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導語:一位名人的一生,也許用一本厚厚的書籍也無法記錄完整,小編整理了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歡迎閱讀。
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盡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么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說:“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睈垡蛩固咕脱葑嗔怂呐枷衽粮衲崮岬囊皇浊,但卻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么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說:“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我非?鞓贰!
老師繼續(xù)說:“孩子,你非?鞓,這就說明你已經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后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后來,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
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達爾文
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進化論先驅達爾文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他曾經做過一件“蠢事”。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周游世界。一次,他來到非洲的一個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達爾文在那里住了幾天,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當氣候惡劣人們找不到食物時,就將老弱病殘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認為沒有用的(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達爾文很痛心:世界已經進入文明時代,而這里的人還這么野蠻殘忍,一定要想辦法改造他們。
他用高價買下一個當?shù)氐哪袐,把他帶回英國,他要用現(xiàn)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這個非洲血統(tǒng)的小孩變成一個“文明人”。然后,再用這個“文明人”去改造他家鄉(xiāng)人吃人的原始現(xiàn)狀。16年之后,這個小男孩長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經熟人幫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后,達爾文又來到非洲,想看看17年后的原始部落有多大進步?墒牵麉s找不到那個“文明青年”。當?shù)厝烁嬖V他,他們把那個青年吃掉了。達爾文大驚:“那么好的人,為什么吃了?”“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做,留下有什么用?”
對于一個社會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現(xiàn)狀,在人們還沒覺醒的時候,想用自己認為是先進的文明的思想去“統(tǒng)帥”他人,結果只會徒勞無益。達爾文雖然是一位偉大的進化論者,但他違背了最起碼的進化規(guī)律:一個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時期內讓他們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那是不現(xiàn)實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其中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這不是單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類的進化是這樣,推而廣之,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列寧小時候的故事
列寧從小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經常弄壞家里東西,在列寧8歲那年,母親帶著他去姑媽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列寧不小心將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當然這個過程是誰都沒有看見的,之后拿姑媽詢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的孩子都否認,而當時的列寧雖然性格開朗活潑好動,但是因為在生人家里也比較害怕,所以他害怕說出實話后遭到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一同否認。
但是熟悉列寧性格的媽媽,從列寧的表情中看出來這個花瓶是列寧打碎的。之后列寧在媽媽的引導下,知道說謊話是不對的;后來列寧便給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并希望姑媽能原諒他。而姑媽收到信之后不僅原諒了列寧還稱贊列寧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這對于當時只有8歲的列寧來說其實是一個引導,以至于后來的列寧還說做誠實的.人真好,這樣可以不用受良心的譴責。列寧小時候的故事還包括灰雀、蜜蜂引路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告訴大家做人要誠實、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害怕困難,而且要不斷地去實踐,實踐出真知,在每做完一件事之后要經常的去反思一下自己,這就是列寧小時候的故事。
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宋元第三杰楊輝學算學
在南宋度宗年間,古城錢塘(今杭州)有一位少年,聰明好學,尤其喜愛數(shù)學。但由于當時數(shù)學書籍很少,這個少年只能零碎地收集一些民間流傳著的算題,并反復研究,從中增長知識。
一天,這個少年無意中聽說100多里的郊外有位老秀才,不僅精通算學,而且還珍藏了許多《九章算術》、《孫子算經》等古代數(shù)學名著,非常高興,急忙趕去。
老秀才問明來意后,望了望這位少年,不屑地說:“小子不去讀圣書,要學什么算學?!”
但少年仍苦苦哀求,不肯走。老秀才無奈,于是說:“好吧,聽著!‘直田積八百六十四步,只云闊不及長十二步,問長闊共幾何?’(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長方形面積等于864平方步已知它的寬比長少12步;問長和寬的和是多少步?)你回去慢慢算吧,什么時候算出來,什么時候再來”。說完便往椅子上一靠,閉目養(yǎng)起神來,心里卻暗暗發(fā)笑:“小子一定犯難了,這道題老朽才剛剛理出點頭緒(此題的解法一般要用到二次方程),即使他懂得算學,那一年半載也是算不出來的'。”
誰料,正當老秀才閉目思量時,少年說話了:“老先生,學生算出來了,長闊共60步!薄笆裁?!”老秀才一聽,驚奇地從椅子上跳起來,一把奪過少年演算出來的草稿紙瞪大了眼睛看起來:“啊,這小子是從哪里學來的?居然用這么簡單的方法就算出來了。妙哉!老朽不如。”老秀才轉過臉來,對少年夸獎道:“神算,神算,怠慢了,請問高姓大名?”“學生楊輝,字謙光!鄙倌旯Ь吹鼗卮。
后來的事,同學們都能想象出來了,在老秀才的指導下,楊輝通讀了許多古典數(shù)學文獻,數(shù)學知識得到全面、系統(tǒng)地發(fā)展。經過不懈的努力,楊輝終于成了我國古代杰出的數(shù)學家,并享有數(shù)學“宋元第三杰”之譽。
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誠實好學的宋濂
明朝著名的學者宋濂少年時特別喜歡讀書。但那時由于家里窮,買不起書,所以每一次都是從別人家里借書來讀。而每次借書,他都按時還書,從不違約,因此,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有一次,他從別人那里借來了一本好書,越讀越愛讀,便決定把書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便連夜抄書。
當時正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夜深了,母親見他仍伏案抄書,便心疼地勸道:“孩子,都深更半夜了,天又這么冷,天亮再抄吧。別人又不是急等這本書看!
宋濂說:“不管別人等不等書看,到期限就要還,我不能說話不算數(shù)。如果我失信于人,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那么,我又怎么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者請教,并約好了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了鵝毛大雪,漫山遍野一片白色,西北風還猛烈地刮個不停。
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拉住他問:“兒啊!你這是要去哪里啊?”
宋濂回答說:“我去向老師求學啊,這不是早就約好的嗎?”
“可是這的.天氣怎么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也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樣一件舊棉襖,根本抵擋不住深山的嚴寒啊!”母親心疼地勸宋濂。
宋濂說:“娘,今天不出發(fā)就會錯過跟老師約定的日期,這就是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闭f完,宋濂就冒著風雪上路了。
當宋濂趕到老師家里時,老師不住地稱贊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后來,誠信求學的宋濂終于成為一代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