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有稱端陽節(jié)。每到這一天時,家家戶戶沒有一個不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還有看龍舟。
我從外面高興地跑回來,看見奶奶正在包粽子,我問:“奶奶,為什么偏偏要包粽子呢?”奶奶回答道:“是為了紀念屈原,那時他在楚國為官,昏君楚王聽了奸臣話,把他削職流放,在流放中聽說楚國的都城被占領,被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淚江邊縱身跳入江中,百姓們很傷心,用糯米,棗子等包成粽子扔到江里喂飽蝦,魚,希望不要傷害到屈原的身體”。
奶奶講完了,我開始也學著包粽子,見奶奶拿起兩三片粽葉,握成一個近似三角,把糯米放進去,安一個棗子,包得很嚴實。再在外圍纏上繩子一系,便好了。我按照奶奶的方法去做,把米,棗子放進去,系上繩子。經過我的一番操作,也花了不少的心思。終于,粽子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給奶奶看,不由得讓奶奶看到我的“杰作”哈哈大笑起來!吧岛⒆印蹦棠陶f道。
看見那包好的一個個粽子,讓我感嘆那中華傳統(tǒng)悠久的文化,讓我驚嘆屈原使我更加敬佩他。吃完了粽子,大人們便去忙著去灑,雄黃酒,據說是可以把這一年的晦氣都去掉,還可以驅鬼辟邪,以保平安。走在熱鬧的端午節(jié)街上,都彌漫著酒味,還有一些大人會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大大的“王”字,都說象征著生龍活虎,虎虎生威。
讓我激動也是端午節(jié)的焦點賽龍舟比賽開始了,我急忙連同我的伙伴們跑到淚羅河何邊,看賽龍舟,那擠的是人山人海呀!只聽“嘭”發(fā)令搶開了,每一條船都像箭一樣飛出去,在一旁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嚨也沒有關系,我見他們的.青筋若隱若現,真像自己在比賽。船上的人也非常團結,動作一致,每個船員都竭盡全力地劃著,他們手上的肌肉也越來越大,非常的清晰。再船中打鼓的人也非常努力的敲打著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聲越來越大,觀看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情都隨著船只而改變著。
第一只領頭羊出現了,是綠隊,隊員的臉都變成了西紅柿一樣紅,不用多久已經把他們甩得遠遠的,一馬當先的他們并沒有驕傲,經過了很久,紅隊趕上了,他們兩隊都各不相讓,讓我想到了兩條龍在打架的場面。究竟鹿死誰手呢?這還不知道,觀看的人們的心都快要蹦出來了,這兩隊很難分出高低,速度忽快忽慢,變幻莫測。
激動人心的時刻要到了,紅隊綠隊誰會奪冠呢?綠隊快馬加鞭,紅隊也不甘示弱。終于,冠軍還是綠隊獲得,他們開心的又蹦又跳,還抱在一起了,嘗到了勝利的滋味,我也將為他們感到驕傲。
端午節(jié),過去了。我仍是期盼著下一個端午節(jié),不過我仍懷著激動的心情期待下一個端午節(jié)的焦點。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一個地方的慶祝方式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節(jié)日,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多姿多彩的節(jié)日文化。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往江里投放入雞、鴨、粽子等食物,還舉辦龍舟賽,用來紀念抱石投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其中,包涼棕和舉辦龍舟賽是我們扶綏最具地方特色的。
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我經?吹叫^(qū)里有人在燒樹葉。瞧,一巷的李奶奶在燒牛甘果樹葉、艾葉和番桃樹葉,二巷的吳大伯在燒小榕樹葉、苦楝樹葉和玉米桿,三巷的劉姆姆在燒苦楝樹葉、牛甘果葉和雞皮果樹葉……回到家里,我問了奶奶,原來,他們是要用樹葉燒成的.灰來泡水,然后用這些灰水泡過的糯米來包涼棕。于是,我和奶奶也去小區(qū)旁邊的小樹林摘樹葉,奶奶邊摘邊說:“要用有清涼解暑功能的樹葉,而且是比較老的、適合修剪的,才能做出好吃的涼棕哦!蔽液湍棠桃蝗苏艘淮罄淙~,抱回家門前。等這些樹葉在門前晾曬了一天,奶奶用文火把樹葉燜燒成灰,把灰放到水里泡了兩天,然后濾掉渣,再用灰水把糯米泡上一個晚上,用洗凈晾干的粽葉和棕繩把泡過的糯米包成三角狀或小圓柱狀的涼棕。煮上四五個小時,氣味清香、半綠半黃、油亮可愛的涼棕就做成了。解開棕繩和粽葉,沾上蜂蜜或白糖,咬上一口,甘、甜、香、軟、糯……真好吃啊!扶綏的人們總愛在端午節(jié)的前幾天就做好涼棕,不但等著用來祭祀屈原和河神,還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互相表達祝福。因為用來燒成灰的樹葉不同,所以各家做的涼棕,口味還不一樣呢!
吃了涼棕,扶綏的人們就愛在大街小巷里議論龍舟賽。有的人有空就往河邊跑,看水位水勢,看演練,看修扎龍船。我也津津有味地跟巷子里的小朋友們說起了去年的那場龍舟賽——那天,在左江龍頭村渡口,河岸上人頭攢動、彩旗飄揚,河里鑼鼓喧天、龍舟競渡?!船上的鼓手們有節(jié)奏地打著鼓,船員們隨著鼓聲,整齊劃一地努力劃槳。先是二號船領先了!一號船不甘示弱,加快節(jié)奏趕上了二號船!快到終點了,比賽進行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岸上的人們喊著口號,給自己喜歡的船隊加油;鼓手打鼓越來越快、船員們劃槳也越來越快!一號船后來居上,勝利了!兩隊的支持者們或是歡呼或是嘆息,有人高興地跳躍起來,有人懊惱地跺起腳來。哎呀,有人摔跤了,大家又“哄”的一下一起笑開了。賽龍舟真有趣啊!聽大人們說,我們扶綏的龍頭鄉(xiāng)女子龍舟隊可是蜚聲海內外的,曾經拿下了澳門國際龍舟錦標賽的金獎呢!
扶綏的端午節(jié)真有意思!我總是盼著過端午節(jié)。等我長大了,我希望我也會做可口的涼棕,還要做一名龍舟隊員,更希望能夠發(fā)揚屈原的愛國精神,為我們的國家多做貢獻。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伴隨著這首民謠,端午節(jié)如期而至。農歷五月初五,是屈原為國捐軀的日子,人們?yōu)榱瞬蛔岕~蝦撕咬他的尸體,便向河里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為了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我對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情有獨鐘,因為這里有綠茵茵的山,清凌凌的水,還有勤勞樸實的人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人們的歡聲笑語,顯出一派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清晨,我被一陣布谷鳥的叫聲驚醒,我揉了揉眼睛一看,發(fā)現大家都起床了,本來不想起床的我,仔細一想,!今天是端午節(jié),媽媽要帶我去割艾草,擺露水,想到這些,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媽媽。
媽媽已經做好了出發(fā)的準備,家鄉(xiāng)的人們很勤勞,今天比往常起的更早,擺露水的人很多,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我發(fā)現自己身處一片綠色的“海洋”,一片莊稼的海洋里。在這里,你不但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還可以聽見小鳥在枝頭歡樂的歌唱,天邊的朝霞,清晨的微風,頭上飛過的布谷鳥,它們和勤勞的人們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一陣微風吹過,飄來青草的香味和各種野花的芳香,還夾雜著一股濃濃的香甜味,遠遠望去滿山遍野的槐花開得正歡,原來這股香甜味是槐花的味道。
看,那帶著露珠的楊柳在微風中,擺動著她婀娜的身姿,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少女。我和媽媽割了艾草,摘了楊柳,回到家把楊柳插到門楣上,媽媽還給我?guī)Я宋宀世K,這時,房頂上飄起了縷縷炊煙,不時飄來一陣香味,讓我感到家鄉(xiāng)人濃濃的熱情和暖暖的節(jié)日味道。
家鄉(xiāng)人在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涼粉、甜醅、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團里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么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家鄉(xiāng)的粽子味道清香,不加修飾,夾一個放在盤里,倒入蜂蜜,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拉起了家常,平時田園的勞累,一揮即散,仿佛來到了人間仙鏡,我享受著甜粽的美味,體會著端午的味道。
最開心的要數那些小孩子們,他們在碧綠的草地上藏貓貓、翻跟頭有的還在樹上掏鳥蛋,捅蜂窩看上去是那么有趣。我愛家鄉(xiāng)的景色,也愛家鄉(xiāng)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瑞午節(jié)。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中國的端午節(jié)最先是屈原出現之前成了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節(jié)日。因為古人認為洪水是河神發(fā)怒的結果,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沖走,舉行一系列祭祀活動,希望河神高興,保佑大家五谷豐登。加上這時候一般是農耕犁田、插秧的季節(jié),農民經常要在水里泡著犁田插秧,而喝黃酒能有效地去除風濕。于是端午節(jié)這個時候慢慢地就形成了喝黃酒的習慣。這些并不是紀念屈原才形成的,在屈原投江前中國早就有了端午節(jié)這一說法,而屈原投江更加讓人們記住了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莆艾蒿等慶祝方式。
雖然由古至今中國都在過這個節(jié)日,但意義卻頗有些不同了。特別是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別有一番風味。我的家鄉(xiāng)在貴州省凱里市龍場鎮(zhèn),那里有“煤炭之鄉(xiāng)”的美稱。家鄉(xiāng)的民風淳樸,端午節(jié)過得也很淳樸。
和許多地方一樣,端午節(jié)的頭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前屋后。因為春夏交替是蛇蟲鼠蟻大量繁殖的時節(jié),人們就把雄黃、大蒜、淘洗糯米的水摻在一起混合而成一種底層黑表層黃,還帶有些泡沫的液體,并把它灑在房前屋后蛇蟲鼠蟻出沒的地方或角落里,使得這些蟲子不敢靠近半步。這些事做完之后,孩子們跟著大人上山采集粽葉、菖莆和艾葉。粽葉自然是拿來包粽子用的。我們的祖宗認為五是不吉利的數字,端午節(jié)又恰是雙五重疊,在家門上垂掛菖莆和艾葉可以驅邪避魔。
剛采來的'粽葉帶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把粽葉洗凈晾干后,準備好晶瑩透亮的上好糯米,淘洗干凈,天擦黑的時候就可以包粽子了。家鄉(xiāng)包的粽子形狀各一,有枕頭粽、三四六個角的粽子、背崽粽、五彩粽等等。小孩子最喜歡是背崽粽,一個大粽子下面吊了三四個小尖角粽,像趕場天拖兒帶崽的婦女。所包的粽子因為放的東西不同,味道也不同。有純香的白米粽子,堿水味的灰粽、透著植物香氣的五彩粽,還有豆粽、肉粽。真是讓人一想起就垂涎欲滴。
初四的整個晚上都是煮粽子的時間。還記得小時候一家人都會圍著煮粽子的鍋灶,伴著閃爍的火光,一股股暖意涌上心頭,一家人合樂的樣子最讓我難忘。當夜?jié)u漸深了,家人也陸續(xù)上床睡覺,而我卻像小狗一樣守在媽媽和灶臺邊,什么時候睡著也不知道。第二天醒來,剛煮熟的粽子青綠青綠的,溢出來的一些白糯米胖嘟嘟的,很可愛。看到掛在墻上的粽子,我滿心歡喜。這時候媽媽就拿煮粽子的水給我們小孩子洗臉洗身子,據說這會讓皮膚會變得更光滑潔凈,不生瘡。
匆匆洗完臉,我就迫不及待吃粽子。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粘粘的,滿屋是糯米和粽葉的清香。端午節(jié)就在這個香氣彌漫的早晨又來了。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記
不知不覺,離開家鄉(xiāng)已近八年了。又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這讓我想起童年時在家鄉(xiāng)那個可與春節(jié)相比較的端午節(jié)。
我的家坐落在福建一個美麗的小縣城,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早年到過那里,稱她是中國最美麗的兩個小山城之一(另一個是沈從文的老家湖南鳳凰)。
家鄉(xiāng)的人十分看重端午節(jié),在節(jié)日即將來臨時,人們就上山去割艾草,也會把家里清掃一遍。五月初,這個小山城就到處彌漫著濃濃的艾草味了。
端午節(jié)那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艾草,家里的角落也都要噴上雄黃酒。每當這時,我就跟在奶奶后面,看她端著一只漂著一層雄黃的海碗,嘴里嘬滿一口,然后一下一下地噴向老屋的`每個角落。
我很好奇,追著問:“奶奶,為什么要噴雄黃?”奶奶便會神秘地左顧右盼,然后悄悄地擺擺手,說:“小孩子家,莫問!”我又偷偷地跑去問媽媽,她說:“這是避邪的呀,奶奶怕‘邪’聽到,若是它聽見了,不就驅不了它了嗎?”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于是,我也偷偷地拿一小杯雄黃酒,學著奶奶的樣子,往床頭噴一噴。我想,以后我就再也不會做噩夢了。那雄黃酒的味道可真不好聞,不過一想到已經把“邪”給驅趕了,我就揚揚得意起來。
端午節(jié),也同樣是孩子們期盼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一到,我從幼兒園回家,一進屋,就會看見廚房桌臺上擺著一大鍋煮好的艾草湯(其中還有許多我說不上來的草根、樹根),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
在午飯后。媽媽就會用這艾草湯水給我洗澡,洗完后,我便可以穿上新衣服,那衣服里也透著艾草的氣息呢。接著,奶奶把布做成的“小公雞”掛在我的脖子上,“公雞”的尾巴上翹著幾根長長的染紅的雞毛,下面是用艾草織成的裝紅蛋的袋子,我便歡歡喜喜地上幼兒園去了。
這可是我揚眉吐氣的日子!平時在幼兒園,我是再普通不過的了,可這一天卻不一樣,我掛著“小公雞”把頭仰得高高地,兩只手背在后面,得意揚揚地在教室里走來走去,因為我家的“公雞”做得最好看了!
下午放學回家后,我就可以去向長輩們討紅蛋了。我一邊唱著“雞公仔,啄尾巴,一路啄到婆婆家,婆婆出來看雞仔,雞仔出來拗桃花,桃花開,李花開,開到婆婆心里花花開……”,一邊向奶奶、外婆要紅蛋(紅蛋也是用艾草煮的),然后把紅蛋放到艾草袋里。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有兩個媽媽+一個生母,一個養(yǎng)母,自然我就比其他孩子多拿幾個紅蛋。掛在胸前得意地晃悠晃悠。那時候我就想:哈哈,家里親戚多,真是好!
哦,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此時,我在廣州,又想起艾草浴、艾草蛋、有艾草昧的新衣服了……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端午節(jié)這天,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大家都會吃粽子。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激發(fā)我們的愛國熱情,給我們的童年留下的美好記憶,我們班特地開了一場熱鬧非凡的端午節(jié)粽子會,這也是我們小學階段在學校過的最后一個端午節(jié)了。
那天,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老師讓我們帶好自家包的粽子,一起來學校開聯歡會。等同學們都來齊了,我們的聯歡會也無聲無息的拉開了帷幕。首先,由小主持人王崇博和郝政宣布主持詞。我們中間也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句:“哎,先吃了粽子才有力氣開聯歡呀!痹捯怀隹诰投旱梦覀內喙笮ζ饋。主持人讀著開場白時,有些同學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一邊認真地聽著,一邊開始津津有味地偷吃起粽子來了,那粽香慢慢地飄灑在教室里。
接著進行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唱贊頌祖國的詩歌,因為是我們的國家培育了我們,在我們過節(jié)時誰也不能忘記她。我們親愛的蝴蝶媽媽——賈老師把我們分成兩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各唱一首,最后全班同學再合唱《歌唱祖國》。就說我們這一小組吧,可謂是人才濟濟呀,就連我們的音樂課代表——李恒同學也被分在了我們這邊。也不知道是因為李恒在這邊的緣故,還是因為剛才有人偷吃了粽子的緣故,我們小組的歌聲顯得格外地響亮。而另一小組也毫不示弱,他們也奮力地高聲唱著。賽歌已經完了,但是歌聲卻還一直在教室里回蕩著。最后我們大家一起合唱《歌唱祖國》,那歌聲更是震耳欲聾!飄蕩在整個校園里。接著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全班同學肅立,高聲宣讀少年中國說里的著名句段。里面的一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讓我不能忘卻,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少年強則中國強。
等所有節(jié)目都進行完后,就該進行一項必不可少的項目了,那就是——吃粽子!就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拿出準備好的.粽子,你看,各式各樣的粽子擺滿了課桌,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這香味飄進走廊,飄進校園里的每個角落。還沒等老師宣布開餐,大家早已耐不住性子了,爭先恐后地拿起粽子,也顧不得什么紳士、淑女的形象了,開始盡情的吃了起來。你吃一個,我吃一個,還互相交換著口味吃,嘗嘗別人的粽子怎么樣,相互評價著,談笑著吃著。就算有的同學忘帶粽子了,那也不會干看著別人吃,別的同學就會把自己的送給他嘗嘗……不管是帶了還是沒帶粽子的,所有的人都一起盡情的享用這美食。那歡快勁呀,甭提了,用語言是表達不出來的!
粽子會該結束了,大家也都吃飽了,也到了該回家的時間了,可我們的興奮勁卻沒有減少,沒辦法大家只好念念不舍地告別。
雖然我馬上就要畢業(yè)了,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忘記這次端午節(jié)粽子會的!給我們的童年又增添了一筆美好的回憶。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jié)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開始包粽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粽子。我對爸爸說:“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么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采納。最后,楚國國土被侵占,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yōu)榱藨涯钏,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尸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粽子是怎么包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后,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jié)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yǎng)豐富的粽子。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賽龍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包粽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斗地主。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里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粽子,比誰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粽葉清洗干凈,洗過了粽葉,然后再將糯米清洗,洗干凈了以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粽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著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后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后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后將多余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扎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地包著愛心粽。
終于,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fā)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孩子,比賽的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著冷靜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淺。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佳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佳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佳節(jié)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于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zhí)ь^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葉門——因為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為這一天是龍?zhí)ь^噴發(fā)龍須水于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后,進入夏天,氣溫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過去溫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咸,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團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xiāng)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xiāng)在端午佳節(jié)前后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墒钱斘以侔阳杖~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里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佳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fā)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佳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9
農歷五月初五是咱們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期——端午節(jié)。
傳說,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尸體,同時,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jié)。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系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yōu)樵蹅儨蕚淞怂,在水里放了些艾草,給咱們淋浴,希望咱們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把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我的介紹,你喜歡聽嗎?
端午節(jié),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熱鬧的節(jié)日。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也一樣。
關于端午節(ji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偉大的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后,人們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河里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尸體,于是就用蕉葉包住飯團丟進河里喂魚。從此,每當端午節(jié)的時候就要吃粽子,看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jié)的時候,咱們都要吃粽子。粽子的類別有很多,而且每種都很好吃。包粽子也很講究。首先,把粽子葉卷成漏斗形然后把糯米和配料放進去,裹成一個圓錐形,用繩子扎起來,蒸熟之后就可以吃了。端午節(jié)那天,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粽子,可熱鬧了。端午節(jié)時人們還會賽龍舟。隨著鞭炮聲的響起,龍舟手們劃著船槳,龍舟越來越快,龍頭不停地晃動,飛快地向前行駛。仔細看看,龍舟上畫著美麗的花紋,非常精致。龍頭上頂著兩只大龍角,下面是兩只醒目的眼睛,嘴巴叼著一只小花籃。眼看一只龍舟就要超過前面那一只了,離終點已經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輸,一口氣沖過了終點。全場一片歡呼聲,最緊張的就是咱們這些觀眾了,龍舟賽真精彩啊。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如果有機會,你也來和咱們一起度過快樂的端午節(jié)!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0
關于端午節(ji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偉大的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后,人們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河里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尸體,于是就用蕉葉包住飯團丟進河里喂魚。從此,每當端午節(jié)的時候就要吃粽子,看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都要吃粽子。粽子的類別有很多,而且每種都很好吃。包粽子也很講究。首先,把粽子葉卷成漏斗形然后把糯米和配料放進去,裹成一個圓錐形,用繩子扎起來,蒸熟之后就可以吃了。端午節(jié)那天,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粽子,可熱鬧了。端午節(jié)時人們還會賽龍舟。隨著鞭炮聲的響起,龍舟手們劃著船槳,龍舟越來越快,龍頭不停地晃動,飛快地向前行駛。仔細看看,龍舟上畫著美麗的花紋,非常精致。龍頭上頂著兩只大龍角,下面是兩只醒目的眼睛,嘴巴叼著一只小花籃。眼看一只龍舟就要超過前面那一只了,離終點已經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輸,一口氣沖過了終點。全場一片歡呼聲,最緊張的就是我們這些觀眾了,龍舟賽真精彩啊。
宣言“粽子香,香櫥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叉在大門上……”。讀了這首兒歌,大家都知道寫的是端午節(jié)。
“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娃娃節(jié)等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不僅和五緊密相連,就連來歷都有五條傳說呢?有屈原說、龍的節(jié)日、迎濤神說、惡日、夏至說。其中紀念屈原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鈞《續(xù)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死后被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般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間,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民間端午節(jié)的習俗也不少,有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掛菖蒲、艾葉……據說吃粽子原來是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喝雄黃酒是為了驅妖辟邪;賽龍舟原來是小舟打撈屈原的尸體,后因為人們像競賽一樣,所以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的習俗?傊际菫榱思耐腥藗儗η陌贾。每逢端午節(jié),我們家也不例外,都要一起吃粽子。每當媽媽包粽子時,我都會催促媽媽動作快點。當粽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肉粽吃起來,啊!真香。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1
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這一天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聽大人們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屈原,因為就在這一天,屈原為了自己的祖國,跳江自殺。
我很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我喜歡吃粽子,端午節(jié)到了,我就有粽子可以吃啦!
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jié)。
端午是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jié)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jié)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jié),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棗子,家里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里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后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jié)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
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里,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jié)就順利閉幕了。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2
“平靜,今天放學早點回家,要快點完成作業(yè)。”媽媽在送我上學的路上叮囑道。
“為什么?”我好奇地問。
“因為快要端午節(jié)了,外婆說給你包大肉粽吃!眿寢屛⑿χ卮稹
“哦耶!”我興奮地大叫。要知道大肉粽可是我的最愛。
下午放學后,我快速地寫好作業(yè);氐郊铱吹酵夤、外婆正忙著包粽子,我放下書包,開心地要求立即加入!昂,好,好,小丫頭,快去洗手!蓖馄潘斓卮饝。我仔細地用洗手液將手洗得干干凈凈。
“一、二、三……二十二、二十三,哇,你們已經包了二十三只粽子了!蔽覍玫聂兆诱J真地數了一遍。在我們家,外公可是包粽子的能手,只見他將二片粽葉疊在一起,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左手拿著挽好的粽葉,右手拿勺將餡料放入挽好的三角粽葉中。最底層放二勺糯米,中間放上一大塊五花肉,然后最上面又蓋上一勺糯米。“咦,外公,這些肉怎么紅紅的?”我歪著頭問。“那是因為肉用醬油和酒腌制過呀。”媽媽搶先公布了謎底。這時外公已將包好的粽子綁上了紅線,一個美觀的粽子就呈現在我的面前?吹酵夤炀毜厥謩荩业氖忠舶W癢的,決定大顯身手好好表現。
我先取了兩片粽葉,在媽媽的幫助下挽成三角形,然后學外公有模有樣地放入餡料。“哎呀,不好,餡料從底部都漏下去了!贝蠹铱次揖o張的.表情,笑得前仰后合。我又試了幾次,結果餡料還是從“漏斗”中全部漏光。
媽媽見我像泄了氣的皮球,趕緊轉移我的注意力:“平靜,你知道端午節(jié)是什么時候嗎?”
“是農歷五月初五!焙撸@就想難倒我?還好老師曾告訴過我們。
“那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媽媽繼續(xù)問。
“因為粽子好吃唄!”我脫口而出,邊說還邊咽了一口口水。
“來,媽媽給你講個小故事!币宦犛泄适侣,我立馬來了精神。
“古時候,有個非常愛國的詩人叫屈原,他向楚王提出一個富國的計策,可是當時楚王不僅不聽,還要將他流放到邊彊。屈原傷心欲絕,在農歷五月初五那天選擇投江自盡了。當時人們怕他的尸體被魚蝦給吃了,就包了粽子扔進江中喂魚蝦。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把五月初五那天定為端午節(jié),而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個習俗也就一直流傳至今!痹瓉矶宋绻(jié)吃粽子還有這么一個典故,我恍然大悟。
聽完故事,外公、外婆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煮,那肉香夾雜著粽葉的清香,從廚房飄散而來,讓我垂涎三尺。請跟我一起來個深呼吸,說不定你也能聞到我家的粽香味哦!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3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每當節(jié)日來臨,就少不了歡歌笑語。熱熱鬧鬧的大街上,“瘋狂”中的人們,花花綠綠的粽子和五彩繽紛[注: 五彩:各種顏色;繽紛:繁多交錯的樣子。指顏色繁多,非常好看。]的物品融為一體,成了一個巨大的游樂園,耀眼而不失色彩……
天未吐白,大家都已經早早的起床了,他們可不是著急著去布置屋子,而是匆匆地去超市、菜市場買粽葉以及各種包粽子的材料。在這個時候,大家都認為用新鮮的粽葉包起來的粽子才好吃,要是去晚了,大家都會嘲笑那家人懶惰。
當然,第二件大事兒就是包粽子了,人們會把剛買來的粽葉洗凈,再把豬肉、棗子、花生等剁碎,也只是剁成紅豆般大小的樣子就可以了,接著,再將紅豆、糯米和剁碎物仔細地攪拌均勻,算好定量的餡,就用粽葉把它們包裹起來,拿繩子把它們扎結實后就可以下鍋了。在這一件大事中,不論男女老幼,大家都參與到了這個游戲之中,直弄得滿身滿手都是糯米粒,也不肯停手。瞧!鄰居家的“小公主”也相當積極,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弄得到處都是餡渣子兒,人們見了,不禁哈哈大笑,可“小公主”卻不肯停手,只是狠狠地瞪了那幾個起哄的人一眼,就撅起嘴不理他們了。而大伙兒都喜歡把粽子包成三角形的,因為這樣的粽子看起來又玲瓏又精巧。
包完粽子,人們差不多該去看賽龍舟了,大伙兒不約而同[注: 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的趕到江邊,性急地向河中央望去。只見河中央早已準備好了幾條龍舟,龍舟上坐了十多個人,個個都是精神抖擻[注: 抖擻:振動,引伸為振作。形容精神振奮。]的小伙子,他們緊緊地握著手中的`槳,目不轉睛[注: 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集中。]的盯著終點,他們都在焦急的等待著,等槍聲一響,他們必定要大顯身手[注: 顯:表露,表現;身手:指本領。充分顯示出本領和才能。],誓要奪得冠軍才肯罷休似的。到了吉時,只聽“啪”的一聲槍響,小伙子們立刻奮力劃起龍舟,龍舟就像只脫了弦的箭,“嗖”的一聲直向終點射去。人們見了,也在興奮地大喊:“加油!加油!”吶喊聲、助威聲簡直是鑼鼓喧天[注: 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zhàn)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響徹云霄[注: 徹:貫通;云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云層,直達高空。]!
比賽結束后,人們紛紛散去,他們都等著粽子出鍋呢!這時,
家家戶戶[注: 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的廚房里都散發(fā)出粽子的香味,整個城市都融入了香味彌漫的空氣之中。
這就我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習俗。同樣,在這一天中,人們可要鬧到二更才會睡呢!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14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jié)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xiāng)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于端午節(jié)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于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尸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會了包粽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粽子。粽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腳粽,顧名思義,小腳粽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粽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粽葉對著雛形一裹,最后用繩子包扎。外婆嫻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粽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著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粽葉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著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又包好兩個了。盡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訴我:“你捏的太松了,所以才會散!甭牭酵馄诺闹笇,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于如愿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粽葉也順利地作文包了上去。一個小粽子就這么誕生在我的手里,盡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粽子嘛。而最后扎線的任務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驗,包的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著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里傳來一陣“噗嚕!钡穆曇簦蚁胂崎_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我有點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粽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粽葉,現在應該已經成墨綠色的了吧?包扎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在也應該變得松散了吧?被粽葉包裹著的糯米,應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庇质前职謥砗俺燥埩耍绎w也似地沖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里已經裝了冷在那的粽子。粽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粽葉里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從粽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鉆了出來。廚房里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并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里。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粽葉清香環(huán)繞著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么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于端午的詩句。端午節(jié)當中包粽子這個習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的體現嗎?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06-12
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日作文04-11
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作文12-13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10-10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12-09
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作文11-26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