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一到年關(guān),這座小小的城市就變得特別起來。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春去春又來,很快就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了起來,當(dāng)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xí)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fēng)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xí)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的灶間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負(fù)責(zé)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hù)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lián)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zhǔn)備好的對聯(lián)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lián),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jìn)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掃干凈,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tuán)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斗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么方向出發(fā),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xiàn)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xí)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jù)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圓”,這應(yīng)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jié),這是過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里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篇二: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春節(jié)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伛{車去了。
經(jīng)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xiāng)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jìn)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爸爸和媽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里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jié)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的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溪,可小溪竟然不認(rèn)得了昔日如此關(guān)愛她的婆婆,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yè)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嘗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yè)。唉,春節(jié)就這么過了。
【篇三: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盼星星,盼月亮,我們又盼來了新的一年,不要說多姿多彩的新衣,不要說五顏六色的煙花,更不要說千門萬戶紅彤彤的春聯(lián),光是拿著長輩們給的大紅包,就讓人感到過年濃濃的年味。
除夕那天早上,過年的鞭炮聲把我從那美好的睡夢中驚醒。打開窗戶,春風(fēng)撫摸著我的臉頰,讓我好不舒爽!深吸一口氣,嗯!好一股過年的氣息。走出臥室,媽媽依然像往常一樣早起,不一樣的是客廳里洋溢著滿滿的中國紅!紅窗花,紅燈籠,紅對聯(lián),紅衣服,這些東西都使家里充滿了年味。妹妹正嘻嘻哈哈吵著鬧著要爸爸放鞭炮呢!每當(dāng)這時,老爸的臉上就露出了慈愛的笑:“乖女兒,好寶貝,咱們不急,晚上就放炮去!”
“咚,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我紛飛的思緒。喲!開門一看,是叔叔來給我們拜年了!只見他的脖子上掛著大圍脖,頭上頂著個滑稽的大紅帽子,手里提著個大紅燈籠,這樣子誰見了誰笑。他似乎絲毫不在乎我們的笑聲,反而抱拳作揖:“大哥大嫂,新年好!”這時媽媽就開始笑起來,并且點頭回禮,還用她纖細(xì)的手拍我一下,我立刻會意了,說起吉祥的話來;“叔叔,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叔叔歡喜地摸了摸我的頭,塞給我一個大紅包。哈哈,我又多了一個大紅包呢!妹妹這個小丫頭,竟不服氣地鼓起嘴:“祝叔叔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還沒說完呢,我們早已笑作一團(tuán),只有不懂事的妹妹在那吵著要紅包,看著這歡樂的景象,我笑了笑……哦,年味更濃了。
最開心的時光就是一起吃年夜飯了。一家子的人又團(tuán)聚在一起,好不親熱,一下子,屋中似乎又暖和了許多。大家高興地吃著火鍋,時不時地起來敬酒:“來,大哥,我敬你!”每當(dāng)這時,爸爸就站起來,臉上泛著絲絲紅暈,好爽地說:“那我就干了!”然后抬起頭,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當(dāng)然也少不了我,我用果汁代酒,大人們在這個時候就一齊笑話起我來,并且開始對我小時候被灌醉的事津津樂道。
喝完熱熱鬧鬧的酒,我們就要上天臺放煙花了!皢!”小叔點燃了線頭,導(dǎo)火線上的火花一蹦一跳的,似乎也在慶祝新年,漸漸地,只聽一聲“轟”的巨響,煙花“嗞溜溜”的上了天。那煙花,帶著我們對未來一年的希望,對家人的祝福升上天空。突然間,天空似乎被照亮了,閃出五彩繽紛的光,大家的臉浸在光里,好像就在那一瞬間,我們的嘴角都向上揚了,打心底里的,我們開心的笑了。在一片火光中,在一片爆竹聲中,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我們大聲喊道:“過——年——了!”
情濃濃,意深深,年味到處彌散……哦,這是我們家的年味喲!
【篇四: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不知不覺又快要過年了,按照老家余干農(nóng)村的風(fēng)俗習(xí)慣,差不多到農(nóng)歷臘月初八就開始忙過年得事情了,每逢回老家過年都覺得很有情趣,除了感受到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之外,我還感受到了老家濃濃的年味。
老家的年味是從臘八開始濃起來的,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就開始忙著熬臘八粥,說是祭祖、祭神的,各家各戶做的臘八粥不同,大多是用各種米、豆、花生與各種干果熬成的,寓意昭示著五谷豐登,糧食的豐收。在我老家臘八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蒜瓣放到裝有高醋的缸或大瓶子里,密封起來,蒜的顏色就會慢慢地變成綠色,這種自然形成的綠色看起來很好看,臘八蒜吃起來有醋酸和微辣的味道,吃起來很好吃,陪著過年吃餃子,更有情趣和食欲。我懷著好奇之心,接連幾年在臘八前后揣摩著泡臘八蒜的時間、方法,說來也怪,只有過臘八時才能泡出臘八蒜的顏色和味道來,每年臨近臘八時,我就叮嚀著妻子,千萬別忘了泡臘八蒜,現(xiàn)在離臘八節(jié)還有上十天的時間,妻又在念叨著泡臘八蒜的事兒,使我頓覺x年農(nóng)歷羊年越來越近了。
從臘八開始陸續(xù)著,老家集市大大小小的店鋪就開始上年貨了,每個集市上大小店鋪五、六家,都在想方設(shè)法把年貨備得齊齊全全的,生怕讓別人搶了生意,不停地忙活著,有上煙酒糖茶的,有上雞鴨魚肉的,有上鞭炮香紙的,有上年糕、干果的,有上春聯(lián)、年畫的,各忙各的?粗赇伬锷狭四敲炊嗟哪曦,各家各戶也開始忙著準(zhǔn)備開了,溜達(dá)著到這個店鋪看看,買點這個,到那個店鋪買點那個,平日里相對平靜的大街上就開始流動起來,好不熱鬧,這就叫“忙過年活兒”。
準(zhǔn)備好了年貨,在臘月二十三日前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每家每戶都要進(jìn)行大掃除,辭舊迎新,這種大掃除在我老家叫“掃屋”,兒時的我覺得掃屋很有意思,看到大人們都在忙,怕灰塵弄臟了自己,男人們便戴上了帽子,女人們則圍上了頭巾,戴上了套袖,包扎得嚴(yán)嚴(yán)實實,把笤帚綁到木頭桿子上,房子的樑、檁及邊邊角角都能掃得著,準(zhǔn)備工作做好了,就開始把房子里的箱子、柜子、桌子等所有能搬動的家具都搬到院子里,對房屋灰塵進(jìn)行徹底掃除,等徹底清掃干凈了,再把地上均勻地灑上水,然后就把櫥箱桌椅的搬回來,或者把僅有的幾件家具再變換變換位置,頓覺煥然一新,清清潔潔迎大年。
到了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日,就是辭灶,我的故鄉(xiāng)也叫“小年”,差不多也就是過年這場“大戲”的“彩排”。兒時經(jīng)常聽我慈祥的母親念叨著:“過了臘八過辭灶,過了辭灶年來到!币馑际钦f,過了辭灶,離大年就不遠(yuǎn)了,那時只懂得時令,不知道“辭灶”是什么意思,一直困惑了我許多年,直到后來才聽我慈祥的母親說過:“辭灶就是灶王爺告辭,這天晚上,各家各戶都要祭灶王爺,因灶王爺是家里的守護(hù)神,一家人的功過得失都在他的監(jiān)控之中,辭灶這天,他要向上天報告這一家人一年的功過得失”。聽了我慈祥的母親解釋,再默默地觀察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祭神就更加有意思了,天剛一擦黑,就忙著在院子里放上大盤子,擺滿供品,開始供祭、燒紙、燒香、放鞭炮,鞭炮聲一陣接一陣,連綿不斷,隨著歡快的鞭炮聲,有人就把“請”來的灶王爺?shù)募埾穹倩,有人就在燒香、燒紙時念叨幾句,請灶王爺保佑一家老少平安,這就叫“送灶王爺上天”。等到除夕這一天再把灶王爺接回來,他要賞罰這一家人。
過了臘月二十四日,各家各戶就更忙了,特別是大年三十這一天,屋里貼福帖,請財神,掛年畫、“壽”字,大門前掛上紅燈籠,門上貼好紅紅的春聯(lián),昭示著紅紅火火過大年,全家人高高興興放鞭炮,包餃子,團(tuán)團(tuán)圓圓,好不熱鬧,這才有了真正的“年味”。說起貼春聯(lián)來,我記憶最深。二十多年來,只要我全家回到老家過年,大年三十這一天,都是我忙著貼對聯(lián)、貼福帖,掛年畫等。每年我都在揣摩著對聯(lián)應(yīng)該怎樣貼,福帖應(yīng)該貼到什么位置,“!弊旨t紙、方形,尖角向上,還要考慮哪個位置應(yīng)該貼幾副,是否對稱、醒目、粘得牢,應(yīng)該正著貼還是倒著貼,都有一番考究。例如:有的把“福”字倒著貼,寓意是“福馬上就要到了”。貼好了春聯(lián)、福帖,還要在門框上貼上橫帖如:“富貴之家”、“吉祥如意”,在正屋還要貼上諸如“富貴滿堂”之類的橫帖,在大門外還要豎著貼上“出門見喜”、“出入平安”等,在豬圈里還要豎著貼上“六畜興旺”、“豬肥牛壯”等,春聯(lián)上方還要貼上尖角向上的“福”字,哪一樣忘記貼了,就好像缺少點什么似的。所以貼春聯(lián)之類也是一門小小的學(xué)問,在我的記憶深處留下了印記,家鄉(xiāng)的年俗曾經(jīng)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臘月三十這一天,上了年紀(jì)的母親便會按照傳統(tǒng)規(guī)矩,一一叮囑:今天是大年三十,燈的油要添滿,水缸里的水要盛滿,明天的垃圾不能掃出屋;還要把雞鴨魚肉、年糕、各種青菜都準(zhǔn)備充足,至少準(zhǔn)備到正月十五前,還要在除夕這天把該切的的菜、肉都切出來,正月初一不能動刀。還說,這一天注定一年的運氣。一定要小心,不能打碎家里的任何東西,不能大聲說話,特別要多說好話,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仿佛新年的順與不順,全在這種新舊交替的意境之中了,顯得是那么神秘,還真有點像大年夜里死驢不好也好的意味,不過一輩一輩都是這樣流傳下來的,大年夜的感覺似乎都一樣,我們也無可奈何,都是雞啄米似的點頭稱是,都這么拿捏著。
老家的年味是一輩一輩的父老鄉(xiāng)親延續(xù)下來的,營造出這種濃濃的過年氛圍,值得我們留戀,值得我們回味,往往很長很長時間仍滯留在我們的心間,老家的年味,也勾勒起了我對老家余干農(nóng)村生活的美好回憶。
【篇五: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老家在寧靜美好的鄉(xiāng)下,是那種平淡得如同白水一樣的農(nóng)村。在淡雅幽靜的夜晚,或是寂寞無聊的白天,倚著床頭無法入睡的時候,總會想起老家的一草一木,一顰一笑。那種難以名狀的幸福,便如同咽下一口口綿軟悠長的老酒后,又纏纏綿綿地從腹中升起,將一股股清香皴擦在喉嚨里,繼而彌漫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印象最深的當(dāng)然還是老家的年味,那才是真真正正屬于老百姓自己的味道。忙碌了一年辛辛苦苦獲得的收成,仿佛都要在這短短的幾天內(nèi)揮霍殆盡。沒有什么能讓老百姓過年更感覺快樂的了,不管是富得流油還是窮得叮當(dāng)響,都要在這幾天里盡情地釋放。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年味,不摻雜任何功利色彩,從里到外都充滿了真摯和透明。從家家戶戶忙碌而又幸福的眼神里,根本無法讀出貧困和自卑,那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和滿足。
農(nóng)村的年味從小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首先要蒸年糕和豆包,家家戶戶買米磨面,生產(chǎn)隊的碾道,成了年前最熱鬧的場所,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忙,熱鬧的氣氛足以沖破碾房的房頂。蒸年糕、豆包的熱氣,從各家各戶的廚房里沖出來,飄滿了村子的每一個角落。金燦燦香噴噴的干糧蒸出后,主人都會請親朋好友親自品嘗,就著二兩燒酒和一大盆殺豬菜,呼天喝地地大吃一頓。那種濃濃的鄉(xiāng)情啊,不知有多少次在夢里笑醒。
年前購買年貨是免不了的,吃的和穿的當(dāng)然要放在主要地位。尤其是一定要給孩子們做一身新衣裳,漂漂亮亮地打扮起來。男孩子們無所謂,女孩子們是穿得越鮮艷越好。過年的大件孩子們買不了,都是家里的大人們?nèi)ッ。年前?集市,也是空前的火爆,人山人海,用摩肩接踵這個詞形容絕不過分。買不買東西不重要,最主要的是湊個熱鬧,感受感受過年的氣氛。那種在人群中穿來穿去的感覺的確是爽極了。碰到人多的地方,擠在人群里,被擠過來擠過去,有種飄飄蕩蕩駕云的味道。整個集市就是一個人間萬象圖,干什么的都有,甚至是去即使的四面八方的道路上,也熙熙攘攘涌動著快樂的人流。
過年趕集可以說是我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候,除了欣賞天南地北的風(fēng)土人情之外,順便購買些年貨,完全可以在集市上逛一上午。由于我是家里的男孩子,鞭炮、紅黃紙、年畫掛錢等等之類的都由我負(fù)責(zé)購買。通常情況下,我都會買一掛兩千響的大鞭和一圈二踢腳,另外,我還會單獨再買上一掛一百響的小鞭,可以再和伙伴們玩游戲的時候一個個揪下來單獨放。拿香點著,往人群里扔,看著人們驚慌地笑罵,得意之中有著自豪,另外還有些惡作劇的意思。有一些熄滅的小鞭,也不會浪費的。攢到一把后,可以從中間折斷,露出中間的火藥,聚成一圈,用香點著一個,所有的小鞭都會被引著,瞬間燃起一個火球,煞是壯觀。那時的孩子,在貧困中挖掘著各種快樂,是現(xiàn)在泡在營養(yǎng)缸里的孩子所不能比擬和想象的。
最熱鬧的是大年三十,是充分體現(xiàn)年味民俗的時候,F(xiàn)代的社會不只是物質(zhì)過于富裕還是精神過于貧窮的緣故,很多老祖宗留下的說道早已經(jīng)棄之腦后,或者是干脆不明白或不知道了。不知這是不是民族的悲哀,看看其他國家大力提倡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不知我們這個自詡有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是否汗顏。沒有什么比丟掉傳統(tǒng)更可怕的了,過多的盲目崇外,只會更多的使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流失。白天需要做的工作是劈木頭,接上各處的燈線,準(zhǔn)備好掛鞭炮的長桿子,鋪地的谷草,晚上的年夜餃子,要給各種牌位上香,擺上供品,主要是三個牌位,觀音、灶王爺、天地爺。我的任務(wù)則是各個地方的春聯(lián)和掛錢,這一切一般都在上午完成。各家的對子、掛錢貼好后,滿街飛紅流翠,確實是壯觀的一景。
到了晚上,年味才算真正漂浮出來。父親要在當(dāng)院打下一個五谷囤,滿院灑上一層谷草,還要在大門口、屋門口用紅黃紙條裹住木棍當(dāng)做攔門杠。小時候不明白也不理解,甚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現(xiàn)在想來,那些做法應(yīng)該全是為了祈禱來年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是老祖宗幾千年來傳下來的祭祀習(xí)俗。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就是靠著這些才得以與自然、與社會抗衡。最隆重的時候應(yīng)該是發(fā)旨的時候,一般都從十點左右開始,一直持續(xù)到零點。鞭炮聲此起彼伏,遠(yuǎn)近相聞,一道道閃光劃破夜空,發(fā)出聲聲沉悶難點鈍響。這個時候是我最興奮的時候,點鞭炮幾乎成了我的專利。父親把一堆堆木柴在火盆里點著,在天地爺排位下擺上供桌,燒完紙后,就可以點鞭炮了。其他人則在廚房里忙忙碌碌地包餃子,煮餃子;鸸庑苄苤,父親從容地一只一只放著二踢腳,我也偶爾放幾個,但是心里卻一直充滿著快樂和緊張。
鞭炮放完之后,還要進(jìn)屋給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磕頭拜年,同時接受他們事先預(yù)備好的壓歲錢。拜完年后,就要吃年夜飯了。在北方,年夜飯通常都是餃子,其中要有幾個餃子里包上硬幣,誰若是吃著了表示一年有福。記得不錯的話,我應(yīng)該是年年都會遲到包有硬幣的餃子,都要受到長輩們的一致祝!,F(xiàn)在想想,應(yīng)該是大人們早已知道那個餃子有硬幣,故意把那碗餃子盛給我,F(xiàn)在,每吃年夜飯的時候,我也會事先把包有硬幣的餃子事先打上記號,然后盛給孩子,看著孩子驚喜的樣子,心里也同樣是甜蜜蜜的。吃完年夜飯后,大人們就可以睡覺了,孩子們打打撲克,或者串串門,大人們都不會和平時一樣進(jìn)行干涉。當(dāng)院、外屋、廂房的燈也要一直點到天亮,疲倦的一宿才算過去。農(nóng)村所謂的忙年,或許就是這個緣故吧。
祖父、祖母、父親、母親都已經(jīng)離我而去了,老家我也很少回去。對于家鄉(xiāng)的許多風(fēng)土人情,也只能在記憶里慢慢地搜尋。有很多風(fēng)俗,現(xiàn)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但沒有弱化,反而愈加清晰起來?上КF(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畢恭畢敬地遵循著祖先傳下來的風(fēng)俗,盡管那些風(fēng)俗曾經(jīng)被幼稚的我否定過,反抗過。現(xiàn)在想來,當(dāng)時的我是犯了多么低級的錯誤啊。辜負(fù)了那些風(fēng)俗里所蘊含的文化精華,需要我們甚至是我們以后多少代人重新解讀,才會不斷地?fù)炱鹉菑澫У暮影渡仙⒙涞狞c點珍珠。
【篇六: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新年里,我們搶紅包,貼春聯(lián),吃年夜飯,看春晚……濃濃的年味彌散在空氣中,蕩漾在人們的笑臉上,也融化在每個人的心里。
早晨,我在鞭炮聲中醒來,睜開眼,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正舒舒服服地靠著床背,捧著手機,眼睛緊緊盯著屏幕,手飛快地點,“嗒嗒”地?fù)尲t包。他們時而露出失望的神情,時而又眉飛色舞,激動地耳語著什么。他們見我醒了,連忙靠過來,向我展示著自己的“成果”。爸爸媽媽臉上不僅有興奮,更洋溢著點點幸福,因為紅包雖小,可它代表著同事朋友們的一份關(guān)心,一份祝福。我家的年味,藏在小小的紅包里。
下午,我們一家人在門外貼外公親手寫的春聯(lián),撕,剪,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wù),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組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在全家人的努力下,春聯(lián)貼好了。我讀著春聯(lián):萬象更新春光好,一年巨變喜事多。猴年吉祥!我讀著讀著,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我家的年味,藏在我們貼的春聯(lián)里。
晚上,外公外婆召集了他們所有的兄弟姐妹,擺了兩大桌豐盛的菜,一大家互相敬茶,敬酒,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幸福。我在這快樂的氛圍中細(xì)嚼慢咽,享受著過年的幸福,品嘗著藏在兩桌豐盛年夜飯中的年味。
夜里,屋外鞭炮聲聲,打破了夜的寧靜。星星點點的煙花向四周飛去,似一朵朵蓮花,在空中綻放柔美的花瓣。屋內(nèi),我們圍坐在電視前,嗑著瓜子,看著春晚,陣陣笑聲在屋里回蕩。我家的年味,藏在屋里的春晚和屋外的煙花中。
我家的年味,藏在小小的紅包里,藏在我們貼的春聯(lián)里,藏在兩桌豐盛的年夜飯里,藏在春晚和煙花里,更藏在每個人的心里。
【篇七: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它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傳統(tǒng)文化歷代相傳保留了下來。這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數(shù)中國的舊歷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边@句歌謠時常在我嘴邊念著,仿佛就是要告訴我們臘八節(jié)一過,就要過年了,就要開始準(zhǔn)備過年用的物資了,打掃塵除,買新衣,腌魚腌肉,貼窗花。可我記憶中的新年要從姥爺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黃酒開始的。
姥爺家做的黃酒在當(dāng)?shù)鼐托∮忻麣狻_@一古法做的黃酒傳到我媽媽這一代已記不清有多少年了。現(xiàn)在我就來說說我們家的酒。
農(nóng)歷九月九是傳統(tǒng)的釀酒日,早在前一個星期,姥爺就開車進(jìn)到山里的認(rèn)識的農(nóng)戶家,把頭年定好的糯米拉回來。姥爺說:“山里的空氣好,氣溫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長得好,好米才能釀好酒。”再把釀酒用的器皿洗凈晾干,如果做酒的過程沾上油,哪怕是一點點油漬都會使酒變質(zhì)。頭天把米洗凈,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這是讓米發(fā)脹,蒸出來的米就不會反生,發(fā)酵就更徹底。一切準(zhǔn)備就緒,就等著第二天到來。
九月初九這天一大早,姥爺把泡好的米,放進(jìn)木桶里隔水蒸上半個多小時,熟透,再倒進(jìn)大盆里,散開透氣,晾一下,每次都會蒸上幾大桶。每當(dāng)這個時候,姥姥就會給我和哥哥捏幾個大大的糯米飯團(tuán),沾上糖,好吃極了,這也是我和哥哥喜歡在這天主動幫忙干活的原因。米晾到半涼,就要拌酒曲了。酒曲是一個個比乒乓球小一點的白色圓球。拌之前,要把酒曲碾碎成粉末狀,再把酒曲均勻地拌進(jìn)一盆盆熟糯米中,這個過程是個力氣活也是精細(xì)活,記憶中,每次都是媽媽在進(jìn)行這項重要的工作。拌好以后,在慢慢加進(jìn)一點涼水,這時糯米飯就會拉出粘稠的糖絲,把這些能拉出糖絲的糯米四周碼好,按實,中間掏空,蓋上蓋子,包上厚實的棉被,放上十天左右,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叫熱發(fā)酵過程。姥爺說,這個過程很重要,就像好的鋼鐵要經(jīng)過火的淬煉,人要成才也要經(jīng)過各種歷練,中間不能放棄,要有耐心和恒心,就像酒在熱發(fā)酵期間不能隨意揭蓋一樣,十天后就要收酒了,這里說的收酒不是說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還早呢,還要把酒用大量的涼開水收進(jìn)裝酒用的大缸里,進(jìn)行冷發(fā)酵,這需要三個月的時間,等過了冷發(fā)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時滿屋子都散發(fā)著酒的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的酒招待遠(yuǎn)方來的親朋好友,別有味道,這就是我家年的開始。
家家的傳統(tǒng)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卻是一樣的,快樂的心情是一樣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多彩多樣,但傳承的精神是一樣的。我也要將我家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濃郁。
【篇八: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
隱隱約約,聽見遠(yuǎn)處傳來了一陣陣鞭炮聲,清脆,悅耳。我猛然意識到,年,就在這鞭炮聲中,一步一步地走來了……
餐桌上的年味
按照慣例,大年三十的午后四點左右,每個人都吃一碗帶有兩個太平蛋的線面。奶奶說,這意味著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老人長命百歲。
前幾年開始,我們每年總是邀請阿姨一家到我們家吃面,她們一家三口也總是如約而至。這時,便是我們的四口之家最熱鬧的時刻——偌大的餐廳不再只有四人就座,而是七人圍坐一桌。大人們談天說地的聲音和年幼的表妹發(fā)出的“噪音”,交雜在一起,讓人絲毫不覺心煩,卻讓往日寂靜的餐廳充滿了生機。終于,美食出鍋了。每個人都舉起了筷子,品嘗著“大廚”奶奶精心烹飪的美味面條,喝一口熱湯,夾一筷子線面,咬一口太平蛋,年的味道在嘴中慢慢溢開。與此同時,席間的歡聲笑語也不曾停止。面條散發(fā)出的熱氣環(huán)繞在我們周圍,悅耳的歡笑聲縈繞在我們耳畔。此時此刻,陽光普照,溫暖至極……
團(tuán)圓,是過年永恒的主題。嘗著過年獨有的佳肴,品著過年特有的溫馨,年味,不就在這熱鬧的餐桌上嗎?
煙火中的年味
夜幕降臨。
從一扇扇窗戶中射出了一束束橘紅色的燈光,萬家燈火,齊刷刷地把小小的縣城照成了一座不夜城。在春晚的陪伴下,我們耐心地等待著新年鐘聲敲響。幾個小時的等候之后,窗外煙花綻放的聲音越來越響,新年的腳步,近了。我也帶上幾天前買好的煙花,飛奔下樓。點燃引線,退后幾步,抬頭望天。
伴隨著響亮而清脆的爆炸聲,煙花在我們頭頂上的這片夜空璀璨綻放。這一朵,是紅艷艷的;這一朵,是金燦燦的,那一朵,又是紅綠相間的……遠(yuǎn)處,近處,煙花綻放的聲音此起彼伏,猶如在演奏一曲歡迎新年的雄偉贊歌。紅的,綠的,藍(lán)的煙火,把漆黑的夜空裝扮得五彩斑斕,美麗非凡。
喜慶的聲音充斥了我們的耳朵,多彩的煙火布滿了我們的視野。年味,不就在這璀璨的煙火中嗎?
紅包里的年味
五彩的煙火迎來了新的一年。大年初一開始,走親訪友是必不可少的。
一聲甜甜的問候,一聲熱情的“新年好”,我們小孩子便能得到過年獨有的、非同尋常的禮物——大人的紅包。精致的紅包里總是或多或少地塞著幾張粉紅色的鈔票。盡管知道手中的紅包遲早要被大人收繳,但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要的,就是這一刻的快樂。當(dāng)然,紅包也不僅是孩子們的專屬大禮,大人們同樣會給家里的老人送一個塞滿祝福的紅包。小小的紅包,承載的卻是大人們尊老愛幼的美德和滿滿的愛。
愛的味道,就是過年最初始的味道。每個人都希望帶著家人的,朋友的愛,走過一年又一年,不是嗎?年味,不就在這塞滿愛的紅包里嗎?
正月十五一過,春節(jié)也就過完了。而那濃濃的年味,似乎還縈繞在我們家里,我的身邊。年味,是溫馨的味道,是熱鬧的味道,更是愛的味道。
【以家鄉(xiāng)的年味為題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以哥哥為題的作文01-07
以菊花為題的作文02-28
以母愛為題的作文10-12
以天使為題的作文12-21
以勞動為題的作文07-30
以嘗試為題的作文05-11
以信心為題的作文12-17
以道德為題的作文09-21
以禮物為題的作文10-27
以努力為題的作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