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成語故事
學(xué)習(xí)語文的過程中大家是否能夠正確理解到論語中的成語故事?今天小編為各位同學(xué)分享的正是關(guān)于論語中的成語故事,不妨來看看學(xué)習(xí)一下吧!
逝者如斯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這是朱自清《匆匆》一詩里開頭的幾句。古往今來,對光陰易逝的感嘆在文學(xué)作品中不勝枚舉。南宋儒學(xué)家朱熹在《勸學(xué)》中也說:“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逼鋵(shí),這種感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論語》里就出現(xiàn)了。
孔子在河邊感嘆說:“一去不復(fù)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息地奔流!边@話出自《論語子罕》,原文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后人從中提煉出一個成語“逝者如斯”,用來比喻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復(fù)返。
見賢思齊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從朋友身上往往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如果交到好的朋友,獲益匪淺;但如果交友不慎的話,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我們遇到的人總有“賢”與“不賢”之分,那么在交友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什么呢?
孔子說:“看見德才兼?zhèn)涞娜,就要努力向他學(xué)習(xí),做到和他一樣;看見德行有虧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樣的.缺點(diǎn)!边@段話出自《論語里仁》,原文是: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其實(shí),“賢”與“不賢”這兩種人,為我們朝不同的方向打開了兩道門,而“思齊”和“自省”,則是我們自身不斷進(jìn)步的動力。唐太宗李世民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他知人善任,舉用賢良,能夠從賢者身上汲取優(yōu)點(diǎn)。他有著名的“三鏡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說,以銅鏡自照,可以整理好衣帽;以歷史為鏡子,可以從中看清楚朝代興衰的緣由;把別人當(dāng)成鏡子,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優(yōu)劣得失。
過猶不及
子貢問老師說:“子張和子夏哪一個更賢德?”孔子說:“子張做事總是過頭,而子夏總是做得還不夠火候!弊迂曊f:“那么是子張要好一些嗎?”孔子說:“過分與不夠是一樣的!边@段話出自《論語先進(jìn)》: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痹唬骸叭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師”即子張,“商”指子夏,兩個人都是孔子的學(xué)生。成語“過猶不及”就出自此處。在孔子看來,事情做得過了頭和沒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過猶不及”這個成語提醒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際交往上,過于冷漠不行,過于親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對對方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便在親近的人中間也該保留。無論對待朋友還是對待親人,都應(yīng)該把握好分寸,適度最好。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外強(qiáng)中干的成語故事04-02
《論語中君子的人格之美》閱讀題附答案04-06
《論語》的讀書筆記范文04-30
關(guān)于孔子《論語》的名言警句03-26
我對《論語》的感悟作文11-11
論語讀后感05-08
淺談?wù)撜Z的文學(xué)常識積累03-05
論語觀后感范文11-26
論語讀書筆記范文04-30
《論語》讀后感的作文900字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