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故事是一種側(cè)重于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文學(xué)體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
1、一鼓作氣(曹劌)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shù)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4、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庇郑骸靶胖羾缢鶑氖称,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5、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fù)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zhuǎn)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
6、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V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7、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xué)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在紙面上談?wù)摯蛘。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8、負荊請罪(廉頗)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釋義:背著荊條向?qū)Ψ秸堊。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9、臥薪嘗膽(勾踐)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釋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10、接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釋義: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經(jīng)典成語故事2
盤古開天:
話說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團混沌。在這片混沌中沉睡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盤古。他的身邊放著一把樣子古怪的斧頭。直到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但是覺得自己所在的空間是那么的壓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頭對著周圍的空間一氣亂揮,也不知道揮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給明確的劃分出來了。
但是天與地分開沒多久就又開始慢慢合攏,盤古就用自己的身體來支撐著天與地,就這樣支撐了很久很久,天與地的位置已經(jīng)被固定住了,但是偉大的盤古卻因疲勞過度,累死了。他死后身體開始變化,骨骼變成了山脈和丘陵,肉身變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變成了江海,毛發(fā)變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澤。他的元神到了天與地的中心處,卻因疲倦睡去。
女媧造人:
在盤古肉身化為大地之后,大地上出現(xiàn)了很多種生物。多了很多年之后,大地上出現(xiàn)了一位同樣偉大的人物——女媧。女媧發(fā)現(xiàn)大地雖然有了很多生靈,但是它們?nèi)鄙僦鴦?chuàng)造能力,于是女媧便用黃泥按照自己的摸樣捏出了很多小人,因為女媧覺得創(chuàng)造的這些人應(yīng)該和自己有點區(qū)別才是,所以把泥人的尾巴改成了兩條后肢(雙足)。之后用施放了法術(shù)將這些小人變成有生命的活人,并且這些人都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精衛(wèi)填海:
炎帝有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精衛(wèi)。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見道無邊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張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終于在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時候,她悄悄的離開了部落。最終她找到了大海,她為大海的偉大而陶醉,正當她奔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同樣卷著巨浪奔向精衛(wèi)。最后,大海把精衛(wèi)帶走了,帶著她離開了這個世界。精衛(wèi)死前那一刻才醒悟過來。精衛(wèi)的靈魂因為憤怒而化做一只青鳥,精衛(wèi)為了報復(fù)大海,決定把大海填平,于是就日以繼夜的含著西山的石頭去填海。
女媧補天:
共工撞翻不周山,洞開天門的事被女媧測算到后便從九重天下凡來制止來自天門的洪水。女媧四處收集五色石,再以五色石煉制成補天石。用補天石將天門補上。
后羿射日:
多年以后(堯帝在位時),天下大旱,原因很簡單,天上同時出現(xiàn)十個太陽。后羿為解決大旱問題,自己鍛煉出一把威力無限的巨弓。后羿在弓上注入法力。然后攜弓登上高山,以自己法力凝聚成無形之箭,引弓射日。本想把十個太陽全射下來,但是想到如果全都射下來,大地將陷入無止境的黑暗,所以便留了一個太陽在天上。
百鳥朝鳳: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yōu)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里。
這有什么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fā)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干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guān)。
旱災(zāi)過后,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并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后,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經(jīng)典成語故事3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strong>
話說孔子和顏回曾參冉子三人打麻將,顏回等三人覺得孔子在魯國做過官,手里有錢,于是三人抽老簽一起騙孔子的錢?鬃幼詈笥艿檬茄緹o虧,連褲腰帶都押上了。麻將散場后路邊的人問他:“輸贏如何?”孔子說:“三人贏必有我輸也!鄙綎|話行和贏同音,師和輸同音,于是傳來傳去就傳成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策@個成語。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人養(yǎng)了一窩的豬,到了冬天豬怕冷,這個宋國人就在豬圈里放了很多的草讓豬御寒。有一只兔子半夜跑到豬圈里偷吃豬圈里的草,不料因為天黑看不見,一不小心掉到了豬圈旁邊的豬糞池里淹死了。第二天那個宋國人看到了死兔子很高興,于是就天天的守在豬圈旁邊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吃豬圈里的草淹死在豬糞池里。這就是守豬待兔的由來,豬和株是通假字,所以史書上又稱守豬待兔為守株待兔。
殺雞取卵
從前有個人家里養(yǎng)了只老母雞,這只雞特別地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只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著也沒什么用了,就殺了這只雞,破開雞肚子后發(fā)現(xiàn)這只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jié)石。大大小小的膽結(jié)石就像雞蛋一樣。殺雞的時侯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吹搅艘院缶退奶巵y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毛遂自薦
毛遂這人是個文學(xué)青年,經(jīng)常寫點小文章在網(wǎng)上發(fā)表一下,可是網(wǎng)易的版主和網(wǎng)友們都不喜歡他寫的文章,因為文章寫的太爛了。在網(wǎng)易BBS上混了一兩年了,寫的文章回帖的人沒幾個,版主也不給個“薦”字。搞的毛遂很不爽。所以以后在BBS上發(fā)文章的時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題目后面自己加上一個“薦”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別喊》“薦”!段沂且粋偉大的小丑》“薦”。寫手們和版主對他的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這種做法形容為毛遂自薦。
三顧茅廬
三國時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扶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隴中請他。劉備的老板劉表一向就對劉備不滿,平日里給他準備的飯都是殘羹剩飯,這天劉備吃完飯后到了諸葛亮那里坐了沒一會,肚子就開始疼,一會工夫就上了三次廁所,諸葛亮心想老劉今天身體不好拉肚子還辛半苦苦地跑到我這里來看我,很感動,于是就出山了。廁所在農(nóng)村又叫茅房,茅廁,茅廬。于是后人就把這段典故說為成語三顧茅廬。
望梅止渴
曹操有一次行軍打仗,士兵們走得一個個都很累,沒有精神也沒有斗志。曹操就騙他們說:“前面有個梅莊,梅莊里有個梅小姐,長得是天姿國色,美艷無雙,誰第一個到達戰(zhàn)場,我就把梅小姐許配給他做老婆!笔勘鴤円宦牰紒砹司瘢粋個口水都流下來了。終于在規(guī)定時間到達了官渡,打敗了袁紹,后人稱這個典故為望梅止渴。
經(jīng)典成語故事4
1、趙氏孤兒
有一出古戲叫《趙氏孤兒》,演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其中就有兩個人以生命為代價信守諾言的情節(jié)。春秋時候,趙國有個忠臣趙奢,遭到奸臣屠岸賈的誣陷,被殺了。臨刑前,趙奢對他的兩個門客程嬰和杵臼說:“我死后,你們一定想辦法保住我的兒子,日后讓他為我報仇,除掉屠岸賈這一幫禍國殃民的壞蛋。”兩人鄭重地答應(yīng)了。
趙奢被害后,他們兩人就歷盡千辛萬苦去實踐自己的諾言。趙奢的妻子是趙王的女兒,帶著兒子住在王宮里。他們估計趙奢的妻子不會被害,但趙奢的兒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設(shè)法把他從宮里偷出來。當時這孩子只有半歲。程嬰也有個半歲的兒子,就把他放在程嬰家一塊養(yǎng)。但是,很快屠岸賈發(fā)現(xiàn)孩子不在宮中,就到處搜查,查了個把月,沒有查到。這家伙惱羞成怒,一定要斬草除根,命令全國搜查;若查不出來,就把全國三3個月以上、1歲以下的孩子全部殺光。
程嬰、杵臼看到這種情況,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個既要保住全國的孩子,又要保全趙氏孤兒的辦法,拿程嬰的兒子冒充趙氏孤兒,獻出去。由誰來獻呢?獻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譴責(zé),保藏孩子的則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說:“讓我去死吧。我年紀大些,今后撫養(yǎng)的任務(wù)很重,時間也長,再說你能文能武,留下來也比我有用些!庇谑氰凭拾殉虌氲膬鹤硬卦谧约杭依,而程嬰去“告密”,并帶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個孩子,當著程嬰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雖然是瞞哄了屠岸賈,但眼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難受!而且這種難受還不能有任何表現(xiàn),要裝出極力討好屠岸賈的樣子來。當時屠岸賈要賞程嬰一筆錢并給他官做。程嬰說:“您多賞點錢,我不做官,我出賣了朋友,人家會罵我,不如多拿點錢遠遠離開京城,找個地方隱居起來!蓖腊顿Z誤認為程嬰是跟自己一樣的勢利之徒,沒有多想就同意了,給了一大筆錢。程嬰帶著錢和趙氏孤兒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僅把趙氏孤兒培養(yǎng)成人了,而且調(diào)教得能文能武。程嬰這才告訴這孤兒19年來的事情經(jīng)過,趙氏孤兒最后終于在程嬰的幫助下,報了仇,把屠岸賈一伙全殺了,把趙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嬰和杵臼真可謂“一諾千金”,是古代講信用的典型。
2、司馬穰直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大軍事家司馬穰苴是一個信守軍規(guī)的軍事將領(lǐng)。有一次國君的親信莊賈視察軍隊,不按規(guī)定的時間到達軍營,司馬穰苴依軍令要將莊賈斬首。國君派人為莊賈求情,這個人未經(jīng)允許就將馬車駛?cè)霠I門。司馬穰苴就殺了此人的仆人和駕車的馬,以示懲戒。這種不畏權(quán)貴、信守軍令的作風(fēng),使司馬穰苴樹立了威信。打仗的'時候,士兵們個個奮勇殺敵,最終打敗了敵人。
3、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yīng)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shè)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這時敬慕季布為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jīng)過化裝后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xùn)|太守。有一個季布的同鄉(xiāng)人曹邱生,專愛結(jié)交有權(quán)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fā)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話語多么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xiāng),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后來,曹邱生又繼續(xù)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4、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杜甫曾這樣評論過大詩人李白寫的詩,“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意思是說,李白要是提筆寫詩,風(fēng)雨都驚動了,詩寫成之后,連鬼神都感動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聰明?是不是他從小就懂得刻苦學(xué)習(xí)?都不是。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jīng)常逃學(xué)。
有一天,李白在學(xué)的路上,看見一位老媽媽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媽媽磨這根鐵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禮貌地問:“老媽媽,您磨這根鐵棒干什么呀?”老媽媽頭也不抬,還在一個勁地磨:“我的繡花針丟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一聽嚇了一跳,說:“這可太不容易了!”老媽媽抬起頭來:“鐵棒磨成針是不容易,可是,時間長了就可以磨成針了”。
從鐵杵磨成針,李白想到了做學(xué)問。只要肯下功夫,再難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學(xué)問就一定會有長進和建樹。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學(xué)了,他每天苦讀詩書,終于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5、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xué)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shè)計擊敗了蜀漢的關(guān)羽,派部將潘璋把關(guān)羽殺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wù)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xué)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現(xiàn)在,你的學(xué)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后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后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6、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xué)多才,滿腹文章,經(jīng)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后殿,閑聊幾句后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xué)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么會上竿叫,黃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說:“就改為‘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學(xué)疏淺,不配在京為官!庇谑,馬紹良被貶三級,發(fā)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圣命難違,只好帶著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斗艷,便隨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夫:“這是什么蟲子?”
轎夫一瞧,笑著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鉆!瘪R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著在晚風(fēng)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么鳥在叫?”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只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里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么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后,辭官回鄉(xiāng),他特別后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說:“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于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經(jīng)典成語故事5
1.畫餅充饑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盧毓,在魏國做官,由于他為魏文帝曹丕出了許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為侍中、中書郎。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guān)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是在地上畫一個餅,不能吃的。"
盧毓回答說:"靠名聲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的人才。由于修養(yǎng)高,行為好,而有名的,是不應(yīng)該厭惡他們。我以為主要的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xué),F(xiàn)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zhèn)坞y辯,虛實混淆。"
魏文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
釋義: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2.畫龍點睛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
一天,梁武帝要張僧繇在寺廟的墻上畫四條金龍。張僧繇用三天的時間就畫好了,并且畫得非常像真龍。大家聽說后,都去觀看,發(fā)出陣陣贊嘆聲?墒,當人們走近一看,卻發(fā)現(xiàn)每條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解釋說:“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都不信,堅持要他加上眼睛。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給兩條龍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兩條龍騰地一聲飛上了天!
畫龍點睛的寓意:畫龍點睛是說,只要抓住了問題的關(guān)鍵,就能解決問題。
3.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xué)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jīng)常為這事發(fā)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xué)習(xí)。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xué)習(xí),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xué)習(xí)。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fā)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xué)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xué)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xué)家奠定了基礎(chǔ)。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fēng)土、人情、物產(chǎn)為內(nèi)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xué)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xué)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時還沒有發(fā)明印刷術(shù),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yīng)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4.東山再起
在東晉的時候,有個人叫謝安,他才華出眾,年輕的時候在朝做官,但不久謝安就向皇帝辭官回家了。
謝安在東山下住了下來,他常常邀請名士到他家飲酒作詩,過著隱士般的生活。
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前秦百萬大軍壓境,國家隨時被滅亡。為了國家,謝安出山當了宰相。他面對強敵從容鎮(zhèn)定的指揮作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以少數(shù)擊敗多數(shù),大勝前秦苻堅,并趁機率軍北伐收復(fù)失地,他為此東山再起。
釋義:指退隱后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后重新恢復(fù)地位。
5.分道揚鑣
釋義:“揚鑣”,舉鞭驅(qū)馬前進。分路前進,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屢建功勛;实鄯浅>粗厮,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xué)問不高的達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yīng)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
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zé)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么不給我讓路?”
元志并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里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
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于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里評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他主管的戶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
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xùn)斥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便笑著說:“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1-18
很經(jīng)典的成語故事01-20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01-20
成語故事精選01-26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01-19
精選經(jīng)典成語故事02-17
經(jīng)典的成語故事01-21
成語故事07-02
成語故事:家喻戶曉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