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1
早上,淡淡的晨霧給大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晨霧散去,太陽從東方徐徐升起,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祥和歡樂的氛圍中,人們向往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家。而這時,除夕已經臨近了。
每逢春節(jié),米馃是桐廬人過年必備的美食,自然而然,做米馃的“大戰(zhàn)”也就在家家戶戶打響了。我的外婆可是個包米馃的老手,蒸粉團、揉粉團這些技術含量高的活非她莫屬了。水多了要爛,水少了要有干粉;蒸的時間長了要糊,時間短了要有生粉;搓揉少了不勁道,口感不糯;搓揉多了團子就涼了不易拿捏。只有外婆這樣久經歷練的人才把控的好。
想做出味美的米馃,馃餡尤其重要。外婆前一天就備好了老嫩適中的冬筍切成絲,讓味道鮮美的筍絲更好地綻放自然的味道,加上外婆親手制作的油豆腐切丁,再加上農家豆干絲、腌菜絲、榨菜絲,切丁的豬肉榨出豬油,浸潤所有的食材,放下調料加上辣椒,撒一把脆嫩的蒜葉,把食材的美味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我已接到做米馃殼子的任務,傳統(tǒng)的米馃殼子都要手捏,雖然勁道但特別麻煩。在追求美食的路上,智慧的.勞動人民始終會想出更好更便捷的方式,發(fā)明了做米馃殼子的機器,一扣一壓,那米馃團子就變成了碗狀,盛入菜餡收了口子,一個桐廬人喜愛的小食米馃就做成了。但原本那心想事成的愿望在我手里卻破滅了,米馃壓下去時,會粘在機器上,這可是個麻煩。嗯,模具里搓點菜油更加潤滑,可還是不行,油都被米團子吸走了。哦,再給米團子抹了些面粉,這樣油和面粉的強強聯(lián)手,雙重隔離,得以使米團子輕而易舉地做出光滑而又軟糯的米馃殼。就這樣,我如法炮制,順風順水,功夫不負有心人,米馃越做越多。
轉眼間,外婆已端著米馃到老屋土灶上蒸制,在烈柴猛火的高溫催熟下,米馃正在接受水與火的最終塑造,等待完美成型,很快讓灶間彌漫出濃濃香味。終于,滿滿一蒸籠的米馃出爐啦,我顧不及燙手,先抓一個嘗嘗,鮮香飴醇,沁人心脾,還帶著竹蒸籠的清香味,可真是名副其實的舌尖上的美味。一個小小的米馃,它包含了我們在新一年里的期望,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別看米馃小,腹中乾坤大。辛酸咸辣香,溫暖在心田,小米馃,一道不可缺少的歲末美味,春節(jié)的序曲徐徐拉開。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2
今年春節(jié),我和姑姑一家來到了表弟的奶奶家。剛到他們家,我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里的人們都睡炕,我從來沒有見過,原來炕是用水泥砌成的,與灶臺相連通,只要灶臺里生了火,炕上就非常暖和。
北方人不愛吃米飯,他們要么就吃面,要么就吃稀飯和饃,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聽說要包包子和餃子,都高興得不得了。下午,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絲加上鹽、油拌均勻,做成包子的餡,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來,揉成長條,在切成瓶蓋那么大小的`塊,壓扁搟成薄薄的皮,搟好以后,就可以包了。奶奶左手拿著包子皮,右手夾了些餡放進去,然后捏著一點包子皮,好像折扇子一樣折出一些小褶皺,讓包子更好看,折好以后再捏緊了一轉,一個小巧玲瓏的包子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后就照葫蘆畫瓢開始動手做,我放好餡后,就不知道該怎么折了,只好叫爺爺再示范一遍,我照樣子胡亂折了兩三下,再把它捏緊,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別!我真羨慕奶奶那雙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里,他們可老是夸的,于是我又開始做第二個,可是腦袋就是轉不動,手也不聽使喚,做出來還是老樣子。我看看表弟做的,真是笑得我們前俯后仰,比我做的還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來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好像一朵花的。
我們把包子皮包完以后,又搟了餃子皮。包餃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張餃子皮,放了點餡,然后把兩邊的皮捏在一起,一個小小的餃子就完工了,雖然說還是比不上爺爺做的餃子,但還是比包出來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餃子也不錯,就是餡兒放少了點,做出來的餃子扁扁的。既然包餃子這么容易,我們倆一時來了興趣,一下就包了幾十個,實在是太有趣兒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和包子,心情特別好,雖然包子的形態(tài)各異,但是并不會影響我的心情,因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和包子。我真是太興奮了!在西安過年,感覺就是不一樣呀!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3
在蕪湖,春節(jié)在臘月就開始了。在臘八那一天,一些還保存著舊習俗的老人家們仍然要煮臘八粥,粥是用各種各樣的米、豆子和紅棗做成的,有時候還要加上一點芝麻來做。這樣做出來的粥不但聞起來很香,喝起來也是美味的。
臘八不但是要喝粥的,這一天很多大人們去上街的。他們?yōu)楹⒆觽冑I過年穿的新衣服,為過年買一些蜜餞干果、瓜子點心。孩子們則喜歡買一些過年吃的糖果,一般都愛買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為自己選擇新衣服。
臘月二十左右,大人們就要開始包餃子、作年糕和蒸蛋餃了,而且還要做一次大掃除,要撣灰、擦桌子、掃地…就像陀螺一樣團團轉。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開始做團圓飯了,小孩子就開始放鞭炮玩耍。這一天晚上,如果沒有非常緊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團圓飯。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無一例外的有一道紅燒魚,但是都不允許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們吃完了團圓飯,都喜歡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孩子們就去放煙花玩兒。三十這一天要守歲,也就是十二點鐘之前不能睡覺。到了子時,就要開始放炮竹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早上,人們都要睡到九點十點鐘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婦就留在家中做飯。外面到處都是紅色的爆竹的`紙屑。踩上去軟軟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這幾天大人孩子們都喜歡各自玩,到親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要點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數(shù)店鋪都要開張。因為八的諧音就是發(fā)。孩子們總是搶著去買東西。大人們就去娛樂休閑。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節(jié),也叫過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大人們還愛在元宵里摻和進花生。孩子就在元宵節(jié)上盡情玩樂。這一天也是過年中快樂的一天。
過了十五,春節(jié)差不多就算是過完了。大人們去上班,孩子們去上學,一切都恢復到原來的日子里了。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4
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瑞雪兆豐年,今年我來到哈爾濱,略帶思鄉(xiāng)的小情懷,過了一個東北風情的傳統(tǒng)小年。
先說雪,只有去過中國東北才懂。美麗怪異的雪讓東北名揚中外,不似南方雪的嬌羞溫婉,它的遼闊深遠令人蕩氣回腸,雪域蒼茫仿佛是飄在山間的水墨畫卷,真是爽得無以言表。我和妹妹坐著雪橇玩得停不下來,因為雪本身厚度,妹妹總需要媽媽的幫助才行。
到小年夜那天,我們驅車60公里來到哈爾濱郊外的牧雪山村,這是一個寧靜的度假小村莊,積雪層層疊疊,一座座木屋連成雪屋,屋前高高掛起大紅燈籠,喜氣洋洋,年味十足。一進屋,暖暖的,身著紅綠花棉襖店家大娘十分熱情迎接我們,她端出了各種小吃:凍梨、凍柿子、冰糖葫蘆、油炸冰淇淋……“都嘗嘗,多吃點!我們的特色小吃!彼吨らT說,臉上笑開了花。我迫不及待的嘗了個遍,冰冰的甜甜的,直到心里。
不一會兒好幾個房車團的游客們相繼到來,有深圳的、北京的、蘇州的、還有一團是杭州的。我幸喜萬分,立馬與一個杭州小朋友聊起來,竟有幾分“他鄉(xiāng)遇故知”感受。店家大堂滿滿當當?shù)?坐了6桌,穿著皮襖的店小哥們端上了正宗的東北六大碗,舉杯干了農家自釀的米酒,開始了小年夜的晚餐。大家十分熱情,不同的方言似乎相通,一起把年過。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沾上一點蒜泥,還未入口,肉香已撲鼻而來;咕嘟咕嘟翻滾的酸菜,偶爾帶出幾根晶瑩的粉條;硬挺的白菜,在肉湯里盡情吸收湯汁,輕輕咬上一口,湯汁四溢;還有那團圓吉慶的餃子。大家吃著喝著,唱起了歌,相互舉杯,相互祝愿,臉上漾出了幸福的笑容?创饲榇司埃夷闷鹆藡寢尩氖謾C,忍不住給遠在家的外公打去電話,送去祝福。“外公,你飯吃了沒?“”我希望你能身體健康!等我回來過大年哦“今天我們沒在一起過小年,但我想我們的心是相通的。在這片天空下,到處洋溢著愛和溫暖的味道,年的味道。
夜晚村落景色越發(fā)美麗,大紅燈籠照耀整個村落,篝火印著人兒紅彤彤的。東北的年,有獨特的味道和情懷,讓不認識的人們能夠串在一起,讓我體驗到一次與眾不同春節(jié)之旅!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5
五月初五是端午。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插艾草,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我雖對屈原沒有深厚的感情,但也會跟著外婆一起包粽子。
瞧,外婆已經把準備好的食材放在桌子上:糯米,粽葉,香菇,瘦肉,紅棗,應有盡有。
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外婆從盆里拿出兩片泡好的深綠色的粽葉,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形小桶,把雪白的糯米放在里面,鋪上幾顆紅彤彤的小棗,又蓋上一層糯米。接著用粽葉把糯米包裹起來,用粗線圍著它扎上兩圈,拉緊,打結。哇,一個三角形粽子就這樣包好了。多神奇啊,我感覺外婆簡直就是給我變了個魔術。
我也來一個!
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先卷粽葉,放在左手,用湯勺舀糯米,放進葉里……一切都井井有條。沒想到到了拿餡料的環(huán)節(jié),一個手忙腳亂,我竟將包好的糯米倒了出來!
哎,重新來過。
這次,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餡料,擺在糯米上,又用糯米把餡料一層一層地蓋上。一切順利,整個粽子看起來非常的飽滿。我暗自高興,連忙拿起粗線捆住粽子。誰知道,顧此失彼,糯米竟從另一頭的粽葉中嘩啦啦地滑落下來——手沒拿穩(wěn),前功盡棄!
我覺得我可能只適合當外婆的小助手吧!畢竟,包好一個完完整整的好粽子,真是不容易!
在我眼巴巴地觀望下,不出一個小時,外婆就把一個個漂亮的粽子包好了。它們扎在一起就像一串豐收的果實。
外婆告訴我粽子包好后,要馬上用水煮熟,這樣才方便儲存。我看著外婆把粽子一個一個放進水里,心里就像有只貓在抓癢癢一樣,非常著急。雖然粽子放進水里沒煮多久,但我已經一遍一遍地揭開蓋子,查看里面的'情況。沒辦法啊!誰讓等待的時間總是那么漫長呢?
當鍋中開始飄出淡淡的香味,我的口水早就流了下來。等到粽子一煮,我迫不及待地撈出一塊,開吃!我小心翼翼地剝開粽葉,看著煮熟了的糯米變成了一顆顆閃亮亮的珍珠,我毫不猶豫地一口咬了下去,滿嘴都是粘乎乎的,甜膩膩的,美味極了。
端午節(jié)就這樣過去了。我雖然沒有學會怎么包一個好粽子,但是我吃到了一個又一個美味的香粽子。我的端午節(jié),不虛此節(jié)!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6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買菜,突然我看見今天理發(fā)店的人似乎異常的多, 有些人寧愿排著隊也不愿意離去。我有些奇怪了:“為什么這些人要在今天理發(fā)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著說:“今天是二月二龍?zhí)ь^,所以都要理龍頭,我一下子好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似的,纏著爸爸問個不停,最后爸爸被我問得實在有些不耐煩了便對我說:“回去以后你問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說:“二月二,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房把龍喚醒,然后用草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谷糠從井臺向水缸引一條灰龍,早餐要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圍著院子撒一圈,傳說是為了辟邪。”不知不覺中奶奶講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問爸爸:“除了關于二月二的'風俗,還有沒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說:“關于二月二龍?zhí)ь^的傳說你想不想聽呀?”我說道:“我當然想聽了!庇谑前职珠_個繪生繪色的講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龍王實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壓到山底下,山前面還寫了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yōu)榱藞蟠瘕埻醯教帉ふ议_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卻沒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卻沒有扎緊口袋,于是將黃燦燦的玉米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開花了嗎?于是人們就這樣救出了龍王!
雖然這個習俗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代表著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僅了解到了風俗習慣,而且還知道了神話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二月二,你愿意來這里感受一下嗎?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7
我們國家的節(jié)日有很多,比如:六一兒童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但是我最喜歡的就要屬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了。
我的家鄉(xiāng)每到元宵節(jié)這一天,就要吃元宵。先準備好材料:糯米粉、餡料(藍莓醬,草莓醬等等)。先加入水和糯米粉揉成面團,然后稍微醒一醒,醒完后,就要制作元宵了,把大面團分成好幾個小面團,把小面團壓扁,再在里面加入餡料,我包了好幾個湯圓,但是都失敗了,不是餡太少,就是餡太多,要不然就是沒有包好,都露出來餡了。后來,我向媽媽請教了一下,媽媽邊做邊向我說,聽了媽媽說的話后,我成功包出了湯圓,后來,我包的越來越多,越來越熟練了。包完后就要下鍋煮了,先把水燒開,然后把湯圓下里面。煮到你覺得軟軟糯糯的就行了。在等待的時間里,我對鍋中的一切只能是猜測:湯圓必定大了兩三倍了吧,湯也有了湯圓的味道了吧。想著想著,鍋開了,上面飄著湯圓的香味,忍不住讓人多吃幾口。把湯圓盛在碗里,我看著這些湯圓,情不自禁地用湯匙盛了一個湯圓,剛想往嘴里送,媽媽說道:"一會兒再吃,剛做好的太熱了。"雖然聽了媽媽的話,但是湯圓好像在讓我把它吃掉,我不禁張開了嘴,把湯圓放進了嘴里,"啊,好燙!"我不禁又大叫了一聲,我趕忙把湯圓吐了出來,過了好一會兒,湯圓有些涼了,我才把湯圓送進嘴里,軟軟糯糯的太好吃了,里面的.餡也好吃,不一會兒,我就吃了兩碗,聽媽媽說,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晚上,我們在賞花燈,上面的圖案各式各樣,還有猜燈謎,我抽選了一張字謎,上面寫著"一頭牛被吞了牛尾巴",我一想,答道:"告!是告!"媽媽說我答對了,我特別高興,于是又猜了下一個"順著念,采花蜜;倒著念,比蜜甜”,我一想,肯定是蜜蜂,于是答道:"是蜜蜂。"我又答對了,一輪下來,屬我答對的多。
元宵節(jié)可以賞花燈,吃湯圓,還有多種活動,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jié)了。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8
在廣東韶關,過年,有一個風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制作米花糕!
臘月的中旬,家家戶戶上方的煙囪都會飄出一股糯米的香味,這時我們知道是快要過年了。制作米花糕,必須使用上好的糯米。廚房里的米香飄到了客廳里,我沖到廚房一看,原來奶奶正在煮糯米呢!只見奶奶動作麻利地把蒸熟之后的糯米放在一塊大大的布上,之后細心的把糯米一處一處地推平,在客廳里通風。
過了一天了,我心急地問奶奶:“奶奶,奶奶糯米可以了嗎?”“沒那么快,再等幾天!”
“那我想吃!
“想吃最起碼也要到后天呀!”聽了這話,我急紅了眼,真是度日如年!
終于終于,我在兩天之后對奶奶說:“時間到了,應該吹干了!
于是奶奶與我一起支起了油鍋,在這個期間,我們也沒有閑著,我們把黏在一起的糯米,用手慢慢的搓散,讓他們一粒一粒分開。不到十分鐘油就熱好了,油溫必須達到的180攝氏度至200攝氏度,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好玩的,但也是最危險的。好玩的是因為啊,當你看著一粒粒糯米在鍋里跳動時,就像一位位舞蹈家,在表演他們那獨特的舞蹈。危險在于油溫十分的高只要灑出一點點,如果濺到手上,馬上會起幾個小泡,會疼得你哇哇大叫。
接下來我們需要把糖漿煮好,煮糖漿也是一份技術活,煮糖漿時要拿捏好火候,還要仔細的'觀察糖的顏色,如果一不小心糖就焦了。糖漿一煮好,立馬把炸好的糯米放入鍋中與糖漿一起攪拌,此時的糯米,像極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孩,可愛極了。這時快速把糯米和糖漿放方板內,壓實鋪平。
米花糕的制作已靠近尾聲,加上芝麻和花生仁作為點綴,米發(fā)糕就如同一張白紙上點綴著一群黑點點和棕色的小豆子,它們在上面是那么的和諧,最后切成塊。
過年制作米花糕,不僅象征著我們家人團聚,更體現(xiàn)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活的富足。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闭f到"爆竹”,誰不是第一時間就想起春節(jié)呢?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見識一下我們家鄉(xiāng)的民俗民情吧!
按照我們家鄉(xiāng)的規(guī)矩,春節(jié)就是所謂的除夕到初一。除夕分外的熱鬧。除夕早上,無論大人小孩都早早起床,大人一早起床就去買肉、魚和菜,而小孩早起是為了打掃房屋,寓意干干凈凈迎接春節(jié)。等大人買完回到家,屋子也煥然一新,大人們也會興致勃勃。簡單吃完早飯,全家人都會出去玩,無論是小攤還是市場,無論是廟會還是景點,都會被車水馬龍的人們堵得水泄不通,我們一家也是這樣,這時的我們不但不感到煩躁,還會和排在我們身邊的人們拜個年呢!
除夕中午回到家,爸爸媽媽會給我們做上一頓豐盛的午餐,而我們小孩子,則會學著大孩子的模樣包餃子,雖然餃子長得不怎么樣,但還是樂在其中,在包餃子時,我們還會不時往餃子里放硬幣呢!按我老家的說法,這叫——吃錢中錢,餃子形狀如同元寶,在元寶里塞錢,吃到的人寓意來年必定發(fā)大財。到吃餃子的時候,誰都是狼吞虎咽,但我總是那么的`“幸運”,在吃得津津有味時,突然餃子里的硬幣哏的我牙生疼,我夸張地表演迎來一陣哄堂大笑。
除夕的晚上是休閑的,我們早早吃完飯,躺在沙發(fā)上,嗑著瓜子,喝著飲料,優(yōu)哉游哉的看著春晚,一陣陣歡笑回蕩在屋里。
初一大不相同,我們一早出門,大人們大約五點起床,他們會拿煮好的大肉塊來供在祖宗的相片前,名曰“祭祖”,在這期間小孩子絕對不能進,人們說小孩子進的話會打擾老祖宗的安寧,等祭完祖我們就緊跟父母挨家挨戶拜年,父母敘舊,我們就會向年長的爺爺奶奶拜年索取壓歲錢,我們每拿到一個紅包就會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到了晚上,我們回到家,會把今天拿到的所有壓歲錢放在枕頭下面,老人們說這壓歲錢用來驅除鬼祟鎮(zhèn)壓祟獸保護小孩子的,大人們守到我們熟睡后再去睡覺,這叫——守歲
雖然現(xiàn)在不在老家過年,但我還是忘不了老家過春節(jié)的這種風俗習慣。
【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7-14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21
(經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23
[經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14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2-18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0-12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8-09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14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