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

          時間:2024-05-26 17:42:34 習俗 我要投稿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5篇【優(yōu)選】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5篇【優(yōu)選】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xiāng)也不例外。

            我家鄉(xiāng)在德慶縣舊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習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很好,就能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灶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為只是有些人現(xiàn)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guī)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只,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閑時光,但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為這時灶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吃甜食糕點,因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jié)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制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你的呢?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2

            臘月即將來臨的時候,就意味著快過年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和元宵節(jié),因為這兩天奶奶都會做我喜歡吃的年糕。

            我家鄉(xiāng)在江西,我們有個人人都十分喜愛的習俗——吃年糕,那些糕五顏六色、晶瑩剔透、芬芳四溢的,光看著光聞著都會垂涎三尺,聽奶奶說每年吃年糕,寓意著新的一年步步“糕”升,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有方方正正的,也有愛心形的`,還有圓形的,形態(tài)各異,然而我最喜歡牛奶糕了,因為是牛奶味的,而且潔白無瑕,沒有一點雜質,口味極好,口感黏黏的,軟軟的,QQ彈彈的,像極了QQ糖和雙皮奶的結合,香味是淡淡的奶香,一口下去,回味無窮,可以讓你嘴里瞬間變得清香,奶香味香飄十里,就連跟別人說話,別人都會被香味迷倒,每個人喜歡的口味都不一樣,奶奶喜歡桂花糕,姐姐喜歡菊花糕,媽媽喜歡玫瑰糕,爸爸喜歡香草糕,還有我們都喜歡的正宗原味年糕,每次奶奶從廚房端出來第一份,然后又回廚房再端出第二份的時候,我們就把第一份給吃完了,奶奶看到后,總是捧腹大笑的說:“你們這些貪吃鬼!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也是新年我最期待的一個習俗?椿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辈煌牡胤綍胁诲牡男履炅曀祝屛襾韼銈冏哌M我的家鄉(xiāng)-陸河,這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走進家鄉(xiāng)的新年習俗。

            按照我們這里的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從臘月初旬開始的。那忙碌的景象簡直無法形容,臘月,人們要大掃除一次,要把屋里屋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東西掃走,企盼來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過了初旬,大家更忙,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趕做年夜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到處玩耍,爸爸在門外巾對聯(lián),我?guī)蛬寢屬N”!白。

            膠水已經抺好了,剛要貼上云的時候,媽媽急忙阻止我,并且說“貼反了,福倒了,福這就應該倒著貼嘛”,聽媽媽一說,我便馬上將福字倒過來貼,仿佛一刻也不想怠慢了“!贝笕。

            貼好了,就要準備年糕、雞、酒給神拜年,拜完后就直接吃團圓飯,桌上彌漫著各種菜的香味,爸爸也不惜拿出自己最富貴的酒,看樣子是準備大干一場了。菜到齊了,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年夜飯,一大家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的。

            這天,除了很少的小孩,很少有人睡覺,因為要放開門炮。絢麗多彩的煙花飛入了漆黑的天空,仿佛天空長著一朵花,把天空照亮,勾勒出一道美麗的風景。誰能說除夕不是最美麗的呢?

            我愛我的故鄉(xiāng),我更愛家鄉(xiāng)的除夕夜。希望你們能來我的家鄉(xiāng)玩,我也樂意當你們的向導!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每個人的家鄉(xiāng)也有各不相同的節(jié)日習俗。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春節(jié)等……說到春節(jié),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歷數(shù)各種節(jié)日,最后落在春節(jié)上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

            按照老河口的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再具體到老河口的春節(jié),介紹其特色之處。)臘七、臘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經常說:“臘八要喝臘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凍耳冷手!迸D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特色一:過年從臘月開始,臘八要喝臘八粥。)粥是根據(jù)每個人的口味來熬的。臘八粥是用八種不同食材煮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條、綠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黃豆、花生、蘿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亂七八糟的一大鍋,不過很好吃。(詳寫臘八粥的制作,很有特色。)除此之外,還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做配菜。因為在我的家鄉(xiāng),過年時家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餃子。(詳寫臘八粥,略寫醋蒜)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碌。他們正準備著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過年時彰顯出辭舊迎新的喜氣洋洋。(這一句既是總結,也是過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是迎春的一個小節(jié),各家都忙著打掃屋子,轉眼到了除夕。(按時間順序來寫,“小年”一筆帶過,一句話過渡到寫除夕,這是全文重點。)除夕可真熱鬧,家家飄散著雞鴨魚肉的香味。(年夜飯。)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裝,門前貼著倒著的“!弊,代表著“福到了”的意思,門前也貼著紅紅的對聯(lián)。(貼春聯(lián)。)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團年飯、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什么的。(團圓飯。)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會兒哪一家門外放個“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紙蝴蝶帶著銀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后落下;一會兒這家放一個“沖天炮”,火芯沖上天空,綻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個“銀色噴泉”,一點點銀色火芯從圓錐桶里慢慢噴出,隨后越噴越多,越噴越高,短暫而美麗,如真的銀色噴泉一般,涓涓細流,絢麗多彩。到了深夜12點,還要放一大掛鞭炮,表示辭舊歲,迎新春。(重點寫放煙花、放鞭炮,小孩子最喜歡這些,所以成了除夕夜的重點描寫對象 )

            初一早上還要穿起新衣,放一掛大鞭炮。初一雖然沒有除夕的熱鬧非凡,卻也不那么平靜,大家都忙著去給長輩、親戚們拜年。(過完了除夕,那就到了大年初一,這是“過年”中較重要的一天,這個可以詳寫。)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嶄新而又快樂。(過渡。)

            元宵上市,又一個節(jié)日高潮到來了,元宵節(jié)條條大路燈火通明,到處都是賣燈籠、放煙花的人們。各式各樣的花燈都很漂亮,有動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轉的.,還有的邊旋轉邊發(fā)出優(yōu)美的歌聲,真是各具特色。(元宵節(jié)的花燈,因為是過年的另一個高潮,所以寫得較為詳細。元宵花燈也是傳統(tǒng)風俗之一。)

            當然,元宵節(jié)這一天還要吃湯圓,是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內團團圓圓。(元宵節(jié)吃湯圓,也是傳統(tǒng)風俗,這里特作交代。有些地方叫湯圓作“元宵”,名雖不同,物是一樣的。)

            元宵節(jié)過罷,也同時暗示著忙碌的新一年即將真正開始。(出了元宵,才算是過完年了 各地風俗大致如此。)

            一眨眼,春節(jié)的美好時光已過去了,大人們又開始上班忙碌起來,小孩子也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了。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最重要的習俗——春節(jié),很熱鬧、和諧、美滿吧?請您有時間的時候來我的家鄉(xiāng)做客,和我們一起分享家鄉(xiāng)的幸?鞓钒桑。ㄙ澝兰亦l(xiāng)的過年風俗,抒發(fā)一下情感。)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5

            我的家鄉(xiāng)在三明大田,在這里有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那就是“迎靈相尊王”活動,五年一次,周期比奧運還長,吸引媒體之盛,熱鬧之極,人們興奮之至尤其令我無法忘懷!

            盼望中,迎尊王活動在人們的期盼中慢慢的到來了。活動開始前,大家都在靈相尊王廟前集中準備,正裝待發(fā),那種專注,似乎隨時等待神的召喚。首先吸引人們眼球的是樂隊和舞獅隊,接著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慢慢趕到了,四處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盼著尊王起身的時刻。尊王共三位,每位尊王的靈位都有兩名壯士前后抬著,隨著20發(fā)手提火炮的鳴放,活動開始了。整個隊伍行進時,是由火炮隊帶頭的,每過一地,他們都會鳴放,以為著驅魔趕鬼。緊跟在火炮隊后面的是一百多名兒童組成的紅旗方陣,里邊最小的兒童只有四、五歲,最大的也不過八、九歲。每次,紅旗方陣往往成為孩子們最揪心的,最搶手的活動。因為大人們認為,為靈相尊王拿紅旗可以保平安,而且有不累,又鍛煉孩子筋骨。接下來是七架“鐵機”,之所以叫“鐵機”呢,是因為整個架子的很多部分都是由鐵組成的“機器”。這些鐵機先是用在下方搭起一個立方體的空心木架,再用鐵在木架上方搭制簡易的椅子,然后讓一個兩三歲大的孩子坐在上面,再在周圍以花朵修飾。鐵機被人們抬肩膀上行走,上面坐著的孩子離地面就足有4、5高,所以這就特別需要一些膽子大的孩子,不然孩子受怕后的啼哭可就影響這還了的氣氛了。

            鐵機后邊緊跟著樂隊,在那最熱鬧的時刻,往往是他們將氣氛推向最高潮。接著是舞獅隊。要說這些舞獅子,那是相當?shù)挠幸馑肌9灿蓛煞N獅子組成,一種是布獅子,一種是獅子身由布做的,而頭確實由大平木頭鏤刻而成,這些巧奪天工的民間手藝都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蔼{子”里藏兩個人,正如大多數(shù)人所知道的,一個人負責舞獅子頭,一個人彎腰配合前面的人做“獅尾”。再就是金鼓隊,共20個人,一根兩頭漆紅,中間漆黑的大棍做擔,一頭綁著紅毯子,以示喜慶,另一頭掛著金鼓,整個金鼓隊一起敲著相同的節(jié)奏,總能吸引旁觀者的許多注目。

            尾隨金鼓隊后的是三位菩薩的神像了,每一位菩薩的神像都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轎子里,由兩名虔誠的教徒前后抬著。

            整個行進隊伍有好幾百米長。它們從靈相尊王廟出發(fā),環(huán)繞村子的每個角落,“靈相尊王”經過哪里,哪里的村民就出來恭迎,全家老小先是朝三位尊王恭敬地叩拜三下,在鳴放鞭炮,響聲震天,村子里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隊伍每到一個祖祠都會停下,把尊王們的轎子齊放一塊,許多村民邊蜂擁而至,燒香祈福,鳴放鞭炮,熱鬧至極。這時舞獅隊、樂隊、花鼓隊也會在也會在祖祠里,各就各位表演精彩的舞獅等節(jié)目,圍觀的群眾每每達到幾堵墻那么厚,里三層,外三層,真是水泄不通。精彩的“人獅對打”“雙獅對斗”……更是引起歡呼陣陣!

            整個隊伍在村子里的環(huán)繞,速度較為緩慢,因為在這個南方村莊,大大小小的橋梁還真不在少數(shù)。隊伍在橋上的行進可謂小心翼翼,特別是舞獅隊,總是左探深右探淺,謹慎異常。因為獅子怕水!最驚險的是村子里有一座距水30米高的橋,隊伍經過這個橋時,舞獅的人要被繩子綁著,從橋上被吊到水面。這種場面在淳樸的農村也可謂驚險壯觀了!

            鄭重其事的“尊王”游行在白天。到了晚上,村民們會請來戲班,演社戲,要知道,在農村,看戲可是最好的娛樂休閑方式,所以整個戲場座無虛席,見縫插針,連行進都有困難,知道半夜才會散場。

            為期兩天的“迎靈相尊王”活動告一段落了。興奮之余,我也有很多感想。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尊王游行活動。解放初,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一度招致破壞,許多風俗民俗不再,而如今有繁榮起來。其中的每個細節(jié)都足以讓人神游古國。這是“新農村建設”的碩果,體現(xiàn)了農村物質建設,精神建設的新風貌。在尊王活動中村委干部團結合作,分工負責,是活動圓滿成功,獲得了《三明日報》等媒體的極大好評。也是村民兼加強了了解,加強了團結,相處更加和諧了。村干部的辦事能力也得到體現(xiàn)和提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延續(xù)了傳統(tǒng)文化。真是一句多得呀!

            但愿這喜慶的氛圍隨時間發(fā)酵,越釀越醇,越釀越香!揭開紅布蓋,醉的春風楊柳酣眼不欲醒。也愿祖國各地的風俗文化都能很好的復活于人民生活中!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6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座小城——老河口,地處鄂西北。我特別喜歡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每個人都盼望著春節(jié)的到來,大家很早就在觀察日歷,看今年過年是陽歷幾月幾日,爾后大家都盼望那一天的來臨。老人們想:過春節(jié)在外面打工的兒女們就該回家了,孫子孫女們也要放假了!中年人想:過年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孩子們想:過年就可以有壓歲錢了,還能痛痛快快地玩兒幾天。

            進入臘月,大街小巷籠罩著一片喜慶的氣氛,到處都是中國紅,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雖然大人們還在上班,上學的孩子們在緊張地準備著期末考試,但大人們會在閑暇之余購買年貨,小孩子們也會抽空買些爆竹,店鋪里也比平時熱鬧了許多。

            日子過得很快,眨眼間就過小年了,過小年就像春節(jié)的彩排。此時,大人小孩兒更加動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養(yǎng)。到了過年時,家禽就長得又大又肥。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傳統(tǒng)的“小年”。這天,人們要把灶臺打掃干凈,殺雞宰鴨來祭“灶神”。

            臘月二十五日前后,人們選擇吉日把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干干凈凈迎新年。這時,千家萬戶都忙碌起來,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熱鬧非凡吶!家家戶戶趕做年飯,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春聯(lián);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除此之外,大家還在房間門口貼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日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和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大年初一是春節(jié)的潮。這天,人們不許殺生。早上,要互相講吉利話祝賀,給小孩和老人們壓歲錢。從初一到十五,人們都不許講不吉利的話。吃罷早飯,人們就從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頭。同時,各種慶祝活動也相繼舉行,舞獅、籃球賽、唱歌、跳舞、下棋、射擊……內容可豐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圍在慶典活動旁邊觀看,耳邊不時響起如雷鳴般的掌聲、喝彩聲。

            正月初二這天開始,人們便要到親朋好友家串門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開門掃地,把掃成堆的鞭炮紙燒掉。

            “人日”、“人勝節(jié)”和“七元日”都指這天——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女媧造人的日子。

            湯圓一上市,春節(jié)便接近了尾聲。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jié)”。這天晚上,有張燈結彩、猜謎踏歌的活動,突出了一個“鬧”字,人們還要吃湯圓,預示著新的一年快樂吉祥。過了這天,春節(jié)也就過完了。農民們開始準備春耕,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7

            遠處飄來陣陣清香,似草又似花,無聲無息。雨中散著清新,恍若那片深綠,蕩滌在我的心中!}記

            初春的時節(jié)已過去了,天空不再陽光明媚,慵懶的春光好似倦怠了許多,悄無聲息地躲到灰蒙蒙的云層后,遮住了那緋紅的面龐。

            天灰沉沉的,雨如珠簾般撒向大地,細如牛毛,脆如銀絲,滋潤著萬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點也不錯。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艾草團子的清香彌漫在微潤的空氣中,涼涼的,甜甜的。

            一年之中,最期待的節(jié)日,除了春節(jié),就是清明了。這節(jié)雖說不免有些凄清,但總是“萬物皆潔齊而清明”。只是凄涼而不乏期望。家鄉(xiāng)過清明時,家中總少不了艾草團,除了掃墓,最獨特的就屬它了。

            我的外婆是個勤勞能干的人,每逢清明,必做此團。我則樂在其中。因為艾草團也做起來也簡單,只須將艾草洗凈與糯米粉充分混合再揉成團,上鍋蒸好即可。每到此時,家里便漫著淡淡的艾草清香,好不舒服!

            揉好后的艾草團對我來說,即是橡皮泥,只是全都是綠色的罷了。我拿著它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外婆不說什么,只是笑著望我,偶爾給我講過去的故事。黃昏的殘陽下,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坐在一齊,女孩揉著艾團,傻傻地沖著老人笑,老人則一邊不動地坐著,安靜地看著女孩,身邊散著淡淡的艾草香多么完美祥和的畫面,女孩是我,老人是外婆,淡淡的艾草香彌漫在金黃的大地上,是多和諧的一幅意境畫呀!

            伴著蒙蒙的細雨,屋頂上全籠罩著一層薄煙。放眼望去,只見艾草在雨中搖曳,隨著微風,在朦朧間顯出那一片深綠,透出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像艾草團,軟軟的,甜甜的,伴著我進入夢鄉(xiāng)

            清明總是有陰陰沉沉的濕雨,從清晨至黃昏,在彌漫的'煙雨中,總有幾個孤影,蹣跚獨行,渲染出一片無盡的哀思。有誰想過在如此死寂的時節(jié),會有綠得發(fā)亮,青得刺眼的艾草,會有這樣一絲期望。在靜想靈魂世界時,有誰停下匆忙的腳步,駐足凝望那片深綠,輕輕地嗅一嗅著清香,感受艾草團的輕柔?

            因為它,改變了這個時節(jié)。

            或許這是最壞的時節(jié),是抑郁的時節(jié),是死寂的時節(jié),是黑暗的時節(jié)。但這也是最好的時節(jié),是開朗的時節(jié),是充滿生機的時節(jié),是光明的時節(jié)。家鄉(xiāng)的艾草團,一向鏤刻在我心。

            遠處飄來的幽香,是艾團的清香,是外婆的味道,是家鄉(xiāng)的味道。雨依舊不停地下著,艾香依舊彌漫著在微潤的空氣中,艾草依舊攜著那片深綠駐足在世界中,就像家鄉(xiāng)依舊在我心里一樣。

            外婆的艾草團,家鄉(xiāng)的風俗。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8

            春天踏著2月4日零時的鐘聲,走進了我的家鄉(xiāng),這是個富饒而美麗的鄉(xiāng)鎮(zhèn)。這天是立春,是春天的第一天。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個習俗就是立春做粑粑。在這個時候吃粑粑就表示新的一年萬事順利,團團圓圓。

            這種粑粑不是艾葉粑,也不是白糍粑,而是“水流花”粑粑。什么是水流花?這是我們家鄉(xiāng)叫的一種小名。至于它大名叫什么,我們也不知道。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獨有的一種植物。每到春天,水流花在田間路邊的草皮上都隨處可見。水流花不高,全身有一層灰白色的絨毛,像穿著一件白綠白綠的外套。葉子比較厚實,用手捏一下,感覺軟軟的,有點像海綿。每個枝岔的頂端都會開一叢黃色的小花,像戴著一頂金黃色的帽子。淡淡的清香彌漫在空氣中,走近深吸一口氣,那種甜甜的,獨有的`氣味,讓人感覺非常地舒暢。

            要做粑粑的話,首先我們要去采水流花回來。我和媽媽帶著弟弟妹妹漫步在田間小道上。一陣微風吹過,長滿嫩芽的柳樹在向我們招著手。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也頻頻向我們點著頭。小草鉆出了地面。鳥兒在不遠處唱著它那動聽的歌謠,似乎在給我們奏著樂曲,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們一邊采著花,一邊說說笑笑。一會兒又聽見弟弟激動地大叫:“媽媽,這里有好大一片水流花。哇,好多好多呀!”于是我們又沖到弟弟發(fā)現(xiàn)的那片新大陸去。大家你摘一朵,我摘一朵地搶著摘,似乎像搶著什么寶藏似的,不知不覺已經采了一大袋了。這時弟弟、妹妹就開始打起了“泥巴戰(zhàn)”。我們在油菜花地里捉迷藏,在小溪邊打水漂,還在田野里打滾。

            等我們摘好了“水流花”,就開始做粑粑了。我負責把水流花放在水里洗干凈。之后媽媽把水流花放的菜板上,小心翼翼地把水流花切碎,再把水流花的水擠干,放在一個盆子中,然后倒入糯米粉攪拌,看著媽媽吃力地揉搓著米團,我連忙去幫忙,我使出吃奶的力氣才能揉搓動一小團。你可別小看,這可是一項關鍵的大工程,在我和媽媽互相努力下,終于把米團搓得上不沾手下不沾盆。這時外婆也把餡做好了,突然一股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啊,我忍不住嘗了一口。哇,太美味了!于是我問起這個餡是怎么做的,外婆說:“先炒好花生芝麻,再搗碎。然后再放點糖和起就好了!蓖郏也唤@嘆了一句,這么小的東西,卻要這么多步驟。接下來就是我和弟弟妹妹“大展拳腳”的時候了!大家包的“水流花”粑粑各種各樣,有桃子狀的,有元寶狀的,有雪人狀的,有魚狀的,還有花朵狀的……之后我們開始蒸了,大約20分鐘就差不多了。還沒出鍋,我們都守在鍋邊,等著“見證奇跡”!“水流花”粑粑終于出鍋了,看著綠色光滑的外皮,嗅著那水流花那特有的香氣,咬一口那清香和著糯米柔軟勁道的口感完美結合,真是美味極了!我一口氣可以吃好幾個。

            家鄉(xiāng)的習俗,不是為了吃什么,而是感受大家齊心協(xié)力做一件事的樂趣。希望這個習俗一直能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9

            精彩的生活,有著精彩的習俗!我不知道我的認知是否正確,但我絲毫不認為我的家鄉(xiāng)的習俗比不上別地,我一直相信,家鄉(xiāng)的民俗有著我無法形容的精彩!

            在春節(jié),有著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大年初一至初五會制作酒釀蛋同家人、客人們分享。自家釀造的香甜的米酒,加上蒸熟的烏雞蛋,再添上又甜又大的蜜棗,撒上有著調味作用而又有營養(yǎng)價值的枸杞。一碗香甜的酒釀蛋便成功出場了!相信沒有客人能夠抵擋那香甜的'誘惑……而在這時,即使不是客人的我,也忍不住先嘗下一口,看著家人與客人那慈愛而又帶著哭笑不得的眼神,就感覺這才是春節(jié)的最大享受!

            還有就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每次拜佛的時候,我都淘氣地對著佛像做鬼臉,雖然總是被家人制止,但我相信,在這一年一次的盛會中,佛主是不會介意我的小小舉動的……

            在春節(jié)之后的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做湯圓、麻琪(一種油炸湯圓,里面通常會放慢豆沙等香料。)糯米制的湯圓,在晶瑩的湯汁中放射出迷人的華光。輕輕咬一口,酥脆而又可口的香芝麻糊或者豆沙就從湯圓中流出來,令人回味無窮!而在吃完湯圓后,又有絢爛多彩的煙花欣賞,所以元宵節(jié)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

            劃龍舟也是在贛南地區(qū)非常盛行的,龍舟的代表隊都以鄉(xiāng)、公司集團等劃為參賽單位……雖然在我的身邊無幸見到這種盛景,但我一直很向往這樣的比賽,等今年有機會,有一定要見識見識!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精彩的習俗,精彩的文化;這就是精彩的我的家鄉(xiāng)——精彩的江西贛南!

            我以此為榮!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0

            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位于美麗的嘉陵江畔,這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縣城,安寧而熱鬧.在家鄉(xiāng)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熱鬧的要數(shù)春節(jié)了,在我們當?shù)厮追Q"過年".

            武勝人對于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都很重視,剛過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熱火朝天地忙著采購各種年貨了,賣鞭炮,賣春聯(lián)的門店生意火爆.超市里人頭攢動,收銀臺前排起了條條長龍.除夕一早,各家各戶都喜氣洋洋地在自家門前貼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聯(lián),掛上了意味著團團圓圓的大紅燈籠.在天南地北工作的親人們都高高興興地踏上了歸途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除夕夜,闔家團圓,吃完年夜飯后,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來到小區(qū)空曠處燃放煙花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只聽"嗖嗖"的幾聲響聲后,黑漆漆的夜空中盛開了朵朵絢麗的花朵,它們重疊在一起,五彩斑斕,閃閃發(fā)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后漸漸變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墜落下來,漂亮極了.孩子們興奮得手舞足蹈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放完煙花,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前興致勃勃地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其樂融融地一起"守歲".深夜12點正,窗外就會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此為"除舊迎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孩子們恭恭敬敬地向長輩們作揖、拜年,口里還不忘調皮地念著"恭喜發(fā)財,紅包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拿來",引來陣陣笑聲,大人們則笑呵呵地給著一個個紅包,名曰"壓歲錢",期盼來年孩子們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無論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過象征團團圓圓的湯圓或意味著富貴長壽的面條后,一家人相攜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鑼鼓聲聲,鞭炮齊鳴,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滿街的人目不暇接,人聲鼎沸,小孩子們騎在爸爸的脖子上追著隊伍叫,年輕人攙扶著老年人跟著隊伍跑.在一陣陣鞭炮聲中,那條條長龍和大紅大綠的獅子正賣力地在各商戶門前舞動著,向各家各戶拜賀新年,人們早已經將這里圍了個水泄不通,個個伸長了脖子,踮起了腳尖,瞪圓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觀看著這精彩的場面,這熱鬧的場面為春節(jié)增添了濃濃的歡樂氣氛.

            從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鄉(xiāng)間小路上處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們手提禮物,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到處一片歡聲笑語.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1

            時間快速飛逝,沒想到一眨眼之間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了。新年每個地方當然都有不一樣的習俗,而我們沙縣的習俗,自然是熏鴨腿。

            前一段時間,我這每家每戶都用著一個非常大的無頂鐵圓筒,上面蓋著沒用的涼席,在那鐵圓筒里則是一把把被熏的'油光發(fā)亮、香氣撲鼻的鴨腿,看著就讓人食欲大增。

            記得小時候,奶奶拿著那個鐵圓筒帶著我,教我怎么做熏鴨腿。首先奶奶在鐵筒下用木材燒起火后把鐵筒放到了火上,我看到后不解,問奶奶:“奶奶,難道鴨腿直接放火上烤嗎?”“傻孩子,怎么會呢,這鐵筒下還有一個隔層嘞!”奶奶笑著摸著我的頭,說道!芭杜。”接著奶奶從裝鴨腿的盆子里拿起一把把慢慢地放進鐵筒內,擺放地集齊整齊。我那時還很矮,踮著腳尖,看著熏鴨腿。奶奶放好后就把涼席蓋上,對我說:“這個鴨腿很快就會好了!你這個饞貓可要好好忍著。 

            隨著時間的過去,熏鴨腿的氣味就出來了,非常的香。到了下午,我終于等到了熏鴨腿做好,奶奶從里面拿出一把,給我,我吃著美味的鴨腿,心里不經變的甜了。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2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攜走了記憶中的塵埃,就連那節(jié)日的氣氛也被歲月悄然無息的帶走,使其僅剩一個名號罷。可那些經人們口耳相傳而保留下來的習俗,也增添了不少氛圍,存有幾分過去熱鬧的影子。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年味總要濃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飯,便纏著外祖父帶我去看“滾龍”。

            說是叫“滾龍”,卻與人們口中的“舞龍”差不了太多。無非是在哪戶人家門口的空地上,一群人拿著道具演繹龍騰這一環(huán)節(jié)。道具嘛?是拿紙糊的一條長龍,那龍身的每一節(jié)都有一根木棍杵著,供人拿走握,每節(jié)龍身里點燃著一支紅燭。還有單獨拎出的“龍珠”,雖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導方向,裝飾之類的吧。

            兩手縮進袖子,站在寒風中直打哆嗦,呼出一口熱氣,抱怨著這奇冷天氣的'同時,我更期待的是“節(jié)目”的到來。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劃亮,隨之而來的是爆竹的脆響,身著節(jié)日服飾的人們駕著紙龍、伴著擊鼓聲緩步開始移動,一下、兩下……鼓點沉重有力,演員們的步伐錯落有致,隨著音樂節(jié)奏在原地兜圈。舉龍首的人表演最為精彩,只見他握緊支撐的木棍,不時的抬手、旋轉、動作沉穩(wěn)。龍身上的紙片在風中呼呼作響。“滾龍”的開場讓我頓時起了興致,不禁從剛捂熱的口袋中伸出手來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場的人們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開包袱玩起來了……

            鼓聲逐漸變得成低沉、沙啞,叫人感到些許緊張和壓抑。領隊的人步子邁得大些了,有時走兩步便來了個急剎車,腳步忽前、忽后,手中的龍頭舞動的幅度更大了,那龍一會兒弓頸、一會兒屈背,像極了黑暗中準備撲食獵物的猛獸。

            忽而,鼓聲驟然提高了幾個分貝,情緒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黃河翻滾、咆哮、一瀉千里。那滾龍的方陣中閃進一個手持金色紙球的人,那便是“龍珠”,只見那人在龍身圍成的圈子中不緊不慢地閃躲,蹦噠引得龍頭隨著它移動的軌跡而運動。舞龍頭的人舞得更賣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動龍頭外,還需跟著持龍珠那人的腳步跳躍奔跑。身后舞龍身的人呢,則在配合“龍珠”外沿著圈子慢跑,不時地舉高一截龍身,滾龍的圈子此時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滾到高潮時,小孩子們便可向滾龍的地面上甩響炮,那種鞭炮威力極少不會傷著人,據(jù)說這樣能夠祈福來年順利。大人身邊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著那火龍涌去,人群中不知誰家的小家伙,還往我手里塞了幾節(jié)爆竹,我也沒多想,學著其他小伙伴的樣子將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間“噼里啪啦”的聲音響成一片,夾雜著掌生、呼聲和人們的笑聲……

            這便是家鄉(xiāng)的“滾龍”了。雖因種種原因,已時隔數(shù)年未回老家過年。但每當春節(jié)來臨,仍會想起那片紅色的海洋。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3

            過年是什么?小時候過年是集市上越來越多的紅燈籠、中國結;過年是爸爸媽媽從遠方趕回家?guī)淼拇蟀“?過年是滿大街響起的“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的音樂。當然,對于我來說,過年還有金燦燦黃澄澄的酥肉。按照我家鄉(xiāng)的習俗,過年就要炸酥肉才算有年味。

            每年臘月二十八一大早,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忙活起來了。奶奶首先洗手凈臉,拍拍身上的灰塵,然后恭恭敬敬的點上香,默默的念叨了一番才走進廚房,媽媽則早早地穿好圍裙在廚房等候?吹侥棠踢M來,就抓起準備好的肉一片一片的切起來;奶奶端起家中常用的陶瓷大面盆,開始往里面舀面粉、加溫水、打雞蛋,最后用手把面粉抓勻,大概成糊糊狀即可。這時,媽媽把肉切完腌好后,放進奶奶攪拌均勻的面糊中,再次攪拌勻稱,保證每片肉都能掛上面糊。

            重頭戲來了!炸酥肉一定要用家中的地鍋做出來才“夠味,有嚼頭”,這是奶奶說的話。地鍋下的火旺旺的'燒起來,金黃的油在鍋里開始咕嚕咕嚕的冒泡。奶奶穿著圍裙站在鍋旁邊,看著油溫差不多了,夾起一塊掛著面糊的肉放進油鍋里試試,看著肉片逐漸變成金黃色,開始快速的往油鍋里夾入肉片。隨著肉片的放入,鍋里開始發(fā)出“斯斯”的聲響,隨后不斷冒出白色的泡泡,像翻滾的浪花。漸漸地,鍋里一個個金黃的酥肉成型了,奶奶用大漏勺不斷的攪動翻個兒,使酥肉全身都變成金黃色……

            “還沒有做好嗎?能不能吃了?”弟弟從門口探出頭,望眼欲穿的看著鍋里。奶奶一臉嚴肅的瞪了弟弟一眼,“別亂說話”。對,這也是家中的習俗,做酥肉的時候,吃東西可以,但是不能亂說話,會得罪神仙的。弟弟看著嚴肅的奶奶,吐了吐舌頭把頭收回去。

            鍋里的聲音也漸漸變小了,奶奶開始用漏勺慢慢的往竹筐里放。第一鍋撈完后,奶奶先用盤子端了一盤,擺在供桌上,嘴里同樣念念叨叨一陣子,然后才又端出一盤讓我和弟弟吃。我們倆早已忍受不住香味的“熏陶”,快速的沖上去抓一個往嘴里塞!鞍ミ稀,弟弟咧著被燙到的嘴,卻依舊沒有停止嘴巴的嚼動。奶奶則寵溺的笑了一下“這倆饞貓”。

            忙活了一上午,金黃的酥肉,酥脆的藕夾,綿軟的酥菜,可口的炸魚……還有奶奶最后做的酥肉湯。看著這豐盛的年菜,我和弟弟摸著滾圓的肚子,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望菜興嘆”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已經響起來了,紅紅的春聯(lián)掛起來了,金燦燦的酥肉擺好了,就等年來了。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4

            我們每當端午節(jié),人家江湖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

            端午節(ji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說到粽子,它的形狀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而是三角形的粽子,是用綠色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香嫩的五花肉做成的,先得把粽葉洗干凈,然后把最底下先放一些糯米壓平,再放黃了,再放一些糯米,一定要壓平,要不然會不糯的,包好后放鍋里煮,隨后從鍋里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不禁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著能早點吃到這軟弱香甜的粽子。

            但是只怕我們都喜歡吃粽子,卻不知道他背后的故事,相傳在戰(zhàn)國時期,其中有一個叫楚國的國家,因為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他不僅聰明,還熱愛自己的祖國,他為了讓祖國變得更好一些,經常想國君提出好意見,可是一些丞相卻不這么認為,他們合伙起來,要把屈原趕走,他們經常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楚王相信了把屈原給流放了,最后楚國就被敵國吞并了,聽說自己的祖國滅亡了,屈原非常傷心,五月初五這一天,抱著一塊大石頭來到了汨羅江邊,跳進了滾滾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沒有上來。

            因此,人們?yōu)榱思o念他,為了使他的尸首不被魚蝦吃掉人們便用粽子來喂魚蝦,相傳至今便有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粽子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習俗,是我們的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我們不能忘記,更不能忘記屈原"結分端午為誰言?萬古傳頌為屈原"。讓我們一起把這風俗永遠傳承下去吧,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習俗。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5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jié)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guī)资锾帲幸粋小鎮(zhèn)——許嶺鎮(zhèn),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著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shù)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墒撬沧璧K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余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著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著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里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么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著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后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復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jié)——三拜九叩大禮。最后,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后,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著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著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jié)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家鄉(xiāng)習俗作文03-21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2-28

          家鄉(xiāng)習俗作文12-21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2-28

          家鄉(xiāng)習俗的作文08-17

          家鄉(xiāng)習俗作文12-21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經典]08-24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精選)07-09

          家鄉(xiāng)的習俗02-18

          (集合)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02-23