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兔死狗烹的故事
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呢,比喻給統(tǒng)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小編整理了成語兔死狗烹的故事,歡迎欣賞與借鑒。
【成語】: 兔死狗烹
【拼音】: tù sǐ gǒu pēng
【解釋】: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tǒng)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成語故事】:
越王句踐大夫范蠡,曾經(jīng)替越國出過了不少力,使得越國得以打敗吳國,成為霸王。對越國來說,范蠡可是個大功臣,本來他是可以安享富貴的,但是范蠡卻沒有這么做,他寧愿舍棄榮華富貴,而自行引退,過著淡泊的生活。就在眾人一片惋惜聲中,范蠡又托人帶了一封信給從前的同事大夫文種,他勸文種也舍棄功名富貴,以免招惹災(zāi)禍。范蠡為什么會這樣勸文種呢?原來,他早就看出越王是個只能共患難,卻不能共享樂的人,所以他在信中說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就是從信中這幾句話引申出來的。
“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雖然同樣出自這一個地方,但意思卻不同,因為在鳥盡的時候,弓是用來收起來的,并沒有受到什么損害,但狗的命運(yùn)就不相同了,等到狗沒有作用的時候,還會被主人烹來吃了,連性命都不保,這就是兩者不一樣的`地方。
例如,甲乙兩個國家發(fā)生戰(zhàn)爭,甲國派人混到乙國去刺探軍情,結(jié)果,甲國獲勝,但是那人卻被誣指為賣國,終于被殺,這就是“兔死狗烹”,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有事就用你,無事就給你一個罪名”這句話。
【智慧語林】
越王勾踐忍辱負(fù)重,臥薪嘗膽,終成大業(yè),值得稱道。但他心胸狹窄,連與自己一起同生死、共患難的大臣文種都不放過,令人心寒。范蠡富有先見之明,懂得激流勇退的道理,才得以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保全自己,相比之下,文種的想法就未免太過天真了。
【成語兔死狗烹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成語圖窮匕見的故事04-22
成語曲突徙薪的故事04-22
成語覆水難收的故事04-17
成語以貌取人的故事07-30
成語緣木求魚的故事04-16
成語投鼠忌器的故事04-16
成語守株待兔的故事04-16
成語騎虎難下的故事04-16
成語中的故事04-16
成語害群之馬的故事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