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的作文精品[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觀察的作文 篇1
學生作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寫什么”,也就是內(nèi)容;二是“怎么寫”,也就是形式。
許多學生作文時,常覺得沒什么寫的,無從下筆,再不就是三言兩語的寫了,卻很空洞,寫不出味兒來。要寫好作文,首先要有具體的內(nèi)容。學生有所見、有所聞,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寫出具體的內(nèi)容,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來。內(nèi)容,來源于生活。有了生活,才能做到“言之有物”。作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nèi)容用文字表達出來。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他們作文的內(nèi)容就越充實,F(xiàn)在來看,學生的生活不能說不豐富。學校、家庭、社會,到處都是他們活動的天地,到處都有他們的生活。但是,如果學生對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不進行觀察,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不可能變成他們寫作的豐富內(nèi)容和寶貴材料。因此,作文教學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入手。
民國時期,著名的廣州黃浦軍校有一次出了一道看似奇怪的招生考試題,就是請考生說出進入考室所上的樓梯是多少級。由此也可看出:觀察能力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基本的、重要的能力。而這種基本能力又是表達能力的基礎,對寫作來說,尤為重要。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呢?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有一個“序”。從觀察對象的數(shù)量來說,應從單一到復雜,從無背景到有背景;從觀察對象的狀況來說,是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變化明顯的到不易察覺的;從觀察的程度來說,是從全面到細節(jié),由表及里;從觀察對象的選擇來說,是由老師的指定到自己把握?傊x擇最典型的觀察對象逐步進行目標性的感知、觀察訓練。
例如,我在指導學生觀察花時,讓他們由淺入深地觀察花色、花形、花的結構、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形態(tài)、花干、花枝、花蕾的情態(tài)、花被風吹拂時的動態(tài)、花在蜂蝶采蜜時的動態(tài)、開放過程中花的變化、花的生長環(huán)境、花的生長習性、開花結籽的時節(jié)、乃至能展現(xiàn)出內(nèi)在精神的花的整體形象。并由花的形象、精神展開聯(lián)想。學生按要求經(jīng)過細致觀察后,都覺得了解到了許多知識,以前從沒想到花也有那么多的可寫之處。于是,輕輕松松地就把一篇篇具體生動的文章寫出來了。而且,學生們還舉一反三地明白了今后可以從哪些方面有目的地、細致地觀察事物、分析事物。指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本質(zhì)地觀察,是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及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的,因而能夠收到較好的觀察效果。
其次,還要教會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細致觀察。一次,我布置給學生一個課外作業(yè):找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帶來。然后,我讓學生把找來的兩片樹葉放在課桌上,仔細觀察,看這兩片樹葉是否完全相同。結果,經(jīng)過仔細觀察,同學們終于從樹葉的葉面大小、葉面形狀、葉面斑點、邊緣鋸齒形狀、顏色深淺、葉柄長短、葉柄粗細、葉柄彎曲度、葉脈走向、葉脈明顯度、葉背面的顏色、光澤等等許多方面發(fā)現(xiàn):沒有兩片樹葉是可以完全相同的。我讓他們明白了:只要經(jīng)過多方面、多角度的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新的東西。那么,寫作文就不是太難的事了。如果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仔細觀察,又哪里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佳句,哪能體會到“見仁見智”的意境呢?
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養(yǎng)成觀察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的進行觀察。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在平常的生活中隨時隨地用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觀察力去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習以為常以后,良好的觀察習慣便養(yǎng)成了。要求和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是培養(yǎng)他們觀察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實踐已經(jīng)證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一般都是觀察能力比較強,積累材料比較多的學生。那些感到無話可說的學生,往往就是不留心各樣事情的人。有些事物,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風雨雷電等現(xiàn)象,學生沒有一個不曾經(jīng)歷過,但是,如果命題作文時用不到這些景象,恐怕很少有人去留心觀察。而當突然要寫這個題目時,學生當然就很難下筆了。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說:“要天天記,養(yǎng)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便記下來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边@是他的經(jīng)驗之談,講得很有道理。古人所說:“厚積而薄發(fā)。”也正是這個道理。這不也正像某些表演藝術一樣嗎?“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钡绻麤]有這平時留心觀察的“十年功”,又如何能寫出那關鍵的“一分鐘”呢?
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周記,而且特別強調(diào)要寫真實的東西。批改作文、周記時,對寫出了身邊的、真實的事物和思想感受的學生及其作品,我都大加肯定和鼓勵。對不是學生自己的東西,則采取淡化的態(tài)度。如此,學生們便逐漸養(yǎng)成了“言為心聲”、寫自己的真實的東西的習慣,同時,也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于是,他們對身邊的事開始留心,對熟視無睹的東西也開始了琢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成了他們寫作的材料:對暴雨來臨時的細致觀察,引出了對人生拼博、奮斗、抗爭的思索;看到父母辛苦勞作的細節(jié),想到了自己要努力學習、報答養(yǎng)育之恩;見到風吹紙屑漫天飛舞,又引起了保護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觀察到別人的不同生活態(tài)度,便思考自己應有生活道路……眼光變敏銳了,思維變開闊了,注意力、觀察力、分析判斷能力都提高了。這時的作文,就不再是“打碎花瓶”、“重修友誼”、“幫人推車”、“背小朋友過水坑”這些老掉牙的、虛空的東西了。就在前幾天我校進行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中,我班就有兩名學生榮獲了一等獎,班級也獲得了集體一等獎。在欣慰之余,我不禁對學生們說:要記住,是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真實表達的寫作練習幫了你們,讓你們的寫作能力“活”起來了!從同學們的日記、周記、作文中,我不僅看到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看到了學生具有的可貴的分析能力。
養(yǎng)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通過對生活的留心觀察,學生們就能夠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就會對人生有自己的認識與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情達意,寫出具體、生動又有較深思想內(nèi)涵的好文章。作文教學不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嗎?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入手,正是達到作文教學目的的好方法。
觀察的作文 篇2
以前,我不知道餐桌上的豆芽是怎么來的。于是,我就在家里作了個試驗,觀察豆芽的生長過程。
我找來一個小瓷盤,鋪上幾層紙,盛滿了水。我從媽媽那要來了幾顆綠豆和幾顆黃豆,把它們均勻的擺在盤中,浸在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床,去看我發(fā)的豆子。咦,怎么沒什么變化啊,我不停地問媽媽。媽媽告訴我:“不急,不急,豆子們還在喝水呢!”于是我又給瓷盤中加水,把豆子全部泡著。
第三天,我跑去看豆子,發(fā)現(xiàn)有的脹得大大的,有的裂開了小嘴巴,有的已伸出了小尾巴。于是我又準備加水,媽媽告訴我不用,這樣就好。
第四天,我跑去看豆子,我高興地又叫又跳,喊著:“媽媽,媽媽快來,豆芽發(fā)出來了!蔽铱匆姸棺由斐隽藘砂臧着峙值男∈,后面拖著一根小尾巴,就像一顆小樹苗。我仔細地看,細腰的.是綠豆變的,粗腰的是黃豆變的。
這個試驗不僅讓我知道了豆芽是怎么來的,還讓我懂得了合適的水份和環(huán)境,種子們都能發(fā)芽。
觀察的作文 篇3
夕陽下的余輝灑在我的臉龐,我和奶奶正在大街上趕集。
突然,奶奶對我說:“宇,幫奶奶找找哪里有賣種子的。”我聽后四處張望,后來發(fā)現(xiàn)在一個小角落里有一家賣種子的。我和奶奶來到那里,奶奶拿起一包向日葵種子給攤主付了錢,便和我回到了家里。
打開包裝后,映入我眼簾的是一棵棵紫色的葵花種子!斑祝糠N子怎么會是紫色的呢?”我問奶奶。奶奶給我講了一番后,我終于明白了,原來種子外層的紫色是一層肥料呀!
我拿起一顆種子,塞進一個我剛松過土的`花盆中,然后撒上水,隨后便離開了。
過了幾天,當我再次看到它時,它已經(jīng)有一厘米那么高了,隨后我拿起前段時間爸爸從網(wǎng)上買的肥料往上面撒了一點,我發(fā)現(xiàn)那些肥料一點都不難聞,不像以前用過的那些。
經(jīng)過這幾天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我種下的向日葵開始變得越來越?jīng)]精神了,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拿起裝滿水的水瓶就往里面倒水。因為我想讓向日葵快點活過來,所以我抬起右手,拿起放在地上的水瓶,小心翼翼地往里倒。就在這時,我手一滑,就把整瓶水都倒了進去。因為倒水時只在一個點上倒,所以倒出來的水把根周圍的土都沖開了,根才暴露無遺的露了出來,第二天看時,葵花苗已經(jīng)浮在了水面上。
事后我來到了奶奶家,發(fā)現(xiàn)奶奶種的向日葵竟沒死,而且還結了很多果實。我問奶奶她是怎樣種的,奶奶對我說了四個字:“要有耐心!
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我做事沒有一點耐心,就像成語拔苗助長一樣,只為了讓苗長得快一點,所以拔了一下,幫助苗快點長,最后真沒想到苗不但沒有早熟,反而全死光了。
觀察的作文 篇4
一天我在我的小區(qū)里面觀察柳樹,這棵柳樹很老高達約4米左右,也很粗壯。我近距離觀察,樹皮上有很多的螞蟻等一些細小的小從子蟲子,不仔細觀察是看不見的。我摸了摸樹皮很粗糙,就像老人的`臉,柳樹的枝條就像女生長長的頭發(fā)。柳樹的葉子長長的,我聞了聞樹葉發(fā)著淡淡的清香。
我還知道柳樹可以綠化環(huán)境。
觀察的作文 篇5
8月1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媽媽買回來了一串香蕉,香蕉還沒熟,穿著一件青綠色的外衣,我拔了一根,剝開皮,咬了一口,有點硬,一點兒也不甜,吃到嘴里還澀澀的,不好吃。我想:哎,真難吃,媽媽可真不會挑香蕉。寢屪哌^來說:“小饞貓,這香蕉還沒熟呢!你怎么就吃了呢?”“媽媽,我想觀察香蕉的變質(zhì)過程!”“行啊,那我們就留幾根不吃吧!”
8月3日 星期二 晴
香蕉慢慢變黃了,有的半青半黃,還有些硬,有的已經(jīng)全黃了,也變軟了。我挑了一根黃的,剝開發(fā)現(xiàn)肉是淺黃色的,我嘗了一口,雖然還有些澀味,但沒有先前那么澀了,甜味更重了。“好吃!”我忍不住稱贊。
8月5日 星期四 陰
香蕉的衣服上出現(xiàn)了一個個黑色的`小斑點,摸上去會覺得很粗糙,也很軟,剝開肉的顏色變得有點深了,咬一口,也會覺得軟,非常甜,現(xiàn)在一點澀味也沒有了,非常好吃。我忍不住又吃了一根。媽媽告訴我,現(xiàn)在就是香蕉最好吃的時候,再不吃,就要爛掉了。
8月7日 星期六 晴
香蕉已經(jīng)爛了!它的衣服上出現(xiàn)了一大塊一大塊的黑斑,而且變得極其柔軟,軟得有點惡心,也許擠一擠就能擠出湯水來,平日的果香味蕩然無存,散發(fā)出一股令人難以忍受的酸臭味,周邊還有幾只小蚊子飛來飛去,十分惡心。
我覺得很奇怪,就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所有水果在成熟后都會揮發(fā)出一種氣體,叫催熟劑,它的真名叫乙烯。當催熟過勁了就爛了。
呵呵,想不到香蕉帶給了我這么多道理!
觀察的作文 篇6
觀看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是所有人夢寐以求、萬分期待的,杭州是全世界最佳觀察地點之一。這讓我興奮不已,早早就盼望這一天快快來臨。
我從電腦上查看資料得知:日全食是當?shù)厍、月球和太陽處在同一平?形成一條直線時,月球當住了太陽,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而產(chǎn)生的天文奇觀.日全食 分五個階段:初虧,食暨,食甚,生光,復圓.初虧是月球剛遮住太陽一點,太陽出現(xiàn)小缺口, 食暨是太陽被月球“咬掉”了一大半,食甚時太陽只有一條線,也是最容易出現(xiàn)“貝利珠”現(xiàn)象的時候,生光則是月球完全遮住太陽,天空漆黑之后開始恢復,復圓 是太陽恢復到日全食之前的狀態(tài)。
八點左右,日全食就要來了,可是討厭的烏云竟然在這個時候來湊熱鬧,用它黑暗的身影遮住了太陽,天上還零星飄起了小雨,我心里默默的祈禱烏云快散開,太陽快出來!烏云好象聽到了我的話,天空慢慢放晴了。
8:22分左右,日全食開始了。一開始,太陽很大,感覺不到初虧來了。只是感覺太陽上有一塊什么東西沒了,太陽就像一塊餅一樣,被吃掉了一點點。
等了一兩分鐘,太陽又被吃了一小塊,像十八九的月亮。這時,有一團云霧漸漸遮住了太陽,不過,太陽卻越來越黃了。
過了差不多一刻鐘,太陽又出現(xiàn)了。此時,太陽已經(jīng)像了廿三的'月亮,不再是十八九的月亮,金燦燦的,而且,外面有一圈金光。
又等了一兩分鐘,太陽像是一把鐮刀,金色的,非常美麗。這時,太陽開始有點白了。天空也像平常的晚上的7:00一樣。天空也有一些胭脂紅色的晚霞披在太陽旁邊。
漸漸地太陽部分越來越少,只剩下了一條黃線一樣,等了一兩分鐘,天完全黑了像深夜一樣——日全食來了,太陽球體的部分被月亮完全遮住了,只剩下一圈白色的光芒,這一圈光芒就是日冕。這個過程就是“食甚”。食甚發(fā)生的時候,是上午9:34分的時候。
過了差不多五分鐘,食甚即將結束,這時我在護目鏡里看到一個好大的“鉆戒”,那是貝利珠和鉆石環(huán),我們大聲疾呼:“貝利珠”!可是,這個天文奇觀只持續(xù)了僅僅兩秒鐘!
接著,太陽就按照剛才的步驟相反復原了。這樣,一次日全食也就結束了。
這可能是我這一輩子我唯一能看到的一次完整的日全食過程,我很慶幸我生在杭州,一個全世界最佳觀測點之一!
【觀察的作文】相關文章:
觀察的作文11-13
(精選)觀察的作文05-04
【精選】觀察作文12-25
觀察作文(精選)02-16
(精選)觀察的作文08-29
【經(jīng)典】觀察的作文08-06
(經(jīng)典)觀察的作文07-26
觀察的作文11-02
觀察的作文[經(jīng)典]09-16
觀察的作文【精選】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