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合集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新興,一個人杰地靈的圣地,也是六祖慧能出生、成長、成佛之地,在古代,新興被稱為新州,且為歷代朝廷或流放貶滴官員之地,因此,也是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融會貫通較早較多的地區(qū)之一,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新興有著優(yōu)厚的歷史,是一個具有20xx多歷史的嶺南古都,長久以來,新興的先民們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去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在“六祖鎮(zhèn)雅岡村走大王”,這一項風俗活動是游神,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八日當天,村民們會舉著繪有“國泰民安”等字樣的旗子為“走大王”的隊伍搖擺、吶喊,表達對新年的愿望。人們總會舉抬“一把椅子”——椅子上座著一個穿神服的人,那個人與現(xiàn)代人不同,會微微帶點紳士,抬頭挺胸地被人們抬著,可它卻不是真人,每次看見它,我心里都打著一個問號——里頭有活人嗎?
在中秋或春節(jié)這樣喜慶的日子,舞獅大哥就派上用場來了,無論什么時間,都有舞獅大哥在大街上表演,我們有空時也會跑去看看,表演的人有些是一些店鋪主人專門請的,我想他要么是想推銷,要么是想祝自己的店鋪揮金如土,越來越賺錢,也有可能祝我們大家家庭幸福,國泰民安等。
我最喜歡的就是逛花會,每到新年的前幾天,花會就開始舉辦,只要爸媽去狂花會,我必定會一起去,其實我只是圖能買一些花回家,幾乎每次我都會買幾盆多肉,可總是沒養(yǎng)幾個月,可憐的多肉就被養(yǎng)死了。去了花會,我們總要逛個二、三小時,爸爸也會買許多花,買后我們就大盒小盆的載到車上滿載而歸,每次來到或回去時,有些人把花放到電動車上,這放那放,連逛了許久的自己腳都要靠邊放……
以上,“游神”、“走大王”、“舞獅”、“逛花會”這些活動只是我家鄉(xiāng)風俗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感興趣,歡迎到我家鄉(xiāng)來旅游、參觀、了解我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中,我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jié)。在春節(jié)中我家有許多的風俗:看春晚、拜年、穿紅衣服等,但最有意思的還是吃餃子。
春節(jié)那天,我三四點鐘就起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動,終于要吃餃子了。我家鄉(xiāng)的餃子,特別好吃,從鍋里乘出再端上來,老遠就能聞見餃子的飄香,并且,有幾個里面還包著1角或5角的硬幣。這可有意思了。我們家有七個人只能三四個人得到硬幣,如果好的話一人能得兩三個。我又緊張又激動。在給長輩們拜完年后,我迅速的跑到餐桌開始吃餃子。只見一個個又大又胖的餃子都躺在盤子里,上好的韭菜和雞蛋被潔白無暇的餃子皮包在了里面,還發(fā)出陣陣的飄香。突然,我瞅見一個餃子里面似乎有個銀色的東西,我立刻把它夾了過來,一咬,是軟的,我迅速地把它吃掉,又夾了一個,又是沒有。
這時,爺爺高興地把一枚硬幣吐了出來,說:“我吃到了一個,你們要加油了!蔽曳浅>o張,現(xiàn)在只剩下兩個了,我加快速度起來,恨不能一口吞掉一個。
隨著時間的流逝,爸爸也獲得了一枚硬幣。大家看到他得到之后,更加悶頭吃了,所有人一句話也不說,都在狂吃餃子。我也非常害怕我得不到那個最后的硬幣。
當我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時候,我隨便的夾起了一個餃子,我想都沒想就咬了下去,一個硬硬的東西突然硌了我一下,我高興的大叫一聲:“我吃到那個最后的硬幣了。” 我非常高興,其他沒有得到硬幣的人用羨慕的`眼神看著我,而我全身上下似乎都散發(fā)著光芒,把剩下的餃子都吃了。
我非常喜歡春節(jié)吃餃子這個風俗,他給我?guī)砹嗽S多快樂。后來,我還聽爺爺說:“春節(jié)吃餃子是中國的傳統(tǒng),每家每戶在春節(jié)那天都是要吃的。”我點了點頭,不管怎樣,家鄉(xiāng)的餃子永遠是我愛吃的。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很多年前的高平,每到大年三十的早晨,人們早早就醒來了。
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在孩子們掰著指頭數(shù)日子的期盼中,“年”的重頭戲來了!
剛醒來,孩子們便興沖沖地穿上昨夜擺在枕邊的新衣,興沖沖地跳下床,興沖沖地迎接大年三十。
三十上午,人們已經開始忙著準備年夜飯了。孩子們也休想閑著,能干活的.得幫大人干活,只有小得不能干活的孩子才能玩耍。大家還得到山上拾些柴火、玉米稈之類的東西,堆在院子里,用來初一早上烘年火。
中午吃些飯,人們除了繼續(xù)準備年夜飯,還有其他的“任務”:貼春聯(lián)、放鞭炮、燒香敬神。夜晚,當家家戶戶門前都貼著火紅的對聯(lián),桌上有熱氣騰騰的年夜飯,耳邊是鞭炮的聲音,身邊是團聚的親人時,年的一個高潮到了。
在那個連電視機都沒有的年代,年夜飯過后,人們不會看春晚,而是忙著做明天早上要干的家務活——大年初一是一點活也不能干的,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不要太辛苦。
忙碌的除夕在零點結束了,人們可以睡覺了。然而,初一還得早早起來烘年火。點火早的人家,凌晨三四點就點好年火了。年火一點著,孩子們就都出來玩了。他們不但玩平時的游戲,還能找地上沒有燃盡的鞭炮玩。
與除夕相比,初一就清閑得多了。孩子們去爺爺奶奶這邊親戚家拜年——初二才去姥姥姥爺那邊的親戚家,就可以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壓歲錢。住得近的親戚和自己的鄰居們都會互相串串門,嘮嘮家常。
家鄉(xiāng)的三十、初一,就這樣在人們的忙碌中、歡笑中匆匆離去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要說到春節(jié)的習俗,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親訪友啦,貼春聯(lián)啦,吃餃子啦!簡直是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對于我這個美食愛好者來說。最最期待和喜歡的,當然還是吃湯圓咯!
湯圓味兒好,做法很重要。這不今年的春節(jié),我們家又要準備吃湯圓了,我也不時會在廚房中打打下手。
湯圓一出鍋,頓時就香氣四溢,讓人聞了就垂涎三尺。
終于可以吃湯圓啦!此時的我心情真的興奮極了,迫不及待地想吃到今天的湯圓。過了一會兒,餐桌盤的人都到齊了,湯圓也一碗一碗的端了出來。我手里拿著筷子,看著碗里那又鼓又熱的湯圓。心里總是熱乎乎的。――實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碗中夾起一只湯圓,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噻!這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吶,那軟軟的面皮還有那又香又甜的餡兒,只直朝我的喉嚨“奔去”,這滋味,可真是給人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湯圓,在某些地方又叫“團子”,讓人有一種在新的一年能夠團團圓圓的'美好期盼。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我喜歡的這在新的一年中能夠團團圓圓的美好期盼。
心動不如行動,現(xiàn)在就開始做湯圓吧!希望今年的春節(jié)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湯圓,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在我的記憶里,回老家鄂州過年總是滿目的紅色,地上鋪滿了瑣碎的鞭炮紙碎,燈籠掛滿了整條街,即使在冬天里,也顯得格外熱鬧歡快。
臘月二十三,差不多是過年最忙的一天。我們家有個習俗,每每到了這天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掛臘肉了,據(jù)說,它有著寓意著如意吉祥的特點。家里的孩子們在這天會拿出紅紙,剪窗花,窗花明艷美麗,張貼起來好不漂亮。
按照家鄉(xiāng)的風俗,臘月二十四就算過小年。關于小年到底哪一天過還是挺有講究的,老話說:“君三名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皇帝臘月二十三過,平民百姓二十四過,王子大臣臘月二十五過。在這天晚上,大家就把之前準備的鞭炮拿出來,放鞭炮,在漆黑的夜空中,鞭炮聲噼里啪啦的響著,從煙花筒里竄出一個個哧哧響著的煙花,在空中綻放開來。孩子們笑著,鬧著;大伙兒聊得正熱火朝天。家鄉(xiāng)從里到外都是紅紅火火的,透露著一種十分喜慶的氣氛。
除夕這天,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家里拜年,雖然是冬天,但一家人在一起屋里十分熱鬧溫暖。早晨,所有人都到后院里“打糍粑”。首先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進木甑里蒸糯米飯,再放進石臼里。大家伙兒排隊用光滑的木杵搗糍粑。大家“嘿呦嘿呦”地搗著,有人在打糍粑時,其他人就在旁邊加油。每人打一下,糍粑就越發(fā)成型,成羹狀,場面熱鬧極了。
當最后一個人打完之后,便把糯米團放到蒸板上,用磨具刻出各個雞蛋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黃糖等配料。每個糍粑都圓圓滾滾的,吃起來甜甜黏黏的,象征的'是團團圓圓,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
晚上,一家人坐在桌上吃著晚飯,長輩給晚輩發(fā)紅包,說上祝福,晚輩給長輩鞠躬表示感謝。據(jù)說,紅包原本叫壓歲,指的是長輩祝福晚輩平安的意思。全家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xiāng)充滿了一股年味兒,或許就是這家鄉(xiāng)獨特的風俗增添了“年”的一絲“味道”。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我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xiāng)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先來說說過年吧!在這個不尋常的夜晚,孩子們可以提著燈籠玩耍。不僅小孩子出來玩,連一些大人也忍不住出來玩!街上大人小孩都在放鞭炮。現(xiàn)場好熱鬧!大年初二、初三,全家都放假了。對了,這三天是不能用針線剪刀的!聽那些老人說,這是給辛苦了一年的女人放三天假的'。可見這是多么的公平!大年初一,大人們帶著孩子到長輩家里拜年。拜完年,長輩們就要發(fā)紅包啦!存錢自己管理,比如買些書和文具。對了,這天大家要放鞭炮啊!有興趣的也可以在家里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地唱吧。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過后,孩子們可以買元宵晚上煮。哦,對了,正月十五晚上要點蠟燭!家家燈火通明,屋里、院子里、大門外都點著蠟燭。從外面看,整條街就像一場婚禮。 。過了十五,也就是十六的時候,開學了,人們忙著各自的事情。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那簇“沙沙”搖曳的蘆穗像一支支飽蘸詩情的妙筆,流淌著不可言狀的神韻,并散發(fā)出陣陣清香。每到端午節(jié),我們家都回包粽子。
一大早,奶奶便開始忙活了起來。拿出準備提前準備好的的綠油油的粽葉與白花花的糯米,粽葉和紅棗放入盆中浸泡著,只見那一顆顆紅棗浮在水面上,像極了穿著游泳圈的小娃娃們,個個都有著自己的想法。
包粽子的時間總是漫長的。奶奶左手捏住粽葉右手一卷,粽子便成了一個個圓錐體,用勺子放一勺餡料再塞上一個瑪瑙的紅棗,粽葉往下一包,在繞兩三圈直到米漏不出來,用粽葉包緊,再拿一根繩子把結頭處包起來,再把多余的繩子剪掉。
我接著問奶奶:“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而不吃其他的呢?”“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于被奸臣誹謗,楚王不聽他的建議并把他放逐。秦軍攻破楚國國都后,屈原含淚投江后,百姓怎么也撈不到他的尸體,便把米團等扔入江中,后來有用粽葉包飯,外纏彩絲,后面就發(fā)展成了現(xiàn)在的粽子。
“粽子這么難包,我看著都頭暈,奶奶你怎么這么熟練?”我十分疑惑?粗羌t通通的棗子,嘴里立刻又一種甜甜的感覺,還有一股粽葉的清香!澳棠蹋憧烊シ佩伬镏篝兆影,我都等不及了!”奶奶趕緊起身端著一籃子粽子往廚房走去,嫻熟的往鍋里放入,加滿了水,就開始最后一步了。我焦急的等著,不停的在鍋邊轉悠著,不大一會,整個廚房都彌漫著一股粽葉的香味,頓時生心舒暢,好似吃了人生果一般的甜。行人路過都忍不住想再聞上一聞。
一會兒的功夫,整個屋子里仿佛下起了大霧一般,一陣熱氣撲鼻而來,并還伴隨著糯米的香味,鍋里“鼓鼓”的還在不停的翻滾著,掀開鍋蓋的.一霎那,真的香氣四溢,原來的綠娃娃也變的更結實了。我迫不及待的剝開,露出了晶瑩透亮的糯米,沾上白糖,輕輕一咬,一股粽子特有的香味在嘴里散開,好滿足。
粽子不僅是紀念屈原,還有功名得中的寓意,也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們拿著一對大橘,我問媽媽:“為什么過年去給大家拜年,要拿一對大桔給人家呢?”媽媽說:“給別人大橘象征著大吉大利,人們如果給我們大橘,要給他們說祝福。”
一到奶奶家,我拿著那對大橘給奶奶拜年,奶奶說:“好,來,奶奶給你幾顆糖,祝你新年甜甜蜜蜜!比缓蠹依镞有舅舅和姑姑,“舅舅過年好,新年快樂”舅舅說:“同好,同好!蔽胰枊寢專骸盀槭裁次蚁蚓司税菽晁麨槭裁匆獙ξ艺f同好呢?”媽媽說:“同好的意思是你也是就覺得意思就是你也好。”
奶奶給我發(fā)了一個紅包,我想要打開看看,媽媽說:“不能當著別人的面拆紅包,發(fā)紅包時,人民幣的正面要對準紅包的正面。”原來發(fā)紅包也有這么多的習俗!
晚上吃飯時上面擺滿了菜,有鵝肉,紅桃粿和血蚶,我問了問媽媽:“紅桃果和血蚶為什么每年過年都要擺上餐桌?他們象征著什么?”媽媽說:“紅桃粿,之所以是桃形的,是因為桃象征著長壽染成紅色,是因為象征紅紅火火,而血蚶是象征著財源滾滾,在古代貝殼象征著錢財,你看,這里血的象征著紅紅火火。”我心想:“原來我們潮州還有這么多的'習俗!背酝觑埡,大家坐在圓桌旁喝著茶,桌上擺著一大盤橄欖,大人們都一顆顆地往嘴里塞,“真奇怪,為什么大人們就算不買干果也必須買橄欖!卑职终f:“橄欖象征著吉祥如意,所以非買橄欖不可!蹦棠棠媒o我一根甘蔗,奶奶說:“過年吃甘蔗,吃了不蛀牙。”
今年的春節(jié)很有趣,我們一家團團圓圓過大年,而且今年過年還讓我懂得了許多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盼望著,盼望著,春節(jié)邁著矯健的步伐一分一秒向我們走來,小轎車堵滿了各家門口,到處都散發(fā)著喜慶的氣息!幸福的笑容無處不在!
除夕這一天,大家都在為過年做最后的準備,等到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的春聯(lián)。不到一會兒各家爭先恐后放起了鞭炮、煙花,即使煙花不如夜晚時那么璀璨,人們依然笑靨滿面。
吃完午飯后,小孩子出去玩耍,大人們則為年夜飯開始準備食材。我家做年夜飯,每年都有魚,“魚”代表年年有余;當然也會做一些豬蹄,寓意是:“過年吃豬蹄吃穿沒問題!币贿吋毤毱肺敦S盛的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忽然我聽到了斷斷續(xù)續(xù)的鼓聲,本來還沒太在意,但隨著那整齊的`鼓點“咚恰恰!咚恰恰……”越來越清楚,我沖出門外,沒想到以前很難見到人的街道,今夜卻人頭攢動,聲勢浩大。人們用簡單的旋律,表演出對除夕之夜最真實的吟唱。有小娃自己跑出來看;有年邁的老者被人摻扶著欣賞;還有幾個月大的嬰兒被大人抱著觀看,人們用發(fā)自內心的笑聲表達了對新年的喜悅。
幾小時后,新年的鐘聲響了,剎那間,黑色的天空變得五彩斑斕。一道道煙花劃開那黑漆漆的天空,綻放出絢麗的色彩……煙花此起彼伏在天空飛馳,就像要丟棄今年的不愉快,將新一年的目標、理想掛在空中。如果今后的某一天,我們變得頹廢,那你就想想定下的目標,你去刻苦努力,認真的完成它!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
我愛家鄉(xiāng)的除夕夜,更愛我的家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我家鄉(xiāng)四面就是美麗寬闊的武山湖,人們每年端午節(jié)都要舉行龍舟比賽和包粽子。這個傳統(tǒng)習俗不知道延續(xù)了多少年。
去年端午節(jié)那天,天空晴朗,艷陽高照,天氣很是炎熱,可是我們依然心致勃勃。我早早吃過早飯,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湖壩上。沒想到,湖壩上早已擠滿前來歡看賽龍舟的人們,他們有的撐著花傘,有的戴著太陽帽……遠遠望去就好像一條婉蜒舞動的花龍。
我好不容易從人縫中鉆進去,找到一個有利的位置坐下來,放眼望去,湖面上早就停泊著許多參賽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十米多長。龍頭形態(tài)各異;有的長著犄角,睜著眼睛,有的口含珍珠,有的`龍頭高昂,黑須長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上的隊員整裝待發(fā),都穿著紅色救生衣,好像是等待沖向戰(zhàn)場的戰(zhàn)士。
只聽一聲令下,龍舟比賽開始啦!一只只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前沖去,頓時,鑼鼓聲、吶喊聲、鞭炮聲混成一片,好熱鬧。那些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后,誰也不肯讓誰!斑绥I……咚鏘……”隨著急促的鼓點,隊員們一起有節(jié)奏地劃動著船槳,他們的身姿那么矯健,動作那么整齊,隨著隊員身體一俯一仰,航槳入水,激起了片片水花,龍舟就飛一樣向前沖去。這時只聽見“咳嗬,咳嗬”的吶喊聲響起,一條十二半長的E龍沖在最前面,你瞧,那指揮的人,用力擊打著鼓面,身體一蹲一起,鼓聲咚咚,鼓點越來越急,指揮的人還用力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航槳入水的節(jié)奏也在加快……湘壩上的人們使勁鼓著掌,高聲吶喊“加油!加油……”龍舟飛一般地沖到了終點,這是我們村“猛虎”隊的龍舟,他們獲得了比賽的第一名,隊員們高聲歡呼著,喊叫著。平靜的湖面好像被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紋。
龍舟比賽結來了,湖坎上的人們陸續(xù)離開,參賽的龍舟也回到了各自村,湖面上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我也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家鄉(xiāng)風俗活動,你們的家鄉(xiāng)風俗又是怎么樣的呢?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我的家鄉(xiāng)是潮汕。潮汕有數(shù)不清的風俗,有些風俗其他地方也有,例如春節(jié)拜年、元宵賞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燒塔、除夕圍爐。有些則是潮汕獨有,其它地方很難見到,就像營老爺、拖神、賽大豬,行頭橋、摸石獅、出花園。潮汕還有不論儒釋道、不論鬼神,遇見便拜的習俗,就像孔廟本不燒香但潮汕孔廟卻香煙繚繞,黃岐山的月容墓、內充公的將軍墓這些別人的先祖墳塋也祭拜。家鄉(xiāng)的這些風俗,我也只是聽長輩們聊起,自己并沒有多少實際接觸。不過,拜地主爺卻是耳聞目睹,并親身參與了。
拜地主爺,應該是潮汕最家喻戶曉,最獨特的風俗了。
我曾見過在石頭或石碑上寫著土地二字的爺,也記得《西游記》里孫悟空一呼喊,那個被叫出來問話的土地公公,這些是土地爺還是地主爺我總弄不清楚,覺得就是同一個爺。我問過媽媽,媽媽只知道不同,卻說不出個為什么來。我在想,《半夜雞叫》里的周扒皮就是大地主,地主爺?shù)牡刂骺赡芫褪侵馨瞧さ倪@種地主了吧?現(xiàn)在大家都住樓房,沒有土地,這個擁有土地的人就是地主,我們都是租客,是不是這個地主就被人們稱為地主爺了?媽媽說不是,地主爺是神,周扒皮是人。不過,我卻知道我們家的地主爺是媽媽在菜市場雜貨鋪買來的,分明就不是神嘛。
你別不相信,我們搬家的時候,我親眼見到媽媽花了幾塊錢買來一塊寫有地主神位的塑料牌,回到家,她就對著這塊塑料牌叩拜了。那時,我很好奇,問媽媽為什么要對這塊塑料牌行這么隆重的禮?媽媽說這是地主爺,能保佑我們出入平安、居家健康的。我更好奇了,一塊塑料牌就有這超能力?若是真的,我也叩拜,保佑我每次考試都100分,不是更好了?媽媽說也行,你自己跟地主爺說說。哈哈,真能這樣的話,那我天天叩拜。
突然,我似乎記得在哪個地方讀過一篇題目叫《潮汕女人,一個能跟神明對話的群體》的文章。我也是潮汕女人,我也要跟神明對話。地主爺是神明,就住在我家里,我想請家里的神明幫助我考上一所好中學。
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媽媽總會早早起床,我也跟著媽媽起床,與媽媽一起準備拜地主爺?shù)?供品。媽媽說地主爺不講究,什么食物都行。米飯、菜、魚、肉、水果、糖,只要是能吃的就好。當然,還必須有錢紙,這是最重要的。我問過媽媽,這是不是就叫有錢能使鬼推磨?媽媽瞪了我一眼,告訴我小孩子別亂講。如果不是,那要地主爺保佑,為什么要用到錢紙,是行賄嗎?我不敢再問了,估計神明也有潛規(guī)則。
拜地主爺?shù)臅r候,媽媽先在地主神位前面擺一個香爐,再在香爐兩邊放置二根電蠟燭,食物則擺在香爐前面,接著點上三根香。這些供品都是擺在地上,不是擺在供桌上。我納悶了,人吃飯都是在飯桌上,地主爺吃飯卻趴在地上?其他神明可不是這個樣子!我很好奇,但看到媽媽滿臉的虔誠,我也就不敢再問了。我擔心問太多,地主爺不保佑我考個好分數(shù),那就是天大的遺憾了。
媽媽跪在地主神位牌前面,嘴巴嘰里呱啦說個不停。她說得很快,我全聽不清。媽媽說完話,就把三根香插在香爐上。莫非這就是潮汕女人與神明的對話?緊接著,媽媽叫我來拜。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但我不知道要跟地主爺說潮汕話還是普通話,或者是講英語,只能在心里默念著保佑我考個好分數(shù),其實我也不知道是用什么語言念,反正我心里明白著。
叩拜完之后,我?guī)蛬寢尠彦X紙拿到樓下,媽媽則提著一個燒錢紙的爐子也下了樓。她先把一張錢紙點著火,放進爐子里,再陸陸續(xù)續(xù)把其它錢紙放進去燒。我也照著她那樣,把錢紙放進去。火很旺,我一不留神,稚嫩的手差點成了烤豬手。我大驚失色,連忙把手縮回來,嚇得大喊哎呀媽呀。可是,媽媽卻不慌不忙,一張紙錢一張紙錢往爐里放。我真佩服媽媽那樣不怕火。
回到家,媽媽問我跟地主爺說了什么。我把剛才我的迷惑、我的行動全跟媽媽說了,媽媽聽后大笑。媽媽告訴我,潮汕女人跟神明對話,就是這種方式。不管你有說出來沒說出來,不管你說的是潮汕話普通話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還是火星語土星語,神明一概能明白。你有什么疑問也可以問神明,神明都會告訴你。我感嘆,那神明不就是百度了?不止不止,神明應該是億度才對!
我終于明白了!我想跟媽媽說,待我升初中考試的時候,我把家里的地主爺帶到考場去,讓他幫我做題,這樣就能科科滿分,天下無敵了。
你們說說,我家鄉(xiāng)的這個風俗好不好?保證所有同學都說好。哈哈!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一樣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xiāng)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lián)。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齊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后,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tài)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jié)”。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jié)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蒙蒙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jié)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jié)那天你猜我們吃什么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干------攪合在一齊,攪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終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jié)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一樣,節(jié)日才會變得十分趣味。你家鄉(xiāng)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春節(jié)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里,親朋好友。都盡量從外地趕回來吃團圓飯,全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當然,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豐盛的菜,還沒開始吃,弟弟妹妹早已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都有哪些菜呢?油煎的兩面金黃的水餃,還有白花花撈的水餃,雞鴨魚肉都有,色香味俱全,看起來很超級好吃,大人們叫我們吃,我們就像幾天沒吃東西似的,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最開心的是收到壓歲錢了,看著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么花。我猜想,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是就是摔倒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聲音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別人腳下,看到別人嚇了—跳,特別搞笑。還有煙花稱仙女棒,可好玩了,點燃了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五彩繽紛,星光四射,五彩斑斕。
新年就是快樂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托著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間所流行的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湯圓,而軟糯香甜的湯圓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團圓圓。湯圓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節(jié)。
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碗中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再加入開水,不斷揉面,直至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揪下若干面團,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求得中間掏個洞,雙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將餡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圓。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里,不一會兒就熟了。
吃著美味的.湯圓,媽媽給我講了關于湯圓的傳說。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于江面,色白,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皆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詢問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復興之兆!背淹趼牶笙渤鐾猓媚侨帐钦率,之后,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制此果食之。
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幸福,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后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成了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有些傳統(tǒng)的風俗離我們生活越來越遠,舞龍舞獅,猜燈謎、逛花燈……很多都成了很遙遠的傳說。生活在城市的我們,更多的'是在電視中看到這些場景?墒牵谖业募亦l(xiāng),清明掃墓這個風俗一直沒有變,代代傳承下來。
每年清明節(jié),爺爺就會召集家人們去鄉(xiāng)下給太公掃墓。我們懷著悲傷的心情準備好了祭品,手捧鮮花,踏著石梯,一步步上了山——太公的墓在一座并不怎么高的小山上。爺爺帶著我們一大家子來到了山頂,走到了太公的墓前。這里的每個墓旁都有一株高大的松樹,爺爺摘下一根松枝,打掃墓地上的灰塵。奶奶打開提的籃子,拿出幾盒菜,三根香。她整整齊齊地把菜肴放在太公的墓碑前,點燃了三根香,插在墓上的一個小鼎中,全家人輪著祭拜。我轉身拿起準備好的鮮花,恭敬地放在了太爺爺?shù)哪贡,在心里傾訴著對太爺爺?shù)乃寄睢?/p>
這邊鄉(xiāng)下的掃墓有兩個特點,一是一定要用松枝來掃墓,不能用掃把。二是祭拜時,要先拜三下,再跪著叩六下頭,站起來再拜三下。
聽爸爸說,掃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禮,墓祭是貴族活動。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沒有墓的。到了秦漢時期封建等級沒有那么森嚴,老百姓有墳地后,才仿效貴族舉行祭奠活動以緬懷先人,稱之為家祭。到漢代以后,墓祭才逐漸形成風俗。
掃墓祭祖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風俗,我們不能忘記。在清明節(jié)給去世的親人掃墓,是表達對親人濃厚思念之情的一種方式。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21
(經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23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8-09
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11-07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2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29
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10-03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2-18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7-14
[經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