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故事集錦
導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平平仄仄的韻調(diào),撇捺橫豎的姿態(tài),成語更是看似簡簡單單卻又意味深長。下面是兒童成語故事集錦,歡迎閱讀。
兒童成語故事1
【成語】:不脛而走
【拼音】:bùjìngérzǒu
【解釋】: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孔融的好友盛孝章住在江東,雖很有才華,但卻不被江東的霸主孫權(quán)所賞識。孔融便寫信給曹操,向他推薦盛孝章。信中說:如果你要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就必須廣泛招攬賢才。珠玉沒有脛也會來到人們手中,這是因為人們喜愛它。而賢才是有脛的,如果你尊重他們,他們便會來投奔?兹诘慕ㄗh被曹操所采納。從此,曹操手下匯集了很多有才干的人。這個成語比喻事情不用張揚,便會迅速傳播出去。
兒童成語故事2
【成語】:波瀾老成
【拼音】:bōlánlǎochéng
【解釋】:波瀾:波濤,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練。形容文章氣勢雄壯,語句老練。
【成語故事】:
“波瀾老成”這個成語,原出自《杜工部集·敬贈鄭諫議十韻》詩:“毫發(fā)無遺恨,波瀾?yīng)毨铣伞!?/p>
元朝湯編著的《畫鑒·宋畫》里記載著一個故事。宋朝有個名叫徐友的畫家,有一次在常州太和寺佛殿后面的墻壁上,畫了一幅描繪河水的壁畫,題名《清濟貫河》,其中有一筆從頭到尾長達40丈,受到觀眾的特別注意。湯對此發(fā)表評論說:“其實徐友的妙處并不在此。因為他功力深厚,筆法老練,線條連綿不斷,像波濤起伏(原文是‘筆法既老,波瀾起伏’),跟水勢相結(jié)合,互相影響,就覺得越看越奇了。”
后來,人們把“波瀾?yīng)毨铣伞边@個成語,來形容詩文氣勢雄壯,功力深厚。
兒童成語故事3
【成語】:比肩接踵
【拼音】:bǐjiānjiēzhǒng
【解釋】:猶比肩繼踵。形容人很多或接連不斷。
【成語故事】:
楚靈王知道晏嬰長得矮小,就和大臣們定計,想戲辱他。
晏嬰到了楚國郢都,可是城門緊閉。一個楚國的衛(wèi)兵把晏嬰領(lǐng)到一扇新開的小門前,請他從小門進城。晏嬰冷笑一聲,說:這是狗洞,出使狗國從這兒進;我出使楚國,怎能從這里進!楚靈王反被晏子戲辱,只得大開城門,迎晏嬰進城。
楚靈王還想戲弄晏嬰,在接見時,第一句話就問: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嬰大聲回答:我國京城行人比肩接踵,怎么說沒有人?楚靈王笑著說:既然有人,為什么叫你這個矮子出使我國呢?晏嬰嘆口氣說:我國那些體面能干的使臣,到有賢君的國家去了。晏嬰加重語氣說:像我這樣無用的人,只好來見你了。
比肩接踵成語由此而來。肩并肩,腳尖靠著腳跟,形容人多擁擠。
兒童成語故事4
【成語】:百丈竿頭
【拼音】:bǎizhànggāntóu
【解釋】: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賢大師》,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jīng)。
一天,招賢大師應(yīng)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jīng)。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nèi)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
招賢大師講經(jīng)完畢后,一名僧人站立起來,問他行了一個禮,然后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
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于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
聽講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倆談?wù)摰氖怯嘘P(guān)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nèi)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著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頭這則成語也稱百丈竿頭。
兒童成語故事5
【成語】:暗渡陳倉
【拼音】:àndùchéncāng
【解釋】: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或暗中進行活動。
【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時,項羽憑借強大的實力,違背先入關(guān)中者為王的約定,自立為西楚霸王,把漢中和巴蜀一帶封給先入關(guān)中的劉邦。劉邦聽從謀士張良的計策,到漢中時,人馬過后,燒毀沿途的棧道,表明自己不再回關(guān)中了。項羽從此放松了對劉邦的警惕。后來,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命士兵修復原來燒毀的.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進攻關(guān)中的樣子,實際上卻帶領(lǐng)主力部隊抄小道趁守將不備襲擊了陳倉,進而攻人咸陽,占領(lǐng)了關(guān)中,揭開了楚漢大戰(zhàn)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