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安平橋游記
眼看假期就要接近尾聲,爸爸媽媽利用周末時間,約上姨姨一家,一起來到安平橋游玩。
景區(qū)門口人頭攢動,大家排隊掃碼才能進入景區(qū)。一進入景區(qū),一陣陣香味撲面而來,我和妹妹跑上前一看,有烤串、土筍凍、菜粿、海蠣煎……看得我們直咽口水,媽媽只得讓我和妹妹先飽餐一頓。草地上,孩子們?nèi)宄扇,有的在吹泡泡、有的在溜旱冰,有的在野餐,熱鬧極了。
在路上,媽媽就給我介紹了安平橋:
安平橋,又稱五里橋,是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稱。它全長2070米,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橋面寬3至3.8米,用4至8條大石板鋪架,石板長5至11米,重4至5噸,最大則重25噸。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3種不同形式。橋上有小亭子,橋面兩側(cè)有石護欄,欄柱頭雕刻獅子、蟾蜍等形象。
媽媽講到這里,我不禁發(fā)出疑問。古代沒有大卡車和起重機的幫忙,這笨重的石板是怎么運到這里,又是怎么架到橋上的呢?原來啊,這些造橋用的石料都是從金門開采的,用船通過水面運輸。把石板載到橋墩的位置,當(dāng)潮水高漲的時候,船也升高將石板輕易地托起,與橋墩對齊固定;到了潮退的時候船隨潮水下降了,這樣石板就安放橋墩上。而在水淺的地方,架設(shè)時把石板卸在橋墩邊利用絞繩的旋轉(zhuǎn)器,用繩把石板縛住,沿著架設(shè)的斜輯吊裝到橋墩上。這種施工方法叫做“激浪以漲舟,懸機以牽引”。我和媽媽不禁贊嘆祖先的智慧。
關(guān)于安平橋的由來,我還知道一個優(yōu)美的傳說。很久以前,安海經(jīng)常發(fā)洪水,百姓叫苦連天。有人說這是東海和南海里的兩條龍在作怪。一位得道高人知道了,就運功吐出一條七彩鎖鏈,從安海跨到南安水頭。兩條龍見了嚇得逃回大海,百姓們看見了,紛紛出錢用大石頭建了一條長長的鎖龍橋。從此再無惡龍作怪,百姓安居樂業(yè),因此這座山被稱作“安平橋”。
我們來到安平橋路口,只見大門緊閉,只貼了一張告示,原來疫情期間安平橋沒有對外開放。我頓時感到晴天霹靂,難道要失望而歸?這時爸爸偷偷告訴我,他今天有帶無人機來,我破涕為笑,是時候讓無人機大顯身手了。爸爸熟練地操作無人機,讓他飛上高空,順著延綿不斷的五里橋越飛越遠,直到消失在我的視線里。通過無人機傳送回來的畫面,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景象。平靜的水面,波光粼粼,而五里橋在夕陽的余輝中,散發(fā)著金色的光芒,猶如一條神氣的金龍,向遠方奔騰而去。
今天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