莽軍不知從哪兒去物色了一個巨人,名叫巨毋霸,巨毋霸長得個子特別高,身子又像牛那樣粗大。他還有一個本領(lǐng),就是能夠馴養(yǎng)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王莽派他為校尉,讓他帶了一批猛獸上陣助威。

            駐守在昆陽的漢軍只有八九千人。有的將領(lǐng)在昆陽城上望見王莽的軍隊人馬眾多,怕對付不了,主張放棄昆陽,回到原來的據(jù)點去。

            劉秀對大家說:“現(xiàn)有我們兵馬和糧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協(xié)力打擊敵人;如果大家散伙,昆陽一失守,漢軍各部也馬上被消滅,那就什么都完了!

            大家覺得劉秀說得有道理,但是又覺得王莽軍兵力強大,死守在昆陽也不是個辦法。商量的結(jié)果,就決定由王鳳、王常留守昆陽,派劉秀帶一支人馬突圍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調(diào)救兵。

            當天晚上,劉秀帶著十二個勇士,騎著快馬,趁黑夜沖殺出昆陽城南門。王莽軍沒有防備,就給他們沖出了重圍。

            昆陽城雖然不大,但是挺堅固。王莽軍憑著人多武器精,認為攻下昆陽不在話下。他們制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樓車,在樓車上不斷地向城里射箭,箭像雨點一樣向城里射來。城里的人到井邊打水,也不得不背著門板擋箭。王莽軍又用穜(chōng)車撞城,還挖掘地道想打進城里去。但是昆陽城里的漢軍,防守得也很嚴密,城始終沒被王莽軍攻破。

            劉秀到了定陵,想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馬全部調(diào)到昆陽去。但是有些漢軍將領(lǐng)貪圖財產(chǎn),不愿意離開這兩座城。劉秀勸他們說:“現(xiàn)在咱們到昆陽去,把所有的人馬集中起來。打敗了敵人,可以成大事,立大功。要是死守在這里,敵人打來了,咱們打了敗仗,連性命都保不住,還談得上財物嗎?”

            將領(lǐng)們被劉秀說服了,才帶著所有人馬跟著劉秀上昆陽來。

            劉秀親自帶著步兵、騎兵一千多人組織一支先鋒部隊,趕到昆陽,他們在離王莽軍四五里的地方擺開了陣勢。王尋、王邑一瞧漢軍人少,只派了幾千兵士對付。劉秀趁敵軍還沒有站穩(wěn)陣腳,先發(fā)制人,親自指揮先鋒部隊沖殺過去,一連殺了幾十個敵人。

            漢軍前來救援的大隊人馬趕到,見劉秀的先鋒部隊打得勇猛,也鼓起了勇氣,幾路人馬一齊趕殺過去,王尋、王邑被迫后退。漢兵乘勝猛擊,越戰(zhàn)越勇,一個人抵得上敵人一百個。

            劉秀帶著三千名敢死隊,向王莽軍的中堅部隊沖殺過去。王尋一看漢軍人少,不放在眼里。他親自帶著一萬人馬跟劉秀交戰(zhàn)。但是一萬人還真打不過劉秀的敢死隊。打了一陣,王尋的軍隊開始亂了起來。漢兵越打越有勁兒,大家看準王尋,圍上去亂砍亂殺,結(jié)果了王尋的性命。

            昆陽城里的漢軍王鳳、王常,一見外面的援軍打了勝仗,就打開城門沖了出去,兩下夾攻,喊殺的聲音震天動地。王莽軍一聽主將被殺,全都慌了神,亂奔亂逃,自相踐踏,沿路一百多里,丟下大批王莽軍的尸首。

            這時候,天空突然暗了下來,響起了一聲大霹靂,接著狂風呼嘯,大雨像傾盆一樣的直倒下來。巨毋霸帶來助威的猛獸,也嚇得直打哆嗦,不但不往前沖,反而往后面亂竄。漢軍一股勁兒往前追殺,王莽軍好像決了口子的大水一樣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魯山,現(xiàn)名沙河,滍音zhì)那邊逃奔,兵士掉在水里淹死的成千上萬,把滍水也堵塞了。

            當王莽軍大將王邑逃回洛陽的時候,四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

            漢軍打掃戰(zhàn)場,戰(zhàn)場上到處都是王莽軍丟下的兵器、軍車、糧草。漢軍搬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搬完,最后放了把火,把剩下的燒了。

            昆陽大戰(zhàn)消滅了王莽的主力的消息,鼓舞了各地人民,紛紛起來響應漢軍。有不少人殺了當?shù)氐墓賳T,自稱將軍,等待漢軍的命令。

            更始帝派大將申屠建、李松率領(lǐng)漢軍乘勝進攻長安。王莽驚慌失措,把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的囚犯都放出來,拼湊一支軍隊,抵抗?jié)h軍。但是這樣的軍隊怎么肯替王莽打仗,還沒有接觸,就陸續(xù)逃散了。

            不久,漢軍攻進長安城,城里的居民紛紛響應,放火燒掉未央宮的大門。大伙兒高聲吆喝,要王莽出來投降。王莽走投無路,帶了少數(shù)將士逃進了宮里的一座漸臺。那座漸臺,四面是水,火燒不到那里。

            漢軍把漸臺一層層圍起來,一直圍上幾百層,等漸臺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漢兵沖上臺去,結(jié)果了王莽的性命。

            王莽新朝維持了十五年,結(jié)果土崩瓦解。

            張獻忠奇襲襄陽

            公元1639年五月,張獻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義。原來,張獻忠曾經(jīng)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積蓄兵力,準備再起。明朝將領(lǐng)發(fā)現(xiàn)張獻忠的意圖,準備派兵鎮(zhèn)壓。張獻忠先發(fā)制人,在谷城殺掉明朝縣令,焚毀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義的旗號。不久,羅汝才也起兵響應。

            明朝總兵左良玉派兵進攻,被張獻忠打得一敗涂地,只留下幾百殘兵敗將逃回,氣得崇禎帝把主帥熊文燦和總兵左良玉都革了職務,另派兵部尚書楊嗣昌到湖廣圍攻張獻忠。

            楊嗣昌帶了崇禎帝的尚方寶劍,率領(lǐng)了十萬人馬,耀武揚威到了襄陽。他派左良玉等將領(lǐng)把起義軍四面包圍起來。張獻忠轉(zhuǎn)移到瑪瑙山的時候,由于起義軍隊伍里混進了奸細,起義軍陷入敵人包圍圈里,被左良玉軍打敗,損失了大量金銀、戰(zhàn)馬。張獻忠的妻子、兒子也被俘虜。

            張獻忠?guī)Я艘磺T兵,從湖北轉(zhuǎn)移到四川。楊嗣昌跟蹤追擊,把他的行轅遷到重慶,準備在四川消滅起義軍。

            楊嗣昌在四川到處張榜,說有誰能抓住張獻忠,賞給黃金萬兩,還封他侯爵。哪知道第二天,在楊嗣昌的行轅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標語,上面寫著:“有能斬楊嗣昌頭的,賞銀三錢!

            楊嗣昌派出大批官軍到處追剿起義軍,張獻忠起義軍卻是忽東忽西,叫官軍捉摸不定,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官軍才在開縣追上起義軍。當明軍將領(lǐng)猛如虎、劉士杰拖著疲勞不堪的兵士趕到,張獻忠的起義軍繞到背后,從山上吶喊著沖了下來,官軍全部崩潰,劉士杰被殺,猛如虎好容易逃脫。起義軍殺退敵人,在營里拍手唱歌:“前有邵巡撫(指四川巡撫邵捷春),常來團轉(zhuǎn)舞;后有廖參軍(指監(jiān)軍廖大亨),不戰(zhàn)隨我行;

            好個楊閣部(指楊嗣昌),離我三尺路!

            這支歌謠傳到明軍那里,使楊嗣昌聽了哭笑不得。公元1641年,張獻忠發(fā)現(xiàn)楊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陽兵力空虛,就擺脫明軍,突然帶兵離開四川,往東轉(zhuǎn)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楊嗣昌大軍遠遠甩在后邊。到了湖北當陽,遇到另一支明軍堵截,張獻忠把羅汝才留在當陽,親自率領(lǐng)精銳部隊直奔襄陽。

            楊嗣昌在重慶得到消息,連忙派使者趕到襄陽,命令襄陽明軍嚴密防守。哪里知道使者走在半路上,被起義軍發(fā)現(xiàn)抓了起來。起義軍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書,上面蓋著楊嗣昌行轅的大印。張獻忠把他的義子李定國叫來,叫他打扮為楊嗣昌使者,帶了幾名“隨從”和令牌、文書,混進襄陽城去。

            李定國帶了公文、令牌,來到襄陽城邊,正是夜色朦朧的時候。他在城門外向守軍喊話,守城明兵聽說是楊閣部派來的使者,驗過令牌、文書,也沒有懷疑,把李定國和隨從兵士放進了城。

            當天晚上,混進襄陽的起義軍兵士在城里好幾處放火,全城的百姓從睡夢里驚醒,發(fā)現(xiàn)到處火光沖天,全城大亂。在混亂中,起義軍打開城門,大隊人馬趕到,官軍要想抵抗也來不及了。

            起義軍進城以后,一面派人打開監(jiān)獄,救出被俘的起義兵士和家屬;一面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銘。

            張獻忠坐在襄王府大堂,派兵士把朱翊銘押上堂來。朱翊銘嚇得直打哆嗦,跪在地上求饒。

            張獻忠說:“我不要別的,只要借你的頭派個用場!

            朱翊銘聽說要殺他,嚇得搗蒜似地磕頭,說:“我宮里有金銀寶器,聽憑千歲搬用,只求饒命!

            張獻忠哈哈大笑,說:“我進了襄陽,你的金銀財寶有什么法子叫我不搬?不過,你不把頭借給我,那楊嗣昌還死不了呢!”

            說著,吆喝一下,把朱翊銘拉下堂去殺了。

            張獻忠占了襄陽,繳獲了楊嗣昌儲存在那里的大批糧餉,兵器,又把襄王府金庫里的十幾萬兩銀子分發(fā)給當?shù)氐酿嚸,百姓聽說處決了罪惡累累的襄王,高興勁兒就不用提了。

            張獻忠攻破襄陽的消息傳到了四川,把楊嗣昌驚呆了。他處心積慮布置的圍攻起義軍的計劃全部破產(chǎn),特別是張獻忠在他眼皮底下,來個突然襲擊,使一個藩王喪了命。怎么向崇禎帝交代?

            檀道濟唱籌量沙

            宋武帝劉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過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拓跋是姓,燾音dào)滅了十六國中最后一個小國北涼,統(tǒng)一了北方。從東晉滅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時間里,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南北兩個政權(quán)對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換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的北魏,后來分裂為東魏、西魏;東魏、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北周代替。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合起來稱為南北朝。

            宋武帝做了兩年皇帝,到第三年,就病死了。武帝的兒子宋文帝即位以后,北魏大舉渡過黃河,進攻宋朝,在黃河以南占領(lǐng)了大片土地。宋文帝派檀道濟率領(lǐng)大軍抵抗。

            有一次,北魏兵進攻濟南,檀道濟親自率領(lǐng)將士到濟水邊,在二十多天里,跟魏軍打了三十多仗。宋軍節(jié)節(jié)勝利,一直追到歷城(在今山東。。

            這時候,檀道濟驕傲起來,防備也有點松懈了。魏軍瞅個機會,用兩支輕騎兵向檀道濟的宋軍前后兩翼發(fā)起突然襲擊,把宋軍的輜重糧草,放了把火燒了。

            檀道濟的將士雖然英勇善戰(zhàn),但是斷了軍糧,就沒法維持下去,準備從歷城退兵。

            宋軍中有個兵士逃到魏營投降,把宋軍缺糧的情況告訴了北魏的將領(lǐng)。北魏就派出大軍追趕檀道濟,想把宋軍圍困起來。

            宋軍將士看到大批魏軍圍上來,都有點害怕,有的兵士偷偷逃跑了。檀道濟卻不慌不忙地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

            當天晚上,宋軍軍營里燈火通明,檀道濟親自帶領(lǐng)一批管糧的兵士在一個營寨里查點糧食。一些兵士手里拿著竹籌唱著計數(shù),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有人偷偷地向營里望了一下,只見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雪白的大米。

            這個消息馬上被魏兵的探子聽到了,趕快去告訴魏將。說檀道濟營里軍糧還綽綽有余,要想跟檀道濟決戰(zhàn),準是又打敗仗。

            魏將得到情報,以為前面來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來誘騙他們上當?shù),就把投降的宋兵殺了?/p>

            其實,魏將中了檀道濟的計。檀道濟在營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蓋著少量白米罷了。

            到了天色發(fā)白,檀道濟命令將士戴盔披甲,自己穿著便服,乘著一輛馬車,大模大樣地沿著大路向南轉(zhuǎn)移。

            魏將被檀道濟打敗過多次,本來對宋軍有點害怕,再看到宋軍從容不迫地撤退,吃不準他們在哪兒埋伏了多少人馬,不敢追趕。

            檀道濟靠他的鎮(zhèn)靜和智謀,保全了宋軍,使宋軍安全地回師。以后,北魏也沒敢輕易進攻宋朝。

            檀道濟在宋武帝和宋文帝兩代,都立過大功。但是由于他功勞大,威望高,卻引起了宋朝統(tǒng)治者的猜疑。

            有一次,宋文帝生了一場病。宋文帝的兄弟劉義康就跟心腹商量說:“如果皇上有什么三長兩短,留了檀道濟總是一個禍根。”

            他們就用宋文帝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硬說檀道濟收羅壞人,企圖謀反,把檀道濟逮捕起來,要辦他死罪。

            檀道濟在他被捕的時候,氣得瞪圓了眼,憤怒的目光像要噴射出火焰來。他恨恨地把頭巾拉下,摔在地上,說:“你們不是在毀壞自己的萬里長城嗎?”

            檀道濟終于被殺了。這個消息傳到北魏。魏朝的將士都高興得互相慶賀,說:“檀道濟一死,南方就沒有叫人害怕的人啦!”

            后來,宋文帝也很后悔。有一次,北魏的大軍打到江北的瓜步(今江蘇六合)。宋文帝在建康的石頭城上瞭望遠處,很感慨地說:“如果檀道濟還活著的話,不會讓胡騎橫行到這個地步!

          【古代名人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古代愛國的名人故事10-16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0-16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2-02

          古代名人故事李時珍簡介11-10

          古代名人求學故事大全09-25

          古代名人蘇軾的勵志故事03-25

          古代名人熱愛讀書故事09-10

          古代名人刻苦勤奮讀書的故事05-06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5篇02-26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精選:王羲之的故事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