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民風民俗作文實用[8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除夕,武漢人要貼對聯(lián)門神、貼福字、貼窗花,要祭祖,吃團年飯,一家人團團圍坐,邊吃邊咵,一直到轉鐘,才算完成了守歲。零點一到,就放鞭炮,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把準備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
等到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開大門出門(封門錢紙留一頭在門上)。出外拜年了。
而拜年在武漢也有講究,初一拜父族的爺爺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親友;初五是財神生日,商店復業(yè)接財神(蠻多做生意的都要到歸元寺燒頭炷香,祈求新年財源滾滾)。初六把初一累積起來的垃圾倒掉,這叫“送窮”。
說到過年,武漢還有蠻多歇后語:像臘月下油面—有鹽(言)在先;三十夜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論這個年怎么過,過年的滋味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是歡喜和甜蜜的`。
在黃岡,除夕早上貼對子,晚上守歲,到晚上十二點,人們會放煙花慶祝。自半夜時分至天光時分幾乎都有煙花沖天,響聲此起彼伏!
關于過年日程安排,黃岡地區(qū)的習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將家里垃圾往外掃,更不能動土。而且還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而黃石的春節(jié),基本是從除夕開始的。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jié)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準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guī)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后,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到了“春晚”開始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到了十一點鐘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戶,帶頭放起了鞭炮,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天上更是閃爍著叢叢煙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jié)。舊社會人們要吃著美味的元宵,還要逛燈會,看花燈。鄉(xiāng)村到了這天,孩子們要把自己做的各種各樣的燈籠點燃,舉著燈籠從村頭竄到村尾,從村東跑到村西,給每家每戶拜年。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不一樣的.節(jié)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端午節(jié)、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說起端午節(jié),讓我想起了爺爺曾對我說的故事:
據(jù)說,端午節(jié)是用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羅江,死后被蛟龍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們都會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從此后來逐漸發(fā)展為龍舟比賽。由于現(xiàn)在水污染厲害,人們通常吃粽子來度過端午節(jié)。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我姥姥會包粽子,聽奶奶說:包粽子非常復雜,要用各種材料,葉子。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兩種:一種是甜粽子,另一種是咸粽子。
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來是赤紅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會覺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點糖吃,吃起來會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黃豆、豬肉。所以吃起來會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們喜愛。我也愛吃咸粽子。
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我最喜歡湖南的習俗!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說到湖南湘西,你也許會想到沈從文的書、黃永玉的畫、宋祖英的歌。湘西不但人杰地靈,而且山環(huán)水饒,它還有一個神秘的苗寨。在湘西的苗寨里,有熱烈激昂的歌舞,精美絕倫的服飾都會讓你驚嘆,肅然起敬。
走進苗寨,回蕩在山谷間的是歌聲,鼓聲,讓你仿佛置身于人間仙境。再走進一些,你就會看到一場精彩紛呈的“大苗鼓”表演,打鼓的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伙子們。你看!他們身著有領的對襟,衣短袖窄,安布扣七扣,褲大而短,衣服的顏色都是深毛藍,湖藍色的。據(jù)說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這樣的打扮。而“打苗鼓”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見到賓客就跳“迎賓鼓”,逢年過節(jié)就跳“四面鼓”婚嫁迎娶就跳“猴兒鼓”。小伙子們個個神采奕奕,好像有使不完的勁,他們把鼓敲得震天響,游客們沒有一個不被這樣的鼓聲所感染!
苗寨的姑娘們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她們眉目清秀,麗質(zhì)盈盈,嫵媚的笑容像花兒一樣綻放在青山綠水之間。奇了!怪了!沒有樂器,她們載歌載舞時仍可以聽見清脆的伴奏聲。哦,原來是她們盛裝上的飾品,銀光閃閃的小鈴鐺,盛裝打扮的“苗家新娘”,頭戴青帕銀鳳冠,蘇山耳環(huán)吊兩邊,頸圍銀項圈,身披銀披肩,滿襟繡花又滾邊還配銀鏈銀鈴銀牙簽。這樣的盛裝配上優(yōu)美的舞蹈,真是一場超級的視覺盛宴。
小伙子們的鼓聲,姑娘們的舞蹈還有他們的笑容,無不向我們訴說著苗寨人民綿延千年的激情。當我陶醉在這美麗的古老童話世界時,卻被一位苗家女孩拉進了舞蹈圈里,原來他們的舞蹈還要和游客互動的,我們就以大鼓為圓心,圍成一個大圓圈,隨心所欲地載歌載舞,好不快活!舞蹈結束后,大哥哥大姐姐們用“地灰”往我們臉上抹,據(jù)說這是苗寨人對游客們的祝福和喜愛,臉上的“地灰”越多就表示他們越喜歡你,結果,我被抹成了“貓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熱情好客的苗寨人,他們的服飾,歌舞都具有獨特的地方性和濃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之所在。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少數(shù)民族——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天山以南和庫爾勒地區(qū),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圍,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開封、鄭州等地。
維吾爾族的民俗習慣可謂多樣化。維吾爾族待客很有講究。如果來客,邀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點心,然后再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端上桌,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飯后,由張著領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離席。
維吾爾族有很多禁忌:吃飯或與人交談時,不能擰鼻涕、打哈欠、吐痰。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忌東張西望或站起;不能吃食豬肉、驢肉、狗肉、騾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動物的血。衣著不能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忌戶外著短褲;屋內(nèi)就坐,忌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請茶,忌用單手;未經(jīng)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別人家去,一定要讓年長的人先進門;不能背后議論別人的短處。
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以面食為主,喜歡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shù)十種。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飯、包子、油條等。另外,維吾爾族還喜歡茯茶、奶茶。
今天上課時,蔣老師還給我們帶來了她從內(nèi)蒙古帶來的奶茶粉,老師神秘地在后面搞小動作,我忍不住心里癢癢的激動。泡好后,香味已一陣陣飄來,我的心思早不在作文上了?蛇@奶茶味道怪怪的,說實話,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喝起來澀澀的。可能每個民族的口味督是有差異的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xx主要居住在西雙版納地區(qū)。這里山川秀麗,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熱帶原始森林。森林里棲息著珍貴的野生動物,大個頭的亞洲象和美麗的孔雀,都是這里的“居民”
xx主要從事種植業(yè)。xx村寨有一幢幢竹樓組成。竹樓多為兩層,樣式很漂亮,上層住人,下層沒有墻,存放雜物或關養(yǎng)家畜。
xx的重大節(jié)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入夏安居節(jié)(關門節(jié))、出夏安居節(jié)(開門節(jié))
xx潑水節(jié)在農(nóng)歷三月中旬,正值傣歷六月,是傣歷中一年的開始,所以潑水節(jié)就相當于咱們的春節(jié)。
潑水節(jié)期間,xx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獻貢品,青年男女則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頭相互潑水嬉戲。按照xx風俗,用清水潑灑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來吉祥。
傣劇發(fā)源于有一定人物情節(jié)的xx歌舞表演及佛經(jīng)講唱,后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yǎng),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xx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制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周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干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
二是抓周,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后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后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后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yōu)榱思o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是我最愛的是包粽子。
早晨,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粽子啦!媽媽先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后再拿筷子攪勻、折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媽媽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學包粽子。我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然后我用繩子把粽子捆緊,我想把粽子捆緊一些,結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混亂之中我沒把粽子包好,卻把糯好灑了一地。但是我并不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嗎,我又細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為它很小,也很矮。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過一個多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我到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壯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qū)。壯族的建筑、服飾、節(jié)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壯族人民的建筑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靈一起生活。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yǎng)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了。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繡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了精致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致,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jié)日,那就是在農(nóng)歷三月初三的“歌墟節(jié)”,在“歌墟節(jié)”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們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什么呢?當人事唱山歌啦。臺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臺下的人也會跟著唱兩句給自己村里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為了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了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壯族人民的品質(zhì)之一。壯族人民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請接著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xiāng),壯族人民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即興創(chuàng)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jīng)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里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xiāng)人民憑著心情也能唱出優(yōu)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壯族真是一個豁達樂觀,勤勞善良的民族啊!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民風作文05-27
民風民俗作文(經(jīng)典)05-03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4-22
民風民俗作文07-01
(經(jīng)典)民風民俗的作文06-15
民俗民風的作文07-27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4
(經(jīng)典)民風民俗作文07-20
民風民俗作文06-28
民風民俗的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